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吨富硒大米.docx
《10万吨富硒大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万吨富硒大米.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万吨富硒大米
10万吨富硒米产业化开发项目商业计划书
广西武鸣壮葛农业开发
第一章 总论
1、项目概述
(一)项目所处的技术领域
水稻种植是武鸣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进行绿色优质富硒米产业化开发,对于提高水稻种植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全国扶贫攻坚战的打响,三年完成武鸣精准扶贫任务已是重中之重的工作,而发展绿色富硒稻的种植正是顺势而上的好项目。
武鸣地处北回归线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热量丰富,光热水同季,季风明显,干湿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244.9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660.1小时。
春季冷暖交替;夏长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冬短微寒少霜。
这一良好的气候为水稻在整个生长过程一年两熟带来了极好的条件。
武鸣有耕地面积150万亩,可开发丘陵面积近300万亩,农田基本建设条件优良,形成了粮食、甘蔗、木薯、水果、经济林、蔬菜、油料、生猪和淡水鱼等九大产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发展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有足够的良田为富硒米及富硒农产品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很好的种植保障。
实施绿色优质富硒米产业化开发项目,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产业政策,为消费者提供绿色无公害优质富硒米,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民长期经济收入彻底脱贫,增强农民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引导各类农村专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持续发展,促进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带动农村经济长足发展,确保农民增收。
硒是人类身体健康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是动物和人体中一些抗氧化酶和硒-P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起着平衡氧化还原氛围的作用。
研究证明,通过富硒农产品适量补硒,可以有效提高肌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延缓衰老,抗氧化,保护、修复细胞等。
因此,在国际上硒对于免疫力影响和癌症预防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热点问题。
硒可作为动物饲料微量添加剂,也在植物肥料中添加微量元素肥,提高农副产品含硒量。
硒已被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成人摄入量为每日50-250微克,而我国2/3地区硒摄入量低于最低推荐值,因此,中国是一个既有丰富硒资源,又存在大面积硒缺乏地区,这也是国际学者对中国感兴趣的原因。
据统计,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72%的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生态环境之中,缺硒现象非常普遍,合理调配和获取适量的硒就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问题。
通过食物链转化途径是人和动物获取适量硒营养的一条安全、廉价、可行的途径。
(二)项目容
本项目依托武鸣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地域优势,围绕20万亩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搞好无公害优质富硒稻米的精加工,提高种植优质水稻的经济效益,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食味上佳、粒形整齐、色泽莹白、透明度强、软硬适中,富含人体必需的稀有元素——硒的无公害优质富硒米。
随着我国水稻生产连续几年的高速增长,已基本结束了靠数量发展的阶段,进入了高效、高质量种植的发展阶段。
为此,本项目建设容为:
一是建立20万亩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生产基地,引进水稻优良品种,提高大米品质,保证稻米加工企业原料供给;
二是推广适合于无公害优质稻生产的生物农药和生物有机肥料,引进推广高效低毒、残留少的农药,保证稻米达到无公害标准。
三是建设稻米加工企业,增加库容和生产能力,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稻米加工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稻米加工技术水平和大米产品的质量档次,建立品牌市场,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富硒米的经济效益;
四是保证农户稻谷的收购加工,解决农民卖粮难和经济效益低问题,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农民增收,财税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繁荣农村经济做贡献。
(三)项目的创新点
本项目创新点在于引进推广优质水稻新品种,充分利用武鸣资源、地域、技术管理优势,实施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采用先进的大米加工工艺和设备,生产无公害优质富硒大米,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统一标准、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销售,架起水稻种植户与市场销售的桥梁。
通过项目创新,不但降低了稻米加工企业和水稻种植户的风险,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费用,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大米的品质,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和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项目的技术水平
本项目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先进水平,其理由:
一是在武鸣水稻生产基础上,采用国家推广的富硒、无公害农产品种植技术,引进优貭水稻新品种;
二是推广适合于无公害高效低毒、残留少的农药;
三是建立粮食加工企业,引进大米加工工艺、设备;
四是采用优质包装技术,在包装设计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突出品牌意识,突出无公害富硒米特点,塑造鲜明独特的市场形象。
(五)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围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们的主食,是食品工业的原料。
稻谷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品种,其产量占全部粮食产量的60%以上。
无论是家庭用餐还是在餐饮用餐,米饭都是必不可少的。
传统医学认为大米味甘,性平,无毒,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等功效。
大米的主要营养成份是:
蛋白质、糖类、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
除此之外,大米还含有阿魏酸等生理活性物质,另外还有维生素E。
大米作为提供生物体热量的碳水化合物,其中的各种营养素含量虽不是很高,但因其食用量大,具有很高营养功效,是补充营养素的基础食物。
大米是提供B族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是预防脚气病、消除口腔炎症的重要食疗资源。
大米对处在长胖边缘的人很有益处,因为它做出的食品不刺激胃液分泌,对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也有好处,与小麦不同,它不含过敏原的谷蛋白。
大米对胃炎和胃溃疡患者尤其有效,所含的黏性淀粉能形成胃的保护膜,但糖尿病患者不要过多食用。
此外,大米粥具有补脾、和胃、清肺功效。
米汤有益气、养阴、润燥的功能,性味甘平,有益于婴儿的发育和健康,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对脂肪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大米是我国居民的重要主食之一,人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
大米是一个长盛不衰的产品,以大米为主食的人口和地区不断扩大。
国大米消费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大米需求量越来越大。
其次,以粳米为主食的地区和人口越来越多,喜爱粳米和优质米的人越来越多。
另外随着人口的增加,而稻谷种植面积增加缓慢,未来国稻米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日趋紧。
稻谷是世界上三十亿人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是世界上单产最高、总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大米及大米制品需求的多样化,全球对大米的需求量增加,世界大米贸易量也将不断增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全国65%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大米的生产牵涉到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美国、日本等大米加工业发达的国家,稻米精深加工品种已超过350种,加工业对稻谷资源的增值率已达1:
4-1:
5左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米的消费逐步向优质化、功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我国在大米深加工方面:
重点发展精制米加工和转化技术与装备,提高优质米比重和深加工比重。
改进加工工艺,加强专用米研制和专用设备开发,开发有机(生态)米、营养米、留胚米、发芽糙米等。
加强米制品工业化生产技术研究,发展大米(碎米)深加工,开发大米淀粉(淀粉糖)、大米粉丝(米线)、大米蛋白、膨化食品等。
在稻谷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加快稻谷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深度利用米糠和稻壳资源,利用米糠开发米糖多糖、膳食纤维、米糠蛋白等食品或开发日化、医药产品,利用稻壳发电和生产环保纸杯、包装材料、脱色剂、硅胶、耐火材料等。
(六)项目的意义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
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由此,项目具有以下意义:
(1)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不仅可探索绿色、有机生态类型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辐射带动当地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途径,在本项目区域,经大规模技术引进和技术培训,广大农户、科技人员、龙头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生产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创立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生态效益:
无公害技术的推广应用,避免了滥施农药,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农产品残留给消费者造成健康危害,避免了过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对土壤造成的破坏,对产品品质的影响,因此,实施无公害优质富硒产业化开发,对绿色无公害稻米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经济效益:
建设20万亩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生产基地,按每亩平均生产无公害优质富硒稻谷0.8吨计算,可产稻谷16万吨,平均每吨稻谷售价5000元,产值8亿元,农民可获纯利3.6亿元。
龙头加工企业年加工10万吨无公害优质富硒米,销售收入10亿元,上缴税金3400万元,企业可获利润4000万元。
项目的实施不仅为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激发了种粮积极性;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安全、无污染优质富硒大米,而且为无公害优质富硒大米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提高了广阔的市场。
(七)申请专项资金的必要性
武鸣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2014年粮食总产达到38万吨,却没有一个自主粮食品牌和一家成规模的大米加工企业。
随着市场对优质大米产品的需求,目前的优质水稻种植规模和无公害优质富硒米加工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农民要致富,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优质水稻种植规模和加工能力,单靠企业的资金实力来发展无公害优质富硒米产业是杯水车薪,没有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
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提出——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强化社会扶贫合力,建立完善各界支持、参与扶贫工作的激励机制。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无公害优质富硒米产业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因此,建设大米加工企业,申请专项资金是十分必要的。
一是有利于充分利用武鸣的优势资源。
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也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客观要求。
利用武鸣独天得厚的自然资源条件发展优质富硒稻米产业,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能够较好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是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武鸣水稻种植面积大,但优质稻和特色水稻种植面积经济效益低,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农村经济发展,如不采取措施,粮食产量和经济将有滑坡可能。
直接影响武鸣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
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正是促进粮食生产,实施精准扶贫的好项目。
三是无公害优质富硒米符合人们消费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少吃好吃绿色产品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大米是中国人的主食,普通大米的市场越来越窄,优质特色大米越来越受人们青睐,生产加工无公害优质富硒米,是市场消费的需要。
四是无公害优质富硒米加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自然环境和市场的制约非常大。
近几年来。
农民增产不增收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对大宗农副产品进行加工增值,是解决农产品增产不增收的唯一出路。
五是发展粮食加工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直接从农产品中获得财税收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只有走农产品深加工,把直接农产品通过工业转化为工业产品,政府和财政部门才能获得税收收入。
本项目通过先建种植基地,就地加工,适应了当前国家改革趋势,为武鸣财政增收开辟了新的财源。
(9)本项目实施项目的优势
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认为:
新建该项目具备了以下优势:
第一,无公害优质富硒米产业化开发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农业及加工业产业,这种产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种植优质富硒水稻自然条件优越。
武鸣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有耕地面积10万公顷,盛产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甘蔗、木薯、水果以及蔬菜等农作物产品,畜禽、渔业也同步发展。
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区。
第三,水稻产业是武鸣的优势产业,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随着优良品种的推广种植,加之新技术新措施的推广运用,种植效益将有较大提高,种植面积将会迅速扩大。
第四,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原料来源有保障,据统计,武鸣2014年水稻总产量达38万吨。
只要采取保护价和订单合同来收购,该项目所需优质稻原料的总量有充分数量的保障。
第五,充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为项目单位打造富硒品牌,创建富硒农产品生产龙头企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技术合作单位技术力量雄厚,该项目整体工程设计由国家粮食储备局科研制定设计方案,并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工作,在该项目的投产之前计划培养工程师与技术人员20人以上。
其技术力量和技术水平在国行业处于领导先水平。
第七,武鸣境公路四通八达,是大西南陆路出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交通便利,电力、通信方便。
二、计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本项目拟建设期限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项目建设期计划总投资额为1.6亿元,其中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生产基地建设总投资1亿元(农户自筹资金,政府以奖代补资金)。
无公害优质富硒米生产加工企业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用于先进设备购置和扩建厂房、库房,4000万元用于生产流动资金。
项目建成达产达效后,无公害优质富硒稻谷生产基地年产优质富硒稻谷16万吨,产值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亿元,上缴税金3400万元,企业可获纯利润4000万元,企业就业人员196人。
(二)经济目标
本项目在执行期(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累计可使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生产基地产优质富硒稻谷16万吨,产值达8亿元(吨价5000元),农民获纯利3.6亿元。
加工企业年完成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亿元,上缴税金3400万元,净利润4000万元。
(3)技术、质量指标
(1)技术指标
①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基地亩产优质富硒稻谷在550kg以上。
②无公害优质富硒稻谷出米率在68%以上。
③无公害优质富硒米硒含量必须保证在0.07mg-0.3mg/kg。
④无公害优质富硒米产品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
⑤无公害优质富硒米产品不含重金属砷、汞、铅、隔、铬。
(2)质量指标
本项目严格按照国家无公害优质富硒稻米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要求、生产技术规、加工技术要求、原粮稻谷和成品大米质量要求、标志标识、检验规则和方法等国家标准执行,具体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GB 1350 稻谷
GB 1354 大米
GB 276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5009.36 粮食卫生标准分析方法
GB/T 5009.93食品中硒的测定
GB/T 17891 优质稻谷
NY 5115 无公害食品 大米
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 83米质测定方法
NY/T 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 594 食用籼米
NY/T 595 食用粳米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NY/T 5190 无公害食品稻米加工技术规
DB33/345.1 富硒稻米 第1部分:
产地环境
DB33/345.2 富硒稻米 第2部分:
生产技术准则
第二章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一、技术创新性
(一)项目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技术或工艺路线。
①基本原理
无公害优质富硒的生产技术,既包括栽培技术,也包括加工技术,在栽培技术环节上,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栽培技术,如选用良种、旱育稀植或两段育秧、平衡施肥、无害化病虫防治、科学的水肥管理、适宜的收晒贮藏技术等,都是行之有效的。
在稻谷加工技术环节上,选用先进的精米加工设备进行加工达到国家标准。
采用的技术原理是按照国家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NY/T5117-2002)和有关标准的要求,从水稻生产区域环境质量到生产投入质量,从水稻栽培生产到稻米加工实行全程质量检测与监控,最终实现稻米质量达到国家无公害优质富硒大米标准。
②关键技术
生长环境:
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种植选择污染少,灌溉水源清洁方便、含硒土壤的地方作为生产基地。
因为工业污染如氯离子、硫、重金属汞、铅等工业废物,农业污染如农药中的有机磷和砷、除草剂、化学肥料和植物化学生长调节剂等的长期使用都会影响稻米的卫生品质,不利于人类健康,灌溉用水也是各种污染物进入稻米的载体。
温度:
灌浆结实期的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其贡献率达88.51%。
灌浆结实期高温天气往往导致灌浆持续时间缩短,灌浆速率加快,稻谷淀粉颗粒灌浆不紧密,垩白米率增加,腹白、心白增多,透明度降低,碾米品质变劣,特别是整精米率降低,碎米增多,而且高温还导致蒸煮品质和食味品质变差。
水稻灌浆结实期气温一般以21-26℃为宜,温度过低也同样不利于米质的形成,导致蛋白质降低;抽穗期低温常不能安全齐穗,或灌浆期不能正常灌浆充实,导致减产、降低品质。
温度对淀粉合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反映在食味,蛋白质含量过高的稻米,色泽较差,食味不佳。
水分:
土壤水分状况对米粒延伸性、直链淀粉含量及蛋白质含量都有影响,田间水分状况对水稻的生长特性、群体质量的优化、产量结构的形成和后期的灌浆结实都有很大影响。
病虫草害的防治:
在优质稻的栽培中,剧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除草剂的使用既会增加稻米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又会给土壤带来长期有害的残留成分,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将来无公害食品的生产。
收获:
水稻成熟后的收获时机对于经济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对于稻米品质如蛋白质含量和适口性有较大的影响,适当延迟收获可减少青米的比率,改善米饭的适口性。
水稻栽培后期的倒伏,会严重影响胚乳灌浆、籽粒充实,使稻米的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都变劣。
此外,栽培中的移栽密度、田间群体优劣、化学药剂(如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对稻米品质都有影响。
③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种植技术(工艺路线)
以往的水稻优化栽培主要指水稻田间群体结构的优化,其目的是实现高产,但如何保持优质稻的品质特性要根据水稻的品种特性如生育期长短、感光性,在栽培上昼量避开不适宜的气候以及通过改进栽培方法提高水稻品种自身的抗性。
生产区域的环境:
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的生长环境选择对保持品种的优质特性很重要。
无公害优质富硒水稻种植区域应选择土壤肥沃、通透性好、富含硒元素、周边没有污染原(各种排污企业)、杂草少、无病源、灌溉水源清洁方便的田块种植,充分创造无公害优质富硒大米生产的最佳生长环境。
合理安排播种期:
在作物茬口、光、温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安排优质水稻播种期时,要尽可能避开灌浆结实期的高温、低温及台风等不良气候条件。
肥水运筹:
优质稻栽培中肥料运筹要突出强调腐熟有机肥和生物性肥料如生物钾肥、菌肥的施用。
通过长期施用有机肥和生物性肥料培肥土壤,培育理想的土壤结构,使土壤耕作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质地疏松、微生物活动强、透水透气性好、土质清洁污染少,消除长期以来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带来的残留效应。
尽量少施或不施化肥,注意平衡施肥和硒肥的施用,重视补施与水稻米质关系密切的微量元素肥料。
将肥料的重点放在前期,培育健壮的秧苗个体,促进前期早生快发,增强茎鞘前期的光合产物的积累。
水分管理初期宜浅水返青促分蘖,中期多次轻搁田和少施肥料保持群体的适宜稳长,严格控制群体无效分蘖的发生和第一伸长节间的长度,防止植株后期倒状,因为水稻的倒状与否是栽培后期决定米籽粒的生理活性上,与淀粉沉积过程中的ADPG焦磷酸化酶、UDPG焦磷酸化酶、蔗糖合成酶、R酶、淀粉分枝酶、Q酶等的活性相关。
光照:
光照是另一个影响米质的气候因子。
水稻生育后期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碳水化合物合成受到抑制,往往籽粒充实不良,青米增多。
此外,温度、降雨量、台风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水稻后期的籽粒灌浆,影响稻米品质。
肥料:
不同种类的肥料如有机肥和化肥对水稻品质形成的影响不同,化肥长期施用对土壤和农产品品质的不良影响已经引起重视。
化肥的过多施用会降低品质,在N、P、K三要素中,N素对品质的影响最为重要,N素有利于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的含量,使胶稠度变硬,而土壤中较高速效磷含量有利于降低垩白度,改善加工品质(如整精米率)。
肥料的使用应以有机肥和生物性肥料为主,少施无机化肥,并且应做到N、P、K以及微量元素肥料合理搭配,平衡施用。
以有机肥来维持肥沃的土壤质地,丰富土壤的各种肥料要素的含量。
化肥N过多施用会影响蛋白质的含量和稻米的外观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以高效、无(低)毒、无(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取代剧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以新型生物性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农用抗生素和生化类农药)取代传统的杀菌剂,尽量降低土壤的有害成分残留。
坚持以预防为主,经常性使用无污染、无残留的驱虫药剂、中药制剂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侵染。
④无公害优质富硒米加工技术 为保证工艺性能和各种产品质量的需要,设备选用原则是以目前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熟的佐竹稻谷加工设备为主,配套国产设备和其他优秀辅助设备。
使整个生产工艺具有产量合适,工艺路线完备、灵活、适应性强,设备性能可靠、实用,大米质量稳定,工艺指标先进,满足环保要求。
大米加工要严格按照IS09000系列标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按照ISO14000标准,建立健全环境保证体系,按照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标准,建立大米预防性保证体系,防止水稻在加工环节受到污染。
(二)项目的创新点
该项目的技术创新点是通过水稻生产先进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实现优质稻无害化生产目标。
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技术容:
一是水稻生产区域环境质量必须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标准;
二是水稻品种米质必须达到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稻标准;
三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四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严格禁止施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特别是水稻收获前30天禁止施用农药;
五是按照水稻全程健身栽培目标实施水肥调控与管理;
六是适时单收、单脱、单藏;七是按无公害食品加工要求进行精准加工。
(三)项目技术来源、项目单位情况、合作单位情况、知识产权归属情况
技术来源:
无公害优质富硒米生产技术来源于国水稻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农技推广单位的科技成果和稻米加工设备厂商,通过本公司对关键技术和稻米加工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与技术开发,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生产、管理技术,在此基础上,本公司始终要与科技局、粮食局、农业局、加工机械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项目单位情况:
合作单位情况:
知识产权归属情况:
本项目技术属国家大力推广的公知技术,不存在知识产权侵权问题,但在无公害优质富硒大米包装设计上,本公司将申请国家专利,达到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目的。
(四)项目国外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近期发展趋势。
中国水稻总产量居世界之首,堪称水稻生产大国,但并非生产强国。
因此,充斥国际市场的稻米主要源于泰、美、印等国。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对稻米的消费需求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在国早籼稻米大量积压的同时,国家每年需花费大量外汇进口优质稻米,然而,市场上优质米仍明显紧缺,难以满足消费需求,我国稻米的生产更会直接面对国外产品的激烈竞争和挑战。
因此,调整水稻品种的种植结构,优化稻米品质,促进稻米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全国一些区(县)也已经开始实行优质稻米品种生产的优惠政策和收购的优质优价政策。
但长期以来,水稻栽培技术措施都是围绕“高产”进行的,20世纪60年代主要通过增密、增肥、扩大田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