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docx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
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第5课《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习题
一、填空题
1.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快慢
2.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花的时间越少,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所花的时间越多,运动的越_________(填“快”或“慢”)。
3.测量时间可以使用_________计时。
二、判断题
1.不同的小球,质量越大,在同一轨道运动得越快。
()
2.斑马跑了5秒,兔子跑了6秒,斑马一定比兔子跑得快。
()
3.跑完相同的距离,用时少的,运动得快。
()
4.在长度相同的不同轨道上,无法比较快慢。
()
5.只要小球有质量,就可以在轨道上运动。
()
6.有了共同的起点和终点,才可以用计时的方法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
()
7.为了节约时间,做实验时,小球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我们测一次。
()
8.每次实验换一个质量大的小球是为了更容易地用秒表测量出小球运动的时间。
()
9.斑马跑了5秒,兔子跑了6秒,斑马一定比兔子跑得快。
()
10.跑完相同的距离,用时少的,运动得快。
()
11.在长度相同的不同轨道上,无法比较快慢。
()
三、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跑得最快的是()。
A.猎豹B.羚羊C.斑马
2.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的小球,要判断它们运动的快慢,需要的器材是()。
A.放大镜B.秒表C.照相机
3.在同一条轨道上运动的小球,运动的快慢()。
A.一定是相同的B.一定是不同的C.可能是不同的
4.下列动物中,跑得最快的是()。
A.猎豹B.羚羊C.斑马
四、实验题。
在设计“在同一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实验时,下面哪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
请在括号里画“√”。
()小球的大小。
()实验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放置小球时的力度。
()小球运动的距离。
()怎样让小球运动得快一些。
()用什么工具记录时间。
()轨道的光滑程度。
五、简答题。
1.在同一个轨道上用秒表测量不同的小球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可以只做一次吗?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的家和小华的家距离学校都是500米,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9分钟,小华从家走到学校8分45秒,小明和小华谁走的快?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运动相同距离所花的时间
2.快慢
3.秒表
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三、
1.A
2.B
3.C
4.A
四、
(√)小球的大小。
(√)实验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放置小球时的力度。
()小球运动的距离。
()怎样让小球运动得快一些。
(√)用什么工具记录时间。
()轨道的光滑程度
五、
1.不可以只做一次,要做多次。
在科学实验中所得的数据,往往会出现误差,误差并不是错误,误差越小越准确,但是在实验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使误差减小,要就同一个实验在相同的条件下重复几次,科学实验的数据结果应取各重复组的平均值。
2.小华走的快,因为小华在相同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比较少。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创新永远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
”钱七虎如是说。
“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
”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的结尾如此写到。
要求: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答案】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继承和创新从来都不是站在对立面的。
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每一次创新都有“拿来”的影子,每一次“拿来”都可能孕育出创新,善于继承,勇于创新,人类才会不断发展、进步。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和我有关”。
无穷的科研,无数的创新,都和前人有关。
所以继承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只继承前人的成果不肯创新,而丢了发展的机会。
鲁迅先生曾在《拿来主义》中说道: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那个年代的人们,曾抱着孔夫子、抱着封建主义不肯撒手,不愿接受外来文化,觉得那便是爱国,那便是气节。
可笑的是危亡之际,生存和毁灭就在眼前,我们还抱残守缺,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
在万千泥潭中翻滚、挣扎,我们终于走了“拿来”的道路,以所“拿来的”打造出新的天地,探索出了一条复兴之路。
历史仍刻骨铭心,今日我们决不能再重蹈覆辙。
文化如此,科技也如此。
任正非表示:
“我从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如果文化和科技不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难道回到原始社会从头再来吗?
科技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适合创新的就“拿来”:
互联网不是中国发明的,但是马云拿过来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支付宝,这就是创新;你研发了手机,我拿过来搞移动支付,他拿过来搞QQ、微信,这也是创新。
总不能说我研发了微信、QQ,但是我得等研发出自己的手机再装上去,而且我还不允许别人装。
互联网是全球共享,QQ、支付宝也应是全球共享,它们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
”创新不可停止,“新”已是必然,但“新”的基础是前人的成果,只有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才能造就“新”,人类创新永远是可持续发展的。
钱七虎曾言:
“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
”好像钱七虎只主张创新,反对继承?
差矣!
互联网是前人的成果,但在此基础上创建支付宝却是前人未走过的路;手机是前人的成果,但利用手机搞移动支付、搞QQ、微信也是前人未走过的路。
钱七虎只是强调站在前人的终点继续探索,而不是重复前人、故步不前。
先继承,再创新;善于继承,勇于创新。
只有如此,人类才会不断发展,世界才会欣欣向荣。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本题属于一篇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
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
本题题干要求考生“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考生要全面理解题干所给的材料,根据对材料内容和含义的理解进行立意行文。
【审题】
题干一共给了三则材料,第一则材料钱七虎的一句话——要前进,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创新永远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
这句话中“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就是指“创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前进就要创新,创新永远是科学发展的最大动力。
第二则材料是华为老总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我从来不支持“自主创新”这个词,我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
科学技术是创新,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不支持“自主创新”,也就是说创新要借鉴前人以及他人的经验,正如牛顿所说:
“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而创新出的科学技术要共享。
第三则材料是鲁迅在其著名杂文名篇《拿来主义》结尾写的一句话——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成为新人”“成为新文艺”是创新,而这种创新要先去“拿来”,也是在说创新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有借鉴才有创新。
三则材料共同关涉一个重要话题“创新”。
所以具体作文时,立意应围绕“创新”,同时也可兼顾“继承”“吸纳”“借鉴”“发展”“开放”等。
考生可以谈创新的价值意义,可谈如何做到创新,可谈创新与继承、创新与吸纳的关系,也可谈在创新中不能自我封闭而应开放包容等。
考生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视野和知识储备将话题具体化,做到言之有物。
立意:
根据以上分析,具体作文时,参考立意:
1.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2.没有继承,何来创新?
3.发展需借鉴,创新需包容。
4.学创结合,方能前进。
5.以借鉴为基,以创新为石。
6.创新不舍继承,成果不忘共享。
7.展创新之美,走共赢之路。
8.接他木之枝,结新生之果。
行文结构:
首先,拟一个隐含或者直接点明观点的题目,比如“继承与创新”。
接着,写一个简洁明了的开头段,文章开头以简洁的语言阐明观点,既要勇于创新,同时又要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
然后,文章的主题部分,采用递进进式结构,先以典型事例来具体论述“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然后指出如何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并提醒我们千万不要陷入“创新”的误区。
文章结尾以凝练的语言进一步强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整做到收尾呼应,结构紧凑,思路清晰。
素材:
1.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皆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踩着前人的脚印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李可染
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
——莎士比亚
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睛。
——罗丹
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罗曼·罗兰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托尔斯泰
2.王安电脑的破产(不懂创新导致失败)
王安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曾称雄于个人电脑领域,被称为美国式成功创业的典范。
进入80年代后期,个人电脑业迅速发展,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和“苹果电脑”公司相继推出了体积小且可以互相兼容的个人电脑,其价格只是王安电脑的1/3,而且可采用市场上的通用软件。
而王安公司忽略了市场变化的情况,仍然坚持生产老产品而不创新,导致销路越来越窄,许多老客户也相继离去,到了1992年7月,作为公司继承人的王安博士的儿子不得不在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文件上签了字。
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普朗克和爱因斯坦)
1900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
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
“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
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
”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
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
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
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
随后又锐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齐白石老人五易画风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
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
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
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
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
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
他告诫弟子“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
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
保守是创新最大的障碍(牛顿晚年趋于保守)
牛顿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科学的贡献是史无前例的。
他的一生有许多重大的发现:
力学三定律、万有引力、冷却定律以及微积分等。
然而到了晚年,他的研究陷入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学说的范畴而不能自拔。
他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上帝的存在,结果自然毫无所得。
由此看来,即使一个伟大的学者,一旦落入陈旧的范畴,也谈不上有丝毫的成就。
创新即是表现个性(郑板桥独创一体)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
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
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
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
他妻子嗔怪道:
“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
”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
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一体,老是临摹别人的碑帖,怎么行呢!
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创新推动历史前步(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商鞅为维护秦国统治者的利益而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
年轻的国君决心改变秦国的落后面貌,于是下了一变法图强的求贤诏令。
商鞅就是在这个时候自魏国来到秦国的。
商鞅到秦国后,宣传“强国之术”,决心协助秦孝公进行社会改革,因此得到秦孝公的信任,任命他为左庶长。
公元前359年和公元前350年,在商鞅主持下秦国两次公布了新法。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面貌焕然一新。
秦国从落后国家,一跃而为“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的强国,出现了“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局面。
正是由于它的作用,秦朝的历史才变得如此辉煌。
3.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这样,便难以成功。
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
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
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
“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
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4.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血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
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
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
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
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5.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
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
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
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
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
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6.经验是宝贵的,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不用多少培训,很快就能适应岗位要求,这样会为公司节约很多培训经费,减少生产经营的成本,同样的情况下创造更多利润。
但过分依赖经验,难免令人产生惰性,导致思维僵化、固步自封,不利于科技创新。
现在有一句流行的话:
“过去的经验很可能就是现在失败的陷阱。
”从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看,一个人的成功,仅靠经验也是远远不够的。
这是因为,从哲学上看,经验具有两面性,对于某些事物太熟悉或过于了解,有时并不一定是优势,往往会因过度依赖经验而忽视吸取新的工作方法。
在世界上,最难的并不是创造经验,而是适时看到经验的局限,进而摆脱经验对于头脑的束缚。
没有经验的职业新手会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在创新方面不会犹豫不决,更没有后顾之忧。
他们充满好奇和刺激,这种陌生却往往蕴含着成功的机遇,激发着创新的力量。
没有工作经验的职场新人就像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就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没有这样那样的框框和清规戒律,容易产生新的理念,有利于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
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
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
阅读的意义。
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
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
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在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农场里,几十名同学在农田里麻利地干起了农活,割水稻,打谷子,锄地……大伙儿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
这一片金灿灿的稻谷于今年4月栽种,经过几个月的生长,迎来了大丰收。
同学们说:
“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
”自2006年起,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
材料二:
近日,白岩松在未来教育大会上做了题为《德智体美劳,教育与更全面的人》的演讲。
他说,培养全面的人,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并行,同时这个教育标准还要做些适合新时代的“补充和改变”。
比如,过去的“劳”,强调的是劳动,同呼吸,共命运,要学工学农;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当人工智能都成为一种现实的时候,我们要拥有新的劳动的概念,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让智慧劳动写就人类青春新史。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征程在我们脚下展开,更需要弘扬劳动的精神价值、唱响劳动的时代赞歌,以拼搏延续传统、以奋斗开创明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劳动是推动人类前行的根本动力,而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如何对“劳动”这个神圣的词汇进行再赋能、再定位,这又是很多青年需要思考的问题。
历史证明,每一次推动时代前行的力量,必然是发轫于劳动升级的一步一履。
全世界从信息工业革命开始了方兴未艾的产业升级,推动了很多传统行业的深层次革命。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兴产业,正在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这也使得智慧劳动的概念更加重要。
智慧劳动的出发点是助推经济发展,而落脚点是以新业态来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智慧劳动,是对当前新科技、新产业和新业态的一种集大成式的对接方式。
现在,任何一种新兴产业的智慧劳动力,都面临着从“弯道超车”转成“换道超车”的语境。
此时,见势早、动作快,才能拔得发展“头筹”。
当前,高质量发展正处于蓄势跨越的关键时刻,青年们就更当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功成有我的责任感,争做智慧劳动的生力军,就此打开未来人生的新图景。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目前,我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但是距离系统化的智慧劳动还具有一定的距离。
基于此,青年朋友们在智慧劳动中,就更需对标国际技术标准和产业动向,去要空间、要动力、要质量。
唯有主动搏击、创新制胜,舍此别无他途。
让智慧劳动写就人类青春新史。
不囿于过去、不止于当下,眼光大胆向前看,认准目标就实干。
硅衬底LED,技术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并具有“世界级技术”的成果,它打破了日美等国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
主导这个项目的南昌大学科研团队中,很多都是年轻的80后科技工作者。
佼佼者的脚步,为我们明确了追逐智慧劳动的路径。
进入新时代,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给全球智慧劳动者以共同的起跑线和重大机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青年当展现出新动力、新活力,这也应该是我们必须拥有的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写好作文,无外乎是审好题,立好意,搭好架,选好材,用好文。
那么首先我们先从审题立意着手,抓住几个关键词:
干活,劳动,新时代,智力创造,智慧,必修课程,培养全面的人。
第一则材料里抓住“这是我们自己种的,现在自己来收割,感觉特别有意义。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的‘种田课’就已纳入必修课程”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第一,教育不仅仅是理论,还要懂得实践,不能只谈理论,要实现中国梦,需要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第二则材料抓住“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劳’更多的是要用智力创造的‘劳’”“劳动能力要体现在智慧方面”,据此可以得出结论:
第二,根据当下时代发展趋势,劳动不仅仅是到田间参加体力劳动,又要融合我们的智慧科技,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只是盲目仿照的实干,还要有创造性的实干,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储备高素质的人才。
第三,这两点必须紧密相连,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参考立意:
1、“劳动”的时代意义
2、劳动者是最美的人
3、体力劳动与智慧劳动
4、全面发展的人才离不开“劳动”
素材积累:
1.在每个时代,社会的发展都会赋予“劳动”特殊的形式和含义。
如今是一个科技的时代,人的劳动在科技创造上得到更深层次的体现,而科学技术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得人的劳动价值实现更大化。
2、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确立“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倾举国之力,致力于科技项目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出来的高铁技术、航天技术、超级计算机技术等,带来的生产力、影响力、威慑力及其效益十分惊人,“两弹一星”、中国大陆第一个试管婴儿、嫦娥工程、国产大客机C919、“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国产航母、墨子号、可燃冰开采、世界第一台光量子计算机、“海水稻”......这些凝结着劳动与智慧的科技产品,不正是新时代赋予“劳动”新的价值和意义么。
3、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机器代替人工的时代,人的劳动更显得珍贵。
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几乎全年无休,整日东奔西跑;他们牵挂行业走势,压力大,比杜甫更忙......丁磊创立网易之后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养殖业,成为当之无愧的跨界劳模;雷军从天使投资人到二次创业者,只是期待人生还能够更折腾一些;王雪红创立HTC,通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