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5763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

《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docx

松桃十二五年规划纲要

松桃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精神和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制定《松桃苗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第一章发展基础和宏观环境

一、“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

“十一五”时期,面对百年不遇的雪凝灾害,面对横扫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全县上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地一系列关于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地委、行署提出的“两带两圈”和“六个新跨越”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优化环境、塑造形象,融入湘渝、扩大开放,整合资源、讲求质效,抢抓机遇、建设小康”发展思路,积极抢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新阶段扶贫开发、中央扩大内需等历史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积极开发优势资源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实现“十二五”发展新跨越和构建武陵山区经济强县战略规划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明显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总量明显扩大,2010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40.4亿元(预计数,下同),是2005年(17.95亿元)的2.25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速达到12.0%,实现了“十一五”期年均增长15%以上的目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42.9:

29.6:

27.5调整为2010年的34.8:

31.7:

33.5,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03亿元,是2005年(5.04亿元)的4.37倍,年均增速达27.9%。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10年财政总收入完成4.17亿元,是2005年(1.15亿元)的3.62倍,年均增速达29.4%。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6亿元,是2005年(0.26亿元)的7.15倍,年均增速达到24.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

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87亿元,是2005年(3.78亿元)的2.62倍,年均增速达到17.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

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3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65元,是2005年的2.04倍和1.83倍,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2%和11%。

(二)以交通、水利、电力、信息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二九九网”交通发展规划目标基本实现,立体交通网络建设进程加快。

建成了大兴至迓驾、蓼皋至孟溪二级公路;长兴至木树、黄莲至螺丝董、水竹坪至塘边、蓼皋至花溪、长坪至盘豹、盘石至仁广、甘龙至新民、大兴至普觉等公路都已相继完工,镇江至田坝、蓼皋至九江、大坪至平头、寨英至冷家坝至乌罗等公路即将完工。

渝怀铁路开通营运,新增铁路通车里程39.83公里。

完成通乡油路建设191公里,通村公路建设2016.5公里,码头21个,客运站9个。

工程性缺水问题得到缓解。

开工建设了道塘水库、铜东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实施了水利部水利扶贫试点工程、烟水配套工程、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截止2010年,已完成6个小

(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8个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6个小

(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施工。

累计新增解决21.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5.43km2,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9.75万亩,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45亩。

电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黄板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投入营运,太平220千伏输变电扩容工程和普觉、乌罗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面竣工。

全县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实现户户通电目标。

城乡最大供电能力达到36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居全区首位。

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

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健康发展,3G移动网络服务即将建成运营。

完成了县城数字电视网整体转换改造。

(三)“三农”工作得到加强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整合部门资金,加大建设力度,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以畜牧业、烤烟、茶叶、油茶、中药材为主的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2010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1.9亿元,比2005年(12.9亿元)增长9亿元。

已建成养殖小区54个,共有养殖大户1825户,肉类总产量3.2万吨。

烤烟种植面积16500亩,产量3.4万担。

建成茶园9.2万亩、药材基地1.5万亩。

完成了25万亩油茶产业规划和2万油茶基地建设任务。

发展优质高淀粉红薯生产基地4.38万亩、蔬菜基地8.4万亩、葡萄基地2100亩。

香菇、野生薇菜、牛肝菌、珍珠花生等地方特色农产品发展步伐加快。

地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家。

扶贫开发取得实效。

“十一五”时期全县净减少贫困人口4万人。

(四)工业生产稳步发展

依托优势资源,加快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基本形成了以锰资源加工为龙头,涉及化工、冶金、食品、建材等行业的工业经济体系。

全县现有工业企业1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其中电解金属锰企业10家,年生产能力16万吨。

锰粉加工企业78家,年加工能力110万吨;矿山开采企业40家,其中锰矿开采企业34家,年开采能力130万吨;水泥厂1家,建成年生产能力90万吨。

2010年,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实现26.25亿元,是2005年(3.99亿元)的6.3倍,年均增速45.8%左右。

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93亿元,是2005年(2.79亿元)的3.6倍,年均增速21%左右。

工业经济在全县生产总值中占比78%,工业企业创税在全县财政总收入中占比36%。

高力水泥一期工程和三和锰业3万吨电解金属锰异地技改工程建成投产。

(五)文化旅游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围绕“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产业体系部署和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目标,深入实施“旅游活县”战略。

丹霞民族文化旅游县城建设步伐加快,中国苗王城、桃花源等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松桃先后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贵州省绝技绝活艺术之乡”。

2010年,全县共接待旅游人数85.9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2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1368.9倍和1367.6倍,年均分别增长273.78%和273.52%。

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项目全面实施。

完成了24个乡镇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和22000座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全县电视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8%。

(六)城镇建管工作取得新成效

以县城为龙头,大兴和孟溪为两翼,坚持新区开发、旧城改造、中心集镇建设“三轮驱动”的城镇建设取得了新成绩。

5年来,全县新增建筑面积142.7万平方米。

松桃大厦、松闽大酒店、桃源大厦等标志性高层建筑顺利完工,盛世兴城、滨江花园、金阳广场一期、新月湾等小区开发基本完成,松江大道、湘渝大道、梵净山大道、桃源大道工程进展顺利,松桃电力生产综合调度大楼基本完工,县城供水管网工程、污水处理工程投入运行。

县城旧城改造面达86%,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4.2平方公里扩展到9.8平方公里;完成城区绿化面积174万平方米,绿化率由2005年的18%增至31.6%。

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小城镇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完成了大兴、迓驾、乌罗、孟溪、盘信等6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编制,启动了盘石、大坪、平头等10个乡镇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全县城镇化率由2005年的17%提升到2010年的30.15%。

城镇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城镇管理进一步加强,“整脏治乱”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群众文明素质不断提高。

“省级卫生县城”全面达标。

2009年全省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整脏治乱”专项行动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现场会相继在松桃召开。

(七)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取得新的进步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成效,截至2010年,累计完成国企改制27户,改制面达73%。

政府集中采购稳步推进。

行政审批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审批集中度进一步加强。

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社会综合改革进程加快,集体林权确权发证工作基本完成。

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扎实推进。

农村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投融资平台逐步建立。

殡葬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断完善,工作激励机制不断建立健全,对外开放和经济协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参与武陵山经济协作,加强与周边县市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切实加快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建设步伐。

投资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5年来,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36亿元,是“十五”到位资金9.98亿元的3.6倍。

(八)民生保障力度加大,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以农村危房改造和廉租房建设为重点,加大了住房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180户,完成城镇廉租房建设1487套。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城镇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

初步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非农业人口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定期救助范围,城乡低保人数达到14.99万人。

5年共完成城镇新增就业8500人,下岗人员再就业3100人,实现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的目标。

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办学条件得到初步改善,5年来,共完成了87所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11所危改工程。

“两基”、“普实”顺利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复查、验收。

松桃民族中学成功申创“省级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荣昌中学被评为“地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巩固,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

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单苗接种率达98%以上,及时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传染病发病率、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12‰和0.6‰以下。

新一轮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

县民族中医院综合楼工程、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相继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规范化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完成了28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286个村级卫生室建设。

完成了47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5个。

计划生育专项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05年的10.26‰下降到7.07‰,符合政策生育率从2005年的88.51%提高到90.27%。

气象事业取得较大发展,建成了覆盖全县的28个乡镇自动化气象站,天气预测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气象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信访工作深入开展,群众合理诉求得到逐步解决。

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009年5月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

2008年被列为省科技特级试点县,2009年被省政府评为科技进步先进县。

物价、统计、档案、邮政、通讯、工商、粮食、供销、质监、人防、国防动员、食品药品、卫生监督、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社会保险、残疾人和慈善事业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九)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

认真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防和小流域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0.1%,比2005年提高9.8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取得成效。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环境整治被国家环保部定性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功典范”。

加强了饮用水源保护和保护区周边污染单位的整治。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逐步下降。

总体上看,我县“十一五”规划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社会保持稳定和谐,为“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欠发达、欠开发程度依然较深,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不相适应;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与全国、全省差距还在拉大;产业较为单一,结构不合理;工业化还处于初期阶段,产业链短,附加值不高;一产占比大,二产发展缓慢,三产发展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业产业化进程较慢,农民增收困难;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水平较低,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任务重;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科技对经济的支撑力较弱,城乡、区域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拉大;一些领域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任务仍很艰巨。

三、“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宏观经济形势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

但是,机遇大于挑战,动力强过压力。

第一,国家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将更加注重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尤其是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为我县争取国家项目提供了难得契机。

第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区域合作不断加强,新一轮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推进,区域间产业梯次转移步伐加快,有利于我县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谋求区域合作、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加快发展。

第三,我县地处湘、渝、黔结合部,具有毗邻三省市的区位优势,自然、生态环境优势,能源、矿产、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随着机场扩建、渝怀铁路二线、高速公路、大中型水利项目的建设,我县将形成较为有利于发展的新格局,将进入加快发展时期,加上国家层面“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区域发展战略的确立和推进,将推动武陵山区域的经济协作和优势互补,给我县的发展直接提供最为宝贵的条件。

第四,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电力充足、矿产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为我县创新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第五,发展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特别是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物流条件极大改善,对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第六,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已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加上自身财力发展,可集中力量办大事。

第七,社会和谐稳定,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定位及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以科学发展的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和地委、行署“两带两圈”产业体系、“六个新跨越”目标要求以及“优化环境、塑造形象,融入湘渝、扩大开放,整合资源、讲求质效,抢抓机遇、建设小康”的发展思路,深入实施“环境立县、工业强县、城镇兴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合文化旅游产业化,着力推动全县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率先在铜仁地区建成武陵山区经济强县。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

把解放思想置于万事之先,进一步扩大视野、拓宽思路,彻底摒弃传统观念和习惯做法,克服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思想,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善于借助外部力量发展壮大自己,把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

坚持转变方式、科学发展。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融合,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坚持扩大总量、加快发展。

把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主题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加大步伐,强力推进,快速扩大经济总量,壮大经济实力。

同时,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以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合理配置资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坚持重点突破、统筹发展。

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抓关键促突破,抓重点带全局。

统筹协调提速发展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统筹协调重点突破与全盘推进的关系,统筹协调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增强内生动力与借助外力发展的关系,统筹协调传统产业升级与培育新兴产业的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和谐发展。

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发展的落脚点,使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和谐发展。

三、发展定位

将松桃建设成为全国锰钒复合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园及页岩气先导区,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黔湘渝边区交通物流中心城市,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武陵山区经济文化强县。

四、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

工业经济实现大发展,城镇建设实现大跨越,现代农业实现大突破,服务产业实现大推进,社会民生实现大改善,生活水平实现大提高。

——经济增长方面。

地方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9%以上,到2015年,地方生产总值达100亿元以上。

其中一、二、三产年均分别增长8%、29%和17%以上。

其中: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8%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配合做好松从高速公路松桃段和渝怀铁路二线松桃段建设工作,协助抓好铜仁凤凰机场扩建工程;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70%以上的村通油路;解决农村30万人37万头大牲畜饮水安全;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7亩,农村人口人均保有灌面达0.6亩;全县年用电可靠率达99%以上。

——经济结构调整方面。

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4.8:

31.7:

33.5调整为20:

44:

36。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6万吨左右。

——城乡协调发展方面。

力争五年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左右;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5个百分点,达到43%以上。

城镇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

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5%左右;耕地保有量71000公顷左右;石漠化治理面积1039平方公里;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控制在地区安排指标范围内;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以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35%以上;县城污水处理率为90%以上;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0%以上。

——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方面。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万人左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98%以上;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地区下达指标范围内。

第三章发展重点

“十二五”时期,按照“强化聚集、扩张总量,功能明晰、重点突破,生态发展、构建特色”原则,结合地区《玉铜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发展与布局规划》和《松桃苗族自治县构建武陵山区经济强县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推进重点产业发展和“一区三园”建设。

(一区指:

松桃苗族自治县工业园区。

三园指:

城北矿产品精细化工产业园、孟溪建材物流园、正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

一、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促进优势产业跨越发展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进一步突出工业强县在经济发展中的统领地位,坚持以园区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资源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保障,突出园区兴工、资源兴工、创新兴工和大企业带动,形成工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发展、创新体系完备的新型工业化推进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工业经济总量扩张、产业聚集的目标,把松桃建设成为全国锰钒复合新材料产业化示范基地。

(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构建产业集聚和承接产业转移平台

园区是实现产业集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加快产业园发展规划修编和建设进程。

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布局,真正把园区建成产品项目、公用工程、物流传输、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工业聚集区。

积极探索园区建管机制,采取政府投入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优强企业入驻园区。

确保财政资金向园区倾斜、优势项目向园区安排、引进项目向园区布局,切实加快园区发展步伐。

到2015年,力争园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以上,工业产值达150亿元以上。

(二)依托优势资源培育发展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

通过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实现工业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升级。

●新能源产业

遵循国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力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建设,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为核心,形成一套完整的生物质能源体系。

加快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

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优化资源组合,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促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争取到2015年建成2×30MW生物质能热电厂一座;年产10万吨有机肥料加工厂一座;年产20万吨生物质汽油柴油深加工厂一座;实现产值30亿元以上。

●锰产业

切实加快锰矿资源风险勘探工作,加快电解金属锰下游产品开发,努力争取低碳锰、锰锭等新型工业企业落户我县,拉长锰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推进锰工业企业的优化重组,强化组团发展。

构建锰深加工产品链。

加快金属锰粉、四氧化三锰等深加工产品的研发进程;与相邻县市的铝、镁、硅等资源开发相结合,发展锰镁、硅锰、锰铝、锰铁、锰氮等锰基合金;高起点发展电解二氧化锰、锰酸锂等。

积极发展锰盐精细化工。

争取到2015年全县电解锰产能达到50万吨左右;建成1—3个特色锰金属技改和新材料成果产业化示范企业;培育出4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实现产值70亿元以上。

●钒产业

积极引进资金雄厚、技术开发水平高的优强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钒矿资源,研发钒工业高新技术产品,形成钒工业相关联的“产品链”。

深推进氮化钒、钒铝合金和钒钢合金等新材料、新产品及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以及新产品及新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与产业化。

争取到2015年建成6个以上采—冶一体化提钒企业;培育出2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铅锌产业

鼓励铅锌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电解金属铅锌下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工作力度,拉长铅锌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构建铅锌深加工产品链。

鼓励支持资金雄厚、技术开发水平高的深加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铅锌工业高新技术产品。

建成铅合金、高档铅酸蓄电池、热度锌合金、高档涂料与化工锌粉等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从而形成铅系统综合回收、锌系统综合回收、铅锌系统循环互补及铅锌深加工产品四个循环经济模式。

争取到2015年建成2个以上采—冶一体化铅锌企业;培育出2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实现产值10亿元以上。

●磷产业

围绕工业级、饲料级、食品级、药化级和电子级等五个系列的精细产品进行开发和转化,逐步形成系列化、专业化、功能化的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

重点建设以六偏磷酸钠为主的水处理剂、以赤磷为主的阻燃剂、以三聚磷酸钠和焦磷酸钠为主的食品添加剂、以磷酸氢钙为主的食品添加剂、药品剂和牙膏填充剂等市场前景广阔、附加值高、生产环境好的精细磷酸盐项目。

引进电子级超细赤磷、电子级六氟磷酸锂等高新技术产品生产技术。

到2015年,磷矿产业实现产值10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