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2456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8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

《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docx

法学西方政治思想史整理

西方政治思想史

申林

目录

第一章柏拉图第十章边沁与密尔

第二章亚里士多德第十一章哈灵顿、卢梭与杰斐逊

第三章从斯多葛派到罗马法学家第十二章从莫尔到马克思

第四章从奥古斯丁到阿奎那第十三章从柏克到施米特

第五章从马基雅维利到格老秀斯第十四章波普尔与阿伦特

第六章霍布斯第十五章哈耶克与奥克肖特

第七章斯宾诺莎与洛克第十六章罗尔斯与诺齐克

第八章孟德斯鸠与联邦党人第十七章伯林与施特劳斯

第九章从贡斯当到休谟

导论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历史上的各种政治思想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二、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线索

1、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轴心时代)——自然政治观,认为政治秩序是由自然发展而来的。

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

2、西欧中世纪——神学政治观,认为政治秩序是上帝的安排。

代表人物:

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意】

3、近代——权利政治观,把个人权利作为政治的基石。

这一时期思想出现明显划分,多种思潮并存:

【1】专制主义——安全

代表人物:

马基雅维利【意】、布丹【法】、格老秀斯【荷】、霍布斯【英】

【2】自由主义——自由

代表人物:

洛克【英】、孟德斯鸠【法】、联邦党人、贡斯当【法】、托克维尔【法】、斯密【英】、休谟【英】、边沁【英】、密尔(穆勒)【英】、汉密尔顿【美】

【3】共和主义——共和

代表人物:

马基雅维利、哈林顿、卢梭【法】、杰斐逊【美】

【4】保守主义——传统

代表人物:

【英】柏克【法】梅斯特尔【德】黑格尔

【5】社会主义——平等

代表人物:

莫尔【英】、康帕内拉、安德里亚、圣西门【法】、傅立叶、欧文、马克思【德】、恩格斯

4、现代政治思想

【1】政治哲学

在政治哲学领域,政治思想延续了近代的方向。

古典自由主义在19世纪末发展为新自由主义,二战后作为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新古典自由主义兴起,两者并存。

保守主义在二战前主要体现为精英主义,在二战后体现为社群主义。

社会主义思潮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科学社会主义,一个是民主社会主义。

【2】政治科学

现代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治科学的兴起。

出现了系统分析学派、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政治社会学派、政治文化学派、权力主义学派、政治发展理论学派等学派。

三、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

1、柏拉图:

《理想国》9、密尔:

《论自由》

2、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10、哈耶克:

《自由秩序原理》

3、霍布斯:

《利维坦》11、罗尔斯:

《正义论》

4、洛克:

《政府论》(下)12、诺齐克: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5、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13、波普尔: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6、卢梭:

《社会契约论》14、阿伦特:

《极权主义的起源》

7、联邦党人:

《联邦党人文集》15、施特劳斯:

《自然权利与历史》

8、托克维尔:

《论美国的民主》16、奥克肖特:

《政治中的理性主义》

前序:

柏拉图的思想渊源

“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尤其在我们德国人的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

希腊文明(理性)与希伯莱文明(信仰)。

一、毕达哥拉斯

1、数量是万物的本原。

2、正义就是均等。

3、城邦公民三等级:

爱智者、爱名誉者、爱财者。

二、赫拉克利特

1、万物流变。

2、火是万物的始基。

3、灵魂由火和水两种元素组成。

4、战争是万物之王,斗争就是正义。

三、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四、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1、美德即知识(没有相应知识,就没有相应美德)

2、贤人政治

第一章柏拉图

一、柏拉图生平。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二、柏拉图著作。

政治思想作品:

《理想国》(《国家篇》)、《政治家篇》、《法律篇》

三、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正义是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概念,因此,以正义为主线,把柏拉图在《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中的思想穿插起来。

这样它们就不再是彼此孤立的部分,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是柏拉图的正义理论。

四、柏拉图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

(一)现实背景与理论背景

1、现实背景:

雅典政治在柏拉图看来是非正义的,在希腊的其他城邦也找不到在他看来正义的政治制度,所以,他要构想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国家。

2、理论背景:

柏拉图之前的古希腊政治思想。

(二)柏拉图的正义概念

柏拉图没有直接给正义做出定义,而是把正义划分为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又作城邦正义)。

现代学者一般将正义划分为行为正义与制度正义。

1、个人正义:

理性统治激情和欲望的一种灵魂状态。

【1】“理性”:

包括认知理性、行为理性和良知三部分。

“激情”:

特指愤怒,与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激情”不同。

“欲望”:

特指的是生理欲望。

理性、激情与欲望的关系就像驭手、良马和劣马的关系一样。

【2】个人正义中的节制:

克制欲望

【3】性质:

精神正义

2、国家正义:

统治者统治、辅助者辅助、生产者服从的一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政治关系。

【1】四主德:

智慧、勇敢、节制、正义

智慧:

拥有知识。

它不是一般的知识,而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勇敢:

勇敢是关于什么应当害怕什么不应当害怕的知识

节制:

“节制就是天性优秀和天性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一致性和协调。

国家正义也是一种社会分工:

统治者:

智慧—节制(安于统治)

社护卫者

会辅助者:

勇敢—节制(安于辅助)正

分义

工生产者:

既不智慧又不勇敢—节制(安于服从)

【2】国家正义的两层蕴含:

A:

作为国家的正义:

统治者统治、辅助者辅助、生产者服从的一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政治关系。

它指涉的是一种关系状态。

B:

作为公民的正义:

公民个人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它指涉的是一种行为。

C:

当国家正义体现为一种关系状态时,它是制度正义;当它体现为公民的行为时,它转化为公民个人的节制。

对柏拉图国家正义理论的两种不同评价

1、【英籍奥人】卡尔·波普尔(1902—1994)

柏拉图的国家正义理论是平等主义、个人主义与保护主义的敌人。

平等主义要求人人平等,柏拉图却将国家正义视为阶级统治和阶级特权,因而是对平等主义的背离。

个人主义要求人们拥有自由、自主选择的权利,柏拉图的国家正义却要求人们只能做由正义原则所决定的工作,剥夺了人们的选择权,因而是对个人主义原则的侵犯。

保护主义仅将国家视为人们生命财产的保卫者,柏拉图却赋予国家更多的职能,因而其国家正义理论是对保护主义的偏离。

2、【美籍德人】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

在施特劳斯看来,国家的目的在于促进人性的完善和道德的完满。

但是,这尽管是非常高尚的目标,但对于人们来说却不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人类本质上乃是介于众神与禽兽之间的存在物,除了克制自身原始的冲动和卑下的欲望外,就无法实现道德的完满。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国家的强制力,强制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以完善自己的道德,实现正义。

国家的强制行为必然会侵犯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但不这样做就无法达到正义。

所以,正义与德性总的说来都必然是某一种权力,正义是一种仁慈的强制。

由于柏拉图是从人的完善的角度看待道德事务与政治事务的,所以他认为人们之间是不可能平等的。

因为,人们的道德天赋不同,有的人会成为好人,有的人会成为坏人;有的人在非常伟大,有的人则非常渺小。

所以,让道德处于不同层次的人们之间实行平等是非常不正当的。

要建立一个正义的国家,就必须在社会之中划分出不同的等级,由道德圣人来统治大众。

让道德圣人与大众平等,让他们拥有同样的权力,在柏拉图看来,是最不公正的了。

3、波普尔与施特劳斯分歧的根本点

施特劳斯与波普尔分歧的根本点在于美德与权利何者优先。

施特劳斯认为,美德优先于权利,所以,旨在完善道德的柏拉图国家正义是正当的。

波普尔认为,权利优先于美德,所以,当柏拉图的国家正义侵犯自由与平等原则时,他给予激烈的批评。

对美德与权利的不同强调形成了西方古典政治哲学与西方现代政治哲学的分野。

3、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对应关系

【1】在个人的灵魂中,存在着理性、激情、欲望三个组成部分;在国家中,对应存在着统治者、辅助者、被统治者三个组成部分。

【2】统治者和理性的主要品质是智慧,辅助者与激情的主要品质是勇敢,国家的三个组成部分与灵魂的三个组成部分共同拥有节制的品质。

【3】个人正义要求理性对激情和欲望的统治,国家正义要求统治者对辅助者和被统治者的统治。

讨论题:

1、柏拉图的个人正义与公民正义有什么不同?

2、柏拉图的国家正义是否等同于制度正义?

3、国家正义中的节制与个人正义中的节制的区别?

4、柏拉图的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三)国家正义的实现

国家正义实现的关键在于哲学王统治

“除非哲学家成为我们这些国家的国王,或者我们目前称之为国王和统治者的那些人物,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力与聪明才智合二为一;那些得此失彼,不能兼有的庸庸碌碌之徒,必须排除出去。

否则的话,对国家甚至我想对全人类都将祸害无穷,永无宁日。

我们前面描述的那种法律体制,都只能是海客谈瀛,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只有在某种必然性碰巧迫使当前被称为无用的那些极少数的为腐败的哲学家,出来主管城邦(无论他们出于自愿与否),并使得公民服从他们的管理时,或者,只有在当权的那些人的儿子,国王的儿子或当权者本人,国王本人,受到神的感化,真正爱上了哲学时——只有这时,无论城市国家还是个人才能达到完善。

1、哲学王统治的必要性

【1】实现国家正义的关键在于统治者拥有知识,而只有哲学家才具有知识。

【2】知识与意见:

与知识相对的是无知和意见。

知识是关于有(事物本质或称之为理念)的认识,无知是关于无(不存在事物)的认识,意见介于知识与无知之间,比知识阴暗,比无知明朗,它是关于事物现象的认识。

【3】理念与现象。

理念(相)论是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哲学基础。

A.理念论的内容:

第一、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和本原,是唯一的、永恒不变的,因而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第二,现象事物是对理念的分有,是对理念的摹写。

“凡是被感知的世界所具有的任何实在性、形式或美都来自理念。

现象事物之所以具有某种性质,那是因为它分有了具有该种性质的的理念。

绝对的美之外的任何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那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绝对的美,而不是因为别的原因。

第三,现象事物是多样的、变动不居的,因而不是真实的。

讨论:

柏拉图的“理念”实际上是什么?

B.理念论在政治思想中的意义

在柏拉图的政治设计中,理想国与现实国家的关系就像理念与现象的关系一样。

理想国是唯一的和完美的,现实国家是多样的和不完美的。

理念世界与现象世界的划分,彰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对立,柏拉图对理想主义政治的追求,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理想主义政治传统。

2、哲学王统治的可能性

【1】哲学家造就的可能性

A、主观条件:

哲学家必备的品质以及艰苦学习

“一个人如果不是天赋具有良好的记性,敏于理解,豁达大度,温文尔雅,爱好和近亲真理、正义、勇敢和节制,他是不能很好地从事哲学学习的。

B、客观条件:

适合哲学家成长的环境

柏拉图认为,现实国家没有一个适合哲学家成长的,所以哲学家的造就十分困难,能够成为哲学家的微乎其微:

“他们或是出身高贵又受过良好的教育的人处于流放之中,因而没受到腐蚀,依然在真正地从事哲学;或是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生于一个狭小的国家,他不屑于关注这个小国的事务;少数人或许由于天赋优秀,脱离了他所正当蔑视的其他技艺,改学了哲学;还有一些人……,他病弱的身体使他脱离了政治,没能背弃哲学。

至于我自己的情况则完全是例外,那是神迹,是以前很少有别人遇到过的,或者压根儿就从来不曾有任何人碰到过的。

【2】哲学家称为统治者的可能性

哲学家的造就是十分困难的,能够成为哲学家的人微乎其微。

与哲学家的造就相比,哲学家成为统治者更是困难,甚至生存都很困难。

在国家中,哲学家不但被认为是无用的,甚至被认为是危险的。

此外,哲学家本人不愿从政。

A、无用:

卡利克勒:

“苏格拉底,哲学是一种好东西,但如果超过必要的限度继续研究它,就把人给毁了。

如果一个人天赋极高而又终生追求哲学,那么他一定会丝毫不熟悉做一名绅士和杰出人物要有哪些修养。

他们对城邦的法律一无所知,也不知道在公共场合和私下场合里用什么样的语言与他人交往,更不明白人生享乐和风情。

一句话,他们完全缺乏人生经验。

B、危险:

根源在于城邦生活中真理与意见的对立。

国家生活的基础是道德、习俗、宗教等等,这些都是由意见构成的。

哲学家则是一种以真理取代意见的活动,这等于是摧毁国家生活的基础。

因而,哲学家被人们认为是危险的。

【美】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被誉为20世纪最深刻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发现了“一种被遗忘的写作方式”。

这种写作方式正是在真理与意见、哲学与政治的冲突中哲人表达自己思想的特殊方式。

这种方式是写作时采用两种言说,一种是俗白教导,一种是隐讳教导。

俗白教导是与社会主流意见符合的面向大众的“高贵谎言”;隐讳教导是面向极少数思想家的真实教导。

哲学家的写作方式:

两种言说方式——俗白教导与隐讳教导

哲学家在城邦中的处境:

柏拉图认为,完全绝对的真理会引起忌恨并且难以实现。

因此,哲学家在国家中的处境十分艰难,他们在和国家的关系方面的感受是很不愉快的:

“已经属于这极少数的道中之人,他们尝到了拥有哲学的甜头和幸福,已经充分看到了群众的疯狂,知道在当前的城邦事务中没有什么可以说是健康的,也没有一个人可以作正义战士的盟友,援助他们,使他们免与毁灭的。

这极少数的真哲学家全像一个人落入了野兽群中一样,既不愿意参与作恶,又不能单枪匹马地对抗所有野兽,因此,大概只好在能够对城邦或朋友有所帮助之前就对己对人都无贡献地早死了。

——由于所有这些缘故,所以哲学家都保持沉默,只注意自己的事情。

他们就像一个在暴风卷起尘土或雨雪时避于一堵墙下的人一样,看别人干尽不法,但求自己的能终生不沾上不正义和罪恶,最后怀着善良的愿望和美好的期待而逝世,也就心满意足了。

【3】哲学家本人不愿从政

最终看到善的理念的哲学家是不屑于与常人为伍的。

他们的心灵永远渴望逗留在高处的真实之境。

他们不愿意作零碎琐事,对权力表现出一种体面的冷漠。

在他们看来,哲学生活是最善的生活,是最优异的生活。

从哲学生活回到政治生活中去,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痛苦。

虽然沉浸于哲学生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但是为了国家的整体利益,哲学家还是应当屈尊回到俗人的世界中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道德塑造国家,造福于民。

哲学家屈尊为政治家,对于哲学家本人来言,是一种牺牲;但是对于国家而言是大有好处的。

哲学家成为统治者的好处在于,它能避免权力的争斗,从而避免国家的分裂。

哲学家如果不愿当政治家,就要强迫他当。

哲学王统治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柏拉图认为哲学王统治十分困难。

但是,他还是抱有一丝希望:

“如果曾经在极其遥远的古代,或者目前正在某一我们所不知道的遥远的蛮族国家,或者以后有朝一日,某种必然的命运迫使最善的哲学家管理国家,我们就准备竭力主张:

我们所构想的体制是曾经实现过的,或正在实现着,或将会实现的,只要是哲学女神在控制国家。

讨论题:

1、柏拉图的哲学王统治理论与其国家正义理论之间是否存在不一致?

2、如何看待哲学王统治?

(四)国家正义的维持

哲学王统治后,首先建立起统治者——辅助者——生产者的等级体制,这种体制建立后,国家正义就建立了。

国家正义建立后还需要维持。

哲学王维持国家正义的两大手段是公共教育和公有制度。

柏拉图指出,在按其国家正义理论塑造国家之前,必须先把旧有的东西清扫干净。

“他们将拿起城邦和人的素质就像拿起一块画板一样,……,在得到一个干净的对象或自己动手把它弄干净之前,他们是不肯动手描绘个人或城邦的,也不肯着手立法的。

1、公共教育

公共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体育教育,音乐教育借鉴的是雅典的经验,体育教育借鉴的是斯巴达的经验。

“那些专搞体育锻炼的人往往变得过度粗暴,那些专搞音乐文艺的人又不免变得过度软弱。

“对那些身体不健全的,城邦就让其死去;那些心灵天赋邪恶且又不可救药的人,城邦就毫不姑息处之以死。

2、公有制度(只限于护卫者阶层)

【1】妇女、儿童公有

A妇女儿童公有:

妇女儿童公有,不得组织一夫一妻小家庭。

B男女婚姻:

婚姻由立法家来安排,反对婚姻之外的性行为;最好的男人与最好的女人结合在一起;婚姻要在适合年龄。

C儿童抚育:

孩子生下后交给专门负责的官员处理,优秀的孩子精心培养,有先天缺陷的孩子加以秘密处理。

【2】财产公有:

除了绝对必须的生活资料外,护卫者不应有任何私人财产。

【3】公有制度的目的。

柏拉图提倡公有制度的目的主要是:

第一,通过实行公有制度来节制护卫者的欲望和私人情感,使他们的灵魂变得正义。

第二,增进护卫者之间的团结。

第三,防止统治者滥用权力牟取私利。

讨论题:

柏拉图公有制度的目的与现代公有制度的目的有哪些不同?

(五)国家正义的衰败

1、国家正义衰败的原因

国家正义衰败的原因在于哲学王理性的有限性。

尽管哲学王拥有高度理性,但他们不是全知全能,仍然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

哲学王一旦犯错误,护卫者和统治者的挑选就会发生错误,把一些废铜烂铁选上来。

正义国家的根基也随之发生动摇,国家正义也就随之衰败。

“高贵的谎言”

上天在铸造人的时候,“在有些人身上加入黄金,这些人因而是最可宝贵的,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入白银。

在农民以及其他技工身上加入了铁和铜。

但是又由于同属一类,虽则父子天赋相承,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子,错综变化,不一而足。

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后代的好护卫者,要他们极端注意在后代灵魂深处所混合的究竟是哪一种金属。

如果他们的孩子心灵里混入了一些废铜烂铁,他们绝不能稍存姑息,应当把自己的孩子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置于农民工人之间;如果农民工人的后辈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要重视他,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去。

2、四种不正义的政治制度

它们分别是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和僭主政制。

它们在对国家正义的偏离上,一个比一个严重。

到了僭主政制,国家不正义达到极点。

【1】荣誉政制

A、主导荣誉政制的不是理性,而是激情。

B、在荣誉政制下,统治者开始爱好财富。

【2】寡头政制

A、主导寡头政制的不是理性,也不是激情,而是欲望。

B、寡头政制下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引发国家内乱。

C、寡头政制破坏了正义的社会分工原则。

【3】民主政制

A、民主政制的目的是自由而不是美德。

B、民主制度追求过度的自由,破坏了社会秩序。

过度的自由:

“在这种国家里,如果你有资格掌权,你也完全可以不去掌权;如果你不愿意服从命令,你也完全可以不服从,没有什么勉强你的。

别人在作战,你可以不上战场;别人要和平,如果你不喜欢,你也可以要求战争。

……在这种国家里,那些被判了死罪的或要流放国外的,竟好像没事人一样,照旧在人民中间来来往往,也竟好像来去无踪的精灵似的没人注意他们。

追求过度自由的后果:

“不顾一切追求自由的结果,破坏了民主社会的基础,导致了极权政治的需要。

”“无论在个人方面还是在国家方面,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为别的什么,只能变成极端的奴役。

C、民主制度否定智慧者统治原则,追求不恰当的平等。

“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于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D、民主制度下不恰当的宽容。

“这种制度是宽容的,……对我们建立理想国家时所宣布的庄严原则是蔑视的。

……民主制度以轻薄浮躁的态度践踏所有这些理想,完全不问一个人原来是干什么的,品行如何,只要他转而从政时声称自己对人民一片好心,也就能得到尊敬和荣誉。

民主政制下因过度自由和不恰当的平等导致的无政府主义:

“父亲尽量使自己像孩子,甚至怕自己的儿子,而儿子也跟父亲平起平坐。

外来的依附者也认为自己跟本国公民平等,公民也自认和依附者平等。

教师害怕学生,迎合学生,学生反而漠视教师和保育员。

普遍地年轻人充老资格,分庭抗礼,侃侃而谈,而老一辈的则顺着年轻人,说说笑笑,态度谦和,像年轻人一样行事,担心被他们认为可恨可怕。

买来的男女奴隶与出钱买他们的主人同样自由,更不用说男人和女人之间有完全的平等和自由了。

连人们蓄养的动物在这种城邦里也比在其他城邦里不知自由多少倍,狗变得同其女主人一样,驴子在大街上自由地撞人。

到最后,他们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了。

【4】僭主政制

僭主政制是最不正义的制度,它的不正义主要表现为:

统治者彻底堕落,任意放纵自己的欲望,干尽各种罪恶的勾当,疯狂地奴役人民,把国家推向灭亡的边缘。

(六)国家正义的救济——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1、混合政体

【1】《政治家篇》中柏拉图对政体的划分

一人统治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统治

守法王制贵族制共和制

不守法僭主制寡头制平民制

【2】《法律篇》中的混合政体思想

柏拉图指出,人性是自私的,把全部统治权集中在一个人手中是毁灭性的,任何国家的永久福利,都要在几个方面之间划分权力。

他主张将平民的某种成分与某种个人权威相结合。

他所设计的政体实际上是将民主制的因素与寡头制的因素相结合。

柏拉图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混合政体传统,亚里士多德、波利比阿、西塞罗、阿奎那延续了这一传统,混合政体思想发展到近代演变为分权制衡理论。

2、法治

【1】《理想国》与《政治家篇》中不重视法律

在这两部作品中,柏拉图强调哲学王统治,哲学王拥有的是知识,法律不过是意见,让哲学王服从法律,实际上是让知识服从意见,让智慧屈从于偏见。

【2】《法律篇》中提出法治思想

柏拉图认为,权力与智慧结合在一起的情况是罕见的,而人性又是自私的,所以,必须将法律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实行法治。

3、社会经济制度设计方面的调整

【1】放弃了妇女、儿童和财产公有的主张

【2】三个等级的重新划定

公民——工匠商人——奴隶

四、柏拉图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1、理性主义政治传统的开创者。

2、理想主义政治传统的开创者。

3、开创了对正义理论的系统研究。

4、混合政体思想的开创者。

第二章亚里士多德

一、地位、生平和著作

1、地位: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

A马克思:

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B恩格斯:

最博学的人

C波普尔:

学识渊博视野惊人,但不是有伟大思想创造力的人

D罗素:

擅长细节与批评,但缺乏基本的明晰性和巨人式的的火力,没有成就很大的建设工作。

2、生平(公元前384—322年)

3、著作

政治学:

《政治学》、《雅典政制》,伦理学:

《尼各马科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对科学的划分

第一哲学

理论科学物理学

数学

伦理学

科学实践科学政治学

家政学

诗学

创制科学修辞学

辩证法

《政治学》目录

卷一论家庭

卷二论理想城邦和优良城邦

卷三公民和政体理论

卷四现实政体的类别

卷五政变和革命

卷六建立较为稳定的平民和寡头政体的方法

卷七政治理想和教育原则

卷八青年训练

《尼各马科伦理学》目录

卷一善与幸福

卷二德性

卷三勇敢与节制

卷四慷慨与温和

卷五正义

卷六中庸

卷七邪恶、不自制与兽性

卷八——卷九友爱

卷十快乐

二、城邦的起源、目的和本质

1、起源:

家庭村社城邦

2、目的:

城邦的目的是至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