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3103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

《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平县政府报告.docx

东平县政府报告

东平县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7日在东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县长 赵德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连同《东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予以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推进措施更为有力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的五年,是潜力优势纵深挖掘、发展后劲日益增强的五年,是全民创业激情空前高涨、争先创优信心愈加坚定的五年。

五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步跨”战略,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迈出了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坚实步伐。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03.5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5.85亿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7.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2.8亿元,是2005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9.5亿元,是2005年的3.9倍,年均增长31.3%;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9.1亿元、68.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45倍、3.12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0年,全县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20∶54.3∶25.7调整为13.9∶49.3∶36.8。

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0亿元,是2005年的10.4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8%,比2005年提高15.7个百分点。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COD和SO2排放量持续下降。

工业经济总体实力显著增强。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78家,比2005年增加12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7.5亿元、利税39.2亿元、利润26.9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58倍、5.34倍、5.74倍。

瑞星、新东岳、光大、东顺等骨干企业规模实力和经济效益翻番增长。

化工、高档纸业、机械加工、纺织等七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68.3%、69.4%。

着力培植的矿产支柱产业取得重大进展,金牛、宏达、建龙3家铁矿已投产,润辰铁矿即将投产;百成、盛鑫、庆达3家铁矿正在建设,彭集铁矿已完成详探;投资7亿元、年产200万吨的中联水泥熟料项目正加紧建设。

全县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4个。

旅游服务业强势崛起。

修编完善了全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主要景区景点控制性详细规划。

按照“水浒故里、度假东平”主题定位,围绕近20个景点组团,铺开了上百个单体项目,“双线串珠”发展框架基本形成。

成功举办了四届水浒文化旅游节,承办了全省龙舟赛、全国龙舟邀请赛、国际龙舟邀请赛。

我县被评为全省首批旅游强县、全省县域旅游10强。

2010年,共接待游客16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4.7倍、8倍。

商贸流通服务业日益繁荣。

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到191家,比2005年增加161家。

新上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4家。

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造建设标准化农家店120家。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粮食生产实现连续6年增产。

十大优质高效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达到80万亩。

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1家,比2005年增加52家,其中省、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到5家、34家,分别增加3家、28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75个。

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机动渔船燃油补贴、移民后期扶持等补贴补助资金12亿元。

城乡建设开创新局面。

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拉开了“两区、三园、一带、十一镇”城镇空间布局。

积极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铺开建设了城市生态水系景观、文化发展线、县城生态景观林、天然气扩容、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等重点工程项目,加强了城市容貌形象综合整治。

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人口发展到15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0.5%。

2009年被授予山东省园林城市称号。

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济菏高速、贯中大道相继建成通车,先后实施了105国道、220国道、255省道、331省道大修改造工程,105国道创建为国家级文明样板路,济徐高速、滨河大道、滨湖大道正加紧建设。

经过积极争取,晋鲁铁路确定从我县通过,并设立客货场站,建设专用支线,现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结束我县不通铁路的历史。

目前,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客车;建成电气化乡镇10个、电气化村271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完成了47家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改制,实现资产收益3.6亿元,8000多名职工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企业发展活力日益增强。

对县工业园区、东平湖景区、矿产工业局定目标、定责任、活机制,形成了适应跨越发展,高效、灵活、开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10年,县工业园区建成区面积及项目建设规模、效益与上年相比均翻了一番,旅游业综合收入、矿产业税收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财税体制、人事制度、文化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逐步深化。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已有6家全国500强企业落户东平,2010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6.3亿元;外经贸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2010年实际利用境外投资1761万美元,居全市第一位,是2005年的10.9倍。

民生事业扎实推进。

五年来,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3.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57万人。

建立干部职工正常增资机制,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108元和6031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7921元、2881元。

新建了第三、第四实验小学和12处乡镇中心幼儿园,完成校舍维修改造项目89个。

对义务教育段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真正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新建了县人民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医院门诊楼、病房楼等,改扩建农村卫生室422处,95%的村卫生室达到规范化以上建设标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2%。

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6.9万人次,征缴各类社会保险费12.2亿元,发放社会保险待遇10.1亿元;对14处乡镇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五保对象入院率达到80%以上;城乡低保对象达到15406户、27018人。

扎实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稳定保持了低生育水平,连年夺得全市一等奖。

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扎实推进“平安东平”和矛盾排查调处新机制建设,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大局安定和谐。

深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人民防空、双拥共建、统计、物价、气象、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档案、史志、老龄、残疾人、妇女、青年、儿童等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可喜成绩。

政府形象有了新提升。

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注重加强与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沟通联系。

进一步规范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实施了新一轮县政府机构改革。

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依法治县活动。

完善政府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决策评估制度,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认真落实。

积极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和“强化责任、提升效能”等主题教育活动,干部群众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围绕打造“五最”环境品牌,努力加强行政效能和政风行风建设,精减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服务质量和行政效率不断提升,县行政服务中心荣获省级服务名牌和省级服务标准化单位。

2010年是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既定的奋斗目标,团结拼搏,开拓奋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由增幅跨越向增量跨越强势迈进。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指标位次前移。

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31%,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3%,利润增长53%,利税增长56.8%。

其中,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民营经济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利税等8项指标增幅列全市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项指标增幅列全市第2位;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民营经济增加值4项指标增量前移2个位次,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利税4项指标增量前移1个位次;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跃居全市第三位,利润、利税总量均跃居全市第四位。

投资拉动成效明显,大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

全年实施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122个,总投资270亿元,目前已竣工75个。

乡镇、街道新上、续建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18个,已竣工或完成年度任务的111个;对上争取到位各类专项资金6.1亿元。

项目建设的大发展、大投入,拉动了全县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和经济效益的迅速提升。

园中园建设强力推进,工业集群规模不断壮大。

十大园中园实施过亿元项目26个,全部建成达产后,主营业务收入均可达到20亿元以上。

瑞星工业园尿素产能扩大到200万吨,成为全国单厂产能最大的尿素生产企业;今年上半年有望在美国上市,届时将成为我县第一家境外上市企业。

新东岳工业园综合经济指标跻身全国同行业前三位。

光大工业园成为国内重要的纤维素醚、淀粉醚生产基地。

东顺工业园成为江北最大的高档生活纸生产基地。

以九鑫工具为龙头的机械加工集群不断壮大,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机械工业生产基地。

规划建设了新兴产业园,引进了恒瑞科技、随身氧吧、中天科技、大唐发电等7个过亿元项目。

县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到125家,被评为全省最佳投资园区之一。

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同比增加24家、达到101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增加57家、达到121家。

开发管理并重,文化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以创建东平湖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积极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管理。

投资50亿元、规划面积300平方公里的水浒文化主题公园已对外开放,水浒影视城、水浒度假酒店、旅游中心码头、六工山山寨水寨、十里宋街等项目相继建成,戴村坝景区、昆山景区、稻屯洼国家湿地公园起步区、滨河生态公园、洪顶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东原阁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健全完善旅游业经营管理制度,东平湖景区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

强化旅游市场培育,水浒文化旅游月期间举办了国际龙舟邀请赛、水浒之夜大型文艺演出、国际旅游小姐游东平等22项宣传促销活动,被评为全省最佳县域旅游节庆品牌第一名。

东平湖与台湾日月潭结成姊妹湖,与国内外60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

完善了旅游标识系统,开通了至济南、泰安的旅游直通车和景区公交车、旅游班船。

东平湖景区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水浒影视城被评为山东十佳景区、最震撼演艺和最具竞争力旅游景区。

吸引了新版《水浒》、《剑侠情缘》、《楚留香新传》、《卜案》等10余个剧组相继进驻拍摄,影视拍摄游、明星探班游成为旅游的新亮点。

集约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得到新发展。

规划建设高效观光农业示范园区60余处。

新增瓜菜面积2.6万亩;新建速生丰产林1.6万亩、优质果品基地1.3万亩、农田林网4万亩、苗木花卉基地5000亩;新建规模养殖场365个、养鸭大棚425个;新增名优特水产养殖面积1万亩。

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

成功举办了首届水浒东平农民英雄会。

实施了小农水重点县、优质鱼产业、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移民开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土地综合整治、南水北调等工程项目,农业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集体林权制度等农业改革稳步推进。

美国白蛾防治、防汛抗旱、动物疫病防控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三产服务业繁荣活跃。

加快实施城市开发重点项目,博物馆、文化发展中心、罗贯中纪念馆、人民公园、画家村等已完成主体工程,体育会展中心、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启动了文化发展线新区、佛山片区、滨河片区开发和5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商品房供应面积翻番增加。

加快推进城市生态水系景观工程,主要节点清月湖、龙王湾、龙泉湖、荷花洲、金泉水街等已成功蓄水,白吉河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大力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对城区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文化“五化”改造,新增城市绿地67万平方米,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扎实推进,首批17个社区相继投入建设。

借助济菏、济徐高速、晋鲁铁路、京杭运河复航等工程建设的交通区位优势,规划了总投资80亿元、总面积6平方公里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目前中央园区一期工程框架路、由瑞星集团投资的煤炭、农资、粮食交易中心正在建设。

开工建设了儒原城市广场、华联国际大酒店等一批具有较高档次的商贸龙头项目,商贸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不断提升。

民生事业持续加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年初安排的13件为民实事全部得到认真落实。

积极实施全民创业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8043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188人。

新农合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

城乡低保和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待遇标准持续增长。

600套限价商品房和100套廉租房、社会福利中心、县职教中心、第四实验小学正加紧建设。

平安建设扎实推进,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辛勤的付出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我县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粮食生产先进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先进单位”、“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工业保增长先进集体”、“专利创造优胜县”、“科普惠农示范县”、“敬老院建设先进县”、“食品安全示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南水北调征地移民工作先进单位”、“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法治创建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五年的奋进历程,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令人振奋,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值得发扬:

一是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县委的正确领导。

我们始终按照县委确立的工作思路和总体发展战略,一以贯之,坚定不移,狠抓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上水平、进位次。

二是必须始终不渝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我们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靠创新增活力,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通过政府的推动、依靠市场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了一条具有东平特色的发展路子。

三是必须始终不渝坚持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

我们始终坚持谋划发展备项目、推进发展抓项目、衡量发展看项目,一切工作项目化。

对重点工程项目,实行“1+1”工作模式,严格落实大督查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建设扎实顺利实施,为加快发展夯实了基础,增添了后劲。

四是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优化发展环境。

我们始终坚持把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努力打造蓝天碧水的生态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安定有序的法制环境、凝心鼓劲的舆论环境。

优越的环境,吸引了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大大提升了县域发展的竞争力。

五是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县委确定的因事选人、选人干事的用人导向,选调精兵强将盯项目、上一线,鼓励广大干部放胆放手、敢闯敢干、敢当敢为,锻炼和培养了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干部队伍,为争先跨越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六是必须始终不渝坚持大力倡树新时期东平精神。

我们始终坚持以争先创优为动力,积极发扬“拼搏实干、敢为人先、开放包容、只争朝夕”的新时期东平精神,“白加黑”、“五加二”,拼上豁上干事业、谋发展、图跨越,干出了东平的新境界、新标准、新速度、新形象,开启了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新征程。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靠的是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靠的是县人大、县政协强化监督、大力支持;靠的是全县上下精诚团结、埋头实干。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东平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辛勤耕耘、奋发进取,做出卓越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商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主要是:

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后发崛起、跨越赶超的压力仍然很大;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质量效益还不够高,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我们坚信,有县委的坚强领导,有几大班子的齐心协力,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有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东平建设发展的新胜利!

二、“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我县爬坡赶超的战略机遇期、加速崛起的“黄金期”。

尽管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但从总体上来看,国际经济发展呈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尤其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鲁南重点开发区和省会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为我县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我县自身情况看,县委确立了符合东平实际的科学发展路子,全县经济社会步入了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良性发展轨道,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了增幅跨越,部分指标实现了增量、总量进位;随着文化旅游业日趋火热,矿产资源开发全面铺开,资源优势正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铁路、公路、水路齐备,纵横贯通的交通网络体系即将全面形成,县域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特别是经过近年来发展实践的锻炼,培养造就了一支敢干大事、善干难事、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在全县形成了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强烈氛围。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科学判断、准确把握,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始终牢牢掌控发展的主动权。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这条主线,坚持“四抓三调”工作方针,即立足效益抓调整、围绕市场抓调整、依靠科技抓调整、突出增量抓调整,着力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结构、调整动力结构,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在实现“三步跨”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新东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奋斗目标是:

到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26亿元,年均增长16%;一、二、三产业比例达到7∶49∶44;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4.55亿元,年均增长20%;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56亿元,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130元,年均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

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两个跃升”,即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升到全省上游水平,主导产业规模效益跃升到全省先进县市区行列。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加快发展仍然是我县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

上述目标是在综合分析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各项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明显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充分体现了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迫切要求,体现了自我加压、奋力赶超的坚强决心,体现了做大做强、惠民利民的强烈愿望,经过积极努力,这些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发展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提升境界标准,强力推进落实,力争完成得更好、更快!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

(一)牢固树立大产业、大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培植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加工(制造)业、矿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为支撑的优势产业体系。

强力提升工业经济。

坚持不懈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开创优势领域集中突破、主导产业地位突出、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同步推进、速度效益同步增长的工业发展新局面。

加快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拉长产业链条,构筑新的发展优势。

培强做大优势产业,重点培植矿业、精细化工、高档纸业、纺织、食品、压延加工和电子光电等七大主导产业,精心打造县工业园和彭集矿产化工产业园两大经济板块,加快瑞星、新东岳、光大、东顺、九鑫等园中园建设。

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高新产业,着力打造全省高新产业加工(制造)基地。

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建设及精深加工力度,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矿产业基地。

全力推进旅游服务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

按照“水浒故里、度假东平”主题定位和“双线串珠”发展框架,加大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力度,创新管理体制,强化宣传促销,全面提升旅游产业水平,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争创全国旅游强县。

积极培育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文化产业高地。

积极推进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房地产、服务外包等三产服务业发展进程。

加快建设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基地。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精心培育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生产装备水平。

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二)牢固树立城乡统筹、以城带乡理念,加快构建以“两区三园”为中心,汇河、大清河、环东平湖为纽带,中心城镇和农村社区为节点,“众星捧月、一带相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做大做美县城。

按照“东延、西连、南跨、北展”的总体思路,统筹推进县城中心区和西区开发建设。

中心区开发以扩规模、提品位、增灵气为重点,打造省城后花园、大泰山度假区,建设具有东平文化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西区开发对东平古城、水浒古镇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呼应东平湖旅游业发展,大力培植旅游商贸业,打造历史文化古城。

做特做靓小城镇。

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特色突出的要求,依托十一个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聚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重镇和旅游强镇。

做精做好农村新型社区。

按照社区化理念搞好农村村庄布点规划,加快改造建设步伐,到2015年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

(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理念,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大力发展科技事业,进一步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能力。

坚持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水平。

全面繁荣文化体育事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全民身体素质。

实施“全民创业”战略,努力扩大就业再就业。

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基本生活保障为重点,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全面推进平安东平、法制东平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目标,以提升功能、改善环境、恢复和保护生态为主线,以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为重点,全面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加强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整治,大力推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