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617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科学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

【课型课时】新授课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2、能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会和感受到认真观察、勤于实践、自主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具准备】

以学校实验器材室为重点,准备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有针对地制作课件,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分组实验材料:

在王西小学实验楼二楼录播教室准备6组动、定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激趣,创设情景,观察滑轮特征

1.谈话导入:

前几节课,通过学习杠杆、斜坡、轮轴三种机械,我们已知道,机械是重要的工具,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大家回想一下,“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这句话是谁的名言?

(古希腊伟大学者阿基米德)。

同学们,杠杆是最简单的机械,在2300年以前,阿基米德就对它的巨大作用作出了精彩阐述。

机械是人类智慧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标志。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要勇于和古人比一比,在机械的学习和发明上更加刻苦努力,从小就要立志争当发明家。

好不好?

今天,我们就学习了解一种新的机械。

首先,大家思考一下,咱每周都参加升旗仪式,可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

板书课题。

(教师出示课件升旗图片)

2.学生观察。

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启发思考:

国旗向上升,为什么绳子向下拉?

板书:

升国旗简笔画

3.学生描述:

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

(滑轮形状——像轮子,边缘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

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4.教师出示滑轮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边观察边小结:

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机械。

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

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同时板书:

滑轮

二、示范引导,初步感悟,了解滑轮分类

1.谈话激发兴趣:

滑轮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必须亲自动手实验才能发现他们的秘密。

下面,我们把钩码比作国旗,模拟一下升旗装置。

2.教师示范操作实验定滑轮工作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钩码会怎样运动?

滑轮的位置会随着钩码移动吗?

3.学生发言:

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钩码会向上移动;滑轮的位置不会随着钩码上下移动。

4.揭示定滑轮的概念: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同时,课件出示定滑轮图片,板书:

定滑轮)

5.教师示范操作实验动滑轮工作过程,并讲述:

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

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我们叫它动滑轮。

(同时,课件出示动滑轮图片,板书:

动滑轮)

6.学生小结: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三、动手实践,快乐体会,探究滑轮特点

1.谈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刚才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但对于他们的具体特点,还需要大家亲自动手试验后,才能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2.聚焦:

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将学生分成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分别对两种滑轮的作用做出猜测。

4.实验分两步走,一是现进行定滑轮实验;二是进行动滑轮实验。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并认真观察,同步填写实验记录。

5.老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1)小组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要即时记录。

(2)实验时应先测量重物的重量,要把动滑轮的重量计入重物的重量。

(3)用弹簧秤拉动时,线绳要保持竖直状态;用弹簧秤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记录此时的拉力数值,就是拉动重物需要的拉力。

 

实验记录表

作用

名称

是否改变用力方向

省不省力

定滑轮

重物移动方向

拉力方向

实验结果

物重(牛)

拉力(牛)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作用

名称

是否改变用力方向

省不省力

动滑轮

重物移动方向

拉力方向

实验结果

物重(牛)

拉力(牛)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的结论是:

6.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7.学生小结:

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但是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

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总结概括定滑轮、动滑轮特点。

同时,张贴板书。

10.小结:

教师播放视频,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引发学生进一步认识、思考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结合实例,认识到定滑轮和动滑轮可以组合使用,扬长避短。

在生活中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就要科学利用滑轮组。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滑轮迁移拓展

1.讲述: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它们是哪一种滑轮?

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

3.课件展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和资料。

4.小结:

在生产生活中,无论是定滑轮、动滑轮,还是滑轮组,都是根据人们的需要来使用,滑轮也是我们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机械是一个家族。

今天,从升国旗这一身边的小事中,我们就初步感受到了滑轮机械的奥妙和作用,希望同学们要进一步增强科学探究意识,在生活中多观察,了解学习更多的滑轮组合和利用经验,更加热爱科学,长大后发明更多新机械,为祖国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板书设计】

5、国旗怎样升上去

物动轮不动

定滑轮

滑轮不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物动轮动

动滑轮

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学情分析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位共六个课题,《国旗怎样升上》是第五个课题,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

为搞好本课教学,现进行如下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杠杆、斜坡和轮轴三种简单的机械,对机械工具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知道最后一种简单机械叫滑轮,从字意上加上生活中的经验也能对滑轮装置有一定的认识。

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辨别能力,在自主探究方面,就有一定的主动性,能够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机械知识。

但是,学生动手实验的锻炼相对较少,尤其是通过数据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够,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实验的重点是动手体验滑轮具体是怎样工作,以及滑轮所起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会既有新鲜感,也容易出现“玩”的成分过大,分析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现象。

五年级一班同学整体思维比较活跃,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很少举手回答问题,本节课最主要的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滑轮装置探究的实验,相信这些学生也可以很好的参与进来,为小组贡献一份力量。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效果分析

《国旗怎样升上去》主要是让学生从生活常见的升国旗这一现象入手,引入研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滑轮,再采取对比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和各自优点,并自然从滑轮组的现实使用案例中,进一步体会到滑轮这一简单而又重要的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科学、研究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达成目标,进行了精心设计,现将课堂效果分析如下:

一、教师教的效果分析: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

科学的本质就是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特别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要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营科学,逐步把科学转为为对自己生活的指导。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面机械,现场观察

教学中,教师采取了直接展示实物,让学生面对面的感悟、触摸滑轮,通过实物操作,最直接简单的了解滑轮的特点:

一个绕了根绳子边上有槽的轮子。

尤其是为什么要有槽,为什么会转,对滑轮特点及独特作用用最短最快的方式感悟了解。

2、运用现代化多种手段,提高了教学实效。

本节课中教师注重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高了教学效率。

从情境创设、合作探究、拓展延伸等各环节,充分运用各种图片、视频等方式,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是对前面教学重点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知识点的强化和认知,启迪了学生思维,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增大了课堂容量,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扩大了信息时空,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大力提高。

教学中,教师注意运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分组实验,在动手中探究,在实验中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探索规律性内容,尤其是通过比较的方式,对定滑轮和动滑轮多加比较,并通过小组汇报,实现了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对于理解本课知识起到了较强的推动作用,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探究、交流、合作能力。

二、学生学的效果分析:

自始至终,学生的参与度都很高,思维活跃,对于各种知识运用自如,无论是课堂发言,还是动手实验,无论是现场观察,还是实验中体会,都非常认真,参与度高,自觉不自觉地融入教学活动中,热情极高,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对于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准确、到位,主体作用发挥较好。

在学习掌握滑轮机械知识的同时,学生能积极响应向阿基米德古人学习,有效增加了学习科学知识,长大报效祖国的真挚和朦胧的爱国情怀。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定位

《国旗怎样升上去》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个主题关于机械——“滑轮”的概念、特点及应用方面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杠杆、斜坡、轮轴三种机械工具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总体上看,本课教材是本单元第五部分,后面还有《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也是承前启后的一课,即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是下一课的过度,并且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提升观察水平,增强科学意识,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能力。

滑轮是简单机械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在我们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课从学生生活常见的升国旗这一现象入手,引入研究,引导学生认识、了解滑轮,再采取对比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认识定滑轮、动滑轮特点和各自优点,并自然从滑轮组的现实使用案例中,进一步体会到滑轮这一简单而又重要的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增强学习科学、研究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在本学期和本单元,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尤其本科适宜让学生动手实验,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合作能力、总结和分析能力,更加凸显科学学科特点。

二、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取舍

《国旗怎样升上去》是在学生学习了解了杠杆、斜坡和轮轴三种机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机械名称不一样,但总体教学目的是一致的,既有连续性,又有各自特点和优势,因此,教材既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

教材提供的信息比较简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所以,本着“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教师对教材进行了第二次“加工”,适时进行了实验安排和教材拓展。

(一)实验安排,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从观察实物引入,然后通过示范实验、学生分组动手实验三个层面,让学生从现象观察,逐步总结滑轮的特点,循循善诱,在活动中开展教研,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深入挖掘补充教材,适当渗透科学方面的思想教育,实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

三、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五年级学生特点,把本课题确定为一课时完成,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2、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四、教学建议

课前通过实验器材管理老师提前做好实验器材准备,同时完善实验方案,对在分组实验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重点做好指导准备,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配合,想方设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分析、提升合作探究能力。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评测练习

科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特点的学科,教学应突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别去能在实验中善于观察分析,能从数据中探寻规律性特点,从而逐步培养学科的方法和能力。

为了检测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掌握情况,在课堂结束之际设计了如下题目:

课下或回家后找一找,做一做。

1、观察一下家庭周围,有哪些利用滑轮的现象或案例?

同心们交流一下,看谁发现的多。

2、自己动手,利用家中破旧的玩具、闲置的设施做一个简单的滑轮组合,课外活动展示交流。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课后反思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位课题是《神奇的机械》,主要是指导学生探究力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从而认识简单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和用途,初步指导一些复杂机械的构造原理,是学生了解人类发明创造劳动工具历史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是承前启后的一节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特点、分类及作用,动手组合实验室教学难点所在。

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永远是最考验人、最磨练人、最让人成长的大舞台,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科学课更不容易。

反思这堂课,感觉在教学设计上,有三个方面比较明显:

一是突出了以人为本,合作探究。

新课程理念要求“以人为本”,因此我把课堂交给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的大脑真正运转起来,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还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

如在实验中,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他们分组合作,动手实践,主动交流。

二、突出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密切协作,循循善诱。

  

从身边升国旗案例——出示滑轮实物——教师在讲话示范实验————学生分组自主实验——结合现实总结反馈,圆满闭合,始终是让学生为主体观察、调动一切感官,思考、体会和总结分析。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自主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唤醒”学生关于滑轮的前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让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寻求已知,促成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

三、突出了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形象直观。

制作的课件集中展示了教学重点内容,尤其是通过制作视频,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滑轮机械的特点和作用,更加深刻认识到机械王国和发明的神奇和美好,从而,在内心播下爱科学、爱祖国的种子。

教师还积极提供了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探究热情,并注重交流思辩,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

由于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受到前概念的影响,又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发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并组装滑轮组,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这节课上,我也感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学生由于观察能力不强,缺乏合作意识,导致在实验阶段当看客的成分大,做主人的意识不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加指导,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养成勤于实践,敢于动手,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同时,也感觉到在教学语言方面,有时不够简练,存在啰嗦现象。

以后一定多向优秀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前锤炼,字斟句酌,做到语言精确,点拨到位,进一步提升感染力和亲和力。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课标分析

山东省肥城市王瓜店街道王西小学

一、《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

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不仅反映了教学内容上的扩展,从以自然现象、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而且还包含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

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在目标上涵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构成科学素养的主要成分,并且进一步分别给出了“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分目标和具体内容标准,还在活动建议和案例中给出了“科学探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及如何以主题活动方式与科学知识内容相结合的实例,也大大降低了教师理解和落实“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目标的难度。

课标中对于本课内容的要求如下:

【目标标准】

本课没有象前三课那样直接告诉机械是什么情况,而是采取了聚焦研究对象、开展探究的思路来设计和安排教材的。

其中,在聚焦研究对象阶段,引导学生从观察滑轮、认识构造特点。

从身边常见现象入手分析思考,自热而然地对滑轮的概念了解熟悉,在开展探究阶段,先用图例说明,又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践中亲自发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作用,并通过反复比较,切实感悟机械的奥秘,增强探究科学的兴趣。

【内容标准】

初步了解滑轮的特点及分类,知道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作用。

【活动建议】

教师通过实物展示,示范实验,让学生分组实验,循序渐进开展教学活动。

二、对课标的理解

本课时一单位承上启下的一课,所认识的四种机械中,不仅仅是名字的不同,而且在教材编排、科学知识培养的着力点和教学目的上,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有利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

本节教材突出滑轮这一机械的认识和了解,但在教材安排上,突出了让孩子探究、主动研究的导向性,也凸显科学学科的独特性,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自主创新意识。

但教材中直接利用的内容和我图片有限,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从课标的具体内容来看,在教学中应突出以下几点:

1、从实际入手,寻找一些实物和实例增强学生对滑轮的感性认识。

2、发挥实验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亲自动手,调动一切感官认识思考和探究分析,培养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科学习惯,提升综合素质。

3、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和相关视频等,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

2、能够在具体的实验和情景中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会在做好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及作用。

4、知道两种滑轮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强探索机械和科学奥秘的主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