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民主决策探析.docx
《村务民主决策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村务民主决策探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村务民主决策探析
村务民主决策探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
”实行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
民主管理,就是在农村党组织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拥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村务民主决策是村级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农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试就村务民主决策问题做些粗浅探析。
一、村务民主决策是新时期研究和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村务民主决策作为村民自治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继民主选举后群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直接影响到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方式、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执政基础,是推进村级民主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
1、村务民主决策是转变村级组织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现实选择。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和分配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对村级组织的依靠性、依赖性逐渐降低,传统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
农村税费改革后,村级组织的工作职能和工作重点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村级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也将受到新的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组织、教育、引导和致富农民,必须大胆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把发扬民主、依法办事作为农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
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提高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能力,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和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
2、村务民主决策是实现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
让村民当家作主是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直接反映了村民自治水平。
在村一级,村民通过直接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来实现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
从实际情况来看,最能直接体现群众当家作主的是群众必须充分广泛地享有决策权,民主决策是群众当家作主的最基本最直接的途径。
对关系到村民自身利益的事,都能由村民自己当家,自己作主,自己决定。
该干什么、不干什么,该怎样干,不该怎样干,都能由群众自己说了算,这是群众当家作主的最基本最具体的体现。
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保障和维护农村群众的决策权,深入推进村务民主决策,通过不断完善决策制度、程序和运作机制,逐步推进村级民主决策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群众当家作主。
3、村务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关键环节。
在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民主决策处于关键环节,并且贯穿和渗透到其它“三个民主”的全过程。
民主选举的实现途径就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成效源于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民主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民主管理成功与否与民主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息息相关,民主监督是民主决策效能的保障机制,通过民主监督来保障民主决策的程序、规则和决策执行的正确性和实效性。
可以这样说,离开了民主决策,其它“三个民主”都将是一句空话。
4、村务民主决策是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伴随村民自治不断发展,村民参与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对村务民主决策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影响村级民主决策的因素还很多,实际运作中还存在不少难点问题,突出表现为:
一是村党组织过于揽权。
一些本来应由村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或是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村党组织“拍板”的多。
二是政府干预过多。
乡镇政府对村委会工作指导少、干预多。
习惯下指标、下命令,对村内事务过多干预甚至是包办。
三是村民或村民代表的决策能力和参政议政素质参差不齐。
少数村民在决策重大事项时考虑个人利益多,考虑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少,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
同时还有不少影响村务民主决策的深层次问题。
虽然关于村务民主决策已经有了相关的制度规定,但是村级事务决策的实际运作总是在具体的村治环境中进行的。
因此必须突破制度层面来认识和研究村务民主决策,把握村务民主决策的内在规律,为其从理论、制度和实践经验上找到支撑,从而推进民主决策的良性发展。
二、村务民主决策的内容和形式
1、村务民主决策的内涵。
决策的民主化是指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博采众长,最后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进行决策的过程。
村务民主决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村务民主决策是指村内一切事务,包括日常村务、一般村务和重大村务都要坚持发扬民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作出决定。
狭义上的村务民主决策指按照有关法律法规,通过设立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等议事形式和制度,研究决定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村务和村民共同关心的问题,按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定。
&
nbsp;2、村务民主决策的内容。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结合农村实际,村务民主决策的内容可以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村务决策,主要是村级一些日常性事务的决策,这类决策一般由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在商量沟通的基础上,作出决策。
二是一般性村务决策,主要是指村级组织一般性工作安排、小额资金支出等涉及面不大的村务,这类村务一般由村委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集体讨论作出决策和处理。
三是重大村务决策,这是民主决策的重点内容。
所谓村级重大事务,是指村民自治范围内普遍涉及村民利益或村民普遍关心的事项。
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内发展生产和公益事业所需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村干部报酬等,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
3、村务民主决策的形式。
村务民主决策的形式主要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
村民会议是由本村全体18周岁以上村民组成的自治权力机构,由所有村民作为决策主体,直接参与本村重大事务的决策,共同决定村级重大事务。
村民通过参加村民会议直接讨论和决定本村重大事务,最能直接表达和反映村民意愿。
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会议的重要补充形式。
由于在农村现实中村民会议组织难度较大,因此村民代表会议也是运用较多的,并得到了有关法律和制度保证。
村民代表会议作为决策机构,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村民群众广泛、深入地参与村级事务决策的有效形式。
其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进行民主议事,由村民代表将村级重大事务及时告知所代表的部分村民,并进行讨论,收集意见;另一方面村民代表可以根据征求的意见,代表所代表的村民对村级重大事务作出决定。
4、村务民主决策的程序。
完善的议事规则和严格的决策程序是保证民主决策质量的前提。
村务民主决策一般按以下流程进行。
一是提出议案。
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
二是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
民主决策方案提出后,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意见或建议;三是广泛征求意见。
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将意见和建议向村民或村民代表告之,让广大村民了解要决策的事项内容,提出自已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会议讨论决定。
在上述程序的基础上,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要决策的提案,公布表决结果。
最后,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及时公布实施情况。
三、村务民主决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的原则。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在推进村民自治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基本原则。
在推行村务民主决策的实践中,一方面,村级党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在村民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既要敢于领导也要善于领导,要通过组织村委会和村民依法建立和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及其他议事制度,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程序,组织党员、群众参与监督等形式,来体现和巩固村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核心地位。
另一方面,村民委员会要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不能凌驾于党组织之上。
2、依法办事的原则。
依法办事是推进村民自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村级民主决策本身也是一种法制实践,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进行,各种活动都必须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开展。
村级民主决策的内容和作出的决议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规定范围。
村级民主决策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讨论决定的事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
3、集体决定的原则。
民主决策的最基本特点是集体决策,不论是村民会议还是村民代表会议,都是以集体决策的形式作出决定。
坚持集体决策的原则,就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在决策过程中,只有实行充分的民主议事和集体讨论,并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作出决定,才能保证决策具有广泛、充分的民意和群众基础,才能有利于决策的顺利执行。
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既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方面村民的利益,更要首先考虑并满足大多数村民的利益要求;既要认真考虑村民个人或局部的利益,更要考虑集体或全局的利益。
4、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做一切工作应牢牢坚持的基本原则。
推进村务民主决策,也必须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要坚持从农村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管理能力的现状出发,着眼于服务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因地制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展。
既要规范操作程序,更要讲求实际效果。
四、推行村务民主决策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nb
sp;1、要正确处理好实行村务民主决策化与坚持党的领导的关系。
村民自治,是党领导的自治。
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既要广泛地发扬民主,又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领导,并且将党的领导渗透到民主建设的每一项制度每一个环节中,贯彻好先党内后党外、先党员后群众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实施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决制度,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在村务民主决策中的主导作用。
民主决策前,要先由村党组织研究提出决策初步方案,然后召开村党组织、村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同意,再由村党员大会讨论,最后提交村民会议进行公决;民主决策会议,要在村党组织的主持下召开;决议形成之后,村委会应将决策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及时向村党组织汇报,接受村党组织和党员代表的监督,使民主决策工作始终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开展。
2、要正确处理好实行村务民主决策与依法依章办事的关系。
村务大事民主决策制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创新,是村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但村务民主决策必须在法律政策的框架内进行,一是要确保决策程序上的规范性,二是要确保决策内容的合法性,村民代表会议所作决定要符合国家利益、全局利益和集体利益,要体现以人为本,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
扩大化倾向,使村民自治工作规范有序,办事有据,易于操作。
3、要正确处理好实行村务民主决策与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关系。
村级民主决策虽然在四个民主中处于关键地位,但是只有四个民主共同推进,协调发展,才能取得实效。
要通过民主选举的形式,选出数量合理、素质较高的村民代表。
要着眼于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村内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等各个民主管理主体的作用。
民主监督是民主决策效果的保证,对经民主决策后的事项,由村委会在村党组织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实施进展情况定期向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在决策事项实施过程中,要随时接受村民的监督检查;每个决策的最终结果要向全体村民通报结果。
要建立和完善村民质询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民主管理制度,增强村务大事的透明度,及时消除群众的疑问,克服村务民主决策中容易出现的事后监督等弊端,更好地履行职责。
4、要正确处理好实行村务民主决策与提高村民素质的关系。
村民是实行民主决策的主体,其素质如何,对民主决策的成败至关重要。
因此,要注重加强对群众进行法制观念和民主素质的教育,大力宣传村民自治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努力提高村民的民主素质,既要注重调动他们参与村级民主决策的热情,又要引导他们正确理解民主决策的内涵,提高村民特别是村民代表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方式参与民主决策。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探讨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探讨
当前全国电力紧缺,电力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巨大的发展机遇,作为电力生产一线的管理者,如何围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安全管理实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是值得深思和积极实践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实施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版权所有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就是以尊重职工,爱护职工,维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为出发点,以消灭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隐患为主要目的。
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应有以下二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电力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宏伟目标,要求用较短的时间、较少的环节和较少的代价,最大可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
而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突出职工的中心地位,不断增强安全管理实效,确保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长期稳定,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其次就是当前的安全管理方法,虽然采取了“安全性评价”、“危险点预控”等方法,但与安全生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当前急需一种更为科学有效的方法来逐步完善安全管理。
推进安全生产的以人为本管理是当前推进安全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电力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也是安全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
二、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1、有利因素。
首先近年来电力企业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其次,通过常抓不懈的安全教育活动,特别是《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为推进人本管理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2、不利因素。
有些职工对人本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人本管理无非就是管人治人的方法,支持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还有的认为人本管理只能靠物质才能实现。
管理者发现问题往往以罚代教,久而久之,职工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加剧,挫伤了职工保安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职工的安全意识存在差距,执行标准化作业的内动力不足,管理者盯得紧,干得就标准一些,检查少、管理松,就存在求快图省事的违章现象。
职工落实规章制度被动行为多,主动行为少,没有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在日常工作中没有真正把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变为自觉行动,不能切实作到领导在不在一个样。
三、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就是通过推进安全生产的人性化管理,把制度建设为主的管理方法与提高个人积极作用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突出职工自身价值,引导职工树立安全新理念,养成安全生产良好习惯,创造安全生产优良环境,增强职工保安全的内动力,这是探索立体保安全的新渠道,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
1、千方百计,以人性化教育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放弃过去死板生硬的安全教育方式,大力推进人性化教育模式。
在教育中把个人的平安健康与家庭生活联系起来,使其理解“你的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道理,引起职工心灵的共鸣,深刻领会个人的安全与家庭的幸福、生活的甜美息息相关,使职工发自内心地重视安全,在工作中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为安全”的转变。
2、人性化管理,积极探索以人为本管理新模式。
在实施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的过程中,一是本着人性化管理原则,对现有的规章制度、作业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及时修订和充实完善,使管理制度从约束人向激励人转变。
二是改进安全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对职工的过错行为和违章违纪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职工做到心服口服,切忌使用粗暴手段训斥职工,执行经济处罚时也需要有理有据,切忌随意处罚。
三是注重培养职工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把职工执行规章制度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有机结合起来,提升职工保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党政工团齐抓“厂兴我荣”的人性化思想。
把安全管理活动从企业内部和生产现场推广到职工的日常生活中去,力争使职工在工作之余获得良好的休息,过上和睦美满的家庭生活,从而减轻疲劳,在工作中能够更加精神集中,从根本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活动,解决好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最大限度获得职工对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搞好“安康杯”竞赛活动。
定期组织开展安全议案征集活动,发动职工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写成提案,提交工会,对有价值的提案要及时进行表彰奖励。
奖励职工发现事故隐患,力争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5、积极创建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
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管理中,应着力培育职工热爱企业,忠于企业,关心集体,
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唤起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改变单纯的物质利益追求,从而可形成热情共鸣、任务共保、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企业安全文化应为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范畴,走人性化与法制化想结合的管理之路。
追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理念,应该成为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
版权所有
利用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大力倡导“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意识和工作导向,使每一个职工都认识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就是生产力”,认识到“安全就是自己和企业最大的效益”,使每一位职工都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以人为本安全管理要体现在关心职工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上,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术手段,关心职工的思想和生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使职工能够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实现企业安全的长治久安。
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安全标兵等多种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方法,发挥企业安全文化激励功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以人为本安全管理使广大职工自觉享受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健康保障,保证完成安全生产的每一项任务,努力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果。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在广大职工中开展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以下简称创新工程),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当前形势,抢抓发展机遇,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载体。
同时,也是开拓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的有效切入点。
为此,必须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热情,深入开展创新工程活动,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创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创新工程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企业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
然而,各企业中人才资源缺乏、科技含量偏低等因素,已成为影响企业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因此,在企业中开展创新工程,是工会履行建设职能,服从服务于经济工作大局,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举措和有效切入点,是加快职工队伍知识化进程,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这必将推动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做优,实现经济新跨越。
因此,各级工会要统一思想,提高对开展创新工程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创新工程作为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具体体现,作为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的具体体现,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继续深入开展。
二是要加强宣传,营造创新工程良好氛围。
要引导教育广大职工转变观念,树立和增强经济技术创新意识。
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开展创新工程的意义,宣传在创新工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创新成果,激励广大职工投入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来,不断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为深入实施创新工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要认真调查研究,坚持分类指导。
各级工会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注重研究企业实施创新工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分类指导。
要走科技兴企之路,突出创新、创先、创优。
同时,还要抓住企业和员工共同关心的问题,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针对企业发展的难点、重点问题开展活动。
四是要建立和完善开展创新工程的激励机制。
工会要主动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领导研究和制定创新工程的表彰、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劳模、技术能手、能工巧匠等在创新工程中的骨干作用。
对在活动中取得优秀成果的员工,在其待遇上应予以倾斜,扩大激励效果。
五是要整合资源,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职工素质。
要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要求的知识型人才。
同时,还要以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为有效载体,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构筑企业员工施展才华、提高技术素质的平台,培养和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六是要切实加强对创新工程的领导。
实施创新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意义深远,内容丰富。
因此,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常抓不懈,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做到组织落实、责任目标落实和措施落实。
要努力探索创新工程活动的新形式、新内容,为创新活动丰富内容、增添色彩,极大地调动和保护企业职工参与创新工程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