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281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docx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保持平常心,营造好环境,扬起常笑脸,轻松迎高考。

【摘要】近年来

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

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

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甚至出现了所谓"毕业即失业"的说法

因此大学生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

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有社会原因

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

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本文从大学生自身

企业和社会三个大方面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从而总结出相关的结论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

大学生

曾经是多少人心中的榜样

是人们羡慕的对象

考上了大学也就意味着有了美好的未来

然而

在当今经济形势萧条的情况下

大学生的就业面临着空前的严峻形势

现如今

我国每年约五六百万高校毕业生

然而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只有68%

可见有将近半数的人毕业后得不到工作

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其中有些已就业的大学生又失业、待业

可见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小视的问题

正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据报道

2010年总共有630万大学生毕业

就业压力之大

其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大学生

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就业数量之多可想而知

21世纪初

随着高等学校相继开始大规模扩招

越来越多的高中学子获得了步入大学殿堂的机会

接受更加高等的教育

与此同时

大学生也从原来的天之骄子一落千丈

变得越来越普通

而随着改革的不断开展

我国对大学生的就业也由原来的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

这就使得毕业大学生数量远远超了社会的需求数量

因而使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变得异常严峻

而过多的毕业生与不足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还在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另一方面

大学生的数量虽然呈大规模增长趋势

但其素质却没有大的提高

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没有学到深入精通的知识

只是拿到一张文凭而已

这就导致了中国市场上对普通职业需求的饱和和对高、精、尖端职业的极度缺乏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

如果说2010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

那2011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

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形成的原因

第一

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

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

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我国处于人口高峰期

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

"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

人口基数大

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

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

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250万人预计到1996-2010年平均新增1450万人

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

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

"①

  其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

但由此也带来问题:

要教育大众化

中国普通高校就必须进行大规模扩招

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

"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

2003年212万

2004年达到280万

2005年将超过300万

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

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

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

"②

除此之外

我国的社会发展的区域还存在不平衡

东部发达地区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

因此成为了人才输入省

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

很多学生即使处于失业待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

而在西部地区

却是虽然存在大量的岗位

却是员工难寻

找不到合适毕业生前来就业

第二

大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导致就业难

首先

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

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

在单位的选择上:

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

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

只有7%

在地区的选择上

选择大城市的有20.8%

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

"③

其次

当今的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

适应社会的能力差

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

缺乏广博的知识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

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

不能充分展示自己

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

另外

大学生在择业时

往往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

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选择何种职业

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只是听长辈或朋友的建议择业

导致工作不适合自己

缺乏兴趣

最终导致失业

因此

择业缺乏目的性也是导致成功率不高的重要

第三

用人单位条件苛刻导致就业难

如今

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

试问大学毕业生哪里来的工作经验?

倘若每个用工单位都要求有工作经验

那么学生的工作经验该从何而来呢?

另外

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

追求高学历

更出现了招保安要硕士生的笑话

用工单位的这些条件

无疑对大学生就业造成的负面的影响

使大学生就业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

第四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导致就业难

在我国

目前仍有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

没有市场意识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

造成了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现象

导致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此外

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往往毕业前才进行

而且仅仅作为一种职业介绍

在某种程度上只不过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

"调查显示

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

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

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

"④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无疑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帮助

第五

社会现状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

近年来

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

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

相信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都有过"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

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

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

而不是单方面的

要解决这一社会热点问题

就必须调动多种力量

做出多方努力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第一

大学生自我素质的提高

首先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

树立大众化的基层的就业观

要有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

到基层锻炼自己

挖掘潜能

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

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其二

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掌握过硬的本领

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其三

自主创业

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

找准商机

发挥一技之长

走自主创业

自谋职业的道路

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

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

缓解了就业压力

第二

高校的改革

其一

改革高校课程设置

设置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调整专业结构

使之与招生

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

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

并对教学质量不高

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

减少招生数量

直至停止招生

其二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其三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

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其四

开设实践课程

给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

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

政府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首先

制定政策法规

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

消除就业歧视

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

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

规范就业市场

其次

加强宏观调控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

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

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

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

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

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

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

锻炼成才

另外

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

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

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

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同时

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

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

加强就业指导

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

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①胡修池

刘子婷

当代大学生就业指导[M]

郑州大学出版社

2003

②陈岩松

赵瑞君

大学生就业指导[M]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4.

③王潍海

腾玉成

张宏

大学生择业指南[M]

北京海潮出版社

1989

④2004年大学生首选企业调查--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个人择业观[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5

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

本文从市场就业环境、用人单位、高校和毕业生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并分别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高校扩招学生涌入就业市场后

无论是政府、社会、学校、还是家长、学生都感到了就业形式的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试就其原因及其应采取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1.从市场就业环境看

  

(1)毕业生供需矛盾加剧

据教育部统计

随着大学扩招的展开

大学毕业生人数正以每年近百万的数量高速增长

2004年中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80万

2007年已增至495万

2008年达到559万

而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将超过600万

毕业生人数每年的大量增加造成市场供过于求

势必增加了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立的"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

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其一方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大学生就业市场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

  

  2.从高校来看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从总量上看

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

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

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就突出起来

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

盲目追逐热门专业

一哄而上

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

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

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

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

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

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

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何如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3.从用人单位看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

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

用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才

吸纳、储备人才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事情

但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按需求才

一味地追求高学历

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

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也极大的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不能及时置换冗员

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

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

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

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

因此

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

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4.从毕业生来看

  

(1)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和落后的择业观与现实的需求反差太大

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以前--高薪、大城市、环境优越

大学生的这些就业观念与新形势下的就业需求是极不相称的

它们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一部分人找不到相应的工作位

  

(2)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欠缺

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企业希望所招收的大学毕业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协作能力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能力

而一些学生在大学里只满足于完成应学的课程

缺乏广博的专业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维狭隘

动手能力差

语言表达能力欠佳

适应性不强

社会的期望值与学生自身素质的这一差距也影响着学生的最终就业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

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

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

目前

中小企业的发展

急需大量的人才

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

另外

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

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

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

实现资源共享

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

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

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

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

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

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

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

按需择人

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

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

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

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

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

合理置换冗员

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

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

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

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

因此

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

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

加强人才储备

调整人才结构

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

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

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

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

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加强就业指导

广开就业渠道

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

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

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

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

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

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

同时

要广开渠道

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

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

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

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

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4.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

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

提高整体素质

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

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

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更新就业观念

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

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