历史复习专题39.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5758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复习专题3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历史复习专题3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历史复习专题3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历史复习专题3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历史复习专题3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复习专题39.docx

《历史复习专题3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专题39.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复习专题39.docx

历史复习专题39

3、干涉中国内政:

由于列强之间的矛盾,再加上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迫使其对华政策由政治瓜分演变为“以华治华”,扶植了袁世凯,段祺瑞,蒋介石等。

“中国革命”的两个任务,是相互关联的。

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反之,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1)扶植代理人

•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运动。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扶植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政府:

  辛亥革命,清政府土崩瓦解,帝国主义看中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把

他作为新的代理人和统治中国的工具,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了辛亥

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了大搞复辟活动不惜卖国。

袁世凯死后,又选中了段祺

瑞作为代理人,控制中国北京政府。

•扶植各派军阀“分而治之”;

•扶植蒋介石及其南京国民政府:

   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后,帝国主义又选中蒋介石作为代理人,蒋介石对

内一党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政权和汪伪政权;

(注意列强与中国统治者的关系:

有对抗、有勾结)

(2)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从1861年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1911年武昌起义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

•帮助北洋军阀破坏反袁斗争

•支持军阀破坏中国工人反帝斗争和北伐战争,制造一系列惨案

•支持蒋介石背叛革命和打内战

•对新中国实行干涉和封锁

中外反动势力为什么会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1)太平天国发展壮大时,由于英法等列强正与清政府进行战争,中国政局不明朗,所以列强纷纷宣告“中立",作为投机观望的权益之计。

太平天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政策,一再拒绝列强的无理要求。

列强逐渐放弃了“中立"的伪装。

(2)《北京条约》签字后,清政府“尽心和议",列强侵略要求得到满足。

太平天国运动使列强取得的一些权益难以落实,且太平天国已走向衰败,中国局势明朗。

(3)经过两次对外战争,清政府对侵略者妥协投降,把人民革命斗争看作是“心腹之患",为维护其反动统治,投降列强,借助列强势力镇压人民。

列强为维护侵华权益,只好依靠中国的反动政府。

可以说,在镇压中国人民革命、维护各自利益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了。

列强帮助清军镇压太平天国的表现为:

(1)成立反动组织。

如1862年2月,中外反动势力在上海成立“中外会防公所",策划上海防务方案及筹措饷械。

(2)直接参与镇压。

如英法侵略军联合清军进攻上海的太平军。

(3)为清军运输军队、物资等。

如英国用轮船把李鸿章的淮军从安庆运到上海。

正是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

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镇压:

(1)向清政府施加压力,撤换镇压不力的官员,加紧严厉镇压义和团。

如帝国主义指责毓贤为纵容义和团的罪魁祸首,在英法等国驻华公使的压力下,清政府在1899年12月撤换毓贤,改派袁世凯为山东巡抚。

由于袁世凯的疯狂镇压,山东义和团受到很大损失,被迫北上津、京地区。

(2)列强相互勾结共同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接出兵残酷镇压义和团运动。

镇压义和团运动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彻底成为严厉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维护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帝国主义是怎样破坏辛亥革命的?

(1)从准备武装干涉到伪装“中立":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立即集结军队,准备镇压革命。

由于列强之间矛盾尖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形成,在干涉中国革命难以协调一致,更由于革命形势发展迅猛,公开的武装干涉难以达到目的。

于是,就又一次伪装“严守中立"。

(2)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在“中立"的幌子下,列强加紧破坏革命。

具体表现为:

首先,扶植袁世凯作为列强侵华代理人,帮助袁世凯篡夺清朝大权。

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公开说“我以为,行动的时间已经到了。

如果列强不能担负使北京政府瘫痪的后果,袁世凯必须得到支持,因为只有他是稳定的保障"。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当上了内阁总理大臣,掌握了清朝的统治权利。

其次,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诸方面向革命党人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第一步,策划南北和谈,迫使南方革命党人就范,帮助袁世凯趁乱夺权。

第二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帮助袁世凯当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篡夺了革命果实,使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

帝国主义破坏、镇压国民革命运动的表现:

(1)镇压工农运动。

1923年,支持吴佩孚镇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帝国主义采用高压政策镇压五卅运动;英法制造“沙基惨案",镇压省港大罢工。

(2)破坏北伐战争。

首先,支持吴佩孚和张作霖组成反革命联合战线,准备进攻国民政府。

其次,公开干涉中国革命,先后制造了“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南京惨案"等一系列屠杀中国军民的事件。

再次,勾结、扶植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充当新的工具,镇压革命、反共、篡夺革命果实。

在帝国主义的镇压和破坏下,国民大革命失败。

美帝国主义扶蒋反共: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帝国主义长期支持蒋介石政府,屠杀革命志士,围剿革命根据地,妄图扼杀中国革命。

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目的,急需在中国建立一个亲美的稳定的政权,于是美国确立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一方面帮助蒋介石抢夺胜利果实;另一方面出钱出枪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力量。

结果,中国人民经过解放战争打败了美蒋反动派,解放全中国,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

新中国一成立就面临着外部侵略的威胁,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

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到处兜售所谓“中国威胁论",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制造撞机事件,干涉中国内政,阻碍中国的强大。

我们一定要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抗击帝国主义暴行,维护国家主权。

   

(3)制造血案:

•1894年旅顺大屠杀

•1900年八国联军北京大屠杀

•五卅惨案

•南京惨案、一三惨案、万县惨案

•济南惨案

•南京大屠杀等。

(三)经济侵略:

掌握:

甲午战争前后,侵华方式不同的原因;日本在沦陷区掠夺的目的及表现等。

1、商品输出。

十九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促使商品输出作为主要手段。

列强为输出商品,以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强迫清政府开埠通商、协定关税,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使中国成为列强的商品销售地,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其原料和销售市场。

导致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1)勒索赔款:

主要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

(2)倾销商品:

主要是鸦片和工业品

(3)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2、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

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要求,甲午中日战争后,成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

它包括向清政府贷款、开采矿山、修筑铁路、开设银行和设立工厂等内容。

列强通过资本输出,榨取了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财政,扩大了侵华政治权益,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1)政治贷款

•设银行

•借贷款

(2)直接投资

•筑铁路

•办厂矿

3、掠夺原料和资源:

主要内容有掠夺中国的农土特产品、劳动力、矿藏和土地等,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列强对华侵略的阶段性特点比较:

列强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并以《马关条约》为界,分为以商品输出为主的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和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帝国主义阶段。

(1)相同点:

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本质相同,都是为实现其掠夺中国财富的目的。

(2)不同点:

①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向中国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

一些国家的商人还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

②《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除继续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外,还通过奴役性的贷款、在华开矿修路、投资建厂,进行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近代后期,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分布在三个阶段: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帝国主义对华投资急剧增长,并向中国倾销商品,1932年出现中国外贸史上入超的最高记录。

在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则发展为赤裸裸的野蛮掠夺。

注意:

日本是怎样野蛮掠夺沦陷区的经济的?

农业方面:

侵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工矿交通运输业方面:

将采矿业、钢铁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等定为“统制事业"由日本公司专营;金融方面:

强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滥发伪币,大量印发军用票,不断增加苛捐杂税。

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解放前,美国大量商品涌入中国,形成独占地位。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1946年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被称为“新二十一条",美国商品大量涌入,独占中国市场,对中国民族资本是个毁灭性打击。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清除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

(四)文化侵略:

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

(掌握:

列强获得传教权的过程、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及表现等。

二、列强侵华不同阶段的阶段特征简表

西方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国家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主要组成部分。

列强侵华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及矛盾息息相关。

1、19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

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相对落后但侵略成性的封建俄国。

(1)背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主义迅猛发展;

(2)主要国家:

英、法、美、俄

(3)主要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满足国内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个市场)(俄国以满足领土扩张为上的)

(4)侵略手段:

军事侵略敲开大门,政治侵略攫取特权,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手段

(5)侵略范围:

限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6)主要表现:

两次鸦片战争

(7)影响:

(注意一分为二)

①政治上主权不断沦丧,开始成为双半社会(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变化)

②经济上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外资经济、洋务运动、民资产生等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③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④外交上列强取得了很多侵略特权,也客观上使清王朝被迫开放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阶段: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

侵华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制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文化侵略也日益加强。

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德日意奥等国,它们在中国既勾结又争夺。

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共同支配,美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

(1)背景:

主要列强相继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加紧对中国侵略。

(2)目的:

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两个目标)

(3)主要方式:

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政治上从“中外和好”到瓜分狂潮,再到“以华治华”

(4)主要表现:

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英俄日对中国边疆的侵略

(5)影响:

使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①社会性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政治②民族危机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高潮

③清王朝为延缓其统治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经济:

西方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严重摧残了中国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进一步沦为资本主义市场附庸

思想:

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中,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形成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

3、20世纪20、30年代,是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激烈的时期。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

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制华”到独占中国。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他们在中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侵华的主要格局先是由列强共同支配,后到日本独霸。

(1)背景:

一战后,美国势力上升,日美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境地。

(2)侵略政策:

“以华治华”——从扶植旧军阀到扶植蒋介石新军阀

(3)发展:

30年代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并进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4、二战后

美国战后确立世界霸权,确立“扶蒋反共”的方针;

新中国建立以后,又进行封锁、孤立、敌视中国的活动,并发动朝鲜战争威胁中国安全,还派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等

这一时期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是: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

侵华的方式主要是:

政治上“以华制华”,奉行扶蒋反共的政策;经济上凭借雄厚的实力,打着平等的旗号,大肆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军事上以援助为名,加紧控制中国;文化上输出美国价值观,扶持亲美势力。

三、规律性认识

(一)原因: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近代中国屡受侵略的根本原因是列强的侵略本性(扩张性、掠夺性),中国的落后也是受到列强侵略的重要原因之一“落后就要挨打”再次证明是一个历史真理。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帝国主义开拓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及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与整个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密切联系的。

清政府的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和军事妥协,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给中国带来深重的灾难。

1、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加剧,主要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英、法两国为主的西方列强对外进行商品输出,开拓世界市场的要求。

由于清政府经济、军事实力的严重落后与政治上的投降主义路线,造成战场上的一败再败和谈判桌上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总理衙门设立后,列强还直接控制了中国海关。

这样,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控制逐步加强,中国自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

2、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特征。

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以维护清朝统治为目的,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的破产。

这一时期列强明显加强了侵略中国的步伐,帝国主义各国在政治上瓜分中国的同时,经济上则加紧对华资本输出;美国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又勾结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社会,清政府也最终成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工具。

同时,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及再后的日本对德宣战、各自扶植北洋军阀派系、府院之争等便是这些矛盾的体现。

3、辛亥革命后,趁中国政局动荡之机,英、日、俄进一步侵略中国。

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机,暂时取得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一战后,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美国在保障侵华特权、坚持“门户开放”的前提下,纵容日本侵华,而日本则加紧推行“大陆政策”。

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困扰,1931年日本利用蒋介石全力打内战、苏联集中力量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英法美忙于国内经济复苏和对外推行绥靖政策之机,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确立世界霸权、控制中国,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又采取了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政策,并发动侵朝战争威胁我国安全,还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等等。

在近代历史上,英国是侵华的急先锋,美国侵华手段最狡诈,俄国主要是割占中国北方领土,日本总是乘欧美列强无暇东顾而加紧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资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加剧了我国的贫困与落后,但却在客观上冲击了我国落后的社会经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

正如恩格斯在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所预言的:

“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地革命化,意味着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的瓦解。

(二)列强侵华过程中的勾结与争夺

1、列强侵华的过程呈现两个勾结:

一是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勾结的基础是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二是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问题上勾结

勾结表现:

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共同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列强相继承认;巴黎和会上,协约国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1922年签订《九国公约》,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等。

在侵华过程中,列强之间存在共同利益是相互勾结的根本原因,它们的相互勾结,增加了侵略力量,加大了对中国的侵略压力。

2、列强的争夺

争夺原因:

列强各自的利益。

在列强侵华的过程中,为了各自利益都想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侵略势力和权益,限制和削弱它国势力和权益,必然发生利益冲突,相互争夺是不可避免的。

三国干涉还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门户开放”的提出,日俄战争,府院之争等都是其主要表现。

列强的争夺加深了中国的灾难;但也导致了侵华势力的消长。

争夺表现:

三国干涉还辽;争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权和争相开设工厂;竞相抢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日俄战争;分别控制北洋军阀等。

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西方列强在共同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利害关系。

甲午战争前以勾结为主,争夺为辅。

原因有二:

一是打开中国大门、占领中国市场是这一时期列强的共同目的。

二是由于中国疆域广大,人口众多,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都不能单独控制中国。

列强勾结具体表现在:

第一次鸦片战争虽然是英国单独进行的,但法美也从中分享到许多侵略权益;英法联军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美俄两国暗中帮助;英美等国暗中协助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门户开放”政策促成列强组成宰割中国的同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以上这些战争不管由谁发动,西方列强都可以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从中分享权益。

影响:

使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加快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甲午战争后逐步以争夺为主。

因为资本主义已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更加激烈。

同时,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列强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对中国展开激烈争夺。

另外,侵华国家数目增多,实力有别,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争。

具体表现有:

“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战争争夺中国东北;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府院之争”和日本出兵山东;华盛顿会议后,英美压制日本,日本被迫归还胶州湾,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抗日战争中,美日矛盾激化,美国逐步实行和扩大对中国抗战的援助等。

影响:

①外国资本主义始终不能灭亡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

②列强间的矛盾有利于中国收回一些利权,如辽东半岛、山东和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等主权。

③列强各自扶持代理人,造成中国军阀割据的局面。

Ihavethreethingsinmylife

---thesun、themoonandyou.

Thesunisfortheday,themoonisforthenight.

andyou,isforeve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