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4599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docx

小学语文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章节测试习题3

章节测试题

1.【答题】根据情节填写成语或诗句。

1.“由于准备不充分,我参加活动时总是提心吊胆的,害怕闹出笑话。

”这句话中的“提心吊胆”是写心情的词语,请你再写出两个表示心情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很多关于送别的名句。

李白送别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______________”,都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

【答案】1.兴高采烈;忐忑不安;2.唯见长江天际流;天下谁人不识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诗词的积累

【解答】学生在平时积累诗词、字词时要理解它的意思,理解记忆灵活运用。

2.【答题】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不能忘记。

(改写句子,意思不变,使语气更强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班的小林同学主动承担图书管理员。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老师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

请你用“凝聚”“倾注”“祝福”几个词语写一段赞美老师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情境续写句子。

冬是孕育的季节,孕育明媚的春天;春是播种的季节,播种着夏的希望;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是____________,累累果实是对四季的回报。

【答案】1.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怎能忘记呢?

2.提示:

把“承担”换成“担任”。

3.我们的成长凝聚着老师的心血,他为我们倾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深深地祝福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4.成长的季节;成长着明天的希望;回报的季节

【分析】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

【解答】审清题意。

按要求改写。

3.【答题】巧判是非,对的画“✓”,错的画“×”。

1.“觑、蹑、赘、瘫”四个字,按音序排列,“瘫”字应排在最前面。

   

2.《蟋蟀的住宅》节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是一个童话故事。

   

3.陶渊明和孟浩然虽然生活的年代不同,但他们同属于田园诗人。

   

4.“红胸的知更鸟醒来了,它们用细细的小腿站在枝头,摇晃着身子,也轻轻地吟唱起快乐的歌儿。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答案】1.×;2.×;3.✓;4.×

【分析】本题考查语文基础知识。

【解答】1.觑[qù][qū],蹑[niè],赘[zhuì],瘫[tān],按音序排列蹑排最前;2.《蟋蟀的住宅》是科学小品文;4.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答题】口语交际。

  毕业在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总免不了要互赠留言。

请读读下面两条赠言,再听听敏敏与津津的讨论。

  第一组:

人生如梦,梦永远伴随着你!

祝你笑口常开,笑死活该!

  第二组:

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着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敏敏:

我很喜欢第一组那样的有趣赠言,多让人难忘啊!

  津津:

我不喜欢第一组赠言,这赠言格调低下、消沉悲观、庸俗无聊,绝对不适合我们小学生。

第二组赠言多有诗意,多有激励性啊!

你喜欢什么样的赠言?

说说你的看法,再选择一位老师或者同学,给他(她)写一句赠言吧。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赠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观点:

我同意津津的观点,赠言:

敬爱的老师,您如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注意所填答案内容需积极健康。

【分析】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赠言要张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要给对方以鼓励、鞭策或赞美,让赠言成为他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促进剂”。

5.【综合题文】我会阅读。

追赶飞鸟

  这是一个故事,不知道具体发生在什么时候。

  有一个有经验的捕鸟师,把一张大网悄悄地架在湖泽旁,再在网下撒上各种各样的鸟食,就躲进芦苇丛里去了。

  湖泽上芦苇茂盛,芳草萋萋,昆虫很多,是大雁、野鸭和各种各样的鸟雀嬉戏寻食的好地方。

  不一会儿,成群的鸟雀鸣叫着飞来抢食。

等它们误入网中,捕鸟师一拉网绳,呼啦啦,所有的鸟都罩在网下。

捕鸟师正急着要往前按住,忽然,整个网扑棱棱地朝前跳动起来。

  捕鸟师紧追几步,罗网却腾空而起。

捕鸟师不禁吃了一惊。

原来,有一只大鸟张开翅膀挣扎着起飞,所有的鸟雀也都奋力齐飞,便带着网一起飞上了天空。

  这种情景,捕鸟师还是头一次遇到。

他愣了愣神,然后便盯着天上的鸟网,追了上去。

  捕鸟师跑啊,跑啊,虽然跑得上气不接下气,但他还是一步不肯放松。

  看见的人,劝告捕鸟师说:

“快别出这个冤枉力气了,你怎能追上飞鸟呢?

  开始捕鸟师并不理睬,只是用力地追赶。

  后来,又听见有人讥笑说:

“真是一个大傻瓜!

鸟在天上飞,凭着两条腿,就是跑断了,也休想追上!

  “不像你说的那样。

”捕鸟师对讥笑他的人说:

“天快黑的时候,这些鸟都要各自回巢,方向一乱,鸟网一定会坠落下来。

”说完仍然紧紧追赶。

  果然,不多一会儿,罗网中的鸟雀,有的往东飞,有的往西飞,用力挣脱,闹成一团,整个鸟网从天空中掉了下来。

尽管鸟们拼命扇动翅膀,发出“吱吱”的叫声,但再也飞不起来了。

  捕鸟师立刻扑上去,把那些精疲力竭的鸟雀一个个抓住,带走了。

【答题】解释词语。

(1)芳草萋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精疲力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草木茂盛,十分旺盛的样子。

(2)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解答】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因此,做此类试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答题】捕鸟师看到罗网腾空而起,为什么惊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捕鸟师第一次看到这种现象,他觉得出乎意料。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解答】找到捕鸟师惊讶部分,在文章第四段。

第五段“这种情景,捕鸟师还是头一次遇到。

他愣了愣神,然后便盯着天上的鸟网,追了上去。

”就给出了原因。

【答题】群鸟罩在罗网中,为什么能飞上天空?

为什么后来又掉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群鸟一开始齐心协力。

后来群鸟各自想自己的事情,力量分散了,目标也不一致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给出了解释,需要学生稍加提炼概括。

【答题】捕鸟师“追赶飞鸟”的故事给你哪些方面的启示?

(1)从群鸟的身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捕鸟师身上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团结起来力量大。

(2)善于动脑筋、坚持不懈。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解答】文章通过有经验的捕鸟师追赶飞鸟的故事,告诉我们团结起来力量大。

要善于动脑筋、坚持不懈。

6.【答题】开心习作。

  六年了,你长大了许多。

是的,你的身体长高了,腿脚更有劲了,但更重要的是你知识增多了,道理明白得更多了,眼界更宽了,人格完善了,能力提高了。

请你用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说说你长大的感觉。

(400字左右)

 

 

 

 

 

【答案】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解答】首先要审清要求,这类写作题只要学生生活经验足够,就一定可以有东西可写,另一方面要启发学生热爱生活,留意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小事。

7.【综合题文】请认真听两遍短文,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答题】在画家的考试中,主考官出的题目是《______》。

画家们的想法各有不同,短文共列举了______种想法。

【答案】踏花归去马蹄香;4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解答】学生可以先看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材料的关键词即可。

听力材料:

  一次,朝廷考试天下的画家,主考官出了一个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幅画,把诗句的内容表现出来。

有的画家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许多花瓣儿,一个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面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

有的画家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时候疾速归来。

有的画家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

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体会诗句含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

他的画面是:

在一个夏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着马,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着马蹄翩翩飞舞。

  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看了许多幅都不满意,等看到蝴蝶追逐马蹄翩翩起舞的这一幅时,他连声称赞,于是选中了这一幅。

【答题】文中写主考官“连声称赞,于是选中了这一幅”,被选中的这幅画好在什么地方?

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体会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着重表现“香”字。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听力理解与总结概括的能力。

【解答】听力材料中,在介绍不同画家的画法时,有提到被选中的这幅画的作者的构思,也就是这幅画被选中的原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清楚即可。

【答题】听了这个小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例如:

遇到问题我们要善于打破常规,从多方面想办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听力能力与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为开放题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围绕着听力内容进行作答。

8.【答题】下列画线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笨拙(zhuó) 倘(tǎnɡ)若 惊惶(huānɡ) 贮(zhù)存

B.顷(qǐnɡ)刻 悼(dào)念 棉袄(nǎo)  憎(zēnɡ)恨

C.虐(nüè)待 龇(zī)牙  麻痹(bì)   潜(qián)伏

D.徘徊(huái) 倔(juè)强 玷(zhān)污  允(yǔn)许

【答案】C

【分析】考查学生对字读音的掌握。

【解答】A惊惶(huáng);B棉袄(ǎo);D玷(diàn)污。

9.【答题】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富强 民主 文明 和协

B.爱国 敬业 成信 友善

C.自由 平等 公正 法制

【答案】C

【分析】考查学生对错别字的辨别能力。

【解答】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学会书写正确。

A选项中“和协”应为“和谐”,B选项中“成信”应为“诚信”。

10.【答题】下列每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②我家的窗户玻璃是彩色的。

B.①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②这步棋走错了。

C.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

D.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②这里树木葱茏,风光无限美好。

【答案】D

【分析】考查学生对词语意思的理解。

【解答】A选项中,“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中“玻璃”的意思是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②所指的玻璃,而且,玻璃是在清康熙年间传入我国的,此诗作于宋朝。

B项中“儿童急走追黄蝶”中“走”的意思是飞快地奔跑,“这步棋走错了”中“走”的意思是下棋。

C项中“待到山花烂漫时”这句话中“烂漫”的意思是花开满大地。

“这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这句话中“烂漫”是形容人的性格。

D项中两个“风光”意思相同,都指风景、景色。

11.【答题】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这位老人的钱包失而复得,真是令人喜出望外。

B.他的公司刚刚破产,你这时候跟他要欠款,这不是雪中送炭吗?

C.尽管爸爸在电话里说家里没出什么事,可他还是感觉忐忑不安。

D.奶奶听说了你的事,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答案】B

【分析】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

【解答】“雪中送炭”的意思是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与句子中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同,应改为“雪上加霜”。

12.【答题】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是(   )

A.保罗深受感动地看着那个小男孩儿、然后问道,“要不要坐我的新车去兜风?

B.“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C.1956年12月2日,三幕剧“茶馆”在北京首都剧场公演。

D.从此这种野茶就被叫做《吓煞人香》。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解答】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确定。

A项中应将顿号改为逗号,将逗号改为冒号;C项“茶馆”是话剧名,应加书名号;D项中“吓煞人香”是野茶的一种叫法,应加双引号。

13.【答题】下列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现在晚霞漫天,明天天气肯定不错。

B.父亲就是默默负重的老黄牛,工作永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C.我跟这件事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没人能给我做证明。

我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啊!

D.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只说大话放空炮,要拿出实际行动来。

【答案】C

【分析】考查学生对歇后语和俗语的运用。

【解答】“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指人出名后,名声在外流传,为众人所知。

形容名气很大,已经传到了其他的地方,在C项中运用不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