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2764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docx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

一、自然地理部分

☆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时间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3.天气状况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

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

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

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

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

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

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

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

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

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天山山地牧场>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

增温增湿;寒流:

降温减湿)

6.下垫面:

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干湿度的影响因素:

降水量和蒸发量共同决定<中国的干湿区划分>

☆雾、霜的影响因素:

1.湿度(河流湖泊附近、水库附近);

2.地形(低洼地、山坳里);

3.尘埃(道路边、市区内、建筑工地、矿区)

☆风力的影响因素:

1.气压梯度力大小;

2.距气压中心远近;

3.摩擦力大小(地面平坦开阔、海面上);

4.植被多少;5.地形(山谷口的狭管效应、高原上)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喜马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高低)

3.当气温与降水结合时,雪线的高低往往由降水来决定。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

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

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山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决定其基带类型>

3.热量(即阳坡、阴坡):

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水位:

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3.含沙量:

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及经济活动状况

4.结冰期:

有无、长短(有冰期的河流考虑是否有凌汛现象)

5.水能:

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2.流向<等高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曲直与地形地势的关系)、宽度、深浅等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二、人文地理部分

☆人口分析要素:

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人口变化趋势、人口迁移方向和原因

☆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一定压力。

【对迁出地影响】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④可能造成人才的流失。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

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

3.河流(供水、运输功能)

4.资源条件

【社会经济因素】

1.交通条件2.政治因素

3.军事因素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6.旅游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

地形、土壤

2.气候:

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对农产品的品种和产量影响较大)

2.交通(不同农产品对交通条件的要求不同)

3.国家政策4.劳动力

5.科技:

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土地租金影响区位选择)

2.资源因素:

原料、燃料

3.农业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

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

7.劳动力因素:

劳动力价格、素质

8.历史因素

9.政策因素:

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10*.军事因素:

国防安全需要

11*.个人因素:

个人偏好情感<归国华侨投资办厂>

 ☆工业区经济综合整治措施:

(德国鲁尔区、中国东北、美国东北部)

1.调整工业布局,发展新兴工业及第三产业,改造传统产业,保证各业平衡发展,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2.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各类资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环境;搞好区域规划,加强生态建设

4.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

5.发展科技,提高生产水平,繁荣经济

 

☆商业中心、商业网点形成的区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条件(设立原则:

交通最优<环路或市区边缘,公路沿线>)

2.较强的商品生产能力、稳定的商品来源

3.广阔的市场或经济腹地(设立原则:

市场最优<市中心>)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

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

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

不利航运)

2.地质(a.喀斯特地貌:

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

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

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

防大雾、大风)<以桥代路>

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以桥代路>

【社会经济方面】

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适用于:

地方公路>)

2.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

<适用于:

国道>)

☆交通线路修筑的积极意义:

1.完善了当地的交通网络,使交通便利通达;

2.加快了物资流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政治:

巩固国防、保持稳定、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1.水域条件:

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停泊靠岸避风)

2.筑港条件:

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影响港口兴衰)】

1.经济腹地条件:

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腹地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2.城市依托(交通便利;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

3.政策条件:

对外开放地区建成自由贸易港

☆隧道的选址条件:

1.要选择在背斜处

原因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

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汽车站选址的区位条件:

1.路况:

周围道路宽阔2.与市内外交通联系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地形:

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

2.地质:

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

3.气候:

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大气能见度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社会经济条件】

1.交通条件:

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2.经济:

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

1.地形:

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

2.气候:

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冰期短

3.河道:

宽阔平直,水深

【社会经济条件】

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

※治理原则※治理措施

上游:

调洪(修水库、植树造林)

中游:

分洪、蓄洪(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

泄洪、束水(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

2.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

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2.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气候水文条件:

保证水量充足

4.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水库的作用:

1.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生态价值)

2.具有防洪作用

3.具有发电价值

4.具有灌溉功能

5.提高航运价值

6.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

7.有利于发展旅游业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气候:

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

2.河流:

地表径流量较少

【人为原因】

1.用水量大:

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

2.利用不合理:

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开源:

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节流: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

喷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区域环境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答题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

☆区域自然资源优势资源开发(如山西能源开发等)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然后针对该区的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在开发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农业区开发问题(如东北农业开发)分析思路:

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先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找到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劣势条件,对优势条件,针对性的开发;对劣势条件进行改造,在开发和改造的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

☆能源短缺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1.常规能源缺乏(储量、种类);2.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1.消耗量大(人口、工业、农业);2.利用率低(浪费);3.能源消耗快速增加;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5.石油储备体系不够健全。

【治理措施】1.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2.控制高能耗工业;3.能源循环使用;4.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5.完善能源储备体系;6.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

☆产业转移方向、原因

【劳动密集型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

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    ②城市→乡村;

【国际】欧美→港澳台、日韩→中国大陆;中国→非洲、拉丁美洲

【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西部内陆;

【原因】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廉价);自然资源丰富;转移污染;环保成本低。

☆产业结构评价、调整方向

【结构评价】结构比例;结构变化(演化)、对比相关地区结构;优劣评价(当地发展阶段、当地条件、可持续发展方向)

【调整方向】低耗能低污染;调整三大产业比重(提高第二、三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等

☆自然界中森林的作用:

 1.调节气候;2.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3.保持水土;4.防风固沙; 5.涵养水源; 6.净化空气,美化环境;7.稳定大气成分(对碳氧平衡的调节作用);8.吸烟除尘

☆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青藏高原】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长江中下游平原】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关于赤潮的成因分析?

(1)温度和降水:

一般出现在夏季,春、秋两季也时有发生。

(温度高,降水少易于形成赤潮)

(2)风和海流:

赤潮的形成、分布、集聚和分散直接受到水体运动的影响,赤潮容易产生于一些港湾就是这个原因。

(风小,海流弱易于赤潮的形成)

(3)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类不断将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田废水等排人海洋,过度的海产养殖,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1.灾害强度(哪些因素影响?

);2.当地自然状况(地形、地质;自然条件潜力大小);3.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社会经济】人口、经济水平、经济密度、距发达地区远近

【治理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1.降水(雨量、时长、强度);2.地形坡度;3.岩石破碎(板块、断层)【是否有地震的影响】;4.植被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

【治理措施】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地震破坏程度(烈度)的影响因子、治理措施

【影响因子】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的抗震能力;发生时间;发生地点。

【防御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岩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2.地形(坡度);3.土质;4.植被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避免不合理开矿;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图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我国西北、中亚、西亚、非洲、澳大利亚、美国西部内陆、秘鲁、阿根廷、巴西等地区)

【自然原因】1.气候(降水、蒸发、风力);2.植被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合理载畜量;实行轮牧;人工种草;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意识。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一、华北地区

【自然原因】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二、西北地区

【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治理措施】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1.气象条件:

需要天气晴朗(气象窗口)

2.纬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纬度低更有利)

3.地势:

平坦开阔

4.一定的水源条件:

用于降温冷却

【人文条件】

1.人口:

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

交通便利

3.军事:

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

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

有利于蒸发

2.地形:

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

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照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

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

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

(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乡村(新农村)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旅游条件的评价

①旅游价值(资源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②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③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④地区接待能力;⑤环境承载量。

☆旅游价值的评价

①旅游资源质量(旅游景区的等级、称号);②集群状况(数量多、密集);③地域组合状况(自然条件多种多样,自然旅游景观丰富;历史文化灿烂,各地有独特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丰富);④与周边旅游资源组合(不雷同)

☆旅游业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拉动经济发展:

a.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b.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c.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

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

d.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过分地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

 2.旅游业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总体促进社会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旅游者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3.旅游业对文化的影响:

(1)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有(总体促进文化繁荣)特色和吸引力;

(2)促进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3)但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4.影响区域环境:

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若旅游与环境的关系处理不好,过多游客造成旅游环境的混乱、污染,会降低旅游质量。

三、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的腾冲市划的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西北部人口少。

3.地势三级阶梯界线:

(1)第一级和第二级:

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和第三级:

由东北向西南依次为: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我国的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界线——太行山脉;(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巫山;(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横断山脉;(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天山山脉;(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昆仑山脉;(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秦岭;(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大巴山脉;(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古长城;(1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淮河。

5.我国的气候界线:

(1)1月00C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的分界线):

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

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界线):

大致经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6.我国的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南岭。

(4)澜沧江水系与怒江水系的分水岭:

怒山。

7.我国的自然地理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A、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和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秦岭——淮河(也是1月00C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0C积温45000C等值线)。

B、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

日平均气温100C积温﹥32000C等值线。

C、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

日平均气温100C积温﹥75000C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我国的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

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旱作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

(3)我国天然草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此线东南部分是我国农区畜牧业分布区,此线西北部分是我国牧区畜牧区分布区。

(4)冬小麦与春小麦的界线:

长城。

9.大兴安岭:

(1)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3)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4)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5)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6)我国地势第二级和第三级的界线通过的地方;(7)森林与草原界线通过的地方。

10.长城:

(1)我国古代牧业文化与农业文化分界线;

(2)冬小麦与春小麦分界线;(3)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4)年降水量400毫米线;(5)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6)森林与草原分界线;(7)年积温35000C线。

一些重要的纬线和经线

1、几条重要的纬线:

(1)赤道:

划分南北半球,经过约12个国家,三种气候类型(热带雨林、热带草原、高山气候);

赤道上的城市:

厄瓜多尔(南美洲)首都基多;

(2)回归线:

北回归线附近城市与著名地理事物:

纳赛尔水库,利雅得,卡拉奇,印度河口,加尔各答,恒河三角洲,达卡(孟加拉国),个旧,广州,珠江三角洲,汕头,夏威夷,哈瓦那(古巴);

南回归线:

圣保罗,里约热内卢;

(3)南北极圈:

北极圈:

圈起北冰洋,穿过六个国家(挪、瑞、芬、俄、美、加),冰岛在外;

南极圈:

圈起南极洲,中国长城站在外;

(4)200N:

孟买(偏南),万象(偏南),河内(偏北),湛江(偏北),海口,墨西哥城;

(5)300N:

开罗,尼罗河三角洲,巴士拉,阿巴丹,幼发拉底河,拉萨,重庆,长江三角洲,上海(偏北),杭州,钱塘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