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643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

《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docx

质量通病四钢筋混凝土工程

质量通病酿成原因与预控手段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一、钢筋的质量不符合要求

酿成原因:

1、机械性能检验不合格。

2、外观质量不符合要求。

3、对钢筋品种、类别不清楚,或质量有疑问的钢筋随便使用。

预控手段:

1、对进场的钢筋必须认真检验,钢筋不得有裂纹、结疤、折叠,以及局部缩径和机械损伤等缺陷。

2、对进场的钢筋除随批量检验出厂合格证明文件外,还必须从每批不大于60t、冷拉钢筋及预应力用各种钢丝为不大于20t的钢筋中任选两根钢筋,每根取两各试件分别进行力学性能的抽样检验和冷弯试验,当符合以下技术标准规定时方可使用:

(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

(2)、冷拉钢筋及冷拔低碳钢丝(GB50204—92)中第三章第二节的规定(补充技术标准)。

(3)、普通低碳钢丝热轧圆盘条(GB701—91)

(4)、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91)

(5)、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

(6)、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91)

如不符合上述技术标准质量要求时,应从同一批中另取双倍数量的试件重作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得使用到工程上。

二、钢筋制作或接头处理不当

1、产生部位

(1)、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接头。

(2)、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接头。

酿成原因:

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杆件,以及对抗震设防要求的受力钢筋接头,不采用焊接而采用绑扎,则受力后将会导致接头处拉开,使杆件产生裂缝,严重的会使结构失稳。

预控手段:

1、钢筋接头形式必须严格遵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轴心受拉和偏心受拉杆件中的钢筋接头均应焊接。

3、普通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2mm的钢筋、轻骨料混凝土中直径大于20mm的Ⅰ级钢筋,以及直径大于25mm的Ⅱ、Ⅲ级钢筋的接头,均应采用焊接。

对轴心受压和偏心受压柱中的受压钢筋的接头,当直径大于32mm时,应采用焊接。

4、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接头,宜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当采用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向钢筋的接头,对一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接头,对二级抗震等级,宜采用焊接接头。

(2)、框架底层柱、剪力墙加强部位纵向钢筋的接头,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采用焊接接头。

5、按要求控制钢筋接头的位置。

(1)、无论是焊接或绑扎接头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应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2)、钢筋接头不宜设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3)、受力钢筋的接头位置在同一构件中要相互错开

A、接头采用焊接时在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35倍钢筋直径且不小于500mm的区域范围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且在此区域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规定为:

a、非预应力筋

受拉区不宜超过50%;受压区和装配式构件连接处不限制。

b、预应力筋

受拉区不宜超过25%,有可靠保证措施时可放宽至50%;受压区和后张法的螺丝端杆不限制。

B、接头采用绑扎时,从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l的1.3倍区域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规定为:

a、受拉区不得超过25%。

b、受压区不得超过50%。

6、按规定控制钢筋接头的长度

(1)、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长度随普通混凝土强度等级而变化,具体应符合表2—1的规定。

钢筋接头长度表表2—1

钢筋类别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25

Ⅰ级钢筋

35d

30d

25d

月牙纹

Ⅱ级钢筋

45d

40d

35d

Ⅲ级钢筋

55d

50d

45d

冷拔低碳钢丝

300mm

A、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

B、受压钢筋绑扎接头长度为上表长度的0.7倍,且不小于200mm。

C、当Ⅱ、Ⅲ级钢筋直径d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2—1中数值增加5d;

D、当螺纹钢筋直径d大于25mm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表2—1中数值减少5d。

(2)、焊接骨架和焊接网采用搭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的搭接接头,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B、焊接网在非受力方面的搭接长度宜为100mm。

C、受力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受力钢筋方向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2—2的规定。

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表2—2

钢筋类别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C25

Ⅰ级钢筋

30d

25d

20d

月牙纹

Ⅱ级钢筋

40d

35d

30d

Ⅲ级钢筋

45d

40d

35d

冷拔低碳钢丝

200mm

注:

1、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规定外,在受拉区不得小于250mm。

2、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Ⅰ级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40d,Ⅱ级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d。

3、当月牙纹钢筋直径d>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5d..

4、当螺纹钢筋直径d≯25mm时,其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减少5d..

5、.轻骨料混凝土的焊接骨架和焊接网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应按普通混凝土搭接长度增加5d,对冷拉低碳钢丝增加50mm.

6、当有抗震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增加5d。

D、受压焊接骨架和焊接网在受力钢筋方向的搭接长度,可采取受拉焊接骨架和焊接网的受力钢筋方向大搭接长度的0.7倍。

E、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20时,Ⅰ、Ⅱ级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2—2中C20的数值增加10d,Ⅲ级钢筋不宜采用。

F、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大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增加5d。

G、两根直径不同的钢筋的搭接长度,按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H、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绑扎接头长度应按普通混凝土搭接长度增加5d,冷拔低碳钢丝增加50mm.

(3)、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A、搭接长度的末端弯矩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B、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

C、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Ⅰ级钢筋的末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末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

D、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普通钢筋混凝土中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其焊接长度、焊接方法等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84)、《钢筋气压焊》(GB12219—89)等的有关规定。

钢筋焊接接头类型见表2—2.

7、按规定控制箍筋间距。

在绑扎骨架中非焊接接头长度范围内:

(1)、当搭接钢筋受拉时,其箍筋间距不大于5d,且不大于100mm。

(2)、当搭接钢筋受压时,其箍筋间距不大于10d、且不大于200mm。

三、钢筋焊接通病

酿成原因:

1、有焊接要求的钢筋未做试验级未根据施工条件试焊。

2、焊条不符合要求。

3、施焊作业不符合规定,焊缝强度低。

预控手段:

1、凡施焊的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单(其中进口钢筋必须做化学分析及可焊性检验)。

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

2、当采用低氢型碱性焊条时,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烘焙,且宜放入保温筒内保温使用。

当焊剂受潮时,在使用前应经250—300℃烘焙24h。

各种焊接材料应妥善管理,防止锈蚀及变潮变质。

焊条品种、型号,必须符合钢筋等级的要求。

3、国产和进口钢筋混焊接头时,必须事先做试焊件试验。

4、施焊作业及焊接质量,必须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CJ18—96)的有关规定。

(1)、外观质量。

施焊的焊区及焊缝严禁产生裂纹、咬肉、弧坑、缺肉、夹渣、气孔及长度、厚度、宽度不足。

(2)、帮条焊的顶头应按设计要求、预留空隙。

(3)、电焊钢筋互熔,深度要适宜,防止过钱或过深或脱焊。

(4)、对焊、气压焊、电渣压力焊的焊接接头应均匀一致;压焊应防止过大、过热或熔焊不足。

镦粗直径dc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2倍,凸起部分平缓圆滑。

压焊面偏移db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2倍。

弯折(角度)为4°或7/100。

弯心直径应符合表2—3的规定。

气压焊接接头弯曲试验的弯心直径表2—3

钢筋等级

弯心直径

d≥25mm

d>25mm

2d

3d

4d

5d

5d

6d

注:

d为钢筋直径(mm)

(5)、焊接钢筋的端头必须调直、平顺,并清理洁净。

焊接接头错开百分比应符合设计要求,距弯点应>10d。

5、现场见证截取试件。

焊接试件试验的强度不得低于母材强度值。

试验脆断数和断口位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技术标准。

6、焊工必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无焊工合格证,或焊工不符合施焊条件(焊工合格证超过两年者,应该认为过期,应重新考核),严禁上岗作业。

四、钢筋分布不当和弯钩不合要求

产生部位:

1、有抗震要求地区,钢筋箍筋不按规定进行加密。

2、有抗震要求和受扭杆件箍筋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

酿成原因:

1、不按规定设置箍筋。

2、有抗震要求的钢筋混凝土中箍筋不进行加密,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满足不了住宅工程的抗震需要。

3、对有抗震要求的钢筋的住宅工程或者受扭结构构件的箍筋弯钩制作角度不是135°角和平直长度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达不到抗震要求的规定。

预控手段:

1、应按设计要求设置箍筋:

(1)、框架梁中的箍筋构造要求:

梁端箍筋加密区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以保证在抗震荷载作用下框架梁塑性铰区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和增加对混凝土结构的约束作用。

(2)、为提高柱端塑性铰区的延性,增加抗剪承载力防止纵向钢筋压屈,对框架柱上、下端加密区的箍筋,应满足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的要求。

2、对抗震要求的住宅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箍筋末端的弯钩和受扭结构构件的箍筋弯钩必须完成135°,平直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五、钢筋保护层垫块不合格

产生部位:

1、住宅工程构造柱钢筋组装时,主筋上不设置保护层垫块。

2、混凝土圈梁,框架结构的梁、板、柱、剪力墙露主筋。

3、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强度等级低于母体强度等级。

酿成原因:

1、构造柱钢筋组装不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或受施工荷载冲击时,会导致构造柱钢筋移位。

2、混凝土圈梁和框架梁、板、柱和剪力墙的主筋上没有按规定设置混凝土保护层垫块,或者是垫块组装的不牢固,由于垫块产生位移,导致混凝土结构杆件露主筋,或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小于规定。

预控手段:

1、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1)有关规定:

见表2—5.

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表2—5

环境于条件

构件名称

混凝土强度等级

低于C25

C25—C30

高于C30

室内正常环境

板、墙

15

梁和柱

2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板、墙

35

25

15

梁和柱

45

35

25

有垫层

基础

35

无垫层

70

注:

1、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肋形板,其主筋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2、板、墙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3、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12—99)的规定。

3、护层的垫块,其水泥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达到母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对成型的垫块应认真养护,确保垫块强度达到要求。

4、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所作的垫块,按1m左右的间距放置,绑扎在受力钢筋上。

在抗渗混凝土施工中,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免渗漏。

5、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组装。

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组装应布置适宜,距离不得过大,必须与钢筋骨架绑扎牢固,不许松动,不许产生位移和脱落。

竖向钢筋采用预埋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的主筋上,其垫块的厚度必须满足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并要控制好构件成型后的几何尺寸振捣混凝土时,严防振动器撞击钢筋,导致绑扣松动和垫块位移。

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

酿成原因:

1、配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材质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

2、拌制混凝土时没有法定检测单位提供的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或操作中配合比有误。

3、拌制混凝土时投料不按重量计量。

4、混凝土运输、浇筑、养护不符合规范要求。

预控手段:

混凝土的质量应严格按照《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92)进行控制。

七、构件断面和轴线尺寸未达到设计要求

产生部位:

构件断面、轴线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易产生在现浇混凝土梁、柱节点处,主要缺陷是缩径和轴线位移。

酿成原因:

1、没有按施工图进行放线;

2、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足,稳定性差,使模具产生变形和失稳,导致混凝土构件变形。

预控手段:

1、施工前必须按施工图放线,确保构件断面几何尺寸和轴线定位线准确无误。

2、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模具加荷载后不变形、不失稳、不跑模。

3、在浇筑混凝土前后均应坚持自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八、蜂窝、孔洞

产生部位:

混凝土构件浇筑成型后,其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孔洞。

酿成原因:

1、模板便面不光滑,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

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

3、钢模脱模剂粉刷不均匀。

4、模具拼缝不严,浇筑的混凝土跑浆。

5、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粗、细骨料级配不当,以及混凝土配合比失控,水灰比过大,造成混凝土离析。

6、振捣不当。

7、浇筑高度超过规定。

预控手段:

1、混凝土配合比应准确,严格控制水灰比,投料要准,搅拌要匀,和易性要好,入模后振捣密实。

2、模板表面应光滑、洁净,不得粘有干硬的水泥浆等杂物;模板拼缝要严密,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润湿;钢模板应用水性脱模剂,粉刷必须均匀。

3、钢筋过密部位应采用同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分层浇筑,并应精心操作,认真振捣,确保成型后的混凝土表面光滑密实。

4、拆模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不许过早拆模。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而底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符合表表2—6规定后,方可拆除。

九、露主筋和缝隙夹渣

产生部位:

浇筑的混凝土成型后出现露主筋;梁与柱节点处及剪力墙处有缝隙夹渣层。

酿成原因:

1、混凝土成型后的结构构件露主筋

(1)、竖向结构的浇筑高度不合适,又未采取相应措施。

(2)、钢筋成型组装为设置保护层垫块,或者垫块设置的数量少、与主筋绑扎不牢固、松动,层致主筋失去混凝土保护层。

(3)、混凝土入模后由于振捣操作失误,钢筋产生位移。

2、梁与柱节点处存在缝隙夹渣层;

(1)、节点处二次浇筑混凝土时,未留清扫口或没有认真清理干净。

(2)、二次浇筑的节点处不先铺设同强度等级砂浆便直接浇筑混凝土,而且振捣不密实,混凝土离析,粗骨料集中。

(3)、施工缝处夹又杂物。

预控手段:

1、预防混凝土结构构件露主筋:

(1)、保护层垫块的强度等级不先达到母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垫块一般每隔1m设置1块且应与主筋固定牢固,严防松动和位移。

(2)、浇筑混凝土时高度应控制在2m左右,超过时应设串筒或加设低于2m的浇筑孔等。

(3)、浇筑混凝土入土模后,必须认真振捣;振捣的操作要点:

上下垂直,布点均匀,层层扣搭;严防碰撞钢筋,以免钢筋位移而破坏保护层。

2、梁与柱节点以及剪力墙缝隙夹渣

(1)、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认真清理施工缝,并将杂物通过清扫口清理干净。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浇筑混凝土前,应除掉表面的水泥膜和松动的粗、细骨料,并应充分洗洁净。

(3)、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润湿已硬化的的混凝土表面,并在施工缝处事铺设与母体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

(4)、浇筑混凝土必须分层,细心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十、对钢筋密集处,浇筑混凝土无相应技术措施

产生部位:

易产生于梁、柱节点处及钢筋加密区,混凝土浇筑不密实。

酿成原因:

1、粗骨料的粒径选择不当。

2、振捣方法不妥。

3、对钢筋密集处的钢筋排列和搭接方法,未做适当的调整。

预控手段:

1、配制混凝土时,应事先调整粗骨料的粒径,宜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的坍落度适当改善,提高浇筑操作的可行性。

2、混凝土的浇筑应采取分段支模浇捣作业方法。

振捣应采取模内外共振法,促进混凝土振实密实。

3、综合各节点配筋密集情况,对钢筋过密处,应事先与设计洽商适当改变钢筋的排列和接头的方式,为混凝土浇捣创造有利的作业条件。

4、配筋密集处,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提高工艺标准和操作水平,做到精心操作,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十一、混凝土裂缝

酿成原因:

1、混凝土拌合物水灰比过大。

水泥用量过大,混凝土凝结产生收缩裂纹。

2、拌合物坍落度太大,浇筑层过厚,导致素浆上浮、表面龟裂。

3、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太薄,导致顺筋方向开裂。

4、碳化收缩在构件表面出现,呈花纹状,无规律性裂缝。

预控手段:

1、水灰比、用水量、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其中水灰比对混凝土性质起者决定作用。

单位用水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重要因素。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浆的收缩。

因此,单位用水量是影响混凝土质量重要因素。

混凝土的干燥收缩主要是由于水泥浆的收缩。

因此,单位用水量愈少的混凝土,即对于一定水灰比,单位水泥浆愈少的混凝土,其干燥收缩也愈小。

由于拌合物中水泥的水化、干燥、碳化等因素引起收缩,而导致混凝土凝结产生收缩裂缝。

所以,配制混凝土拌合物时,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的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防止干缩裂缝。

2、混凝土拌合物最基本的要求是水泥浆和砂浆应具有较高的粘性和粘结力,单位用水量少,水灰比的低坍落度混凝土,其抵抗离析的能力强。

单位用水量是影响和易性的因素。

随着用水量再增大,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常常随之恶化,同时,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水泥用量也随之增加。

因此,不因单纯以用水量来改善和易性,而应当在控制和易性要求的范围内调整用水量。

水灰比加大导致混凝土产生沉降和泌水,其结果是使混凝土的表面产生大量的浮浆,泌出的水分蒸发后将引起收缩,使混凝土在终凝前产生少量的沉降收缩。

所以,为了防止拌合物坍落度过大,应尽量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减少泌水的不利影响。

3、防止因沉降收缩而产生的裂缝。

收缩裂缝的规律多是在结构上表面沿钢筋通长方向或箍筋上断续出现,或者是在预埋件的附近周边出现。

所以,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的控制,浇筑的混凝土要振捣充分。

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构件,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结构混凝土浇结,以避免沉降过大而产生裂缝。

适当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混凝土浇筑时,避免过度振捣,不使表面形成砂浆层,同时要加强养护。

提高表面强度,严禁在不通风处采用火炉(火炉易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加快碳化)加热保温,以防止混凝土水泥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引起表面收缩,受到结构内部未碳化混凝土的约束而产生表面龟裂。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