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190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docx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

高二易经及诸子诵读

易经

《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神秘的著作,从其编排体例及文字内容看,是占卜用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偷偷将《易经》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

关于其作者,《史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故古人多依司马迁之说而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今人则有不同观点。

由于成书很早,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为此古人专门撰写了《易传》以解读《易经》。

今天我们所说的“周易”通常指《易经》和《易传》二者的结合。

占卜之书的性质并不能掩盖《易经》作为一部伟大著作的价值。

占卜起源于人类解释世界的渴望,哲学的萌芽从原始宗教中生发出来,《易经》为此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中国哲学中阴阳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基础理论,便是根植于《易经》。

后人从《易经》中发展出了复杂的哲学系统,儒家和道教的学说均明显受到《易经》的影响。

今人更是从《易经》中解读出哲学、政治、历史、军事、民俗等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

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上经坤》)

【译文】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评析】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作了《论君子》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希望清华学子们都能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并引用了《易经》上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

此后,清华人便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又逐渐演变成为清华校训。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系辞上》)

【译文】仰望可以观察天文的规律,俯视可以观察地理的风貌,所以可以知道黑暗与光明的道理。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系辞上》)

【译文】形而上者叫做道,形而下者叫做器,将它们结合调节叫做变,推演运用叫做通,在民众中实施运用叫做事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系辞下》)

【译文】走到尽头就要变化,变化以后就能通达,通达以后便能使你的事业长久。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上经乾》)

【译文】相同的声音能够产生共鸣,相同的气息能够互相亲附。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系辞上》)

【译文】两人同心协力,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

两人同心的言论,其气味就像兰草那样幽香。

与时偕行。

(《乾》)

【译文】天下万物都是随着时序的运行而前行。

二、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

【译文】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君子以作事谋始。

(《讼卦》)

君子以容民畜众。

(《坤文言》)

【译文】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从开始就要消除可能引起争端的因素。

君子要像地中藏水一样容纳天下百姓,养育众人。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大有元亨》)

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

【译文】君子在这个时候要阻止邪恶,颂扬一切善行,顺应天命,替天行道,以保护万物性命。

谦虚而又谦虚的君子,即使处于卑微的地位,也能以谦虚的态度自我约束。

君子以虚受人。

(《咸象》)

君子以自昭明德。

(《象传》)

【译文】君子以虚怀若谷的精神容纳感化他人。

君子应该充分显示自己的才华和美德,发挥自己的作用。

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家人》)

君子以同而异。

(《睽》)

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卦》)

【译文】君子说话要有根据,要有内容,行动做事要有准则和规矩。

君子应该在求大同的前提下,保留小的差异。

君子应该很好地反省自己,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君子应知道恐惧警惕自己,修身省过。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益象》)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升象》)

【译文】君子应当看到良好的行为就马上向它看齐,有了过错就马上改正。

君子通过顺应自然规律来培养自己的品德,积累微小的进步来塑造高大完美的人格。

君子以振民育德。

(《蛊·象》)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临·象传》).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大畜·象》

【译文】君子救济人民,培育美德。

君子费尽心思地教导人民,并以其无边无际的盛德保护人民。

君子应当努力学习领会前代圣人君子的言论和行为,(以此充实自己,)培养美好的品德。

【评析】振民如风,育德如山,非育德不足以振民,非振民不足以育德。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象传》)

君子以类族辨物。

(《同人》)

【译文】君子必须坚持勤俭节约的美德,以避开危险与灾难,不能谋取高官厚禄和追求荣华富贵。

君子要明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明辨事物。

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颐·象》)

君子以非礼弗履。

(《大壮·象》)

【译文】君子应当言语谨慎以培养美好的品德,节制饮食以养育健康的身体。

君子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去做不合礼仪的事情。

【评析】养德养身是君子之道,自然之道。

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乾卦文言》)

【译文】知道进却不知道退,知道存却不知道亡,知道得到而不知道丧失,能称得上圣人吗?

知道前进和后退、生存和灭亡而又不失掉正确原则的人,能称得上圣人吗?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卦·象传》)

【译文】刚和柔相互交错,形成大自然的文彩;文明而有节制,构成人类社会的文彩。

观察自然界的文彩,可以知道时序变化;观察人类社会的文彩,可以推行教化,促进社会发展。

天地交而万物通。

(《泰卦彖传》)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

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

(《否卦彖传》)

【译文】天地相通,万物蕃盛生长。

天地不相通,则万物无从生长。

上下隔绝,天下混乱不成为国家。

【评析】天地交,就是和谐。

天地不交必然是生民遭难,万物凋敝。

古人重自然、顺畅、和谐的思想。

这是古人理政重视上下和谐相通的观念,认为国家的兴旺和自然界是一个道理,都要上下相通。

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

(《同人》)

【译文】文明而又刚健,行为中和公正而无偏私,又能相互呼应,这是君子之道。

【评析】这强调的是顺天应人之道,是不败之道。

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富以其邻,不独富也。

(《象》)

【译文】小人决不可以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危害并扰乱邦国。

自己富裕了,就要惠及邻居。

自己不单独富贵。

【评析】“小人勿用,必乱帮也。

”就是说不能随便用一些没有能力的庸俗之人、或者纸上谈兵的人,否则就会危机战争的胜负甚至国家的安全。

诸葛亮用马谡导致失街亭,赵王用赵括,导致四十万赵军被坑杀就是例子。

富以其邻,是古代富润天下的普惠思想,也要希望和带动别人富起来,让大家受惠。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彖传》)

【译文】天地阴阳交感而使万物化育生长。

圣人以道德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

【评析】天地因适合于万物,而万物生长;圣人之心因适于人心而天下和平。

这里的“感”,即适合、受拥护之意,说明人的思想主张若想受人拥护,必须合于自然之道。

天地革而四时成。

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革卦家传》)

【译文】天地变革而形成四季。

商汤周武王革命,合乎天地自然变革之道而又适合人民的意愿。

【评析】变革为天经地义。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是我国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国风”中的周代民歌以绚丽多彩的画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表达了他们对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的不平和争取美好生活的信念,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我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诗经》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译文】雎鸠关关叫得欢,成双成对在河滩。

美丽贤良的女子,正是我的好伴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国风•王风•黍离》)

【译文】知道我的说我心烦恼,不知道的问我把谁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桃夭》)

【译文】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女子出嫁,和美一家。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国风•郑风•子衿》)

【译文】青青的是你的长领襟,悠悠的是想念你的心。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从此断音信?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

(《国风•秦风•无衣》)

【译文】谁说没有衣服穿?

你我共同披战袍。

国王兴兵要作战,修好我们戈和矛,同仇敌忾赴战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

【注释】蒹(jiān):

荻也。

葭(jiā):

芦也。

【译文】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译文】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邶风•击鼓》)

【注释】契阔:

聚散。

契,合;阔,离。

【译文】“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发誓对你说。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到老与你过”。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

【译文】指如柔荑细纤纤,雪白皮肤油脂凝。

颈如蝤蛴白生生,齿似瓠瓜子儿扁。

丰满前额弯眉毛,浅笑盈盈酒靥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车辖》)

【译文】高山仰望才见顶,大路平坦凭人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

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大雅•荡》)

【译文】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小雅•鹿鸣》)

【译文】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

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卫风·氓》)

【译文】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

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小雅•伐木》)

【译文】小鸟鸣叫不止,是在寻求朋友的响应。

不愧于人,不畏于天?

(《小雅•何人斯》)

【译文】(你做坏事,)即使在人前不惭愧,难道不怕天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大雅•荡》)

【译文】很多人做事都有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终的。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史书。

古人“尚”与“上”通用,“书”原来就是史。

《尚书》也就是上古历史的意思,“尚书者,上古帝王之书,或以为上所为,下所书,故谓之《尚书》。

”(王充《论衡•正说篇》)《尚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

《尚书》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共100篇。

《尚书》是由谁编纂的呢?

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司马迁和班固都肯定它是孔子编纂的。

孔子收徒讲学时,还选用了这些典籍作为教材。

孔子认为“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诗言志,歌永(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

(《尚书•舜典》)

【译文】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吟唱那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音调要合乎吟唱的音律,音律要谐和五声。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大禹谟》)

【译文】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尚书•大禹谟》)

【译文】你不夸耀自己的才能,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能;你不夸耀自己的功绩,因此,天下的人没有谁与你争功。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招致损失,谦虚会受益处。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旅獒》)

【译文】如果不注意小节的修养,必定影响人大方向的品德。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尚书•旅獒》)

【译文】堆一座山,只差一筐土而放弃,就前功尽弃了。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周官》)

【译文】成功在于志向,事业发达在于勤奋。

老子

《老子》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著作。

又称《道德经》,共81章,分上下篇。

相传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

现在通行本《老子》,多数学者认为在孔子、墨翟之后,可能成书于战国中前期。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

在上下篇中分章次第,以及《道德经》的题名都是后人所加。

老子用自已独特的见解,为我们解化宇宙苍生。

道,具有自然无为,无形无名,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又不可言说的特性;它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浑沌混一的原初形态,又是超越一切有形事物的最高自然法则。

大道无形无名,却孕含着一切有形事物生成发展的玄机。

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

鲁迅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一、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一章》)

【译文】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

或“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可以用言语来阐释的“名”,就不是恒久不变的“名”。

(“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

或“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

【评析】道是什么?

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不因人认识到了而存在,也不因为人没有认识到而消失。

老子指出,道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解说的,但是,所有人们认识到的和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道,都已经不是永恒不变、自然而然的道本身。

名称是可以由人来命名的,但是,所有的命名都是人为的规定,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

因此,老子在此首先告诉人们,不要认为书中所说的道就是自然而然存在着的道本身,但是,可以用这些解说来尽力去理解道;也不要认为书中所说到的名称就是固定不变的,只是不得不勉强为它起个名称,否则便无法解说。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二章》)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八章》)

【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四十三章》)

【译文】天底下最柔弱的物体,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物体中(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奔流于天下无坚不摧,无所不经,无孔不入)。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六十三章》)

【译文】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

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六十四章》)

【译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四十二章》)

【译文】道本唯一,这唯一之道包含阴阳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第三者如此从而衍生万物。

万物都具备阴阳两个方面,客观规律作用于阴阳两个方面使事物达到和谐。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五章》)

【译文】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

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遵循自然。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八十一章》)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七十四章》)

【译文】人民不怕死,为什么用死来威胁他们呢?

我恒有三宝,保而持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六十七章》)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

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于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领。

【评析】“不敢为天下先”既为“天下莫能与之争”着想,同时也是出于一种“兼畜人”的慈心。

所以,慈是最为基本的,离开了慈,后两宝就不是完整的。

不敢成天下第一,原因有二:

一、先成的是最小的器皿,大器才晚成;二、一下就占到先上,不按自然发展顺序,只有灭亡。

老子教诲人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一下就当圣人,而是要先走完圣人之前的苦难路程。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之能与之争。

(《二十章》)

【译文不自以为是,方能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方能显现功绩;不自高自大,方能有所长进。

正因为他不与客观的当然之道抗争,所以天下无人能和他争。

【评析】老子所谓“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而是要以不争反立于不败之地。

后世流布的“难得糊涂”、“吃亏是福”等思想意识,与老子所谓“不争之德”都不无源流关系。

三、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六十章》)

【译文】治理大国,如同煎小鱼,(繁扰则鱼烂,妄为则民伤)。

以道来治理天下,那鬼神起不了作用。

【评析】美国前总统里根深知其三昧,他在1987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这句话,引起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

“烹小鲜”要特别讲究火候。

烧菜需用火,这是无可非议的,关键是看怎么把握火候。

“小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成熟规律,必须顺应之,以文火烹煎。

既然是“烹小鲜”,就不能翻来翻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三十三章》)

【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四十五章》)

【译文】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有弯曲一样;最灵巧的东西,好似最笨拙的;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一样。

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

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评析】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

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

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这是老子的美学观点,意为真正灵巧优美的东西应是不作修饰的。

老子以“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分析了巧与拙的辩证关系。

认为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卖弄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在这种顺应中,使自己的目的自然而然地得到实现。

老子提出的“大巧若拙”虽本意不在审美,而在说明“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但它却恰恰说出了一切高度成功的艺术创作所具有的特征。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四十一章》)

【译文】最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制成,最大的声音,听来反而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看来反而没有形状。

【评析】老子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没有形象是最大的形象,没有声音是最大的声音。

大道隐匿,没有名称,却唯有道善于始生万物,又善于去完成。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八十一章》)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五十四章》)

【译文】善于建德立业的坚忍不拔,善于守道有望者矢志不渝(善于建树的,所建立者永不能拔。

善于抱持守望的,所抱持的功业永不脱落)。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庄子》为道家经典之一。

今存33篇,分内7篇、外15篇、杂11篇。

内篇的思想、结构、文风都比较一致,一般认为是庄周自著。

外、杂篇则兼有其后学之作,思想观点与内篇多有出入。

如在哲学上不仅仅有唯心主义的虚无之道,有时还赋予其某些物质性,带有唯物主义的色彩;在政治上时而主张绝对的无为,时而主张在上者无为而在下者有为;在处世态度上,时而宣扬混世,时而赞成避世;在人生观上,时而提倡寡欲,时而鼓吹纵欲;在对待其他学派的态度上,时而坚持混合齐同,时而针锋相对。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

【译文】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啊。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养生主》)

【译文】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知北游》)

【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知北游》)

【译文】天地具有伟大的美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达,四时运行具有显明的规律但却无法加以评议,万物的变化具有现成的定规但却用不着加以谈论。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

(《秋水》)

【译文】从自然规律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别。

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

(《列御寇》)

【译文】让他做财务的管理,能看出他的廉洁仁爱,让他做危急的事情,就能看出他的操守。

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田子方》)

【译文】像天空本来就高,土地本来就深厚,日月本来就明亮,又怎么修整呢。

无为为之之谓天,无为言之之谓德,爱人利物之谓仁,不同同之之谓大,行不崖异之谓宽,有万不同之谓富。

(《天地》)

【译文】用无为的态度去做就叫做自然,用无为的态度去说就叫做顺应,给人以爱或给物以利就叫做仁爱,让各各不同的事物回归同一的本性就叫做伟大,行为不与众不同就叫做宽容,心里包容着万种差异就叫做富有。

管子

管仲,名夷吾,字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春秋初齐国政治家。

辅佐齐桓公,成就千秋霸业,司马迁说: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一部《管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状况的珍贵资料。

《管子》名言: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孔子论管仲: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意思是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左开衣襟,成为蛮人统治下的老百姓了。

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牧民》)

【译文】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

召远在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