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044047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18.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紫式部与《源氏物语》解读.ppt

第二节紫式部与源氏物语,一、生平与创作(约970-1014),平安时期女作家,本姓藤原。

被誉为“大和民族之魂”。

1、源氏物语的作者是谁?

2、“紫式部”这个名称的由来,3、文学世家、“才女”,4、青年丧夫、入宫为官,“每当看到和听到一些喜庆的事、有趣的事,反而勾起我平素出家遁世的思想,增加我的郁闷、恍惚之情,这真是再苦恼不过的事。

还是将一切忘却吧,想也无用,而且徒增罪孽。

唯于清晨观看池鸟戏水无忧无虑之状而已。

”紫式部日记,5、主要作品,

(2)紫式部日记:

约于1010年左右写成,记录了10081010年间宫廷日常活动及紫式部的感受。

(3)自选和歌集紫式部集:

收入和歌128首,

(1)源氏物语(1001-1008):

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写实小说,散体小说。

她的作品以自身的心灵忧伤和对时代社会的悲剧认识为出发点,挖掘人生和生活中的悲剧美,感受纤细绵密,运笔典雅流丽,温婉幽美。

二、源氏物语(约为10011008年间),

(一)情节结构,光源氏(1-44回),熏君(4554回)宇治十帖,小说描绘了中古日本平安时代桐壶、朱雀、冷泉、今上四朝天皇当政时三代人前后70多年的宫廷生活,涉及人物约440人之多,但小说在整体结构上是以男主人公源氏和薰君的荣辱兴衰为经,以几十个不同性格、不同命运的贵族女子为纬,从男女关系的视角,铺开了复杂的爱情纠葛。

源氏的部分(1-44回):

描述源氏50余年的一生,情场上的悲欢离合和官场上的升降沉浮。

(1-13)源氏的出生、成长,写他放荡的爱情生活和政治上的升沉。

(14-33)源氏全盛的中年时代,写他对女性的安排和政治上的中兴。

(34-41)失意的晚年时代,写源氏心灰意冷、出家遁世以致郁郁而死。

其中,第41回名“云隐”(日文“云隐”为“隐遁”义),这一回只有回目却无文本,作者是以此奇特的表现手法暗示源氏的隐遁和死去,也透露出作者的衰惋心情。

(4244)回叙述源氏身后之事,由源氏的生活向熏君的生活过渡。

2.熏君的部分(4554回):

描述源氏名义上的儿子(实为三公主和柏木所生)薰君的故事。

薰君为“私生子”出身而苦恼,他与大公主、二公主、浮舟等几个女性的恋情纠葛,情场上的失意。

因为后半部分10卷故事主要发生在京都南郊宇治这个地方,故又名“宇治十帖”。

2.情节,桐壶天皇,皇后弘徽殿女御(右大臣之女),大皇子(即后来的朱雀帝),桐壶天皇,桐壶更衣,光源氏,光源氏“任情恣意,轻薄好色”(父皇语),“在色情上无孔不入”(儿子夕雾语)。

恋上后母、姑姑藤壶更衣(昭阳妃子),生一子即后来的冷泉天皇。

12岁与左大臣之女葵上结婚,葵上生下儿子夕雾后死去。

迎娶藤壶女御的侄女、光源氏的养女紫姬,雨夜品评,葵上,雨夜品评,1、老地方官伊豫介之妾空蝉、女儿轩端荻,空蝉,3、夕颜,5、六条御息所(源氏的婶母),4、末摘花(亲王之女),6、紫上(光源氏的养女),紫上,7、右大臣之女、弘徽殿女御的妹妹胧月夜(皇太子妃),桐壶帝死,朱雀帝登基,光源氏赴须磨,9、玉曼(夕颜的女儿),10、花散里、源内侍(老宫女),8、明石姬(明石入道的女儿),明石姬,11、迎娶朱雀帝之女三公主,三公主,柏木(葵上的侄子),私生子熏,柏木临终图:

夕雾来探望柏木,熏,宇治亲王的大女儿大君,宇治亲王和侍女所生的女儿浮舟,匂xing皇子,熏偷看美人图,匂亲王求爱浮舟图,

(二)多重主题,1.社会历史批评角度(研究初期比较流行的观点,由叶渭渠先生提出)宫廷内外争夺权利的斗争,皇室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地方贵族追逐名利的丑态。

源氏物语是日本平安王朝贵族社会生活的巨幅画卷,是一部形象的平安贵族社会满月将亏、盛极欲衰的兴衰史。

2.贵族恋情说(李芒先生提出),“源氏物于描写平安朝宫廷政治势力的斗争,而是刻画宫廷贵族的恋情。

源氏物语是以宫廷生活为舞台,试图描写贵族生活的各种情况,而且获得成功。

然而。

这部作品的最大兴趣,可以认为,在于以光源氏为中心,分别刻画了种种恋爱活动。

”,3.物语文学的角度(王向远提出。

),源氏物语是一部描绘宫廷贵族恋情的小说。

表现贵族社会的人情与人性。

赞日本式悲剧的“物哀”之美。

(1)“人情的世界”,紫式部在源氏物语萤(第二十五回)中借源氏之口说道:

“原来故事小说,虽然并非如实记载某一人的事迹,但不论善恶,都是世间真人真事。

观之不足,听之不足,但觉此种情节不能笼闭在一人心中,必须传告后世之人,于是执笔写作。

因此欲写一善人时,则专选其人之善事;而突出善的一方;在写恶的一方时,则又专选稀世少见的恶事,使两者互相对比。

这些事都是真情实事,并非世外之谈。

”,“作者女流之辈,不敢侈谈天下大事”,小说描写了上下几代人错综复杂、缠绵悱恻、哀感顽艳的男女恋情故事,而这种恋情正是当时贵族社会男女之间的主要关系状况,源氏物语的爱情世界就是平安王朝贵族的“人情的世界”。

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

日本文化的诸模式中指出,包括忠、孝、义理、仁、人情等方面的日本人的人生观就像地图上的各个地域一样被明确地划分为几个部分,用日本人的话来说,人生是由“忠的圈子”、“孝的圈子”、“义理的圈子”、“人情的圈子”等组成,而这几个“圈子”是相对独立的。

在当时的日本,贵族社会还没有建立起男女关系的稳固的道德观念。

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婚姻制度访婚制仍是当时流行的婚姻方式,这是一种十分松散的婚姻关系。

源氏与大多数女人的关系,都是这种宿花眠柳式的访婚制形式的体现。

而且,史学家确信:

寻花问柳之术是当时贵族男子一种必备的修养,渔色高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物哀”之美,本居宣长(17301801)源氏物语疏证认为,要正确地理解源氏物语,不能以儒佛的善恶道德观去理解。

一部物语,体现了“物哀”,表达了符合世间的情感就是美的;不能体现“物哀”,无情而且不合世间人情者就是恶的。

源氏的行为违背了道德,这要由世间其他的书论其罪过,而物语不必来做此事。

物语不像儒佛之教那样有严格的行为规范,也没有使人解惑觉悟的法则,它只是讲述使人“物哀”的世间故事,并以此为审美对象,达到使人悲哀、感物伤怀之目的。

物语描写那些不道德的恋情,并非赞同这些不道德,就像爱种莲花的人,将浊水污泥贮而积之,并非喜欢那些浊水污泥,而是为了使那美丽的莲花盛开吐艳。

宣泄与认知:

把人间情欲升华为审美的对象。

让内心的情感超越于这出自本能、无法摆脱的污浊的男女恋情而得到美的升华,宣泄的是世间的情欲,认知的是人情之美。

“物哀”的含义大致是人由外在环境触发而产生一种凄楚、悲凉、伤感、缠绵悱恻的感情,有“多愁善感”、“感物兴叹”、“感物伤怀”之义。

“物哀”具有独特的感受性、抒情性、悲剧性,实质上是日本式悲剧的一种独特审美风格。

“物哀”作为悲剧冲突,主要是现实的情欲享乐与深层意识中的悲观主义、虚无主义意识的矛盾冲突。

这种冲突是内向化的,冲突的舞台就在人物的精神世界里。

“物哀(悲剧)”意识在源氏物语的表现,

(1)人物的“悲恋”,小说以悲剧开始,又以悲剧结束,所有的主人公的爱无一不带有悲剧色彩。

女主人公藤壶的不伦之恋、六条妃子的怨念之恋、紫姬的隐忍之恋、三公主的宿命之恋,浮舟的漂泊之恋.这些爱恋是无常的,是虚无的。

(2)人物的命运悲剧,源氏,为情欲所煎熬,为女人的回避而苦恼,为女人的怨恨和妒忌而不安,为担心隐私被发现而惶惶然,更为乱伦的背德行为而受到良心的谴责与折磨,最后为后代重蹈自己的覆辙而感到轮回报应的可怕,人生的可悲和虚幻,最后在万念俱灰中命丧中年。

熏君,为自己的出生秘密而苦恼,又为情场上连连败北而痛心。

物哀:

(2)女性悲剧意识:

空蝉,六条妃子,藤壶女御,末摘花,紫姬,紫姬与源氏,葵上,明石姬,夕颜,柏木与三公主,浮舟,(3)生命悲剧意识,在孤独、焦虑、恐惧、怜悯等体验中展现的是生命的流转、宿世的哀叹、死亡的阴影、病态的灵魂。

源氏在爱的追逐之中体现了生命无常,体会到了生命无根漂浮的状态。

紫式部是以无常观来解释当时社会男女关系的无奈现实。

欲望是瞬间生灭的无常之物,无常又是不可解决的冲突,人不可能从无常中得到解脱,因此始终处于无助的状态,这是人类生命中最深刻的孤独,这种孤独中显现的是生命的本质。

源氏物语以哀情作为基本情感,具有悲剧性。

(4)阴柔美的风格,日本文学表现的是细小的场面、细腻的情感、微观的物象、瞬间的感觉,流淌着特有的淡淡的哀伤、绵绵愁绪,还有稍纵即逝的恬淡喜悦。

它所表现的是趋于平静的感情,难得体味到冲突的对抗性和激烈性。

表现出幽远枯淡的美感。

桐壶更衣的孤独、焦虑、恐惧;深秋黄昏,皇上的枯坐凝思、寒气侵肤;桐壶更衣娘家的庭草荒芜、花木凋零,无不成为孤独体验所构造的意向。

与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性相比,紫式部更重视的是情感的意象。

所以,源氏物语是一部“诗化小说”。

“体验流的平淡性和情节的日常性”,紫式部使得悲剧体验完全在日常化的生活中进行表现,把极其恐惧的体验也日常化,从而使得冲突在极为平淡的悲剧体验中显现出来,也就是以平面化的悲剧体验构造作品的冲突。

这样体验流的平面化,矛盾冲突的内向化以及情意性的表现,使得源氏物语具有阴柔美的风格。

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奠定了日本传统文学的又一风格,并被近现代作家继承下来,我们在日本近代“私小说”、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美学风格的影响。

4.佛教主题,

(1)认为作者是妙音菩萨的化身,著源氏物语普度众生。

(2)认为这是一部宣扬因果报应,劝导弃恶从善的书,作品的宗旨在于宣扬惩恶扬善的道德观念。

(3)认为这是宣扬“人生无常”、“四大皆空”的佛教宿命思想的书。

“魂灵啊,渺茫无际,梦中也难相遇;大雁啊,万里飞翔,你能寻找我的灵魂在何方?

”,5.神话原型说(叶舒宪提出),光天照大神“容华如玉,盖世无双”“见多识广的人见了他都吃惊,对他瞠目注视,叹道:

这神仙似的人也会降临到尘世间来!

”,太阳女神在以日为本的国人的心目中是神话母亲的原型,由此衍生出一种历时性的传统文化心态,即是“文化恋母情结”或“文化恋母原型”。

在男权文化取代母系文化之后,由母系中心世界形成的原始意象(如上述的文化恋母原型)并未真正消失,而是被男性以“偷天换日”的方式置换了,太阳女神的一切美好的方面如“光”(光彩照人)、“热”(温柔多情)、“恒”(永恒存在)等,都被男性搜为己有了。

6.恋母主题,变体一:

源氏对酷似生母的藤壶女御的恋慕。

变体二:

源氏对酷似藤壶女御的紫上的恋慕、训养与占有。

变体三:

源氏后代对父辈恋母原型的承袭与变换。

源氏之子夕雾对其继母紫姬的恋慕;源氏妻侄柏木(葵姬之兄头中将的长子)对源氏末妻三公主的乱伦;源氏名誉之子薰大将对浮舟的恋慕,总之,光源氏作为男性却隐含女性气质,就在于他对“太阳女神”的承袭。

也就是说,由于文化恋母情结的存在,使得文学表现的模式或传统性的描写女性的原型没有变,从女主角到男主角,文学表现的主人公性别有了更替,美女变成了美男,但“光”(光彩、光辉)仍然是作者与读者心目中“美”的原型,衡量其美与否的标准仍然是女性化的。

而众女性对源氏女性化的美貌与气质的爱慕,从精神分析来看,也正是女性“自恋”的一种变形性表现。

小说中的女性(实际也包括女作家自己)的这种“自恋”,从其深层含义来说,也正是女性的文化恋母情结的一种曲折映现。

7.好色文学传统情色,好色理念最早出现于竹取物语和伊势物语,经过源氏物语将其审美情趣推向烂熟,在江户时代,形成井原西鹤等为代表的蔚为大观的好色文学思潮,日本近世形成了性爱主义文学思潮,如永井荷风、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

中国传统文化往往从礼乐教化的角度出发认识“好色”,以伦理道德为价值判断标准来评价“好色”;而日本固有的文化则不以伦理道德来审视“好色”的善恶,它从情感、审美出发,采取以真、美为主的判断、审美基准。

平安时期文学作品中的“好色”多指能解男女风情之人。

古今和歌集:

和歌由于多咏男女情事,因此不登大雅之堂而深埋于“好色”之家。

万叶集:

“我交人之妻,人亦求吾妻”古事记等:

走访“人妻”。

竹取物语、宇津保物语、落洼物语、伊势物语、大和物语等物语中被称为“色好”的男性要对女性表现出不知疲倦的、持之以恒的、广泛的追求,这样才能被称为“恋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