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893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7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镇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创新图强、跨越发展,建设山水花园城市、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镇江市委关于制定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

纲要主要明确“十二五”期间镇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是镇江今后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各级政府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实施社会管理的总纲,也是各类专项规划和辖市区规划编制及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全面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第一章 “十一五”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十一五”期间,我市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变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稳步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率先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为“十二五”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均较2005年翻一番以上。

GDP达到1957亿元,人均GDP63325元(折合约9580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4.1%和13.1%。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8亿元,是2005年的近三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4110亿元,是“十五”时期3.2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0亿元,是2005年的2.32倍。

 

  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每年提高近1个百分点,达到40%。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达到36.4%。

新兴产业强劲发展,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

现代农业规模化、园区化、设施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科技进步综合实力列全省第五位,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万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连续七次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

2008年实行科学发展考评体系,经济管理更加凸显科学发展的要求。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

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步伐全面加快,北部滨水区初现形象,南徐新城初具规模,丁卯科技城功能升级,官塘片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市区五年累计拆迁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建成一大批现代化住宅小区,体育会展中心、职工文体活动中心、城市商业综合体等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得到提升,居住和消费环境大幅改善,名城保护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

启动新市镇、新社区、新园区试点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300公里,实现乡镇污水集中处理和自来水集中供应全覆盖,农村行政村等级公路、客运班车通达率100%,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

初步形成高速交通路网,扬溧高速、宁常高速、宁杭高速、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京沪高铁、宁杭城际镇江段、泰州大桥等加快建设,五峰山过江通道前期工作加紧推进,镇江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建成营运,区域交通更加便捷。

港口建设取得突破,建成亿吨大港。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

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实现免费九年义务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14.5年以上,高中教育毛入学率1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0%,辖市区全部通过基本教育现代化省级评估。

医疗保障水平继续提升,建成一批重大卫生基础设施,成立两大医疗集团,卫生疾病防控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

文化事业有了更大发展,新广电中心、金山大剧院、西津渡老码头文化创意园投入使用,“大爱镇江”、“迷笛音乐节”和市民大讲堂等成为镇江新文化品牌,成功拍摄《诗话镇江》、《血色沉香》、《西津渡》等优秀影视作品,城市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职工文体中心、体育会展中心加快建设,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平安镇江、法治镇江建设日益完善,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荣誉称号,第五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得到新提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075元和10874元,年均增长13.2%和12.9%。

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增长近一倍,城乡消费升级加快。

城市和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分别达到35和48.7平方米。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

城镇职工三大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8%以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9%。

社会救助机制不断完善,五保、“三无”、重点优抚对象及特殊群体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

  

  生态环境实现新优化。

加大环境建设投入,开展生态市创建,2010年初步达到生态市建设要求。

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关停小化工企业165家,建成一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设施。

成功搬迁改造或关闭大东造纸厂、焦化厂、江南化工厂、金河纸业等一批污染企业,基本完成市区企业退城进区。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实施“青山绿水”行动计划,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4%,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约18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21.5%。

城市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90%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环境质量综合指数89.6。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推行公务员阳光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基本完成市属企业改制任务。

新增上市企业10家、创投公司7家。

引进6家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成立2家村镇银行。

率先试点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成立全省首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

市级投融资平台总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五年提高近7个百分点,荣获首批“中国创业之城”称号。

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60.5亿美元、完成出口189亿美元。

镇江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表1 “十一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

  指   标

  单位

  2005年

  “十一五”

  规划目标

  2010年预计

  年均增幅(%)

  经济

  增

  长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881.9

  >1700

  1957

  14.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29880

  >60000

  63325

  13.1

  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

  亿元

  1245.6

  3000

  3980

  26.1

  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47.1

  >100

  138

  24.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04.8

  920

  1327

  2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41.4

  430

  560

  18.4

  结构

  效益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5

  >40

  40

  

  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比重

  %

  30.1

  40

  3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工业产值

  %

  24

  35

  36.4

  

  城市化水平

  %

  59.1

  65

  62

  

  人民

  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394

  22000

  23075

  13.2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5916

  10000

  10874

  12.9

  恩格尔系数

  %

  43.5

  <38

  38

  

  城镇登记失业率

  %

  3.5

  <3.5

  2.3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

  

  (13)

  (23)

  

  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

  万人

  

  (16)

  (23.8)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

  ㎡

  25.7

  33

  35

  

  农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

  ㎡

  43.9

  44

  48.7

  

  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

  %

  15.4

  18

  16

  

  

  社会

  发展

  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

  年

  13.4

  14.5

  >14.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6.3

  >95

  100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

  90.2

  >95

  >95

  

  城乡社会劳动保障覆盖面

  

  

  

  

  

  城镇养老保险

  %

  96.4

  >98

  >98

  

  城镇医疗保险

  %

  98.8

  >98

  >98

  

  城镇失业保险

  %

  98.3

  >98

  >9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91.6

  >95

  >99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09

  <3

  <2

  

  资源

  环境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8.7

  >40

  42.4

  

  森林覆盖率

  %

  11.7

  20

  21.5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83.8

  >85

  89.6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

  吨标煤

  /万元

  1.02

  0.82(下降20%)

  0.82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氧化硫

  万吨

  9.37

  <7.5(削减20%)

  5.86

  (削减37.5%)

  化学需氧量

  万吨

  4.49

  <4(削减10.9%)

  3.97

  (削减11.6%)

  耕地保有量

  万亩

  228.8

  >220

  >230

  

  改革

  开放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6.0

  14

  16.1

  22

  自营出口

  亿美元

  20.3

  45

  47.5

  18.4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50.6

  >60

  57

  

  科技

  创新

  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1.26

  2

  2

  

  全市人才总量

  万人

  27

  39

  36.8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47

  60

  60

  

  专利申请量

  件

  2066

  >3000

  10406

  

  备注:

括号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人才总量”十一五”目标调整为36.8万人。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正确决策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是不畏艰难、解放思想、勇走新路的结果。

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实干,就一定能不断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第二章 “十二五”处于跨越发展关键时期

  

  未来五年,我国仍将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镇江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从发展环境看,世界和平发展基本大局没有改变,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加快推进;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向纵深推进,扩大内需政策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江苏省被列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份,宁镇扬同城化成为全省战略,泰州大桥、五峰山大桥、连淮扬镇铁路以及长江12.5米深水航道工程实施将进一步凸显镇江综合交通区位优势,这些都为我市跨越发展、加速转型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机遇。

但同时,世界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转变发展方式成为贯穿“十二五”发展的主线,“调结构、扩内需、促转型”是国家宏观政策长期导向;面对先进地区已经形成的先发优势,我市发展面临提速与优化、跨越与转型的双重压力。

  从发展阶段看,“十二五”时期,镇江已经站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按照省委战略部署,将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开启现代化新征程。

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同苏南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全面小康总体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中还存在产业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城乡二元结构仍较明显,社会建设、民生改善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差距,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因此,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运用新思路、采取新举措,解决新问题,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实现新一轮更好更快发展,这不仅决定着镇江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关系到300万镇江人民幸福大计。

  

  

  第三章 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自主创新、突出强市富民、突出环境保护,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发展必须坚持“跨越发展、创新驱动、绿色增长、和谐共享”的基本原则:

  ——保持跨越发展态势。

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坚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工作导向,保持加速赶超、争先进位的发展态势,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的双重跨越,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实力。

  ——突出创新驱动战略。

把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动力,坚持科教和人才优先发展,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人才引领、创新驱动转变,争创新一轮发展优势。

  ——坚持绿色增长路径。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增长之路,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实现和谐共享愿景。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第二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发展总体目标:

率先迈入基本现代化,初步建成产业发达、创新创业、幸福和谐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努力实现产业、城乡、社会、生态、开放和空间发展六大转型,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增长。

2015年,全市GDP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力争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确保12%,力争13%。

人均GDP12万元以上(近2万美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年均增长18%。

  结构优化。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5个百分点以上,2015年确保48%,力争50%,加快形成“三二一”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2015年达到45%。

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比重达到40%。

居民消费率高于30%。

城市化率确保67%,力争70%。

  民生幸福。

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倍增,分别达到4万元和2万元以上,力争4.6万元和2.2万元。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和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7%以上。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20万人,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

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15标台以上。

  科技创新。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2.5%以上,力争3%。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15%以上。

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360件。

科技进步贡献率60%,对外技术依存度下降到40%以下。

  资源环境。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7%,森林覆盖率超过24%。

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等均完成省下达指标。

耕地保有量240万亩,基本农田确保208.6万亩。

   

   

  表2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单位

  2010年预计

  2015年目标

  年均增长

  (%)

  指标性质

  经济

  增长

  (5项)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957

  4000左右

  12-13

  预期性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6.33

  >12

  >12

  预期性

  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38

  350

  >20

  预期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560

  1300

  18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327

  3000

  18

  预期性

  结构

  优化

  (5项)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40

  48-50

  

  预期性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

  %

  36.4

  45

  

  预期性

  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

  %

  25

  40

  

  预期性

  居民消费率

  %

  

  >30

  

  预期性

  城市化水平

  %

  62

  67-70

  

  预期性

  民生

  幸福

  (11项)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万元

  2.3

  4-4.6

  12-15

  预期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

  万元

  1.08

  2-2.2

  13-15.5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3

  <3.5

  

  预期性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

  万人

  23

  >20

  

  预期性

  五年新增保障性住房面积

  万平

  方米

  

  >1000

  

  约束性

  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

  %

  

  97

  

  约束性

  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

  %

  

  97

  

  约束性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

  60

  64

  

  预期性

  每万人拥有病床数

  张

  29

  45

  

  预期性

  人均公共体育设施面积

  平方米

  1.6

  2

  

  预期性

  每万人公交车拥有量

  标台

  13.5

  15

  

  预期性

  科技

  创新

  (6项)

  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

  2.5-3

  

  预期性

  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

  件

  335

  360

  

  预期性

  人才贡献率

  %

  

  43

  

  预期性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重

  %

  

  15

  

  预期性

  科技进步贡献率

  %

  53

  60

  

  预期性

  对外技术依存度

  %

  

  <40

  

  预期性

  资源

  环境

  (9项)

  人口自然增长率

  ‰

  <2

  <3

  

  约束性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42.4

  47

  

  预期性

  森林增长

  森林覆盖率

  %

  21.5

  >24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

  亿立

  方米

  

  完成省下达指标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完成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率

  %

  

  完成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CO2排放削减率

  %

  

  完成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率

  %

  

  完成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

  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完成省下达指标

  

  约束性

  耕地保有量

  万亩

  >230

  240

  

  约束性

  备注:

主要污染物是指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

   

   

   

  第二篇 创新引领新发展

  

  第四章 建设创新型城市

  

  把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着力加大创新引导,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集聚创新要素,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能力,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第一节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动力机制,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人才,加强创新机构和创新能力建设,开展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

大力实施“千企创新”工程,力争每年组织3000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提升技术和装备水平。

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大对成长性科技企业的扶持。

加快培育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2015年,全市70%以上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比重2%左右,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企业数8%以上。

  加强产学研政战略联盟。

支持和鼓励企业联合高校院所,以股份制、理事会等多种形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各类创新平台和载体,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实施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镇江设立分校或科研分支机构、创办科技企业,促进其最新科研成果在镇江转化并产业化,带动相应产业集聚发展。

鼓励以重大项目为纽带,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政联盟,探索将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性资金转变为投资性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后政府资金所形成的股权退出,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中的引导和杠杆作用。

大力推动本地企业与在镇高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提升在镇高校对地方创新发展的人才技术支撑作用。

“十二五”期间,形成以企业为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0个,引进和建设各类研发、检测机构50家。

  加大关键领域创新突破。

集中全市优质创新资源,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海洋工程、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和装备制造、智能电器、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组织一批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取得一批重大专利和知名品牌,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

实施节能减排科技行动,力争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