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3422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

《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童的心理特点.docx

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的心理特点(3—7岁)

编辑整理/龚小平

三岁幼儿的心理特点

三岁幼儿的智力发育很快。

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

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

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

就这样,三岁儿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

这就是三岁儿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

 三岁幼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

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

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

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

三岁儿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

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三岁幼儿则害怕那些看得见的东西如动物、假面具、黑暗等。

主要原因是,虽然孩子已开阔了眼界,看得多、听得多,但尚未能真正理解这一切。

比如说,一岁的孩子看见狗也不会害怕。

这是由于情感尚未发达,同时尚不知道狗是什么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害处之故。

但到了两三岁时,看见狗咬人,人们都怕狗,逐渐懂得了狗是可怕的动物,于是就开始怕狗了。

等到大些,知道了只要喜欢狗,狗就不咬人以后,就又不怕狗了。

三岁幼儿已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很少像两岁时那样一发火就躺在地上滚来滚去。

加上自制能力也多少强了些,那种攻击型的态度少了起来了。

三岁儿的喜悦已不是一般物质性的,会因为使爸爸妈妈高兴而高兴了。

因此,又把三岁这一年龄叫做捧人的年龄。

做什么事只要妈妈高兴,就会神气十足,兴致勃勃地去干。

另外,也能懂得一些幽默的话了。

对这个时期的幼儿来讲,他们接触到的任何对象都是有生命的,天上的太阳、月亮,地上的树木、小河或公园里的动物、秋千等,都可以成为他们交谈的对象。

例如,他们会对飘走的云彩招手说:

"请再来玩。

”会对被雨淋湿的童车同情他说:

"你在哭吗?

我来帮你打伞好吗?

"这就是幼儿心理最突出的特点。

  三岁幼儿的主导活动。

由于这个时期幼儿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例如,一片树叶在过家家时可以当作盘子,在买东西时可以当钱用;一块木片,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当手枪,一会儿又当木头人。

幼儿在一起游戏时,一块积木宝宝掉到地毯的大海里,马上会有一辆纸盒急救车开去救援。

每一种游戏都有孩子自命的意义,任何一个游戏里都藏有打开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

这个时期幼儿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共同游戏,他们不再像一两岁幼儿那样各玩各的。

  三岁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他们开始学习性别的区分。

起初,孩子由于男女间身体上的差异和行为特点而对性的区别发生兴趣,随后幼儿便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开始习得同自己的性别相适应的态度和反应。

在幼儿习得性别区分的过程中,爸妈及周围人给予的赏罚起着直接而巨大的强化作用。

幼儿往往以同性父母为榜样,求得同样的行为和感受。

女孩子们模仿母亲玩当妈妈的游戏,尽量地学着母亲的温柔、能力和女性的性别行为;男孩子们则模仿父亲的男子汉态度和行为,希望自己像父亲那样严厉、果断。

  三岁幼儿很喜欢结识伙伴。

这个时期孩子在伙伴中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于爸妈及其他成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在同小朋友一起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能力都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这种在伙伴帮助下的自主活动能使幼儿认识到自我的存在。

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为幼儿创造同众多的伙伴相互接触的机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是孩子们结识伙伴的好场所。

四岁幼儿的心理特点

如果有人问:

“幼儿最吸引人的阶段是什么时候?

”专家一定毫不犹豫地说:

“四岁”。

但是对一般的大人而言,这个年龄却是最令他们头痛了。

与三岁或五岁的时候相比这下,四岁儿童最不温顺;由于他们正处于所谓“精力旺盛年龄”,身体的一切机能都生气勃勃地向各方面开始发展。

四岁幼儿精力非常充沛,但并不像大人认为那样是反抗意识强烈,反而十分喜欢与人亲近地接触社交生活;只不过富有傲慢、自信和独立的反抗意识而被人认为喜欢反抗。

四岁幼儿非常喜欢任何事都尝试,不论是锤子、剪刀、秋千或三轮车,他都可以自如地玩耍或使用。

例如常看见他披着花衣服模仿电视上的明星唱歌,或是和同伴玩扮家家酒。

四岁幼儿这时期成长的脚步非常快。

如果他们稍加停留,用认真的眼光注视着某件事时,一定会发现一些新奇的玩意儿,接着便穷追不舍地发问:

“这是什么?

怎么会这样?

为什么呢?

妈妈。

”对四岁儿来说,这世界上的事对他们而言仍然多半是陌生的,为了想了解,他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究。

对幼儿这种穷追不舍的精神,大人常感吃不消。

四岁幼儿同时也有大方、自夸且喜欢吹牛的一些特点。

如果谈到他们有趣的话题,往往令大人自叹弗如。

总之四岁的幼儿已具有整个人格的缩影,日后会很巧妙地陆续表现出来。

迅速成长所导致的偏差和混乱,普遍地出现在四岁儿身上,希望大人以宽容的心来面对这些问题。

对四岁幼儿的教育和引导,家庭教育必须注意以下列几点:

一是不要嫌烦:

首先要父母接受幼儿这阶段的多话现象。

语言的发达必须经过“听与说”的阶段才能完成,所以大人应为小孩确立正确的说话典范,同时也要当幼儿忠实的听众。

尤其是不要抑制幼儿说话的欲望,父母对他们的话要表示关切,请多制造些愉快气氛;而例如“罗唆!

”“闭嘴!

”等禁止小孩说话的态度是最不应该的。

如果家中有客人,大人耽心他们会影响谈话时,可先告诉他:

“等一下再听你说好不好?

”让他养成等待的习惯。

以上的说法并非要父母随时陪在孩子身旁,只要每天抽出三四十分钟耐心地陪他就够了,其余的时间妈妈可以一面工作一面应和说:

“原来这样呀!

”并注意着他的眼睛,让他知道你对他的话是有反应的。

这虽然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应,但已令孩子相当满足了。

此外,在母亲为晚餐忙碌时,由父亲代为陪伴孩子也是个好方法,这时候父亲不妨把外界有趣的见闻告诉幼儿,更能满足小孩的好奇心以增进父子(女)间的情感。

二是内外的差异:

话再多的4岁孩子,在外面就不能像在家里那么健谈了。

尤其是面对陌生环境时,这种倾向就更加明显,这时候大人也许马上急躁地说:

“在家不是讲得很好吗?

现在怎么搞的?

”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孩子本身存在的语言问题,不如说是社会性的问题。

只要让他们习惯不同的人和环境,自然就可以慢慢克服这种障碍了。

三是不要在意孩子的粗话:

4岁儿和同伴的社交生活一旦顺利进行,粗话或令人不能接受的字眼就会经常脱口而出,这时候大人不要太在意;若因社会化禁止他们说粗话而干涉他们的交往,反而等于禁止了他们的生活。

当4岁儿第一次说粗话时,父母不妨对他说:

“这句话不好听,不应该这么说哦!

”然后教导他正确的说法;如果以后再听到他说粗话就故意闷不吭声,让他以为这种话无法与大人沟通,自然而然就会改掉了;如果大人因此大惊小怪反而会造成反效果。

总之,幼儿是不断在学习新词汇的,只要家人使用正确的语言方法,粗话的新鲜感很容易就消失了,大人不用太在意。

四岁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

身心独立、手脚灵活的四岁幼儿,大人可从他的生活习惯上看出成长、进步的状况,这段时期即是所谓的“完成期”四岁幼儿有过于自信、难应付的倾向,但对于事物的尝试很热衷,只要父母细心地加以指导,就可以培养他的独立性。

不管是已上了幼儿园、还是未上幼儿园的四岁儿,都要重点式地让他处理自己的事。

一饮食:

能够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是5岁以后,4岁儿虽然还不太会拿筷子,但也要让他经常使用,以渐渐学会正确的方法。

4岁儿的食欲相当旺盛,不过,在兴奋、疲惫、运动过度、睡眠不足、生活不规律时,则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这时候不要勉强孩子一定要吃多少,他不想吃就作罢也无妨。

4岁儿通常和家人共同进食,但有时因为过于热衷说话或和兄姐吵架而中断吃饭;当这种情形发生时,父母最好让他独处,不要让他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

“你可以吃快点吗”“不晓得待会儿的甜点是什么?

”“你帮妈妈把醋瓶子拿来好吗?

”像这样给幼儿一点刺激也是预防不专心饮食的方法之一。

如果一餐饭吃了三四十分钟仍然没吃完就把它收拾好;事后幼儿再叫肚子饿,也只能表示同情而不再给予正餐。

这样才能使他养成吃饭定时的习惯,不过点心还是要照常供应。

二排泄:

到了4岁左右,排泄的习惯会逐渐养成,而4岁半时他已能自行用卫生纸擦屁股了,不再像以往由于热衷游戏而将大便拉在裤子里;幼儿若在半夜上厕所,家长要从旁给予协助。

另外,幼儿到4岁的阶段会慢慢对上厕所感到害羞,这时父母可以把握机会教导他,不该在别人面前说出“我想尿尿”“我想大便”等不文雅的话。

三脱衣服:

这阶段的幼儿对于脱衣服会显出很高的兴致,但若脱不好还会发脾气。

这时候父母可以教导他们穿衣服的顺序、衬衫和毛衣前后的区别、扣钮扣的顺序以及收拾换下来衣服的方法,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养成这种习惯,4岁儿就已经可以自己处理换衣服的问题了。

另外,钮扣如果不是太小的话,也要让他养成自己扣钮扣的习惯。

4岁儿对于穿袜子、戴手套、戴帽子、穿鞋子等小事都非常乐意学习;一般来说,幼儿在5岁以前已经可以分辨鞋子的左右了。

时常受到其他事物的吸引而中断穿衣服是4岁儿的特征,这时候别责怪他,应以幽默的口吻提醒他、让他自己发现。

还有一点要提醒的是,要教导孩子不能光着身体在人前到处乱跑。

四睡眠:

一般而言,睡眠大约是11个小时,但个人差别很大,并没硬性规定。

有的小孩有午睡习惯,有的却不爱午睡,即使强迫他上了床,他也会在床上玩或趁父母不注意时溜出去玩。

勉强孩子午睡,容易使孩子产生抗拒心理;除非孩子特别疲倦,否则就不用勉强他非睡不可。

另外,对黑暗怀有恐惧感的小孩大人最好在他入睡前留一盏小灯,或是大人在旁边为他念一段故事看着他入睡。

有些小孩很容易因恶梦而惊醒,因此父母的卧室最好不要距离孩子的房间太远。

五清洁:

尽管容易把衣服弄脏,但爱干净也是4岁儿特征之一。

在这个阶段,像漱口、刷牙、洗脸、擦鼻涕、梳头(但不太会拿梳子)等大致都能做好。

就连一直到3岁都不太爱干净的幼儿,这时也会对脏的东西敏感起来.母在小孩不小心弄脏衣服时,请不要不声骂:

“脏死了!

”只要指导他彻底做到饭前或吃东西前洗手即可。

一般家庭可以安排在晚餐前让幼儿洗澡,这样饭后还可以让小孩从事其他活动。

洗澡时要教导孩子清洗每一个部位,若让他自己一个洗,很可能只会洗固定的一个地方。

五岁幼儿的心理特点

对于5岁的幼儿来讲,已经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时如果家长细心观察会发现,孩子这时明显好带好管了。

比如这时孩子会非常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小动物的故事,但却对抽象说教不能理解,说明孩子对成人世界的理解还有一个过程。

这时家长就要在施教时关注孩子的想像力了,引导孩子大脑中产生生动、形像的联想。

5岁是幼儿游戏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家长的启发和引导下,孩子已经能够开始玩角色游戏,如用积木搭“动物园”、“饲养场”,自己扮演饲养员;玩开汽车游戏,司机、售票员则扮演得更象;玩医院游戏,会模仿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方、打针,对病人表示同情,会说些安慰的话,做得很认真。

这时父母应同孩子一起玩,通过亲子游戏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注意游戏的目标,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

儿童在游戏时是很专心的,父母可借此引导他们逐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好品质。

通过孩子随意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心理会得到良好的锻炼和发展。

通过直接感知物体,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还可以进一步体验人际关系。

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处理这些人际关系,结合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情感习惯的培养,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品德。

5岁的孩子已经会自己找邻居小孩玩儿,会进行小组游戏,已出现朋友关系的萌芽。

在良好教育下,开始懂得关心别人,如问候妈妈的病。

愿意把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

在游戏中能团结友爱,互相提醒,遵守规则,想办法玩得好而有趣。

开始有克制自己的能力,会自己去解决问题,如让别人先玩,充当自己不喜欢的角色等。

1、体能的发展:

儿童能自如地控制手腕,能折纸和纯熟地动用剪刀,及有技巧地使用铅笔及画笔进行简单的美劳活动。

自我照顾方面,他们能用筷子吃饭、挟菜,亦会用梳整理头发。

这时期的儿童的速度已与成人一样,他们可轻易地在窄线上行走。

攀、爬、滑、滚的技巧已相当纯熟,又能随音乐手舞足蹈及作体力游戏。

 2、智能的发展:

儿童已能掌握读、写和计算前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对于时间、空间、数量物体类别的概念已颇了解。

他们能以正确次序排列长短、高矮、阔窄或大小不同的物件,也能数数至二十。

看过图画后,能说出大概内容。

 3、语言的发展:

儿童语言的文法和结构,大致与成人无异。

能和家人或其他儿童沟通,谈话时也能轮流说话,不会离题。

他们对不久前发生的事情能有条理地讲述,也能够传达简单的讯息及喜欢编说故事。

 4、情绪的发展:

情绪渐趋稳定,逐渐懂得用语言来表达情绪,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对成人友善的批评也能接受,但是有时需要适当的提示。

 5、群性的发展:

在自理方面亦较前独立,他们能选择适合的衣服,自行洗澡及做些简单家务。

在社交方面,他们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几个小朋友进行合作性的游戏;愿意遵守游戏的规则,并懂得呵护弱小及安慰别人。

母亲与幼儿的相处方法

对5岁儿而言,偶尔想起母亲就会有“想回家”的念头;到朋友家玩时,心中却不时惦记着“妈妈现在不知道在干嘛?

”孩子这种纯真的依恋,母亲应尽量使其感到快慰。

但不能寸步不离跟着他,否则会使他在各方面都无法成长。

最好的办法是:

每隔一段时间就呼唤他一下,使他的心理能够安定。

这种依赖心重的小孩,母亲不在可说是最大的打击,白天他能耐心地在家等待母亲,但母亲若到黄昏、甚至天黑还不回家,就会担心得手足无措了。

“妈妈是大笨蛋!

”“我最讨厌妈妈!

”“妈妈去死算了!

”这种不好的话,也许在这个时候就会说出了。

如果母亲有事外出,最好在天黑前打电话告诉他:

“妈妈快回来了,你把灯打开来,再等一会儿好不好?

”或者事先拜托邻居:

“到5点的时候,请让我的孩子到你家玩。

”不要让孩子有不安的经验,因为创伤是不容易抚平的。

这个阶段绝对避免让孩子变成钥匙儿,如果是职业妇女,一定要找个能代替自己的人,让幼儿随时有个依靠。

此外,在5岁儿童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是完美的,因此母亲的言行举止就成了他们模仿的对象,碰到不了解的事物也会寻求她的解释与意见,以母亲作为自己行动的模范。

由于这个缘故,对孩子绝不要打马虎眼,当他做对一件事时,就肯定他的成绩并且说:

“做得很好,以后就要这么做。

”如果对孩子要求过高,而忘记使孩子产生自信,这不但使他感到焦虑,甚至会因求好心切而精神紧张,如咬指甲、身体打哆嗦、眨眼睛等动作出现。

“不能当坏孩子,要做个好孩子。

”如果5岁儿感受到这种过强的压力,时常会有“若是今天能重新过一次该多好!

”“为什么我做到呢?

”的自责。

母亲若察觉此现象,就该经常赞美他:

“妈妈觉得你今天做得非常棒!

”或“虽然有一点儿错,但其他的地方都表现得好极了!

另一方面,为了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细心地给予指导,请他帮忙做家务、传话、买东西、照顾弟妹、收拾房间等等是非常重要的。

他们一定会努力照着妈妈吩咐的事做,而当他们失败时也别责备他,让他多练习几次就好了!

父亲与幼儿的相处方式

与母亲存在的地位相较之下,父亲的地位显然弱了许多。

不过,父亲虽不会被幼儿强烈地喜爱,但也不会受到抗拒。

因此,父亲不必寻求像母亲一般强烈情绪的联系,有时不同的交往方式反而有利。

换句话说,母亲做不到的相处方式,由父亲来做反而受孩子的欢迎。

像投球、翻筋斗、单杠、赛跑等需要一些技巧的运动,如果要和孩子一起比赛,由父亲来就更适合。

当孩子打架,玩了一身泥巴回来时,如果母亲斥责:

“真不听话!

”“脏死了!

”父亲就别再火上加油,应该站在体谅的立场问他:

“好不好玩?

”然后给孩子一次机会教育说:

“下次可别再做这些令人伤脑筋的事喽!

”或者“比你小的朋友你应该保护他才对呀!

”让他对社会性规范有所认识。

在这一方面,5岁儿尽管很爱母亲却较听从父亲所说的话;也就是说,父亲应该把不同于母亲的男性见解,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灌输给他。

孩子在外面体验痛苦的经验时,通常会让父亲来分担,而不愿告诉喜欢感情用事的母亲。

这时,父亲不妨在母亲忙碌时,把孩子带到一边做一对一的谈话。

“爸爸,我今天打架输了,因为那个人比我壮!

”“爸爸,我今天迟到了,因为我在路上看见一条奇怪的狗而耽误了时间!

”听到孩子做这样的报告时,父亲应该安慰孩子并提供智慧给他;千万不要长篇大论说一堆,因为孩子期待的是朋友式的忠告而不是父亲的教训。

另一方面,孩子在吹牛时,父亲不妨暂当听众不要笑他、更不要揶揄他,如果他的话太夸张得自以为是时,可以问他:

“当时你的朋友都在做什么?

他们有什么想法没有?

”以便让孩子也考虑一下对方的立场。

同时,父亲也要经常把5岁儿听得懂的新闻,不断地提供给他。

在家庭中,父亲所担任守护者的工作应从这段时期开始。

给父母的提示:

5岁儿希望被认可、被赞美的心态很强烈,称赞孩子是好事,但必须要他能了解理由。

如果大人毫不负责地胡乱赞美一番,只想讨好幼儿,这将使孩子勉强自己去达成目标而发生预期不到的问题。

称赞“你是个勇敢的孩子,一定敢一个人待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睡觉”时,孩子为了勉强自己,虽然无法克服畏惧,也只好以“肚子痛”、“窗户自己会打开”等藉口哑乞求大人帮助。

另一方面,以赞美来达成对孩子的要求,很可能不久就被孩子认破,甚至反而加以利用。

如此孩子会反过来向母亲说:

“妈妈,既然你知道我是乖孩子,那就帮我买个玩具,我一定比以前更乖。

”届时您该怎么办呢?

对5岁儿的赞美内容不能再用像“你是个好孩子。

”“你真聪明!

”这么简单,而是要花脑筋想出不同的赞美法,例如“这是你替我做的吗?

谢谢你!

”即使只是一点儿小的好事也要加以肯定与承认。

还有,看到孩子努力想做好一件事时,最好及时对他说出一句勉励的话:

“再加油!

你好棒!

好棒!

”或者注视着他、对他重重地点头认可。

幼儿的努力必须有大人承认和支持才能持续下去,尤其是对平时不能顺利表达行动的孩子,当他有努力或善良的行为时,一定要加以勉励。

比如告诉他:

“你是不是觉得那个人很可怜?

妈妈认为你这种同情心是对的。

”责怪的原则是:

孩子的行为呈现错误的时候;但是赞美则是:

只要有感情的动向就要加以承认,这是两者之间的差别。

五岁儿童的培育目标

1、培养社区意识,促进儿童对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事物的认识和关心。

2、引发儿童对学习产生兴趣,并对数学要概念及简单运算、自然科学等有认识。

3、加强儿童阅读能力和兴趣,并促进书写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培养儿童以主动和合作态度积极参与各类活动,促进群性的发展。

5、引导儿童体验群体生活的乐趣,并对团体中的角色和现任建立正确观念。

6、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及行为,学习接纳、欣赏自己和他人。

7、增强儿童审美及欣赏能力,并发挥他们的创作潜能。

六岁幼儿的心理特点

6岁和5岁时完全不同,这种不同是源自他不断在变,而且是快速地变。

6岁幼儿像他在2岁半时一样,好像生活在两个极端之中,他两端都想要。

大的事情他很难下决心,可一旦决定,就很难改变;小的事情他却很容易转变心意。

6岁是幼儿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8岁以后这种对书面语言的敏感会越来越弱。

为什么有些成人不喜欢阅读?

因为他们错过了阅读的敏感期。

实际上孩子有许多美妙的想法,但因为汉字难写而写不出来,通过电脑拼音打字,他们能说的就能写出来。

中科院心理所专家测试后认为,加入试验的孩子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更强。

对于6岁的幼儿,家长这时应该重点关注于孩子做幼儿小衔接了,即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情感培养培养的基础上,有意识引导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学校环境、课时长短、课外作业的要求等。

让孩子有一个提前的缓冲心理准备,逐步适应小学教育的新环境和新情况。

一、在思维方面

大多数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归类的能力。

比如同样的一个问题:

“什么是猫。

”3~4岁的幼儿因为一般都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概括其外部特点,所以他会说“猫很小,有黑色花斑。

”这是指他看见过的某只猫。

而5岁左右的幼儿的回答:

“猫会抓老鼠。

”能凭借猫的某些特征进行概括。

只有6岁的儿童会说:

“猫浑身长着毛、有胡子,喜欢吃鱼,会抓老鼠。

”这个例子说明幼儿到了学龄前期的晚期,幼儿的思维已由初期的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仅考虑到了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认识其内部特征和内在联系并进行概括,这为入学后语言、文字的学习做了准备。

观察、注意、记忆:

3、4岁左右的幼儿的注意、识记都缺乏自觉性、目的性,因而表现以无意注意及无意识记为主。

在教育的影响下儿童逐渐能够按照成人指导的活动和任务来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动。

到了5~6岁时逐渐发展了有意注意、有意识记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能力,这些能力均有益于入学后的学习。

二、在语言方面

6岁幼儿量词的正确使用率显著高于5岁幼儿,副词的应用不但更经常也更多样化、更准确,能恰当地使用“根本”、“简直”、“大概”、“永远”等副词,使语言的感情色彩更鲜明。

对代词、助词的运用比以前更为得当。

由于词汇和句子的质量有显著提高,在讲述事情时内容更丰富、句法更正确、语言更连贯、层次也更清楚。

此时能把1套3~5张的图片。

按情节顺序做出正确排列并进行有头有尾的叙述,使听者能领会。

出声的自言自语开始减少,逐渐向内部言语(无声言语)过渡。

有些6岁幼儿能够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书面言语。

开始识字。

三、在认知方面

数概念:

大部分6岁幼儿能掌握20以内的数概念,能按成人的要求从一群物体中取出20个。

能将1~10的阿拉伯数字依正确顺序排列起来并开始能够不依靠实物运用数字做10以内的加减运算。

时间知觉:

对一周的时序基本都能掌握,在辨别"今天"、"明天"、"昨天"的基础上,开始延伸到能辨别"后天"、"前天"、""大前天"。

最难掌握的是认识钟点,只有很少数的6岁幼儿认识钟表,会报出时间。

四、在空间知觉方面

大多数6岁幼儿能以自我为中心。

正确地把自己的左右方位和词联系起来。

从而产生最初的左右概念,但常常只限于自身的方位。

而不能辨别对面人的左右方位。

五、在社会性发展方面

6岁幼儿的游戏更有计划性,喜欢用简单的工具,如滑轮、横杆等来玩建筑性游戏,也开始玩用言语推理的游戏(猜谜语);能自己选择朋友,当小伙伴出现困难时,会加以安慰并给予帮助会明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如:

愤怒、快乐及爱等,而在游戏中发生的争执,一般都能用游戏规则来解决,不需成人监督。

6岁幼儿开始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拟定一个目标去实行,如制定一个“每晚不需提醒就刷牙”的目标,然后自己画个图表。

每天做到后就打个钩,定期检查。

父母应对儿童按目标执行的行为给以鼓励。

六、在生活自理方面

6岁幼儿除了基本上能够生活自理外,还能在家中及幼儿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独自去邻居家及旁边的商店;懂得过马路时先看红绿灯及两边,要走斑马线;认识男女洗手间的标志,选择正确入口;坐车会主动系上安全带。

每个幼儿在即将上学时会表露出兴奋和向往的情绪,但其中又会夹杂着一丝对陌生环境的不安。

如何帮助和引导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每一位一年级教师和家长的社会责任,因为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幼儿园到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小学,对6岁的幼儿来说确实是一个巨大的转折,老师和家长都应以最大的爱心和耐心,引导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的角色。

带领他开始在教师的教导下,从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

6岁幼儿渐渐开始与母亲分离。

其实,就是这种朝向独立的自然倾向,使6岁幼儿有时对妈妈产生攻击行为。

而幼儿争取自由独立的努力,也使幼儿本身产生一些焦虑感。

幼儿有时很难侍候是因为尽管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算小了,可是他们还是极端没有安全感,在情感上的需求很大,如果家长能付出大量的耐心与努力,满足幼儿这方面的需求,6岁幼儿会是你最好最热情也最忠心的伙伴。

七岁幼儿的心理特点

我国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专家、现代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开创者陈鹤琴说:

“幼稚时期(从出生到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性格;人一生的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和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下基础。

这个时期是发展智能、学习言语最快时期,是道德习惯养成最易时期”(即最佳期)。

由此,他主张把“从小教起”的起点放在“从出生教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