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395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3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docx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卷教案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古桥的图片;录有风声、雨声、鸟叫声、溪流声等声响的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提纲

(1)、给课文的生字词注音,并抄下来。

(2)、读课文2次。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

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

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堂上练习

(1)、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yùnhán nínɡwànɡ  àomì    zuìjiǔ  

()()()()

shūzhuānɡ  yínyǒnɡ   fúshēn   fēnfānɡ

()()()()

 

(2)、一锤定音(在黑体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仪式(yīyì)掠过(luōluè)树冠(ɡuān ɡuàn) 

  唱和(héhè)湛蓝(zhànshèn)宁静(nínɡ nìnɡ)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瀑(      )邀(      )度(      )驱(      )

爆(      )遨(      )渡(      )躯(      )

六、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预习提纲

一、预习第5自然段

(1)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

(2)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3)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二、抄写你最喜欢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①第4自然段:

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

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检查预习)

(1)作者拜访了哪些朋友?

(2)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

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检查预习)

③第6自然段:

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

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

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

和同学交流交流。

(小组交流,讨论)

五、堂上练习

(1)、佳句赏析 

  1、阿,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间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

  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不但写出了桥的_________,而且也突出了它_______________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位朋友之间的默契和情谊。

  3、幽谷里传出几声犬吠,云岭上掠过一群归鸟。

  这是一个_________句,“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不仅写出了山中早晨的宁静美好,同时也是作者意识到该到了回家的时候了。

  

(2)、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山中访友》课文题目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题目中的“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

作者带着_____________去探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自然界的朋友,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课文中写到作者“山中访友”的收获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七、布置作业

(1)用课后作业部做课后题3

(2)课课练第一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

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教学时间:

1课时

预习提纲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怎样划分段落?

3、预习第五自然段

(1)这段话主要描写了雨中()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之情。

(2)本段话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

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并理解这个词。

啼(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

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

倾听到了什么?

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

观察到了什么?

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检查预习)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 

②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检查预习)

(板书:

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四、堂上练习

1、照样子写词语

例:

水淋淋(ABB)

2、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阵阵()一缕缕()一首首()一丛丛()

一()歌谣一()岩石一()树叶一()音符

3、读比喻句,找出打比方的部分,体会它们的好处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作者将比作“无字的歌谣”,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及、由及的动态过程。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雨的美。

4、熟读课文后填空

《山雨》这篇散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作者通过合理而新奇的和,并运用、

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带来的美和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____之情。

五、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六、布置作业

课课练第2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课前准备:

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预习提纲

1、读2次课文,找出生字词熟读。

2、给课文划分段落

3、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

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

“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思考:

“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检查预习)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草虫的村落”在哪儿?

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检查预习)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

这个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②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个“草虫的村落”。

③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

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理解“追随”)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静、人很放松。

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

我多么得意啊!

五、堂上练习

1.瞧,一只只可爱的甲虫正慢悠悠地爬着,你认识它们吗?

快拼一拼,写下来。

  jìngmì    qínmiǎn    yīnyùn   qiàolì    qīnwěn    mànyóu

()()()()()()

  2.这些小生灵多可爱呀,你来描述一下吧!

写样子:

(     )的彩衣(     )的小圆虫 (     )的黑甲虫

写活动:

(     )地奔忙(     )地往来   (     )地交流    

写神情:

(     )的目光(     )地对视   (     )地振着翅膀

3、辨字组词

俏()庞()烤()巷()谥()

峭()宠()拷()港()谧()

六、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

我们到下节课再去学习。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一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

作者认为“草虫的村落”是个“快乐天地”?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请大家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由读,画句子。

二、品读课文,深入探究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你看它虽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进着。

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一条路。

a作者为什么把黑甲虫称作“游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你从哪里看出甲虫是勇敢的?

小结:

从这位勇敢的小侠客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他是快乐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乡,同伴们是怎么招呼游侠的?

你感受到它们的快乐了吗?

(2)从“村民的和谐生活”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地很投机”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的融洽。

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差不多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理解甲虫们所在的音乐厅很美,是“天然”的。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动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才能演奏出来的!

①联系实际,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大自然的音乐家演奏出来的音乐。

②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抓住“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③小虫们特有的灵性和才智让作者佩服。

读好这句话。

(4)从“村民的劳动”中,体悟作者的独特感受。

现在它们归来了,每一个都用前肢推着大过身体两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赶着路。

是什么力量使它们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读懂了吗?

(生活的快乐,以及对家庭的责任,促使甲虫们勤劳地工作着,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快乐着。

小结:

通过交流,我们体会到甲虫们在自己的天地中快乐地生活着,劳动着,也快乐地创造着。

三、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小甲虫们不但有生命,还有灵性。

这是作者用心观察的结果。

(1)自由读最后两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体悟作者对田野、对大自然充满了喜爱之情。

(2)只要我们能像作者一样用心去观察,我们也会发现很多,说说你去观察过什么?

(3)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自己观察过的小虫写下来,写的时候要学习作者的写法,融进自己的感受,等会儿我们看谁写得最生动。

(4)交流反馈。

四、堂上练习

1、按课文填空并回答问题。

(1)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

一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

我想它一定是()吧!

☆从这个句子,我感受到了。

(2)甲虫音乐家们()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流了出来。

☆从这个句子中,我感受到了。

2、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些什么?

请写下来。

3、课文充满了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找出最能表现作者奇异想象和独特感受的语句抄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1、用作业部做课后题第2题

2、课课练第3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

课前准备

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等有关的照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展示,揭题导入

(1)欣赏张家界索溪峪的迷人风光。

(2)揭示课题:

索溪峪的“野”

预习提纲

1、“野”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

2、课文写了哪些方面的“野”?

教学过程

一、简介索溪峪

二、初读课文,感知索溪峪的“野”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指名分段读课文,初读反馈。

(3)抓题眼,引入研读。

三、合作研读,感受索溪峪的“野”

(1)读了课文,索溪峪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野)

课文通过哪几方面的描述来写出索溪峪的“野”?

(检查预习)

(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连游人也渐渐变得“野”起来。

(2)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分组研读,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是怎样描绘索溪峪的山、水、野物和游人的“野”的?

(3)赏析。

(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板块进行教学)

①赏析“山是野的。

a齐读这一段,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描述“山是野的”这个特点的?

课文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是一种惊险的美。

是一种磅礴的美。

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b赏析句子:

“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你从哪些词语当中感受到了一种惊险的美?

(板书:

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胆颤)

c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一种惊险的美?

(一线天、百丈峡,它们的名字听着也让人觉得害怕。

d有感情朗读,读出你的惊讶,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②赏析“水是野的。

a让我们跟着摄像师的镜头,来领略索溪峪水的野吧!

b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

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

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

(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C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③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和“游人也‘野’了起来。

a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

”“返朴归真”是什么意思?

(“返朴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课文中怎样写猴子与游人的“返朴归真”?

(4)仔细观察文章各段的写法,说说作者在谋篇布局上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

(先概括特点,再具体描写。

四、朗读积累,体悟索溪峪的“野”(检查预习)

课文以作者独特的视角,表达了独特的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

要求读出感受,读出韵味,读中想象。

(1)自己选择一部分练读。

(2)合作读。

(3)齐读与个别读相结合。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积累。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不同的人对同样的风景,会有不同的感受。

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

这里的山野、水野,这里的野物“野”性十足,连来这里游览观景的游人也返朴归真,渐渐变得“野”起来。

作者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在写景中表达了自己畅游其中的愉快的心情。

(2)课后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描写张家界、索溪峪的文章,细细品读,注意体会:

他们对索溪峪的感受是什么?

又是怎样表达的?

六、堂上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②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

③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④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

⑤年龄已超过了六十岁。

()

2、《索溪峪的“野”》一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

是怎样描写的?

仔细阅读,完成下表。

索溪峪的“野”

             表              现

山“野”

 

 

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

 

 

人“野”

七、布置作业

课课练第4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