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9918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33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docx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春

 

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室实验教程

 

(供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重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2013年11月修订

 

前言

 

口腔临床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实验室课程设置是口腔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指导为口腔形态与机能实验指导,内容涵盖本院开设的口腔解剖学实验、口腔生理学实验、口腔材料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预防医学以及儿童口腔医学实验。

实验室名称:

口腔形态与机能学实验室

面向专业:

口腔医学系本科生

方向和任务:

通过口腔形态、机能学的实验,可以使口腔医学各门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口腔临床实践前期培训紧密结合,将对口腔临床课程教学起到巩固、补充和深化的作用,对于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所属课程:

口腔解剖与生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预防医学以及儿童口腔医学。

实验室开设实验项目总数:

16项

实验室特点:

口腔形态学与口腔机能学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协调,以了解口腔局部和细节的形态为感性认知基础,再辅以口腔机能方面的功能性理性认知,经演示、验证结合后的个体化设计相辅的实验教学方式保证了学科之间的互动和协调。

由于我们水平和经验有限,本实验指导错误在所难免,我们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口腔形态与技能学实验指导编写小组

2013.11

 

目录

1.实验室守则

2.实验指导

口腔解剖生理学实验

实验一牙体外形的观察与测量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实验三下颌磨牙的雕刻

实验四上颌前磨牙合面堆塑

实验五上颌磨牙合面堆塑

实验六髓腔形态观察

实验七牙合型观察

实验八咀嚼效率测定

实验九下颌运动轨迹描记

口腔材料学实验

实验十牙科材料流动性实验

实验十一蜡、模型材料的形变实验

儿童口腔病学实验

实验十二乳牙解剖形态及牙根生理性吸收

实验十三儿童口腔病临床检查及病历书写

口腔正畸学实验

实验十四正畸病人的检查与诊断

实验十五印模与模型

实验十六x线头影测量片的描测

 

口腔形态与机能学实验室守则

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讲义或实验指导书,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步骤;了解有关仪器的性能、配置;熟悉其操作规程及安全注意事项。

综合开放性实验项目,必须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拟定出正确的实验方案。

2、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有事必须向指导老师请假。

3、尊重实验室老师,服从相关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导。

必须在教师指导下,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如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当追究责任。

4、遵守课堂纪律,保持室内安静,严禁高声喧哗。

专心实验,不许窜教室,不说与实验无关的话,不做与实验无关的事。

上课时应关闭手机、小灵通等通讯工具,以免影响教学秩序。

5、节约用水、电。

根据实验需要领取适当适量所需材料,避免浪费。

6、严格遵守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条例和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不准违规操作;保持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整洁、规范、文明、有序的工作环境。

爱护公共财务,公用器械由学生组长负责领取,于当天实验完成后立即清洁归还。

个人器械发给本人保管,期末清洁后归还,如有损坏或遗失,按《重医大口腔系关于损坏、遗失实验器材实行赔偿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照价赔偿。

7、学生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

如遇学生因故补做实验,或在非实验教学时间情况下要求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的,应由指导老师批准,通知实验室,安排教师到场指导。

8、保持实验室及楼道清洁。

实验时,学生须穿白色工作服,衣帽整齐,书包不得放在实验桌上,不得在实验室内吃东西,不随地吐痰和乱丢纸屑,严禁吸烟。

9、下课前15分钟清理并归还公用物资,清洁桌面后学生方可离开实验室。

组长安排值日生完成实验室清洁,灯、椅摆放整齐,关好门窗水电。

10、所有学生必须遵守《实验室守则》,有关表现要作为实验评分的考查内容。

 

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学时)

【目的和要求】牙体观察与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剖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

通过测量,掌握牙体的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认识与观察离体牙

2.测量牙体牙

【实验用品】全口离体牙模型,游标尺,直尺,铅笔,模型牙。

[方法和步骤]

1.对照离体牙,复习牙的解剖形态特点,熟记各类牙的主要解剖标志。

2.熟悉游标尺的使用,练习测量数值的读取(以mm为单位)。

3.测量离体牙,具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如下:

(前、后牙测量方法相同,分别见图2-1和图2-2)。

(1)牙体全长:

从切端或牙尖顶至牙根尖的距离。

(2)牙冠长:

从切端或最高的牙尖顶至颈缘根方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图2.IA,图2-2A)。

(3)牙根长:

从颈缘的根方最低点至根尖的距离(图2-18,图2-2B)。

(4)牙冠宽:

牙冠近中、远中面最突点(接触点)之间的距离(图2-IC,图2-2C)。

(5)牙颈宽:

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图2.1D,[]2-2D)。

(6)牙冠厚:

牙冠唇面与舌面最突点之间的距离(图2-1E,图2-2E)。

ABC

E

D

FG

图2-1前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冠厚E,牙颈宽

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EFG

图2-2后牙测量方法

A.牙冠长8.牙根长C.牙冠宽D.牙颈宽E.牙冠厚F.牙颈厚G.近远中面颈曲度

(7)牙颈厚:

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低点的距离(图2.1F,图2-2F)。

(8)近远中面颈曲度:

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图2.1G,图2-2G)。

将测量结果填入实验结果表中。

4.根据测量数值,对照离体牙,分别绘出上颌中切牙、下颌第一磨牙各面的外形。

【思考题】

1.上颌中切牙和尖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如何区分上下颌的前牙?

2.如何区分上下颌和左右侧的前磨牙?

3.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的鉴别要点是什么?

4.上下颌第一磨牙为三根时,其牙根的分布、形态有何区别?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离体牙的测量结果和绘制的外形图。

实验二上颌中切牙的雕刻(3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上颌中切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功能的特点;熟悉雕刻的方法与步骤,训练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

1.雕刻刀的正确使用

2.雕刻右上颌中切牙

【实验用品】白蜡块(85mm×35mm×25mm)、上颌中切牙雕刻标本一套、雕刻刀、直尺、红蓝铅笔、垫板(玻璃板或硬纸板)。

[方法和步骤]

1.握刀的基本方法练习

第一种握刀法:

示指按于刀背,其余四指平握刀柄,手掌的小部分压住刀柄的远侧部。

此种握刀法多在切蜡时用。

第二种握刀法:

将刀柄全部握在第二、三、四、五指内,刀的根部位于示指的二、三指间关节处。

用刀时刀口向着雕刻者,对准蜡块,同时用左手握住蜡块,以握刀手的拇指顶住蜡块作支点。

此种握刀法称为掌拇指握式,多用于修切牙冠各面(图2-3)。

第三种握刀法:

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和握钢笔的方法相似,称为握笔式(图2—4)。

用拇指、示指、中指握刀,无名指和小指作支点。

此种握刀法用于比较细微的雕刻,也可用中指作为主要的支点。

2.蜡块雕刻

图2-4握笔式

(1)复习上颌中切牙各部位的数值(表2-1)。

表2-1上颌中切牙解剖数值

上颌中切牙平均值放大3倍值

mmmm

上颌中切牙平均值放大3倍值

mmmm

冠长l0.531.5

根长l3.039.0

冠宽8.525.5

颈宽7.021.0

冠厚7.021.0

颈厚6.018.0

近中颈曲度3.510.5

远中颈曲度2.57.5

(2)画出唇面外形线:

取白蜡块,选光滑面,按放大3倍的数据,画出上颌中切牙全长、冠宽和颈宽的双边长方形,然后画一条冠宽的垂直平分线,再在长方形内标出冠长、根长和颈曲线高度,最后参考唇面观图形画出唇面外形图(图2-5A)。

(3)初步形成唇面:

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蜡块。

留下的蜡形可比唇面稍大1mm,以便修改(图2-5B)。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

在近中面,标出冠厚、颈厚和颈曲线高度,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图2-5C)。

(5)初步形成近中面:

按邻面所绘图形,从垂直方向去除唇、舌面多余之蜡(图2-5D)。

(6)完成轮廓外形:

在此基础上完成舌面和远中面的雕刻,削去各面多余之蜡,初步形成中切牙的轮廓外形。

(7)完成牙冠各轴面外形:

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的合适外形高度及接触点。

(8)完成切缘、切嵴和切角:

切缘平直,远中略倾向舌侧,切嵴不宜太薄,近中切角近似直角,远中切角稍圆钝(图2-5E)。

ABCD

EF

图2.5上颌中切牙的雕刻

A.唇面外形线B.形成唇面C.近中面外形线D.形成近中面

E.完成切缘、切嵴F.修整完成

(9)绘出颈缘曲线:

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较牙根在此处稍圆而突出。

(10)雕刻牙冠唇面形态:

距近远中边缘约l/4冠宽处,分别沿与近远中边缘平行的方向刮出两条发育沟,注意不宜雕太深。

(11)完成牙冠舌面形态:

画出舌窝的位置和形态,先将舌面雕刻成凹面,然后用雕刻刀雕出舌窝。

(12)完成牙根外形:

由颈缘向根尖方向刮去,注意颈部不宜刮得太多,牙根在颈1/3处最大。

(13)修整完成:

仔细检查各部分尺寸,精修完成(图2.5F)。

【思考题】

1.冠长与根长在作图时如何确定?

2.表2-1上的各数值是指哪两点间距离?

如何作图?

3.上颌中切牙雕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学生雕刻的上颌中切牙。

实验三下颌磨牙的雕刻(3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下颌磨牙牙体外形的雕刻,掌握该牙的解剖形态及其生理特点

悉磨牙雕刻的方法与步骤以及操作技术和工具的正确使用。

【实验内容】雕刻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用品】白蜡块(75mmx40ramx35mm)、雕刻刀、直尺、红蓝铅笔、垫板。

【方法和步骤】

1.复习下颌磨牙各部位的数值(表2-4)。

表2-4下颌第一磨牙解剖数值

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值放大3倍值

mmmm

下颌第一磨牙平均值放大3倍值

mmmm

冠长7.522.5

根长l4.042.0

冠宽ll.033.0

颈宽9.027.0

冠厚l0.531.5

颈厚9.027.0

2.画出颊面外形线取白蜡块一面为颊面,按表2-4放大3倍的数据,标出下颌第一

冠长、根长、牙冠及牙颈的近远中径,画出下颌第一磨牙颊面外形线(图2-8A)。

3.初步形成颊面从垂直方向逐步切除近中面和远中面的多余蜡块,初步形成颊面的

(图2.8B)。

4.画出近中面外形线在近中面标出冠长、根长和颈曲线高度,最后画出近中面牙体

线(图2.8C)。

5.初步形成近中面按所绘外形线,从垂直方向去除颊、舌面多余蜡,初步形成近中面

(图2.8D)。

6.完成轴面雏形在此基础上完成各轴面的雕刻,使舌面略小于颊面,远中面较近中面略小且突。

初步形成斜方形的牙冠外形。

将各轴面角刮圆钝,并完成各轴面的合适外形高度及接触点(图2-8E)。

7.形成颈缘曲线用铅笔在各轴面绘出颈缘曲线,完成颈部雕刻,使牙冠在颈缘处略突于根部(图2-8E)。

8.雕刻牙合面形态

(1)确定牙尖和发育沟位置:

首先用铅笔标记5个牙尖顶的位置,画出发育沟走行方向及三角嵴的标志线。

注意颊尖接近中线,舌尖接近舌侧边缘,远中尖位于颊面和远中面的交角线上,颊沟位于中线的稍近中,舌沟接近中线处(图2-8r)。

(2)雕刻牙尖:

由于牙尖的顶端由四嵴会合而成,嵴又是两斜面相交而成,所以只要把斜面雕出来,嵴就自然形成了。

因此先进行斜面的雕刻。

应结合外形,逐个牙尖依次进行雕刻。

先看准斜面的方向,将刀刃按确定的方向由牙尖顶向下方刻切,依次刻完每个牙尖的斜面。

(3)雕刻发育沟:

根据雕刻牙尖时初步形成的沟的位置,修整完成牙合面五条主要的发育沟。

注意沟的深度,勿太深太浅。

(4)完成牙合面雕刻:

参照标本模型,用雕刀仔细修改牙合面的尖、窝、沟、嵴形状,使相交的棱角一钝,牙合面各部位光滑(图2-8G)。

9.修整完成对照表2—4仔细检查各部分尺寸,精修完成(图2-8H)。

【思考题】

1.上下颌第一磨牙各自的解剖特点是什么?

2.后牙牙合雕刻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确定每个牙尖的大小和位置?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雕刻的下颌第一磨牙。

实验四上颌前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3学时)

【目的和要求】滴蜡塑形又称堆塑,是通过加蜡的方法形成牙合形态的一种技术。

本实验通过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掌握前磨牙牙合面牙尖的形态特点,更有效地学习牙体解剖形态,熟悉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牙合滴蜡塑形的基本方法

2.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滴蜡塑形

3.上颌第一磨牙牙合滴蜡塑形

【实验用品】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上颌第一磨牙石膏牙模型、红蜡片、蓝色蜡条、红蓝铅笔、酒精灯、雕刻器。

[方法和步骤】

1.牙合滴蜡塑形的基本方法练习

(1)线状堆蜡练习:

将雕刻器在火上烤热,立即置于蜡上,粘带适量的蜡液,作三角形、方形、圆形、曲线等多种图形的线状堆蜡方法练习。

(2)直立堆的练习:

将雕刻器在火上烤1分钟左右,立即置于蜡上并粘带适量的蜡液,然后将雕刻器竖直使蜡缓缓往尖端流,当液态蜡在尖端呈水滴状时,立即置于玻板上,同时轻轻作小圆圈运动,待蜡凝固前移开雕刻器,蜡堆形成,形似圆锥体。

在练习时要注意支点的应用,应适时掌握移开雕刻器的时机,太快蜡堆高度不够,太慢蜡堆尖顶残缺似火山口。

2.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滴蜡塑形

(1)确定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的位置:

在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石膏牙模型上,均匀削去牙合面2mm厚度,参考同名牙标本的牙合解剖特点,用红铅笔画出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的位置(图2-9A)。

(2)形成牙尖:

在所定牙尖位置处,用蓝色蜡条直立堆高牙尖,其形态似圆锥体形。

一般先堆颊尖后堆舌尖,修去多余部分,形成锥状牙尖(图2-9B)。

ABCDE

图2-9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合滴蜡塑形示意图

A.确定牙尖顶、边缘嵴、三角嵴位置8.加出牙尖

C.堆筑边缘嵴D.加出三角嵴E.形成窝与沟

(3)堆筑边缘嵴:

在所定边缘嵴位置上,由颊尖近中边缘开始堆加蜡,然后依次堆加近中、舌侧、远中、远中颊侧边缘,参照同名牙形态修整边缘嵴(图2-9C)。

(4)加出三角嵴:

仔细观察同名牙颊尖三角嵴和舌尖三角嵴的高度、方向、解剖外形后,沿所定三角嵴位置加蜡形成三角嵴,雕刻成形(图2-9D)。

(5)形成窝与沟:

用烧热的雕刻器蘸微量红色蜡液,让其缓慢流到窝、沟正确位置上。

在中央部分形成下凹状窝,即中央窝,窝中深处即中央沟,中央沟向近中和远中有近中沟和远中沟,沟的近中和远中有小窝。

参照同名牙窝、沟的走行方向,修整完成中央沟、近中沟、远中沟、近中窝和远中窝(图2-9E)。

(6)修整完成:

用蓝色蜡堆加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参考同名牙的形态特点,完成各面的外形雕刻。

反复检查修整。

(7)下颌前磨牙的堆塑方法与此相同,但应注意各组牙的形态特点。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完成的堆塑模型,并与石膏牙模型比较。

实验五上颌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3学时)

【目的和要求】本实验通过对上颌第一磨牙的牙合面滴蜡塑形,掌握磨牙牙合面牙尖的形态特点,更有效地学习牙体解剖形态,熟悉形态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上颌第一磨牙牙合滴蜡塑形

【实验用品】上颌第一磨牙石膏牙模型、红蜡片、蓝色蜡条、红蓝铅笔、酒精灯、雕刻器。

[方法和步骤]

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滴蜡塑形

AB

CD

EF

图2.10上颌第一磨牙貉面滴蜡塑形示意图

A.确定牙尖、边缘嵴、三角嵴位置B.形成牙尖C.堆筑边缘嵴

D.堆筑三角嵴和斜嵴E.形成窝与沟F.修整完成

(1)确定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的位置:

在上颌第一磨牙的石膏牙模型上,均匀削去牙合面2mm厚度,参考同名牙标本的牙合面解剖特点,用红铅笔划出牙尖顶、边缘嵴和三角嵴的位置(图2-10A)。

(2)形成牙尖:

在所定牙尖位置处,用蓝色蜡条直立堆高牙尖,形似圆锥体。

堆尖的顺序是:

近中颊尖、远中颊尖、近中舌尖、远中舌尖。

蜡堆完成后,检查位置、高度是否合适,添加或修整多余部分,完成牙尖的形态(图2·10B)。

(3)堆筑边缘嵴:

方法与前磨牙的堆筑法相似,沿所定边缘嵴位置,从近中颊尖的近中边缘嵴开始,然后依次堆加近中、舌侧、远中、远中颊侧边缘,最终与起点会合。

参照同名牙边缘嵴形态修整完成其外形(图2-10C)。

(4)堆塑三角嵴和斜嵴:

仔细观察同名牙颊舌尖三角嵴的高度、方向(尤其是斜嵴的走行方向)和解剖外形结合已形成的牙尖、边缘嵴,从尖顶开始沿所画三角嵴方向、位置向窝的方向加蜡形成三角嵴,添加或修整多余部分,完成三角嵴和斜嵴的堆塑(图2·10D)。

(5)形成窝与沟:

用烧热的雕刻器蘸微量红色蜡液,让其缓慢流到窝、沟正确位置上。

在中央部分下凹形成中央窝,近中和远中下凹部分形成近中窝和远中窝。

参照同名牙窝、沟的走行方向,修整完成颊沟、远舌沟、近中沟和远中沟的外形,在完成沟的雕刻时,注意勿伤及斜嵴(图2-10E)。

(6)修整完成:

用蓝色蜡堆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参考同名牙的形态特点,完成各面的外形雕刻(图2.10F)。

反复检查修整。

(7)下颌第一磨牙的堆塑方法与此相同,但应注意下颌第一磨牙五个尖、五个沟的位置。

【实验报告与评定】评定完成的堆塑模型,并与石膏牙模型比较。

实验六髓腔形态观察与绘制(3学时)

【目的和要求】通过对各种离体牙髓腔标本的观察和描绘,掌握髓腔的形态特征,掌握牙体外形与髓室和根管的关系,并能了解髓腔的几种观察方法。

【实验内容】

1.观察离体牙髓腔标本。

2.制备和观察离体牙髓腔磨片。

3.描绘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实验用品】全套恒牙髓腔剖面标本,恒牙髓腔透明标本,髓腔铸型标本,离体牙标本,铅笔,电机,磨石。

【方法和步骤】

1.离体牙髓腔标本的观察

(1)讲解观察髓腔的方法:

1)髓腔剖面观察法:

比较原始的一种观察方法,仅能观察平面形态。

方法:

根据需要,用金刚砂片将离体牙从近远中面剖开,观察髓腔正面形态,或从颊舌面剖开,观察侧面形态,或平牙根颈部、牙根中部横切,观察髓腔的大小、位置与牙外形的关系。

2)髓腔铸型观察法:

是一种可观察髓腔全貌的方法,缺点是破坏了牙体外形,不能与牙体外形结合观察。

方法:

去除牙髓后用甲基丙烯酸树脂等合成树脂注入髓腔,树脂固化后将牙浸人40%氢氧化钠溶液中,使牙体硬组织溶解,余留下来的即是髓腔的铸型。

如果在活体通过血管灌注,可观察髓腔的毛细血管网铸型。

3)透明标本观察法:

是一种可观察到髓腔立体形态的方法。

方法:

向髓腔内注入墨汁或合成树脂,5%硝酸脱钙,冲洗后乙醇脱水,浸入二甲苯溶液中透明,最后放人松节油中保存、观察。

4)x线片观察法:

拍摄x线牙片,观察髓腔平面形态,或通过电脑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2)观察恒牙髓腔的剖面标本、透明标本,讲解各组牙的髓腔解剖形态特点:

l)上颌前牙髓腔形态特点:

根管较粗大,一般为单根管,髓室与根管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其近远中剖面观可见整个髓腔约呈三角形,唇舌剖面则见髓腔呈梭形。

根管在牙颈部的横断面为圆三角形。

根管向切端的延伸线位于切缘的唇侧。

上颌尖牙在近远中髓角之间有一更为突出的髓角。

尖牙的牙根较长较粗,其根管也较长较粗。

2)下颌前牙髓腔形态特点:

与上前牙相似,但牙体较小,髓腔细小得多。

唇舌径大于近远中

径。

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

3)上颌前磨牙髓腔形态特点:

髓室似立方形,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髓室位于牙冠颈部及根

柱内。

颊舌剖面观有颊舌髓角分别突入颊尖和舌尖中,颊侧髓角较高,舌侧髓角较低。

根分歧的部位比较接近根尖]/3部,一般从窝洞口很难见到或探及髓室底。

颈部横切面观,髓腔呈细长的椭圆形或长圆形。

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2个根管,上颌第二前磨牙可为1个根管,也可能为2个根管。

4)下颌前磨牙髓腔形态特点:

髓室顶上颊舌两个髓角。

颊舌剖面观,髓腔和根管的颊舌径

较大.颊舌髓角突入颊舌牙尖内,颊侧髓角较舌侧髓角高。

大多为1个粗大较直的根管,有时可为2个根管。

牙颈部横切面观,根管多为圆形或卵圆形。

5)上颌磨牙髓腔形态特点:

颊舌面观,髓室形态与牙体外形相似,颊舌径很宽,有髓角突人相应牙尖内,其中近中颊髓角最高。

髓室顶凹向下,髓室底呈圆形,易发现。

颊侧根有近中和远中2个根管,根管口距离较近。

腭侧根有l个粗大的根管。

牙颈部横切面可见3个根管口的排列较规则,为近远中径短、颊舌径长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顶端为腭侧根管口,底边为2个颊根管口连线。

上颌第二磨牙可能出现2个颊根融合为l个较粗大的颊根,根管也合为1个根管。

上颌第三磨牙的变异更多,大部分融合为l个根管。

6)下颌磨牙髓腔形态特点:

下颌磨牙髓腔的近远中径明显大于颊舌径。

近中髓角高于远中

髓角,舌侧髓角高于颊侧髓角。

髓室顶距髓室底较近。

一般有3个根管,近中根有颊、舌2个根管,远中根多为1个粗大根管。

下颌第一磨牙有时有4个根管,即近中根和远中根各有2个根管。

下颌第三磨牙的髓腔多有变异,有的为l个融合根管。

(3)观察乳牙髓腔的剖面标本、透明标本,讲解乳牙的髓腔解剖形态特点:

乳牙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其大小和特点与乳牙的外形一致。

乳牙髓腔的特点是髓腔大,髓室薄,髓角高,根管粗,根管方向斜度较大,根尖孔大。

乳前牙的髓室与牙冠外形一致,多为单根管。

乳磨牙髓室一般为三根管,近中髓角较高,上颌乳磨牙有2个颊侧根管,1个舌侧根管,下颌乳磨牙有2个近中根管和1个远中根管。

乳磨牙根分叉较大而且弯曲,根管也相当弯曲。

2.离体牙髓腔磨片的制备和观察

(1)根据离体牙的不同,确定磨片的剖开方向。

磨牙在近中根处作颊舌切面观,前磨牙作颊舌切面观,前牙作近远中切面观。

(2)根据离体牙的外形,确定中线,平分整个牙体,铅笔标记。

(3)用磨石(电机)或钻针(涡轮机)沿中线剖开牙体。

(4)将剖面磨光,观察。

3.描绘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

(1)绘制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

根据冠长(10.5mm)、根长(13.Omm)用铅笔画a、b、C三条平行线,ab=10.5mm,bc=13.Omm,过三条线作垂线d,以d为中线,根据牙冠近远中径(8.5mm)、牙颈近远中径(7.Omm)分别作冠宽线和颈宽线(图2一llA)。

注意唇面颈缘曲度不超过冠长1/3(图2一llA虚线所示)。

ABCD

图2-ll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

A.画线B.画外形轮廓C.画髓腔形态D.修改完成

在图2-11A的基础上,根据上颌中切牙唇面冠根外形特点,画出唇面冠根外形轮廓(图2.11B)。

根据冠观察的上颌中切牙近远中剖面髓腔形态特点髓腔与牙体外形的关系,画出近远中静面髓腔形态。

要求髓室顶最宽部位于牙冠中部,并且向根尖逐渐变细(图2-1I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