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5058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

《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docx

高考二轮历史模块4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对应学生用书第107页)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①秦始皇。

②唐太宗。

③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①孔子。

②柏拉图。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①孙中山。

②甘地。

(5)无产阶级革命家:

①马克思、恩格斯。

②列宁。

③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①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②牛顿;③爱因斯坦。

(1)考查盘点:

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涵盖古今中外,其影响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

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预测考查:

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今后命题还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有影响的角度展开。

(3)考查方式

考查形式上,都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一 通过历史人物的言行,突出对正面人物历史功绩的考查

[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

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

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

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

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

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

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

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

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

(6分)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巧妙地从材料信息中提炼出唐宪宗能够获胜的原因。

(1)问,可以从唐宪宗继位后采取的经济措施、在作战过程中不断调整策略等方面进行回答,其中应着重体现唐宪宗的开明与务实精神。

(2)问,需要立足材料信息“唐朝一时兴盛”“元和中兴”等,并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进行对比,既要体现二者维护统一、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领导,又要体现治世时的国泰民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百姓安乐等。

答案:

(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

(9分)

(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6分)

考向二 结合历史人物的高尚品格,隐性考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例2] (2018·全国卷Ⅱ)材料 三娘子(1550—1613),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深受俺答汗器重,“事无巨细,咸听取裁”。

三娘子生活的时代,明朝与蒙古部落势力沿长城相持已近200年。

1570年,俺答汗之孙投附明朝,双方关系顿时紧张,在三娘子的劝说下,俺答汗同意与明朝和谈。

明朝送还俺答汗之孙,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并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

每当开市时,蒙汉人民“醉饱讴歌,婆娑忘返”。

三娘子本人也“勒精骑,拥胡姬,貂帽锦裘,翱翔塞下”。

在三娘子的辅佐下,俺答汗在今呼和浩特地区建城,后明朝赐名为“归化”。

1581年,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辅佐继任的顺义王,继续与明朝通好,明、蒙“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娘子能够推动明、蒙双方取得和平局面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三娘子的历史功绩。

(7分)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将三娘子的行为与明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1)问,根据材料“深受俺答汗器重”“相持已近200年”“开放十余处市场供蒙汉人民自由贸易”等信息,从三娘子推动明、蒙之间经济发展、满足人民安定生活的愿望等角度作答。

(2)问,可从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安定社会政治秩序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

(1)多年战争,人民渴望和平;明、蒙之间商业互市的需求;个人能力与威望。

(8分)

(2)推动了蒙汉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明、蒙之间的长期和平;促进了草原地区社会进步。

(7分)

考向三 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联系,考查历史重要转折时期的历史人物

[例3] (2018·全国卷Ⅰ)材料 美国在建国初,由于国力弱小,加之受华盛顿“中立政策”的影响,没有制定任何针对拉美地区的政策。

19世纪后,美国开始加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并进行了长期渗透及武力干涉。

1933年罗斯福上台后,正式宣布美国对邻国奉行“睦邻政策”,表示不干涉拉美国家的内部事务。

随后罗斯福又呼吁美洲各国互相理解,消除一切阻碍正常贸易发展的人为障碍。

1934年,德国在经济和政治上成功地渗入拉美。

对此,罗斯福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与古巴的不平等条约、从海地撤军等,只以政治、经济手段维护和扩大其在拉美的利益。

到1939年欧战爆发前,美国已和11个拉美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双方贸易迅速发展。

——摘编自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盛顿“中立政策”和罗斯福“睦邻政策”基本特征的不同。

(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及其实质。

(11分)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华盛顿时期政策的“中立”特点和罗斯福政策的“渗透”特点并进行对比分析。

(1)问,可根据材料中的“中立”“渗透”推理出二者基本特征在于是否干预拉美内部事务。

(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美国自身利益、拉美经济发展以及抵制法西斯势力扩张等角度分析罗斯福“睦邻政策”的作用;结合德国对拉美地区的干涉和渗透以及罗斯福的应对措施推理出美国调整政策的实质在于维护美国自身利益、巩固其在拉美的地位。

答案:

(1)不参与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积极参与拉美事务。

(4分)

(2)作用:

改善美国与拉美的关系,抵制法西斯势力在拉美的扩张;扩大美国对外贸易,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拉美经济发展。

实质:

以新的形式加强对拉美地区的控制,维护美国根本利益。

(11分)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王猛(325—375年),字景略,汉族人,氐族政权前秦的著名重臣。

王猛出身贫寒,愤动乱之世而隐于华山,“博学好兵书”“怀佐世之志”。

前秦氐族贵胄苻坚好读经史典籍,恳请王猛出山,两人谈及兴废大事,“若玄德之遇孔明也”。

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

时前秦行胡汉分治,氐汉之间、氐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尖锐。

王猛以“黎元应抚,夷狄应和”为基本国策,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汉族、匈奴、鲜卑等族有才干者皆被委以要职。

在王猛的赞导下,前秦还恢复太学等各级学校,宣扬儒教,考核任用孝悌、廉直、文学之士,“宗室外戚,无才能者皆弃不用”。

由是前秦大治,仓库充实,百姓丰乐,“四夷宾服,凑集关中”。

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

前一年,王猛病逝,苻坚极其哀痛道:

“天不欲使吾平一六合耶?

何夺吾景略之速也?

——摘编自贾俊菊《乱中求治

——试论前秦治国贤相王猛》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出仕前秦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猛的治国之策。

(9分)

解析:

(1)问,可以从王猛个人才能、君主苻坚和时代环境方面来分析可得王猛才学兵略出众,有经世之志;前秦君主苻坚有统一天下的雄心,赏识和重用王猛;东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受到压制。

(2)问,结合材料“夷狄应和、劝课农桑,兴修关中水利、宣扬儒教”得出王猛的治国举措卓有成效,壮大了前秦国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推行儒学教育,以才任官,扩大了儒学的影响,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夷狄”政策顺应了民族融合趋势,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

(1)王猛才学兵略出众,有经世之志;前秦君主苻坚有统一天下的雄心,赏识和重用王猛。

(6分)若答出东晋实行九品中正制,寒门子弟受到压制(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也可给分。

(2)在群雄竞争的形势下,王猛的治国举措卓有成效,壮大了前秦国力,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推行儒学教育,以才任官,扩大了儒学的影响,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步;“和夷狄”政策顺应了民族融合趋势,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9分)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贾思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农学家,他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影响巨大。

成年后走上仕途,历任高阳郡(今山东淄博)太守等官职,遍访山东、河北、河南等地,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得了大量农业生产知识。

中年后回到故乡,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本。

533—554年,经过长期的分析、整理和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范畴。

该书主要内容有:

土壤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和植树技术,包括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畜牧兽医;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

书中引用了100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使《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一些佚失著作的部分内容以保存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摘编自李群《贾思勰〈齐民要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贾思勰能够编写出《齐民要术》的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历史价值。

(7分)

解析:

(1)问,由材料“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贾思勰的影响巨大”说明原因有深受家庭熏陶及注意农业技术的学习、研究和整理;由材料“成年后走上仕途……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农请教,得了大量农业生产知识”可知,原因有利用仕途之便;实地考察和研究农业及虚心向老农学习,积累丰富知识;由材料“中年后回到故乡,经营农牧业活动,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本”说明原因有注重农牧业的实践,掌握多种农业技术。

(2)问,由材料“《齐民要术》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等农业范畴。

该书主要内容有:

土壤耕作和农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园艺和植树技术,包括蔬菜和果树栽培技术;动物饲养技术和畜牧兽医;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技术”可知,《齐民要术》介绍农耕、牧业技术、指导农牧业生产实践;由材料“书中引用了100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使《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及《陶朱公养鱼经》等一些佚失著作的部分内容以保存下来,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可知,保存遗失农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答案:

(1)深受家庭熏陶,注意农业技术的学习、研究和整理;利用仕途之便;实地考察和研究农业;虚心向老农学习,积累丰富知识;注重农牧业的实践,掌握多种农业技术。

(8分)

(2)介绍农耕、牧业技术、指导农牧业生产实践;保存遗失农著;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7分)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面对“外夷”强凌,龚自珍产生了抵御外侮的爱国主义思想。

他和林则徐、黄爵滋一起主张严禁鸦片;建议林则徐赴广东禁烟,“火器宜讲求”“多带巧匠”“修整军器”。

并申明这场反侵略自卫战争的正义性质:

“此驱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许其入”,而不是畏缩之流诬蔑的“开边衅”。

龚自珍对鸦片战争的发展态势很有预见。

据记载,直隶总督上奏请裁撤天津水师,“谓无所用,岁计费且数十万,上可其奏”。

龚自珍闻知,急上书万言,“言不可撤状”,但不为所用。

两年后,英国军舰果然北上攻打天津,“人始服其先识”。

龚自珍对西北边疆也十分关注,曾协助历史地理学家程同文、徐松修撰《会典》“理藩院”一门,在研究西北山川地理、部落源流的基础上,较早地提出在新疆设省,开垦移民,防止外国殖民者入侵。

龚自珍的早逝,使他的抵御外侮爱国主义思想在政治思想内容中未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龚自珍爱国主义的主要活动。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龚自珍在鸦片战争前后的爱国实践。

(8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他和林则徐、黄爵滋一起主张严禁鸦片;建议林则徐赴广东禁烟”可得出支持林则徐禁烟;根据材料“据记载,直隶总督上奏请裁撤天津水师,由‘谓无所用,岁计费且数十万,上可其奏’。

龚自珍闻知,急上书万言,‘言不可撤状’,但不为所用”可得出上书清廷请求重视海防,由“龚自珍对西北边疆也十分关注,曾协助历史地理学家程同文、徐松修撰《会典》‘理藩院’一门,在研究西北山川地理、部落源流的基础上,较早地提出在新疆设省,开垦移民,防止外国殖民者入侵”可得出关注西北边境,协助修撰《会典》等。

(2)问,根据材料“他和林则徐、黄爵滋一起主张严禁鸦片”可知,要求禁烟和抵制外侮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体现了士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根据材料“抵御外侮爱国主义思想在政治思想内容”可知主要是为了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答案:

(1)支持林则徐禁烟;上书清廷请求重视海防;关注西北边境,协助修撰《会典》。

(7分)

(2)龚自珍要求禁烟和抵制外侮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体现了士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龚自珍的爱国行为是为了维护清朝的专制统治,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8分)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 伍德罗·威尔逊(1856—1924),美国第28任总统。

美国传统的海洋政策为“自由中立主义”,要求最大限度地扩大中立国的海上权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特纳提出“边疆学说”,马汉提出“海权论”,申明主动控制海洋的重要意义。

1917年,威尔逊在演说中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

美国国际角色定位逐渐由中立国向“自由卫士”“世界领袖”转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尔逊在其“十四点”演说中重申该构想,并提公开外交、公海自由、平等贸易、削减军备、国际联盟等,却遭到来自国内外的激烈反对。

他意识到不可能通过一场国际会议一劳永逸地实现海洋自由,取得与英国对等的海军地位,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

对此,英国坚持将美国削减海军建设计划作为英国签订《国联盟约》的前提条件。

1919年底,由于健康状况恶化等原因,威尔逊实践其海洋构想的努力无疾而终。

——摘编自曲升《威尔逊海洋政策构想的转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初威尔逊提出“绝对海洋自由”构想的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威尔逊的海洋政策构想经历了什么转变,并分析该构想无疾而终的原因。

(9分)

解析:

(1)问,结合所学知识,此时的美国经济实力增长成为第一强国,然后想扩大世界影响,要想与英国争霸必须控制海洋。

(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很容易得出“提出国联框架内的‘绝对海洋自由’构想”到“于是转而谋求海洋霸权”。

第二小问,可以从美国的传统力量、国内的三权分立体制、英国的实力以及威尔逊自身的健康状况等分析。

答案:

(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逐步转变政策,力图扩大国际影响;部分精英要求美国主动控制海洋;英国仍然是世界海洋霸主,美国希望打破这种局面。

(6分)

(2)转变:

从倡导“绝对海洋自由”转向谋求“海洋霸权”。

(3分)

原因:

“自由中立主义”在美国国内仍有很大影响;分权制衡体制下国会制约了总统意志;英国仍有实力应对美国的挑战,霸主地位难以撼动;威尔逊身体状况恶化,政策无法继续推行。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