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4032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

《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docx

春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检测三人民版必修2

专题检测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

答案 A 

2.1954年,同仁堂实行公私合营后,工人们干劲十足。

他们的感受是:

“以前再怎么样也是给东家干活儿,公私合营后,我们就是给自己干活儿了。

”这是因为公私合营(  )

A.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B.排除资本家的管理

C.提高了生产效率

D.变资本家所有为工人所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公私合营是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变私有制为公有制,工人成为企业的主人。

答案 A 

3.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  )

①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 ②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③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解决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说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B项符合题意;①和②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史实不符,故排除A、C、D三项。

答案 B 

4.下图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阐述十大关系的情景,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是(  )

A.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提出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C.明确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解析 A项是1956年4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时提出的;B项是在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C项是在1956年9月中共八大上提出来的;D项是在1958年的中共八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因此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 

5.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建设新农村的口号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牛、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 ②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的体现 ③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左”倾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A.①③B.①③④

C.①④D.①②③

解析 这句口号是当时人们愿望的体现,其中一些内容如“点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明显不符合客观实际,应当是“左”倾思想造成的。

答案 C 

6.毛泽东在1958年发表讲话说:

“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实施一五计划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说明了当时中国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与之相关的事件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7.1953年我国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又在农村地区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两次变革的相同点是(  )

A.变革后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B.变革后确立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C.变革后对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D.变革后对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推动作用

解析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确立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后确立的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太高,严重超越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故排除A、C、D。

两次变革后的土地所有制性质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答案 B 

8.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比较表》。

该表主要反映了1960年的中国(  )

项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值中的比例

1957年

1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A.建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农业生产出现大幅度下降

C.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D.工业品市场需求大幅增长

解析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及其“增长率”,反映了国民经济发展存在比例失调的现象,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 C 

9.“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从这里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小岗村农民实行“大包干”

B.农村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

解析 关键在于提取关键词信息“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重新焕发生机”,综合这些信息,可以判断符合题意的是C项,而A、B、D三项都是具体的单方面的表现。

答案 C 

10.我国诗人胡风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其主要依据不包括(  )

A.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社会主义制度开始确立起来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始

D.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开始转移

解析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来,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直接相关。

答案 B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是广汉县,这表明“改社建乡、政社分开”率先在(  )

A.四川省展开B.广东省展开

C.江苏省展开D.安徽省展开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全国第一个取消人民公社的广汉县属四川省。

答案 A 

12.以下措施中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的是(  )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 ③反映了人民公社化时期群众集体劳动的场景。

由于人民公社化严重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极大地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也就不可能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D 

13.有位学生想研究中国现代经济史,看到这幅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经济结构示意图,他看到的这个图,最有可能属于(  )

A.过渡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解析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结构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过渡时期虽然也是多种所有制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但没有三资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都只有唯一的公有制经济。

答案 D 

14.“东方风来满眼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邓小平到深圳、珠海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次讲话(  )

①提出了真理的标准问题 ②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断深入人心 ④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由材料中的“东方风来满眼春”可知该讲话发表在春天,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和“深圳、珠海”可以断定这是南方谈话,由此可以排除①。

答案 B 

15.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促使我国经济改革的重心(  )

A.从广大农村转移到城市

B.从国营企业转到私营企业

C.从重工业转移到轻工业

D.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

解析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使经济改革的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答案 A 

16.有的外国学者错误地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依据最有可能是我国(  )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

C.完全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D.大量吸收和利用外国资本

解析 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从而引起一部分外国学者的误解,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

答案 A 

17.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城乡经济的发展。

由图片折线变化及数据看出,城乡差距最小年出现在1985年,这是农村改革后农村经济较快发展的结果,而此时城市改革刚刚起步,C项正确;A项的时间是21世纪初;B项与之关系不大,且1985年到1992年才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从1994年起,国有企业改革开始进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D项错误。

故选C项。

答案 C 

18.作出论断“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中共十五大指出: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 D 

19.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

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D.上海浦东新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临近香港、背靠国内”“开山炮”的是深圳。

答案 A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特点有(  )

①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②显示出多层次性 ③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被动开放 ④局限在国有企业领域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是主动的,排除③,是全面开放,并不仅仅限于国有企业领域,排除④。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21题14分,22题18分,23题18分,共50分)

21.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材料三 1978-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时间

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1978年

57.5%

1999年

41.9%

2001年

37.9%

2003年

37.1%

2006年

35.8%

注: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

国际上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及其影响。

(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和重大意义。

(6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趋势,并指出这一趋势出现的原因。

(4分)

答案 

(1)措施: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影响: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2)基本格局:

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重大意义: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趋势:

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原因: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言之有理即可)

22.2011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3周年,30多年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

通过材料一说明这一改革的主要作用和成果。

(6分)

(2)从小岗生产队3名队干部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精神?

(4分)

材料二

(3)材料二中所示图片反映了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

(4)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国搞市场经济会不会“改姓”?

请谈谈你的观点。

(4分)

答案 

(1)主要作用:

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平均主义的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成果:

使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2)敢为人先、勇于探索、不怕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

(3)变化:

从计划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坚持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实行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性质。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2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的部署。

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

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HT5K五个“一号文件”。

材料二 1978、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材料三 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巡途中说道: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作出了什么调整?

这一调整的实质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分)

(3)概述材料三的基本观点,并指出它们在中共十四大、十五大的决定中是如何贯彻的。

(8分)

答案 

(1)调整: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实质: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2)变化:

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发展。

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逐步形成;私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兴起,经济发展的需要。

(3)基本观点:

否定以市场和计划作为区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标准;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贯彻:

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中共十五大进一步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