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680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安徽省怀远县包集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包集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1、答题前请先把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指定的位置。

2、全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27题。

第I卷选择题48分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将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卷的指定位置。

1.秦汉时期设置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决议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2.426年,罗马帝国颁布《引证法》规定:

凡在法律上遇到难题而成文法无明确规定时,则依照五大法学家(生活于二三世纪之交)的法律著述来解决——若他们的著述观点有分歧,则以多数为准;如果形成多数,则以伯比尼安(五大法学家之一)的观点为准;如伯比尼安未有意见表示,则由执法者自行选择。

这则材料说明在当时罗马帝国司法裁判中()

A.执法者具有任意裁判之权   B.五大法学家的意志可凌驾于法律之上

C.贵族意志等同于法律条文一  D.五大法学家的法律著述具有法律效力

3.“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

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

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

4.史料记载:

“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

”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

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

5.“大工业在其发源地继续发展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也已经开始发展,它在大陆上出现了。

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西欧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这句话最能体现现代化具有(  )

A.平等性B.扩散性C.延续性D.包容性

6.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

“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

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

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天下之士多出于商。

”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7.《世界通史》: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塞性。

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

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

8.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9.下表是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由此推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B.西方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C.西方各国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D.资本主义世界呈三足鼎立局面

10.张謇说:

“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

……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

”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11.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云说:

“计划是鸟笼,市场是小鸟,如果鸟笼太小,小鸟就会窒息;如果没有鸟笼,小鸟就会飞走。

”该材料说明(  )

A.计划与市场都是搞活经济的手段,必须把二者结合起来。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引入市场机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中国现代化进程。

12.克里斯提尼时期以后,雅典步入了“全民政治”的时代。

这时,每个公民都要担任一段时间的政府官吏,主要的政府官吏则由抽签而不是由原来的选举产生。

这一做法(  )

①扩大了城邦普通民众的参政权②直接导致雅典城邦走向衰落

③容易造成政府官吏素质参差不齐④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19世纪70年代,(法国)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

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

他们曾无可奈何地说:

“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

材料反映了(  )

A.民主共和逐渐成为人心所向B.共和制和君主制的斗争已结束

C.共和政体在法国最终确立D.君主派已经完全放弃专制政体

14.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

可见当时(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15.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

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

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

①商品运输成本提高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

“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这一观点

A.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B.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

17.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

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

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  )

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

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

18.下表是《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地区分布统计表》(1996年),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欧洲

南、北美洲

亚洲

非洲

大洋洲

跨地区

39个

40个

6个

8个

1个

7个

A.区域集团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唯一趋势

B.欧盟是当今世界跨区域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

C.区域集团化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D.发达国家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大受益者

19.法国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20.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

“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学习西方的技术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倡西学、兴民权

21.清雍正年间的官窑督造官唐英一方面积极向民间工匠学习制作技法,另一方面也不断摹仿东西洋的彩法。

一次出口的瓷器由于毫无创新之处,雍正不报销该瓷器的制作费用,唐英不得不自掏腰包。

该材料说明()

A官营手工业最能促进技术创新B.官营手工业管理仍然十分严格

C.官营手工业管理者要自负盈亏D.官营手工业产品主要供应出口

22.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

布拉德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义务。

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

”上述材料表明,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B.革命权利的学说C.社会契约的理念D.天赋人权的思想

23.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到: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当时()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4.据史载:

1873年,列强使节要求参加同治帝亲政典礼,并要求觐见时采川西礼“折要者三”,廷臣尤为反对。

李鸿章熟悉洋务,主张“礼与时交通”,讨论和交涉的结果是清廷谕令照西礼执行.虽然事出无奈……皇带的威严却因此大打折扣。

这主要说明当时()

A.东西方风俗仍然存在一定的隔阂B.西方列张主张与中国平等交往

C.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D.“天朝上国”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材料一 从1912~1919年的8年间,新建厂矿企业470多家,新增资本达一亿三千多万元,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

一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刚刚有所发展的民族工业很快又萧条下去。

材料二 中国与美国、印度部分经济数据的比较(人均)

中国

(1952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印度

(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材料三 1957、1992年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

1957年产量

1992年产量

535万吨

8000万吨

1.3亿吨

11亿吨

粮食

1.95亿吨

4.42亿吨

棉花

164万吨

452万吨

(1)根据材料一,指出l912~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当时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意义。

(4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26.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5分)

 

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儒士与汉制),大新制作。

酌古今之宜,定内外之官。

其英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

在内者,则有寺,有监,有卫,有府。

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州,曰县。

于是一代之制始备,百年之间,子孙有所凭藉矣。

”——宋廉《元史百官制》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

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6分)

 

材料三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职责。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8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权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57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

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2006年4月21日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经过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已经初步地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陈红太谈我国60年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

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其结果怎样?

(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分)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4分)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密------------------------封----------------------装------------------------订-----------------------线----------------------------------------------------------------

高三历史答题卷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ABCD

ABCD

ABCD

ABCD

ABCD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

2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7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l912~1919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5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当时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及意义。

(4分)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分)

26.近年来,南海局势和钓鱼岛之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并引发学者们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分)

(1)用一句话概括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局面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5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初在政治制度设置上是如何传承与创新的?

元朝的制度创新对“大一统”的中国有何积极意义?

(6分)

(3)中国政府颁布《反分裂国家法》的宗旨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性构想并分析提出这种战略构想的历史和现实基础(8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政治主张的核心内容。

为实现上述主张,孙中山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

其结果怎样?

(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分)试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中国近代、现代民主政治进程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

(4分)

包集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月考

01-----05DDCDB06-----10DDCBA11-----15ACABD

16-----20BCCBC21-----24BCDD

25

(1)特点:

发展迅速而短暂。

(2分)

原因: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5分)

(2)原因:

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2分)

意义:

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分)

(3)变化: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2分)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4分)

26,

(1)影响:

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或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1分)

西汉的推动:

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大一统”政体更为巩固;(2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一统”。

(2分)

(2)传承:

元朝中央的组织大都沿用宋制,中书省负责民政事务,枢密院负责军事;

(2分)

创新:

中央设置宣政院;地方设置行省;(2分)

意义:

宣政院的设置,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1分)

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1分)

(3)宗旨: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

(2分)

战略性构想:

一国两制。

(2分)

历史基础:

台湾自古是中国的领土。

(2分)

现实基础:

两岸长期分离,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

(2分)

27.⑴政治主张:

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实践活动:

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

(2分)

结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但未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

(2分)

⑵成就: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分)

⑶成就:

找到了一条适应中国现代化需要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

(2分)

原因:

政治上,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镇压中国人民革命;(1分)

经济上,中国贫穷落后,民主政治建设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

(1分)现代,政治上,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1分)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