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839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1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docx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

中国・广州                        现代外语 1998年第3期(总第81期:

922107页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

何自然  冉永平

Sperber和Wilson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交际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了有

影响的关联理论,从而给语用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并将语用学的研究重点转

移到认知理论上去,所以在西方它又被称为“认知语用学”。

本文首先介绍关联理

论在语用学领域中的研究近况及其主要内容,以突现该理论的基本框架;接着归

纳关联理论的几个新修正与补充,包括关联原则、关联假设、概念意义与程序意

义、正面认知效果、语境效果与语境假设的削弱等方面,从而展示关联理论的新

发展。

然后,从Grice语用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所面临的挑战出发,Sperber

和Wilson对“明说”与“隐含”的不同观点,的修正与补充。

本文还介绍了D1GD1一问题的争论。

并认为关联理论

:

  认知效果  Grice会话含意理论

11 背景

从本世纪80年代起认知科学一直处于为世人瞩目的学科前沿,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

认知科学进入语言学领域产生了认知语言学,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语言功能的认知研究,特别是语言在交际中的认知研究是当前认知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于是也出现了认知语用学。

其基本理论基础便是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1986/1995的专著中提出的与交际、认知有关的关联理论(relevancetheory,它是近年来给西方语用学界带来较大影响的认知语用学理论。

他们所提出的关联理论将语用学的重点移到了认知理论上。

所以,它是10多年来语用学方面最具影响的一本专著,给语用学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

语用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就是话语的生成与话语的理解。

Grice(1975;1981会话含意理论模式以说话人为出发点,提出意向(intentional交际的观点,设想说话时遵守合作原则,并设想在违反合作原则下听话人要推导出话语的含意。

后来,在Leech(1983,Levinson(1983,Kasher(1994,Horn(1988,Sperber(1983,1986,1993,1995,Wilson(1983,1986,1993,1995,1996等人的研究中,有关含意推导的话语认知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修正和发展。

在这些理论模式当中,最令人瞩目的是Sperber和Wilson所提出的可以取代合作原则的关联理论。

从该理论提出至今,一些介绍、应用该理论的论文、专著不断面世。

国外的一些语言学刊物如Lingua就曾出过两期专刊报道认知语用的研究成果,诸如“关联理论中的关联”、“关联与会话”、“关联与指称”、“逻辑联系语的关联性解释”、“关联的语法制约”等。

此外,在荷兰出版的《语用学杂志》(JournalofPragmatics和比利时国际语用学会(IPrA主编的杂志《语用学》(Pragmatics上也有许多文章开始从认知的角度展开语用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还专设了“关联网页”(RelevanceList

就认知语用学的一些重大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在欧洲,语用学界还经常举办关联理论讨论班(Workshop或研讨会(Seminar。

目前,关联理论、认知与话语理解等都是国际互联网上语用学界

94何自然 冉永平

集中讨论的主要内容。

最近在“关联网页”上,一些学者又对关联理论与乔姆斯基语法(ChomskyanGrammar之间的联系展开了讨论。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今语用学的发展趋势。

在认知科学,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影响下,我国从事语用学研究的学者除了注意“说话人意义”(speakermeaning之外,也开始注意或已转向“话语理解”(utteranceinterpretation方面的研究。

从80年代末开始,国内外语界的一些学术刊物上开始出现了介绍、引述关联理论的论文,也有部分文章涉及该理论的应用研究,如“关联理论述评”(张亚飞,1992、“关联理论的交际观”(刘绍忠,

、“话语相关与认知语境”(刘家荣,1997、“论语用推理机制的认知心理理据”(周建安,1997

1997、“关联原则及其话语解释作用”(张亚飞,1992、“提问的相关性解释”(何刚,1996等。

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学者似乎对认知语用问题还注意不够,还缺乏这方面系统、深入的且具开创性的探讨,甚至有的学者对作为认知语用学基础的关联理论不了解或误解。

因此,在我国介绍和开展认知语用学研究,尤其是结合汉语研究十分必要。

21关联理论

《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1986/1995论基础”(封底的文字说明。

“语言交际的理论”。

为此,S(1989:

25评论说,这是一本“大胆的、很有争议的书上来”。

而是概述出了一条总的认知原则———关联原则,。

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

而关联理论关注。

它不以规则为基础(ruled2based,也不以准则为标准(maxim2based,而是基于下面的观点(Sperber&Wilson,1986/1995: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

因此,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关联理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它是针对Grice的会话含意学说的。

Sperber与Wilson认为,有两种交际模式,一是代码模式(codemodel,二是推理模式(inferentialmodel。

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2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2解码则附属于认知2推理过程。

关联理论试图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交际双方各自的谈话意图会被对方识别?

为什么交际双方配合得如此自然,既能产生话语,又能识别对方的话语?

两位作者提供的答案是:

第一、交际双方说话就是为了让对方明白,

所以要求“互明”(mutualmanifestness。

第二、交际是一个认知过程;交际双方之所以能够配合默契,明白对方话语的暗含内容,主要由于有一个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

这就是说,要找到对方话语同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通过推理推断出语境暗含,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

试举一个例子:

  (1A:

Doyouwantsomecoffee?

B:

Coffeewouldkeepmeawake1

例中的B到底是想喝咖啡,还是不想?

A需要明白B的用意。

而要推断出B的用意,A就要根据话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95

语的字面意思,同时结合语境,提出一系列的语境假设:

 a1Bdoesnotwanttostayawake1(B不想睡不着

b1Bdoesnotwantanycoffee1(B不想喝咖啡

c1Bwantstostayawake1(B想熬夜 OR:

  Bwantsanythingthatwillkeepherawake1(B想设法保持清醒

d1Bwantssomecoffee1(B想喝咖啡

要从这些假设中确定B的暗含意义,A就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

关联性强的假设,推理时所付出的努力就小;如关联不足,推理所付出的努力就大。

的基础上,听语境假设就是认知假设。

在话语明说(explicature(见后面4・2“明说与隐含”

话人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

逻辑信息(logicalinformation、百科信息(encyclopaedicinforma2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information作出语境假设。

由于人们的认知结构不同,成的认知环境也就因人而异,对话语的推理自然会得出不同的暗含结果。

语境假设的过程要进行推理,而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系统本身,它根据不同的输入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息(即把新旧信息联系在一起的信息,,(ostensive1行;听话人就根据对方的明示行为进行推理,(:

:

“每一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

”最佳的关联性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

因此,人们对话语和语境的假设、思辨推理越成功,话语内在的关联就越清楚,就可以无须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取得较好的语境效果,从而正确地理解话语,获得交际的成功。

很明显,两位作者是想用这条原则来揭示语言交际的规律,通过推理获知话语的暗含意义,从而取代Grice通过遵守与违反合作原则来理解话语的含意。

因此,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1986/1995中提出了与交际和话语理解目的有关的一些基本结论。

(a

(b

(c

(d

(e交际改变说话者与听话者相互之间的认知环境。

互明(mutualmanifestness的认知意义可能不大,但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Sperber&Wilson,1995:

61。

交际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思想”,而是为了“扩大相互之间的认知环境”(Sperber&Wilson,1995:

193。

互知(mutualknowledge是理解的结果,而非理解的先决条件(Garman,1990:

366。

关联的交际原则一般不允许单个的明示刺激(ostensivestimulus导致多种理解(Sperber&Wilson,1995:

167。

关联的交际原则是理解话语的总概括(Sperber&Wilson,1995。

如何根据以上论述去分析交际的成功与失败?

以上论述以及对交际的关联性解释产生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理解能力”(uptake是否决定交际的成功与失误。

Sperber和Wilson对此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述。

目前,伦敦大学的GaryHolden正在其博士论文《论交际失误》中对这个问题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Higashimori&Wilson,1996。

不过,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至今仍是一个很新的理论框架,其最终的评价尚不确定。

这种理论一问世就有人欢呼,认为它可以解决语言学的许多问题,但同时也有人攻击它,说它太笼统、太模糊。

但是,综观近10年在国外学术刊物发表的有关关联理论的大量著述,这种理论在语用学领

96何自然 冉永平

域似乎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些利用关联理论框架写成的专著和论文在不断增加;利用关联理论框架来理解话语的语用学教科书2早已出版。

更令人注目的是,Sperber和Wilson的专著《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已于1995年出了第二版。

31关联理论的几个新修正

下面的许多问题涉及《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Sperber&Wilson,1995第二版的一些变化与修改。

第二版保留了旧版的基本内容,即第1章“交际”(communication;第2章“推理”(infer2ence;第3章“关联性”(relevance;第4章“言语交际的若干问题”(aspectsofverbalcommunica2tion;补充了一些原文的注解并多了十几页的参考书目。

最重要的是作者增加了一个总揽近年来该理论发展概貌的后记,包括一些内容或术语的变化与修正。

其中的改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311 关联原则

在《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第一版中,Sperber和Wilson(:

158;条关联原则。

而在第二版中,条原则———第一条原则,即关联的认知原则(:

关联的第一(。

其中,,后者与交际有关。

关联的第二原则以第一原则为基础,而第一原则却可预测人们的认知行为,足以对交际产生导向作用。

那么,为什么要提出两条关联原则,而不是原来的一条呢?

或者说,“最大关联性”(mostrelevant与“最佳关联性”(optimalrelevance之间有何区别呢?

在“QuestionsonRelevance”(1996一文中,Wilson指出,将关联原则由原来的一条改为两条纯粹是一个术语问题,其目的是为了使大家注意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差异,而在早期的理论框架中,她和Sperber未能突出这一点。

无论旧版或新版,书中所提到的关联原则主要指第二原则,即关联的交际原则。

新版对关联原则的改动本身并无新意,不过它对关联原则作出阐释,从而有助于明确关联理论与认知的关系。

在《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第一版中,他们区分了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

最大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努力而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thegreatestpossibleeffectsforthesmallestpossibleeffort;

而最佳关联性就是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所获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ade2quateeffectsfornounjustifiableeffort。

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因而,交际只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性。

他们归纳出了以上两条原则,但当时只突出了第二条,并称之为一条关联原则。

这引起了人们的一些误解(Higashimori&Wilson,1996。

人们往往忽略了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的差异,并以为他们只主张最大关联性这条单一的原则,管束交际和认知两个方面。

因此,在新版中,Sperber和Wilson就希望通过区分两条关联原则之间的差异,来消除这样的误解。

312 关联假设的修改

第一版指出了区分最大关联性和最佳关联性的原因(1986:

1182171,在第二版的后记中作者又增加了另外一些原因(1995,后记:

3・1—3・2节。

就认知而言,他们沿用了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的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可就交际而言,Sperber和Wilson关注的是,如果已知关联的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97

认知原则,那么听话人应期待什么样的关联才算合理。

因此,在第二版后记中,他们对原来的最佳关联性进行了修改,旨在解决第一版未涉及的问题。

不管听话人会产生什么样的需求,我们不可能总是希望说话人生成最大关联性的话语,他/她也许不愿意或不能够提供最关联的信息,或者以最恰当的方式呈现该信息,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最佳关联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研究,根据话语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和语境效果,受话者应该产生什么样的期待。

根据关联的交际原则,每个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

在第一版中,Sperber和Wilson指出,寻找关联主要指最低限度的关联(即满足说话人的期待,只要找到关联就不再找了。

但在新版中,他们认识到,一个话语的关联性可以比期待的关联要大。

为了取得完满的语境效果,在寻找关联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追求较高层次的关联。

于是,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修改以后的最佳关联假设(Sperber&Wilson,1995:

270:

(a明示刺激(ostensivestimulus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进行加工处理。

(b明示刺激与说话人的能力和偏爱(preferences相一致,因而最具关联性。

这是新版后记中所提出的最具实质性的修改(Jucker,(Sperber&Wilson,1986:

158:

(aI},值得听话人付出努力对

(b{I}的最具关联性的刺激。

相比之下,。

例如,在解释“等级暗含”(scalarimplicatures时,修改以后的关联假设解释得更清楚:

(2Someofourneighborshavepets1

(3Notallofourneighborshavepets1

(4Thespeakerdoesn′tknowwhetherallherneighborshavepets1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2暗含(3、(4,因为some既可以表示notall,也可以表示说话人这一方对事件不太了解。

但以上暗含是可以取消的,如加上andmaybeall,(4的暗含意义就能被取消。

人们很容易使用Grice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或者使用原来未修改的关联假设对这样的语用现象加以解释。

可是,Grice的解释未能明确在当时的情况下要求多少信息,也不能说明在何种情况下(2暗含(3,而不指(4。

此外,未修订的最佳关联假设还无法解释“some”与“some,butnotall”不同暗含的关联程度,后者是最强的。

下面是Sperber和Wilson(1995:

277曾引用过的例子:

(5a1Henry:

Ifyouorsomeofyourneighborshavepets,youshouldn′tusethispesticideinyour

garden1

b1Mary:

Thanks1Wedon’thavepets,butsomeofourneighborscertainlydo1

(6a1Henry:

Doall,oratleastsome,ofyourneighbors

havepets?

b1Mary:

Someofthemdo1

以上例(5b中的some没有notall或thespeakerdoesnotknow这样的暗含意义。

Mary的某些邻居有宠物这个事实本身已具备足够的关联,就像旧版中的关联假设定义(但不是Grice的解释能预见到

A+

98何自然 冉永平

的那样。

再看(6b,那里的some已具备足够的关联,因此,根据旧的关联假设定义,即使Mary在这个例子里已明确地暗示了notall,Henry都不会再进一步寻找关联了。

可见,修订以后的关联假设比未修订的优越,因为它能说明大量的事实,而且比较简单、明确。

313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

这两个概念在《关联性:

交际与认知》旧版中是模糊的,而在新版中Sperber和Wilson则强调了区分概念编码(conceptualencoding与程序编码(proceduralencoding的重要性。

一个话语可以对两种基本意义进行编码(Wilson&Sperber,1993;Sperber&Wilson,1995:

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

它们相当于D1Blakemore(1992所区分的“表达意义”(representationalmeaning与“程序意义”。

前者对话语表达的明示信息和暗含意义都起一定作用,并通过增加话语的关联假设提高明示交际行为的关联性;后者却对理解明示信息和推理暗含意义在程序上进行制约或指引,使听话人付出较小的努力去获取更大的语境效果。

为保证交际活动自身具备最佳关联,即保证明示交际活动中所有语言或非语言成分都有助于取得交际效果(即理解整个话语,力(即使话语容易理解,说话人必须让听话人获得足够的关联、理解话语的过程中提供指引,Blakemore(1987(onrelevance,即通过分析某些情态指示语((particles或话语联系语(discourseconnectives,、理解话语时所作的种种假设,,,以便容易理解3。

这种给听话人提供的理解从而减少为理解而付出的努力。

314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客观的真假并不会影响语境假设的思辨过程,也不会影响在特定语境下得出的结论,所以“不理会(话语的真实性并无大碍”(Sperber&Wilson,1995:

263。

然而,作者始终觉得,假信息不值得占有,它会减弱认知效果,话语的真实性与准确地寻找关联有关。

于是,作者对关联性的定义进行了一些革新(Sperber&Wilson,1985:

114215;1995:

265266:

个人关联(类别

定义:

当且仅当个人假设与他所处的某种或多种语境取得某些正面的认知效果(旧版中斜体部分为:

  是关联的,该假设才具有关联性。

个人关联(比较定义:

23

不过我们同意Jucker(1997:

1122119的观点,这个改动似乎没有必要。

既然是假设,就不一定强求在客观真实条件下的假设。

真话的关联性固然大于假话的关联性,但真话之所以有较强的关联,并非因为话语的确是真,而是听话人认为这些话语是真。

如果听话人的理解正好符合说话人的意图,而且这意图又比较符合实际情况,话语的关联性就会加强。

315 正面认知效果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99

  在修改后的“个人关联”(relevancetoanindividual(Sperber&Wilson,1995:

265266这一定义中,作者介绍了“正面认知效果”(positivecognitiveeffect这一概念,那么,它与“个人真实性认知效果”和“客观真实性认知效果”(Wilson,1996a之间的差异有什么联系呢?

与他们曾提出的论断(Sperber&Wilson,1995:

264“关联信息是值得保留的信息,而错误信息一般是不值得保留的信息,因为它会减损认知效率(cognitiveefficiency”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南京师范大学

它仍可能具有关联性。

故事、玩笑、假设等。

输入信息的真实性既不是关联性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其充分条件;起作用的是输出信息的真实性。

316 语境效果与假设的削弱

在第一版中,Sperber和Wilson(1986:

108—17根据以下三种语境效果来给关联性下定义:

(1语境暗含(contextualimplication;(2现时语境假设的加强(strengtheningofexistingassump2tions;(3现时语境假设的相互矛盾与否定(contradictionandeliminationofexistingassumptions。

在第二版(Sperber&Wilson,1995:

294,注释d中,他们提出了“第四种语境效果,即现时语境假设的削弱(weakeningofexistingassumptions”,那么,为什么要增加第四种语境效果呢?

Sperber和Wilson(Brown,etal1,1994:

37257

;Higashimori&Wilson,1996指出,如果现时语境假设得到加强或者受到削弱,都可能获取关联性。

问题在于,根据关联理论框架,现时语境假设是在什么地方被削弱的呢?

这里存在两个不同的问题:

(1是否削弱现时语境假设有助于获取话语的关联性。

Sperber和Wilson对此持肯定态度,而且始终认为,现时语境假设的任何加强或削弱都对获取关联性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