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360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6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

《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考笔记消化系统.docx

执考笔记消化系统

所有消化系统确诊都用内镜

十二指肠溃疡最容易发生在球部

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GERD)

一、发病机制:

松、降、迟、坏

1、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最为主要】

2、食管酸的廓清能力下降

3、胃排空延迟

4、食管黏膜屏障破坏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毫无关系)

二、临床表现:

1、典型症状:

餐后1小时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烧感(攻击因子:

胃酸和胃蛋白酶;胆汁反流的攻击因子:

非结合性胆盐和胰酶)

2、非典型症状:

胸痛、吞咽困难。

3、食管外症状:

咽炎、声嘶、咳嗽、吸入性肺炎。

三、实验室检查:

1、确诊:

胃镜活检,目的是看食管粘膜损害程度并进行分级。

2、确诊有无反酸:

24小时食管PH监测

【问确诊有无反流食管炎:

胃镜活检】

【问确诊有无反酸症状:

24小时食管PH监测】

四、并发症:

1、Barrerr食管(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属于癌前病变。

【所有癌前病变都需要定期复查,而不是手术】

2、食管狭窄

3、食管溃疡

4、食管腺癌

五、治疗:

1、首选抑酸药,最好的是PPI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疗效最好,效果最确切。

2、预防:

避免食用浓茶、咖啡及高脂肪食物

食管癌(6~7分)

一、解剖

食管分段新标准:

颈段:

咽部入口→食管入口

胸上段:

食管入口→主动脉弓(气管分叉)

胸中段:

主动脉弓→肺下静脉【最好发食管癌】

胸下段:

肺下静脉→贲门

二、病理分型:

一厚一窄,一突出一凹陷

1、食管变厚→髓质型(最常见)

2、食管变窄→缩窄型(容易梗阻)

3、食管突出→蕈伞型

4、食管凹陷→溃疡型(容易出现食管气管瘘)

【食管癌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淋巴转移】

三、临床表现:

1、早期:

早期食管癌最特异的表现是:

【进食哽噎感】

2、中晚期:

中晚期最特异的表现是:

【进行性吞咽困难】

四、实验室检查:

1、【食管癌早期典型X线表现:

局限性管壁僵硬】

【食管癌中晚期典型X线表现:

充盈缺损,狭窄梗阻】

2、确诊:

胃镜活检

3、筛查:

食管拉网脱落细胞学检查

五、鉴别诊断:

1、贲门失驰缓症:

X线表现:

漏斗样或鸟嘴样【消化系统只有两个呈鸟嘴状,另一个是乙状结肠扭转】

2、食管静脉曲张:

X线:

串珠样,蚯蚓样

3、食管憩室:

吞咽时“咕咕”声

4、胃底静脉曲张:

X线:

菊花样

5、食管平滑肌瘤:

①食管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绝对禁忌黏膜活检】②典型X线表现:

半月状。

六、治疗:

1、首选手术治疗【除了胸下段首选弓上吻合术,其它均使用颈部吻合术。

2、>70岁或身体不能耐受者,不可手术,首选放疗。

【放疗时如果出现白细胞小于3或血小板小于80(新标准),必须暂停放疗。

3、如果食管癌病人伴有【严重】进食困难,首选胃造瘘。

胃部解剖

四层:

由外向内,浆膜层,肌层,黏膜下层,黏膜层。

1、淋巴结

胃小弯上部→腹腔

胃小弯下部→幽门上

胃大弯上部→胰脾

胃大弯右部→幽门下

2、区分幽门与十二指肠的解剖标志:

幽门前静脉(经过幽门环)

急性胃炎(3分)

一、分类:

1、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最常见)

2、急性胃炎(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

3、应激性胃炎:

①cushing.②curling

1、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又名急性胃黏膜病变)

发病机制:

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保护胃粘膜)的合成

2、急性胃炎(急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

发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HP)

3、应激性胃炎(属于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发病机制:

①cushing(醒)→脑部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②curling(淋)→烧伤

二、检查:

确诊靠急诊胃镜(发病后24~48小时检查)

三、治疗:

PPI(奥美拉唑)

【在幽门部、胃窦部的感染都是HP】

HP:

1、分泌粘附素(贴在壁上)

2、分泌尿素酶(碱性,会中和胃酸,因此破坏胃内酸碱平衡)

3、分泌空泡毒素A(会反复刺激胃壁)

4、致病力:

鞭毛

慢性胃炎(至少2分)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又分为A和B

三、病理改变:

1、炎症、萎缩、肠化生(任何一个部位的慢性萎缩都会有不典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只有中度以上的不典型增生,才属于癌前病变,一定定期复查)

2、判断胃炎有无活动性看有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四、临床表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A型发生在胃体部和胃底部,B型在胃窦部)

A胃体部→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内因子促进维生素B12,内因子↓会贫血。

B胃窦部→G细胞→分泌胃泌素(促胃液素)

A型:

贫血,胃酸减少

B型:

胃泌素减少

口诀:

爱看自己的身体

(A型是自身免疫性胃炎,好发胃体胃底)

别多问为什么

(B,窦,幽门螺杆菌,胃泌素下降)

五、实验室检查:

确诊:

胃镜:

浅表性胃炎:

黏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呈花瓣状

萎缩性胃炎:

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呈颗粒状【黏膜血管透见,即萎缩性胃炎】

六、治疗:

1、根治HP,首选三联疗法:

PPI+两种抗生素→PKA(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我国疗程一周

2、慢性胃炎贫血的病人补B12

3、慢性胃炎病人中度不典型增生,则为癌前病变,要定期复查

4、慢性胃炎病人出现重度增生,行预防性手术(胃粘膜切除术)

5、胆汁反流性胃炎:

加强胃动力,治疗首选多潘立酮+碳酸镁(达喜)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非器质性病变

二、临床表现:

上腹疼痛、灼烧,餐后饱胀6个月以上

【检查一切正常,精神因素可以加重】

消化性溃疡

一、好发部位

1、胃溃疡好发部位:

胃窦部小弯侧胃角处

2、十二指肠溃疡,好发十二指肠球部

二、发病机制

1、胃溃疡:

保护因素减弱(碳酸氢盐屏障、前列腺素)

2、十二指肠溃疡:

胃酸胃蛋白酶增高

【胃溃疡病人胃酸不高,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酸高】

三、临床表现

1、杜十娘饿了很迷人

du(十二指肠)饥饿痛,迷走神经切断术

GU(胃溃疡)餐后痛

胃溃疡GU:

进食→疼痛→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DU:

疼痛→进食→缓解

2、上腹疼痛+N年→消化性溃疡

3、①胃溃疡病人→保护因素下降

基础胃酸分泌量(bao)、最大胃酸分泌量(mao)均不高

②十二指肠溃疡→bao、mao均增高

【bao正常值3.96±2mao正常值15~20】

③bao、mao均明显下降见于萎缩性胃炎、胃癌

四、并发症

1、出血:

1)①消溃最常见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

②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原因是消化性溃疡,第二个原因是肝硬化,第三个是急性胃炎

2)出血的量:

①休克(一休哥)出血1000ml就休克

②呕吐血(TWO)200~300ml

③神志不清(六神无主)600ml

④黑便(赚昧心钱的人)50~100ml

2、穿孔: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好发前壁(过去的【钱币】带孔),出血后壁多见。

胃穿孔好发胃窦部

1)临床表现:

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板状腹,肠鸣音【减弱】,对于消溃最特异的临床表现是肝浊音区的缩小或消失。

2)确诊:

立位腹平片:

膈下游离气体

3)治疗:

穿孔时间,8小时为界,8小时内首选胃大切,大于8小时的穿孔首选胃修补(因已经感染)

3、幽门梗阻:

1)幽门梗阻呕吐隔夜宿食,不含胆汁

2)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3)确诊检查:

胃镜,首选检查:

盐水负荷试验,胃管内注射700ml,回抽>350ml→有梗阻可有振水音阳性

4)我国治疗首选胃大切,绝对不能用抗胆碱药,会加重胃潴留。

4、癌变:

十二指肠溃疡绝对不癌变,胃溃疡可癌变(<1%)

消化性溃疡

五、实验室检查:

1、确诊:

胃镜活检

2、有无HP(幽门螺杆菌)存在:

1)侵入性检查方法:

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有变色说明有HP)最常用的首选方法。

2)非侵入性检查方法:

是消溃病人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检查:

C13C14呼吸试验

六、鉴别诊断(1~2分):

1、良性溃疡:

黏膜皱襞集中,【龛影位于胃腔轮廓之外】

恶性溃疡:

黏膜皱襞中断,【龛影位于胃腔轮廓之内】

2、其他溃疡

1)容易合并出血的消化性溃疡:

①幽门管溃疡→幽会

②球后溃疡→后

③后壁溃疡↗

④胰源性溃疡→医院

2)使用抗酸剂无效的溃疡:

①低胃酸溃疡低

(见癌门后低)②幽门管溃疡门

③球后溃疡后

④癌性溃疡癌

⑤碱性反流性胃炎见

巨大溃疡(>2cm)

3、球后溃疡(十二指肠球部下端后壁溃疡,即降部溃疡):

①易出血

②抗酸剂无效

4、幽门管溃疡(易出血):

2快:

①发病快

②穿透快

2无:

①无规律

②抗酸剂无效

5、促胃液素瘤(Zolliger-Eillison卓艾综合征):

1)【bao(基础胃酸分泌量)>15或

pao(高峰胃酸分泌量>30】

2)好发部位:

均为十二指肠不典型的部位:

横空下降(横段降段空肠的下段)

7、内科治疗:

先抗HP一周再抗酸三周,因此复查时间为4周后

不但促进溃疡愈合,明显预防复发。

1、根治HP:

PPI(或铋剂)+两种抗生素。

(PPI抑制HP疗效很弱,但与抗生素合用可提升生素疗效,促进溃疡愈合;铋剂抗HP的作用比PPI强)

2、抗酸:

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①阿托品

②丙谷胺

③H2受体拮抗剂(XX替丁)

④PPI(目前疗效最好的)

2)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①硫糖铝

②枸橼酸铋钾(铋剂)

③前列腺素

3)抗酸剂:

氢氧化铝凝胶或咀嚼片(可中和胃酸)

提问:

A、PPIB、硫糖铝C、氢氧化铝D、铋剂E、阿托品

1、消化性溃疡的病人止疼最好的药物是:

C

2、以上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中,抑酸最好的药物是:

A

3、消化性溃疡的病人,能够抑制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是:

D

八、外科治疗:

(<8小时胃切除,>8小时胃修补术)

1、胃大切:

【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都可用】

A、手术方式

1)毕Ⅰ(胃十二指肠吻合术,切除胃窦):

胃溃疡【首选】

2)毕Ⅱ(胃空肠吻合术,切除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溃疡【首选】

【胃溃疡首选毕Ⅰ,除了胃溃疡,其它溃疡都可选毕Ⅱ】

B、术后并发症:

1)出血:

①术后24小时内出血→术中止血不确切

②术后7天内出血→吻合口的黏膜坏死脱落

③术后15天内→缝线处感染

2)术后梗阻:

术后梗阻主要见于毕Ⅱ式术后

①输入段:

急性完全性梗阻(胆总管完全阻塞):

餐后数小时吐少量食物,(与吻合口梗阻一样)不含胆汁慢性不完全性梗阻(胆总管不完全阻塞):

餐后数小时喷射出大量胆汁,不含食物

②吻合口梗阻(胆汁进不来食物出不去):

只有食物,没有胆汁

③输出段梗阻(胆汁进的来食物出不去):

既有食物,又有胆汁

3)倾倒综合征:

餐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

①早期倾倒综合征:

进食后30分钟内,原因为一过性血容量不足

②晚期倾倒综合征:

餐后2~4小时,原因为低血糖

4)碱性反流性胃炎:

三联征“痛吐轻”

①术后出现上腹灼烧

②呕吐胆汁

③体重减轻

5)残胃癌(基本不出题):

胃大切后5年后发生的残胃原发性癌

2、迷走切:

【只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1)迷走神经切断(SV)除了毕Ⅱ以外,迷走神经切断是第二位首选。

此术最大缺点是胃潴留。

因此做此术时同时做幽门成形术或胃窦切除术(避免胃潴留)

2)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HSV),保留了鸦爪支(避免胃潴留),复发率极高

胃癌

1、早期胃癌:

病变在黏膜和黏膜下层【无论大小和有无转移】

2、微小胃癌:

直径<0.5cm

3、小胃癌:

直径0.6~1.0cm

4、进展期胃癌:

病变超过黏膜下层

一、胃癌的分类:

1、普通型:

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低分化腺癌

粘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2、特殊性:

(魏二玲是异类)

腺鳞癌

鳞癌

类癌

未分化癌

二、好发原因:

HP感染者达60%

三、转移途径:

1、主要淋巴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

2、还可血行转移→肝脏

3、种植转移→盆腔、卵巢,在卵巢形成krubenberg瘤

四、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可无表现,进展期胃癌可有上腹疼痛,体重减轻。

五、实验室检查:

确诊:

胃镜活检

六、治疗:

首选手术:

胃癌根治术。

1、胃癌切除时,应距离病灶边缘5cm。

2、如果病灶与幽门或贲门紧挨,切除时应距离病灶边缘3cm。

肝脏疾病

肝脏的解剖:

①【正中裂】将肝脏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半。

②肝脏的脏面有两大韧带:

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

【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有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淋巴结、神经】称为肝蒂,又叫第一肝门

【包裹着门静脉、肝动脉、肝胆管、淋巴结、神经的膜叫glisson鞘】

母鸡(咯咯→格里森鞘)感动郭德纲

mj(门静脉)gd(肝动脉)gdg(肝胆管)

肝硬化

一、病因:

我国引起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性肝炎(但西藏80%肝硬化来源于酒精中毒)

[HIV(甲肝)、HEV(戊肝)不引起肝硬化]

外国人为酒精中毒

二、发病机制:

最主要的机制是假小叶的形成(确诊)肝细胞变性坏死,【但没有恶变】。

三、分类:

小结节性肝硬化【最常见】:

直径<3mm

大结节性肝硬化

混合性肝硬化:

大结节小结节都有

四、临床表现:

1、代偿期:

乏力、食欲减退、腹胀不适

2、失代偿期:

1)肝功能减退:

初夜治黄小姐多

(出夜痣黄疸雌多)

①夜盲→缺乏维A

②黄疸

③出血贫血:

A、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减少Ⅱ,Ⅶ,Ⅸ,Ⅹ.

B、门脉高压引起脾亢

④内分泌紊乱:

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减少

A、乳房发育

B、蜘蛛痣(好发上半身)

解剖:

①给肝脏供血的主要是门静脉75%

②门静脉由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组成

2)【门脉高压】:

(大水成)

①由门脉高压所致淤血形成的脾大(脾亢)→全血C减少

②门静脉血管壁变薄→组织液流入腹腔→腹水【最突出表现】

③门脉的血无法流入肝脏→形成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的形成是门脉高压最特异最有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

【在侧支循环中最为重要的侧支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颈静脉怒张是可以区分肝硬化腹水和心脏疾病腹水的临床表现】

侧支循环:

①正常胃镜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食管胃底静脉呈蚯蚓样、串珠样、菊花样,颜色为蓝紫色。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如果出现红色征,强烈提示将要出血,需要预防性手术】

②腹壁静脉曲张:

水母头样(脐上上走,脐下下走)

③脐上脐下血流均向上→下腔静脉堵,脐上脐下血流均向下→上腔静脉堵

提问:

A、肝区疼痛B、脾亢C、腹水D、侧支循环的形成E、蜘蛛痣

门脉高压最为突出的表现:

C

五、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消化性溃疡

2、肝性脑病【最严重】,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3、【只要肝硬化病人出现发热、腹痛,腹水短期增加,就考虑发生了自发性腹膜炎。

①自发性腹膜炎的致病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大肠杆菌

②白细胞>500*106,多形核白细胞>250

③确诊:

腹水细菌培养

④治疗:

三代头孢,原则为早期足量联合应用。

4、只要严重肝病的病人出现低氧血症,就发生了肝肺综合征

5、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六、实验室检查:

1、脾亢→全血C减少

2、黄疸→尿胆原↑,胆红素↑

3、【肝脏纤维化的指标】:

穿了三层还透明

①三→血清3型前胶原肽

②层→板层素

③透明→透明质酸

4、腹水→漏出液

(腹膜炎→渗出液)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渗漏之间

5、确诊:

肝脏穿刺活检找假小叶

七、治疗(1分)

【肝性脑病一定是禁蛋白】

1、高蛋白饮食

2、目前可抗纤维化(或抗病毒)的药物:

拉米夫定(最常用)。

干扰素

3、为了治疗腹水首选的利尿剂:

螺内酯,无效加用呋塞米

①有腹水无水肿:

每日减轻体重500g(无水肿尿一斤)。

②有腹水有水肿:

每日减轻体重1000g(有水肿尿二斤)。

4、腹水回输的方式:

腹腔-颈静脉引流,特别容易诱发肝性脑病。

5、肝硬化的病人最佳治疗方法:

肝移植

门静脉高压

一、解剖血流

1.入肝血流最重要的血管:

门静脉。

2.门静脉是肝脏最重要的功能血管,肝动脉是肝脏最总要的营养血管。

3.格里森鞘

二、临床表现

1.脾大,脾功能亢进。

2.腹水。

(最突出)

3.侧支血环的建立(最特异)。

三、治疗:

1.手术目的预防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

a.首选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离断的血管:

冠状静脉,胃短静脉,胃后静脉,左膈下静脉。

(口诀:

该当何罪GDHZ)

b.分流术:

1.门腔静脉分流术:

最易引起肝性脑病

2.脾-肾脏静脉分流术:

脾静脉口径小,左肾静脉口径小不能手术。

3.门静脉高压的病人如腹水量>1000ml(移动性浊音阳性),或明显黄疸,提示肝功能严重损害,无法耐受手术。

c.门静脉高压出现食管静脉出血

首选措施:

急诊胃镜止血。

其次:

药物止血(生长抑素)。

再次:

三腔两囊管。

肝性脑病

一、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

肝硬化。

二、诱因:

1.药物:

安定,麻醉剂。

2.低血容量因素:

利尿剂,腹泻,出血,大量放腹水。

3.增加氨的产生:

高蛋白饮食。

4.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是肝性脑病的病因。

原发性肝癌是肝性脑病的诱因。

三、机制

碱性

氨NH3(有毒)<-------------------铵NH4(无毒)

血脑屏障不能通过

(不能使用肥皂水灌肠)

1.NH3进入大脑干扰大脑的能量代谢(三羧酸循环)。

2.肝性脑病常见谷氨酰胺增高,NH3+谷氨酸=谷氨酰胺--->脑水肿。

3.与脑星形胶质细胞有关。

四、临床表现

Ⅰ期前驱期(最早)

Ⅱ期昏迷前期(典型表现---->扑翼样震颤,最特异)

Ⅲ期昏睡期(能够唤醒)

Ⅳ期昏迷期(不能唤醒)

I期(前驱期)焦虑、淡漠、有扑翼样震颤,脑电图可以正常。

II期(昏迷前期)嗜睡、睡眠倒错,行为异常、定向障碍。

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扑翼样震颤。

III期(昏睡期)昏睡但可以唤醒,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素征阳性。

IV期(昏迷期)昏迷,不能唤醒,扑翼样震颤消失,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

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

可有扑翼(击)样震颤,亦称肝震颤,即嘱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

嘱患者手紧握医生手一分钟,医生能感到患者抖动。

脑电图多数正常。

此期历时数日或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

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

前一期的症状加重。

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杆摆五角星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

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

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键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躁阵挛及Babinsi征阳性等。

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

患者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

醒时尚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

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

肌张力增加,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抵抗力。

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

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浅昏迷时,对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健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

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

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顺、跺阵挛和换气过度。

脑电图明显异常。

五、诊断

1.典型表现:

扑翼样震颤+典型脑电图(每秒4-7次δ波)

2.血氨升高。

六、治疗

1.禁蛋白饮食。

2.灌肠弱酸。

3.减少肠内毒素的吸收:

乳果糖。

4.肝性脑病PH升高,伴碱中毒:

首选精氨酸。

5.能够降低血氨的药物:

谷氨酸钠K升高,谷氨酸钾Na升高。

上述治疗对重症肝性脑病无效。

6.抗生素:

新霉素+甲硝唑,一定要口服。

7.氨基酸不平衡:

支链氨基酸。

脂肪性肝病

1.甘油三酯在肝脏内堆积。

2.易感因素:

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

3.实验室检查

首选:

B超。

确诊:

肝穿活检,CT看肝脏密度降低。

4.治疗

A.控制病因。

B.减肥运动。

治疗肥胖相关型脂肪肝最佳措施。

改善胰岛素抵抗。

肝脓肿

一、病因

最主要感染来自胆道系统。

最主要致病菌:

大肠杆菌。

二、临床表现

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肿大即可诊断肝脓肿。

三、检查

首选B超。

四、分类鉴别

细菌性肝脓肿

阿米巴肝脓肿

发病急

发病缓慢

脓汁黄白色

脓汁棕褐色,阿米巴滋养体

经皮肝穿刺脓肿置管引流+抗生素(喹诺酮)

穿刺引流

肝癌

1、最常见的病因:

肝硬化。

与肝癌有关的肝硬化:

乙肝,丙肝,酒精性肝硬化。

与肝癌无关的肝硬化:

血吸虫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瘀血性肝硬化。

2、肝癌与黄曲霉素B1

3、分型

1.外科:

巨块,结节(最常见),弥漫性。

2.内科及病理:

结节,块状(最常见),弥漫性,小癌性。

3.来源:

肝细胞性90%AFP上升。

胆管细胞性肝癌5%AFP下降。

4.大小:

微小≤2cm(口诀:

小2小5)

小2-5cm

大>5cm

巨大>10cm

肝癌三型为:

①单纯型:

临床和化验检查无明显肝硬化表现者。

③硬化型:

有明显的肝硬化临床和化验表现者。

③炎症型:

病情发展迅速并伴有持续癌性高热或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1倍以上者。

肝癌的分期为:

①Ⅰ期:

无明显的肝癌症状与体征者。

②Ⅱ期:

介于Ⅰ期与Ⅲ期之间者。

③Ⅲ期:

有黄疸、腹水、远处转移或恶液质之一者。

4、最常见的转移方式:

肝内转移

肝内转移途径:

门静脉传播

淋巴转移:

肝门淋巴结

最常见的肝外转移:

肺脏,通过肝静脉。

5、临床表现

1.最早出现:

肝区疼痛95%。

2.最常见的表现:

进行性肝肿大

3.伴癌综合症:

二高红多低血类伴。

高脂肪,高钙(二高)。

红细胞增多(红多)。

低血糖(低血)。

类癌综合征(类伴)。

六、实验室检查

1.甲胎蛋白(AFP):

大于400持续4周,大于200持续8周就可诊断肝癌。

2.最快确诊:

B超+CT。

单独选B超。

3.最好确诊:

肝脏穿刺活检。

七、治疗

1.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根治性肝切除。

适应症:

(2小2大单多发小于3)微小癌,小癌,大癌及巨大癌必须是单发,多发必须肿块小于3个。

2.非手术治疗:

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3.原则不做全身化疗,制作局部介入。

腹腔积液的鉴别1、肝硬化并肝癌:

需要AFP和B超的初步筛查。

2、肝硬化并结核性腹膜炎:

有结核病史,结核性腹腔积液SAAG<11g/L,3、肿瘤性腹腔积液:

肿瘤性腹腔积液比重介于渗出液和漏出液之间,SAAG<11g/L,腹腔积液LDH>血LDH,可找到肿瘤细胞。

4、肝硬化腹腔积液:

为漏出液,SAAG>11g/L;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时为渗出液,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参考以前的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