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082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docx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菩萨蛮》意思|赏析

赏析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

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

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

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

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

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

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

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

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

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

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

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

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

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

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

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

下一凝字,极共沉重。

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

下一忆字,格外深挚。

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

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

韦相清空善转。

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

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

洛阳的春光好在:

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

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

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赏析二

作者:

佚名

第一首写他早年在洛阳时的一段美好的遇合。

当时他为了生计和前程不得不离开这个女子,而她曾弹了一曲琵琶赠别,并叮嘱他早一日回来。

这首词是写离别之情的。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掩流苏帐,红楼香灯流苏帐所构成的是一幅何等温磬旖旎的背景。

温庭筠的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倭堕低梳髻,连绢细扫眉诸词,说它们寄托了极为深婉的珍重爱美的情意。

这首词开端两句表面是写闺房情事,似颇为香艳,试想如果不是离别,在有香灯和流苏帐的红楼之中,该是多么缠绵旖旎的情事。

但是这里的红楼紧接着别夜,香灯和流苏帐之间隔有半掩二字。

在平常休息睡眠的时候,香灯是可以熄灭的,流苏帐是可以放下来的,而香灯一直亮着,帐子也掩着,就意味着今宵是离别之夜。

这两句浅直的叙写中,有许多矛盾的对比,所以说堪惆怅,就因为他们不能欢聚在有香灯的流苏帐的红楼之内安眠,而内心之中满是离别的悲哀。

把红楼别夜写得如此值得珍重恋惜,是直要读到第五首的凝恨对斜晖,忆君君不知才会真正体会出其中的深意的。

《论语》上说过: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谓之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谓之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对于诗词的欣赏,也应该做到不失人也不失言。

对于诗词的作者,如果他有深意,而你不理会,你便对不起他,如果是他的作品没有深意,你要强加于他,则是你的错误。

尤其是对于含蓄委婉的作品更应不失人也不失言。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残月有两种解释,一是缺月,二是西沉的月。

在《花间集》中有词云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可以为证。

只有西沉的月亮才会与人的脸平齐,温飞卿的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也点明了破晓是行人上路之时。

从别夜的香灯到清晨的残月,都透露作者对离别前时间点滴流逝的敏感。

残月出门时,到了不得不与所爱的女子相别的时候,美人和泪辞,这一句在句法上有三种解释之可能,第一种解释是美人含着泪和我相辞,第二种解释是我含着泪与美人相辞,第三种是我与美人都含泪而辞,这三种解释可以并存。

《菩萨蛮》的牌调是每两句押韵。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中的羽、语应是韵字,换上金翡翠就不押韵了,可知此处不应是金翡翠,这是很简单的辨别方法。

金翠羽是装饰在琵琶弹拨部位上的饰物,是翡翠鸟的羽毛,这是极言琵琶之精美珍贵。

弦上黄莺语是说那琵琶弦上弹出的声音犹如那婉转的莺啼。

晏几道(小山)词云: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

可知琵琶是可以传达内心中深刻婉转之情意的。

韦庄要写的便不仅是临别时美人弹奏了琵琶这件事本身,而是着重在写琵琶弦上所传达出来的相思之情。

弦上黄莺语是说琵琶弹奏的如莺啼婉转的声音都是多情的叮咛叙述,说的是什么?

就是下边一句:

劝我早归家,何以要早归家?

那理由非常充足,就是因为绿窗人似花,有如花般的美人在家中等待,你难道能不早归家吗?

花的生命是短暂的,一个女子的美貌也难以持久,如果你还想见到如花的人,就该早点归来,若是晚了,既便你回来以后那人依然还在,可已经没有如花的美貌了。

王国维写过两句词: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我历尽了天涯离别之苦,没想到回来以后,花已经这般的零落。

总结起来,这第一首词写的都是离别珍重的感情,对于这首词所传达出的这种情感,当以后讲到第五首时,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

第二首写他到了江南,七八年中他求仕求食,行程万里,依然一无所获。

人人都说江南好,在韦庄眼里,江南最好的莫过于那些胳膊雪白的卖酒女郎了。

可是他心里却惦着家乡,一心想回去,而北方此时正处于战火之中。

所以江南人劝他: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人人尽说江南好,是与第三首词的如今却忆江南乐对应的,人人尽说,这其间所隐藏的意思是自己并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

下面的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

只合,合者,该也,在江南是一个游人客子,而却劝在江南终老,因为韦庄是在中原一片战乱中去江南的,当时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妇吟》中所描写的是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在这种情况下,江南人才这样劲直的劝他留下来。

下面则是对江南好的细写,说江南确实是好的,春水碧于天是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

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较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更进一步,江南又何尝只是风景美、生活美,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一作罏,又作炉,是酒店放置酒器的地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云:

买酒舍乃令文君当炉。

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下面的未老莫还乡,这么平易的五个字却有多少转折,佛经上说才说无便是有,说莫还乡实则正由于想到了还乡,他没有用不字,用的是有叮嘱口吻的莫字,细细地品味,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还乡是一层意思,莫是第二层意思,又加上未老二字,是第三层意思,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这里再回头看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人合江南老,就会明白陈廷焯为什么赞美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第三首写的是如今也就是他在西蜀的时候,这时他已经老了,唐王朝也已经灭亡了。

不要说家乡了,就连江南也成了永远的过去。

他的记忆中是满楼红袖招,可当时他并没有被这些红袖招去,所以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也算是弥补当时的遗憾吧。

如今却忆江南乐,如今是跟从前做对比的,是说我现在才反而回想起江南的好处,却是反对之词,如今却忆四个字一笔勾销了当年的人人尽说江南好,再次突出他当时并没有认为江南好的意思,据此也可以肯定这首词是离开江南之后写的。

当时在江南,他并不以江南为快乐,他的心心意意都在那红楼别夜的中原,都在那劝我早归家的美人,所以对那风景如画的江南,垆边似月的酒女都并没产生丝毫的留恋。

但等他离开了江南,反而却回忆起在江南那段生活的美好了。

当时年少春衫薄,多数的词所传达的感发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叙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赋的笔法。

春衫薄三字就是形像,写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怀念。

李商隐有过两句诗:

庾郎最年少,芳草妒春袍。

为陪衬庾郎的年少,用了春袍的质料的轻快和色泽的鲜明的形像,那使芳草都嫉妒的这样的明快充满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

骑马倚斜桥,更是形像,怎样描写男青年的英武潇洒,西方文学作品里少女心目中的男青年形像就是所谓的白马王子,中国也有类似的传统,白居易的诗:

郎骑白马傍垂杨,妾折青梅倚短墙,墙头马上遥相望,一见识君即断肠。

这位中国青年骑的也是白马。

韦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也是写的这样的男女之间感情的遇合,一定要重视他们共同所写的这种遇合的传统,这种遇合都同时有一种共同的含意,就是要以你最好的年华,最出人的才能,最好的面貌去得到这种可贵的遇合。

骑马倚斜桥是英武与潇洒的结合,骑马是英雄勇武的一面,倚斜桥是风流潇洒的一面,满楼红袖招是说满楼的女子都为之倾倒。

韦庄的这两句词是说他当年何尝没有才华,何尝没有遇合,何尝没有人赏爱,然而他那时对满楼的红袖钟情吗?

真的看重那些人吗?

他没有,因为他第一句就写的是如今却忆江南乐,所以他所说的满楼红袖招都是反面的陪衬,是说我当年有那样的年华、遇合、赏爱,但我没有看重这些,而这一切现在都过去了。

至此为止,写的都是对江南往昔的回忆。

下半阕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二句,一则可能仍是写回忆中的情事,再则也可能是写今日之情事,有两种可能,也可以兼指。

翠屏是镶有翡翠的屏风,金屈曲是屏风上的金属环纽,用翠金二字,意在写明环境之美。

花丛在古人诗词中,不单是指自然界的花丛,广义的还指如花的女子,他说我当年面对满楼红袖招都没有钟情,而现在要能再有像当时那样的遇合,此度见花枝,我便将要白头誓不归了,誓表示其态度之断然坚决。

白头誓不归这句与前首的未老莫还乡是鲜明的对比,当年是说没有年老还可以暂时不回故乡,真正意思是说年老时一定要回乡。

第四首写他与西蜀主人对饮,为了不让自己沉浸在回忆的痛苦中,还是一醉方休的好。

这首词头两句说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下半首又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四句之中竟有两个须字,两个莫字,口吻的重叠成为这首词的特色所在,也是佳处所在,下面写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又表现得冷漠空泛。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深情的主人的劝客之语,一个今夜,一个明朝具有沉痛的含义,是说你今夜定要一醉方休,酒杯之前不要说起明天的事情。

人是要有明天才有希望的,明天是未来希望的寄托,可是他现在用了一个莫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的事你千万别提起。

为什么莫话明朝事呢?

那必然是明天的事情有不可期望,不可以诉说的悲哀和痛苦,所以他这里反映了非常沉痛的悲哀。

这是主人劝客之词,如果联想到他的红楼别夜的美人劝他早归家,则当时他的希望原当在未来,在明天,明天回去可以见到他绿窗人似花的美人,而现在主人劝他尊前莫话明朝事,是明天绝无回去的希望了。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纵然是对红楼别夜的美人还是这般的锺情和怀念,但是没有再见的希望,我就珍重现在热情的主人的心意吧,因为主人敬给我的酒杯是深的,主人对我的情谊也是深的。

李白有首诗是这样写的: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兰陵的美酒散发着郁金花的香气,白玉碗中的酒浆闪泛着琥珀般的光泽,只要主人能使我沉醉,我就忘记了什么地方是他乡。

一般人只知道欣赏李白诗潇洒飞扬的一面,其实李白诗也有非常沉痛的一面,李白写饮酒的诗最多,而且多与悲愁联系在一起,像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都属此类。

在韦庄这二句写的主人劝酒之情中,也隐含了深重的悲哀。

下半阕的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我以为此处乃是客人自劝之词,我忧愁的是像今晚这般欢饮的春夜非常短暂,我不再推辞说你又将我的酒尊斟得太满。

遇酒且呵呵,呵呵是笑声,如果你认为是真的欢笑就错了。

因为呵呵两个字只是空洞的笑的声音,没有真正欢笑的感情,韦庄所写的正是强做欢笑的酸辛。

如果你再不珍惜今天春漏短的光阴,今天的欢笑,今天这酒深情亦深的感情,明天也都不会再存在了。

唐朝灭亡,当时的韦庄已经是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了,所以他说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第五首是对全组词的总结:

现实是洛阳才子他乡老,而这位在他乡老去的才子并没有忘记他早年的恋人。

当他看见桃花春水上成双成对的鸳鸯,便想起那个远方的心上人,可是对方知道这一切吗?

这第五首词是全组五首词的总结,是对红楼别夜的回忆。

这第五首词可分为两层意思来看:

一是果然怀念的是红楼别夜真正的女子;二是有喻托的含义。

按第一层意思来讲,可能是他在洛阳时确有一段遇合,因此而怀念洛阳的春光,更何况韦庄又真的见过洛阳的春光,《秦妇吟》的开头就曾说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是洛阳之春光果然美好,使人追怀忆念。

可是当年的洛阳才子却是他乡老了,再也没有回到洛阳去,而且以后也绝无回去的希望了。

王建在蜀称帝以后,与篡唐的朱温成为对立的国家,韦庄因此便只能终老他乡,但他却执著地怀念着故乡,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洛阳城外的魏王堤上遍种杨柳,白居易曾这样加以描写说:

何处未春先有思?

柳条无力魏王堤。

春天还没来而却已经使人有了春天的情思的,正是魏王堤上柔弱无力地垂拂的杨柳。

韦庄这首词开端四句,一方面是写洛阳,一方面是写他乡,洛阳城里春光好,柳暗魏王堤是洛阳;洛阳才子他乡老,此时心转迷是他乡,洛阳城里春光好是昔日,此时心转迷是今日,四句是两两对比的呼应,都是今日此时对洛阳的回忆。

我记得当年的洛阳柳暗魏王堤,暗者是茂密的样子,想起魏王堤上的柳树,那千条万缕的柳丝在我心中唤起了相思怀念的凄迷之情,所以说此时心转迷。

下半阕的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又用了一个春字,代表着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但这句的春却已经不再是洛阳之春,而是今日此时在成都的春天了,杜甫当年写成都的景色,曾说春流泯泯清,韦庄所用的渌字也是清澈的意思,他说清澈的春水两旁开满桃花,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中也会描述过成都春天这种美丽的景色,他说是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水上鸳鸯浴也是当年成都的景致之一,杜甫在成都也曾写过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当然,韦庄用鸳鸯二字除写实外,也有象喻之意,鸳鸳是成双成对的,代表着相思的感情,韦庄看到水上的鸳鸯,就引起了他对故乡故人的怀念之情。

凝恨对斜晖,是说我内心之中凝聚着不可排解的愁恨,凝是深发不散,不是短暂的愁恨,不是一时片刻的愁恨,而是深心凝聚着的愁恨。

面对着落日的斜晖,斜晖也有两层含意,一是果然是在黄昏的时候,黄昏最易触动人们的相思怀念。

二是象喻的意思,斜晖代表着一个王朝的败亡消逝。

辛稼轩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便有这层托喻之意。

古人常说的落日、斜阳,都是慨叹一个朝代的衰亡。

而末句忆君君不知,

则一下子打回到开头的红楼别夜的美人,他说你难道以为我说了白头誓不归,就真的不想念你了吗?

其实我何尝不对你时时牵挂怀念,只是忆君君不知罢了。

对他人的思念是需要以行动来加以证明的,不能只凭口说,而韦庄是不能用行动来向红楼别夜的美人证明他的怀念了,所以他这五个字写得极为沉痛,而联系到前面的劝我早归家一句美人的惜别之言,则更见其可悲了。

韦庄这五首词是同时可以有两层含义的,第一层可以说他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因为他毕竟漂泊江南,终老蜀中而不能重返中原与所爱之人重聚了。

同时更可注意的是他可能还结合有两层托喻之意,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因为唐朝最后的灭亡是在洛阳,因为据《旧唐书昭宗纪》所载,天佑元年正月朱温曾胁迁唐都于洛阳,八月遂弑昭宗而立昭宣帝,未几朱温遂篡唐自立,所以唐朝最后的灭亡是在洛阳发生的,韦庄这首词最后点明洛阳,以历史背景和作者身世而言,其有托喻之意,自然是十分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