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五彩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60977 上传时间:2023-02-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五彩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11五彩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11五彩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11五彩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11五彩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五彩池.docx

《11五彩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五彩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1五彩池.docx

11五彩池

电子备案

个人批注

11五彩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了解五彩池的美丽、神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体会五彩池的

美丽、神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池水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讲述有关瑶池仙洞的传说:

传说中的瑶池多美呀,但现在,

我们虽然不是神仙,

却也能到这样的境界中去玩一玩,那就是四川省臧龙山上的五彩池。

2、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读课文。

(1)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一读。

(2)再画出本课中好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子,认真读一读。

(3)想一想,课文哪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五彩池的样子。

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生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3)全班齐

读课文。

3、学习文中生字词。

(1)教师出示以下词语,学生认读。

晴朗菜碟互相注进舀水变幻

脸盆颜色溪流普通漫山遍野

(2)从词中抽出生字,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3)教师强调生字的读音及书写。

(4)再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教师导人:

能够到五彩池这人间仙境玩一玩,那该多好啊,作者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你想他的心情怎样呢?

(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及课文的初读情况,自由发言)

三、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想一想、画画,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兴奋、愉快的心情?

指名反馈,集体评议,交流体会。

(1)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

(2)说说你是怎么从这些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学生抓关键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四、说说:

文中哪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彩池的样子?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小组讨论、交流:

这个自然段写出了五彩池的哪些特点?

3、集体反馈,教师板书(数量多、大小不一、深浅不同、形状各异)。

学生反馈时,要求其结合具体名子的描写,读中感知。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

读读你喜

欢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中感悟五彩池的美。

教师小结:

臧龙山上满山坡的五彩池大小不一,深浅不冋,形状各异,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形容五彩霞池的样子吗?

5、指名反馈,齐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三句话,理解“玲珑多姿”。

五、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1、2自然段。

设疑:

五彩池除了大大小小,玲珑多姿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格外神奇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呢?

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到黑板听写生字词。

2、齐读词语。

3、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五彩池有哪些特点?

(多请几名学生反馈)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玲珑多姿,但五彩池是迷人、也是奇特的却是什么,你知道吗?

2)指名发言。

(五颜六色的池水)

5、指名反馈,齐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三句话,理解“玲珑多姿”五、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1、2自然段。

设疑:

五彩池除了大大小小,玲珑多姿的特点外,还有一个格外神奇的地方,到底是什么呢?

请大家课后继续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到黑板听写生字词。

2、齐读词语。

3、巩固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五彩池有哪些特点?

(多请几名学生反馈)

4、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课文1、2自然段。

1)通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玲珑多姿,但五彩池是迷人、也是奇特的却是什么,你知道吗?

2)指名发言。

(五颜六色的池水)

二、学文,品词析句。

1、找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个特点?

2、指名反馈。

(第三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说说:

五彩池的池水的都有哪里颜色?

为什么使作者感到惊奇?

(1)指名反馈,评议。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1~5句。

(3)启发想像:

说一说,除文中介绍的颜色外,池水还会有哪些颜色(4)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份五彩池图画(池水是无色的),让小组合作给这些水池涂上颜色。

(5)展示学生的作品,再次感受五彩池色彩斑斓的美丽。

(6)学生有感情地练习读课文1~5句。

4、教师引读:

五彩池为什么会如此艳丽多彩?

学生继续读课文。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五彩池色彩艳丽、多变原因。

(2)集体

反馈,教师归纳。

①池底生着许多石笋。

②阳光的照射。

③石笋像一面面高低不平的反光镜,反射多彩的光线。

(3)教师出示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弄清五彩池色彩丰富、变幻的原因。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6~8句。

指名说说:

五彩池

的神奇表现在哪里?

猜想:

五彩池这一名字的由来。

(因池子的玲珑多姿,因池水的变幻多彩而得名五彩池。

)感悟:

这些神奇、美丽的五彩池景观疋谁赐予我们的?

(大自然)

四、拓展:

1、大自然还赐予我们哪些人间仙境,你能介绍一下吗?

(引导学生说一说其他的风景名胜,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

2、设计条宣传五彩池美丽、神奇风光的广告语。

五、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练习背诵课文第二自然。

(1)引导学生先弄清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及每句话写什么。

(2)学生再分句练习背诵。

(3)指名反馈,评议、指导。

(4)同桌互听互背。

(5)全班齐背课第二自然。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2、我爱故乡的酸枣树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二、三、四自然段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酸枣树的叶、花、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动。

引导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酸枣树的叶、花、果,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动。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大家都喜欢吃哪些果子?

为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评激发参与热情。

2、(出示实物酸枣)这是什么果子,大家吃过吗?

3、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

二、读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记记。

3、分段指名读课文。

4、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5、结合各段的朗读,学习文中生字新词。

山楂苹果增多映衬竿子岭顶瘠薄忙碌惺松歌谣不需玛瑙柿子睁开

(1)学生认读以上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从词中抽出文中生存,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4)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5)指名发言,评议、交流。

(6)教师小结,强调识字重难点。

(7)学生再读生字词,巩固识记。

三、回顾课文,了解内容

1、分段开火车指名读课文。

2、想想:

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4、教师点评,引导概括段意。

第一自然段:

酸枣树印象最深。

第二自然段:

酸枣树发芽长叶。

(春天)第三自然段:

酸枣树开花结果。

(初夏)第四自然段:

酸枣树枣熟打枣。

(深秋)第五自然段:

酸枣树奉献甘美。

四、学生正确、流利地逐段朗读课文。

五、齐读课文,结束课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抽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故乡。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

(1)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我的故乡是果子树的王国?

(2)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3)教师引导理解“村边村头、路旁沟底、栽满、各种各样、一丛丛、一簇簇”,体会故乡的果树多、种类多以及酸枣树的多。

(4)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酸枣叶的可爱。

(1)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

这段话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主要写什么?

(2)指名反馈,引导了解句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抽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认识故乡。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说说:

(1)这段话主要围绕哪句话来写?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我的故乡是果子树的王国?

(2)指名反馈,评议、交流。

(3)教师引导理解“村边村头、路旁沟底、栽满、各种各样、一丛丛、一簇簇”,体会故乡的果树多、种类多以及酸枣树的多。

(4)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酸枣叶的可爱。

(1)学生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

这段话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什么?

(2)指名反馈,引导了解句意。

(3)议议:

文中哪句话写得好?

为什么?

1学生自由发言,反馈,交流。

2教师引导感受酸枣发新芽时的稚嫩可爱,以及酸枣的新叶在阳光下的美丽的鲜活,并从中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

动。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学生齐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4、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5、仿照课文,练习介绍《我爱故乡……》。

三、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课文三、四两段。

1、认真读课文三、四自然段。

想想:

作者是怎样描写酸枣树的花和果的?

找出描写花的句子画上“一一”,找出描写果的句子画上

读一读找到的句子,说说,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逐项指名反馈,评议。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

(1)“黄黄的、火粒般,像……金色的小星星”一一认识酸枣花的颜色、大小、形状,体会酸枣花的小巧、美丽、可爱。

(2)酸枣:

小酸枣、由青变绿、由小变大,红红的……到处是……酸酸的……”——认识酸枣的成熟过程,了解酸枣的颜色、味道,体会酸枣的诱人与鲜美。

4、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花、果的句子。

5、引导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与描写的生动:

刚大家读了这么多优优美的句子,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最喜欢哪一句?

说说喜欢的原因。

(1)学生自由发言,交流、介绍。

(2)教师适时点评,引导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与遣词用句的精妙。

(3)学生再次深入地有感情朗读句子。

6、教师小结导读:

如此诱人的酸枣渐渐长大,孩子们的期望也一天天膨胀,你知道孩子们在期望什么?

(枣熟打枣、吃枣)深秋到了,酸枣终于成熟了,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7、学习的第四自然段中相关句子,体会孩子的快乐。

(1)指名说说:

孩子们是怎么做的?

(2)齐读文中句子。

(第四段中3~6句)

(3)议议:

这几句话主要写了什么?

(4)指名反馈,评议。

(写孩子们打枣、拾枣、吃枣)

(5)谈谈:

从这几句话中你感受到什么?

(孩子对酸枣的喜爱)

(6)找找:

文中哪些词语最能看出孩子们对酸枣的喜爱?

(7)反馈、引导体会:

“乱打一阵、忙着、常有的事、忘记疼痛”感受孩子们的童真、可爱以及酸枣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段。

教师导言:

酸枣树的叶、花、草是如此的小巧、可爱、诱人,可你知道它们是生长在什么样的地方吗?

学生反馈。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说说:

读了这段话,有什么感受?

教师点评,引导体会酸枣树生命的玩强,感悟酸枣树无私地为人们奉献甘美。

学生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自由练习背诵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引导说话:

你能否也像作者介绍酸枣树这样来介绍一下你家乡的水果或其他特产。

2、学生练习以“我爱家乡的……”为题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目的:

1、区别建之旁和走之旁;二点水和三点水;

2、学习ABB式的构词方法,自主积累词语;

3、认识回文联;

4、掌握半包围和左右结构的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5、阅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生活方式的古诗。

6、学习做树叶贴画,并举办班级贴画展览,介绍制作办展览的过程,然后写下来。

培养学生的创造和想象能力;

7、学习用毛笔书写“弯撇、竖撇”。

教学重点:

1、区别建之旁和走之旁;二点水和三点水;

2、认识并积累ABB式的构词方法。

3、正确书写半包围、左右结构的字词。

4、以做树叶贴画、办展览为内容,练习写一篇习作。

5、学习用毛笔书写“弯撇、竖撇”。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2、毛笔、宣纸;

3、课前收集的各种树叶、胶水、硬纸板、剪刀等工具。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有趣的汉字

1、出示两组汉字,认读;

2、观察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中的偏旁是“建之”旁和“走之”旁的区别:

(1)师解说。

“建之”旁由“彳”演变而来,意思是越走路越长。

走之旁由“走”演变而来,表示四处走动。

(2)这组词中哪些词与

“走”有关?

(远:

要想看得远,必须走动;通过查字典知道“途”是道路的意思,人要走路;要挑选、选择,也要到处看,到处走动)

(3)说出几个带建之旁和走之旁的词语。

第二组,区分两点水和三点水

(1)师演示灯片,边解说:

两点水的古文像冰凝结时的裂纹,

多和冰冻、寒冷有关系;三点水多与水有关系。

(2)词中哪些与冰冻、寒冷有关?

哪些与水有关?

(3)还有哪些带有二点水或三点水的字?

写出几个。

(二)学习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齐声朗读。

2、听老师读,注意是怎么读的。

(第三个字读得短些,第二个字读得重些)

3、跟读

4、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吗?

(后面两个字是一样的)师总结我们把这类型的词语叫作ABB式的词语。

区别一颗一颗颗,一簇一簇簇(前者表示少,后者表

示数量多)

5、你们能再说出几个这样的词语吗?

6、出示两幅对联

(1)指名读,同学评价读得是否准确。

(2)自由读,想想这两幅对联有什么有趣的地方回文联。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写几个ABB式的词语,并用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3、写几个建之旁、走之旁、两点水、三点水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写字板

1、观察这六个字,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

(建、选、度是半包

围结构;增、烁、袍是左右结构)

2、指导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偏旁要包住里面的字;左右结构要左窄右宽)

要求:

写端正、写匀称。

(二)阅读欣赏

1、学生自由读这两首诗;

2、借助注释说说诗词的意思;

3、读了《牧竖》,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什么孩子形象?

(一个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劳动后坐在溪田边,吹着短笛,一副傲然之态,诗人以简单的笔墨,勾勒出牧童溪田边牧牛情景,很有诗情画意,也颇见童趣,十分活泼生动。

4、通过《菊花》,你体会到了什么?

(诗人爱菊花,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当心致志地绕着篱笆观赏,以致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

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因而人们的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身上。

并引申出深刻道理:

赞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5、试背古诗。

花所吸引,当心致志地绕着篱笆观赏,以致太阳西斜都不知道。

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

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因而人们的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身上。

并引申出深刻道理:

赞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

5、试背古诗。

第三课时

完成“语文生活”中的做树叶贴画和习作练习。

课前准备:

学生分小组搜集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树叶。

一、活动指导

1、学生出示准备好的树叶。

2、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树叶贴画。

3、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辅导。

二、说一说自己的贴画

1、教师出示导说提纲,指导学生有序表达、介绍。

(1)先说说树叶贴图的主题。

(2)再介绍树叶贴画的画面内容。

(3)然后说说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制作贴画的过程。

(4)最后谈谈你对这次做树叶贴画的感受。

2、学生自由练习介绍。

3、指名反馈,评议。

(要求介绍时语句要准确、连贯,要说明白,说具体。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评议。

5、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介绍各自的树叶贴画。

三、评价:

集体评议:

哪个小组贴得最好?

哪个小组说得最好?

1、教师组织学生将所有的贴画按照主题进行分类。

2、根据分类情况,再分块的黑板报上张贴展示。

3、教师小结: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大自然的艺术家,多动动手,

多动动脑,创造更多的美丽。

4、学生自由读习作中的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求。

(1)内容:

写一篇有关捡树叶、制作贴画的习作。

(2)要求:

可以写制作贴画的过程;可以介绍贴画的内容;可以写我们班级的树叶贴画展览。

题目自定。

(1)确定写作的内容。

(2)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

(3)

做到内容具体、

抓住难忘的、感触深刻的细节作具体的描写,详略得当、语句通顺。

(4)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

3、学生独立写作。

4、教师巡视检查,进行个别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