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作文立意教师版.docx
《最新作文立意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作文立意教师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作文立意教师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学时我能哼唱《西游记》中片尾曲的歌词: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初中时我读到但丁说的话: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最近,我读到现任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面对媒体说的话,他深有感触地说:
很多人希望自己成功,想选择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其实只要是路,就已经被人走过了。
我们要做的,是应该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三则材料围绕的中心点是“路”,三个材料主要是谈论“如何走出成功的人生之路”的中心话题。
写作时应始终在“路”的范围内展开。
“路”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路”有象征意义,也有比喻意义。
关键要明确你一定要写清楚所走的是一条什么路,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路”可以是具体的一段路;也可以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道路,如人生之路、社会发展之路等。
一.关于材料的解读
1.第一则材料关键语句是“路在脚下”,表层意思是“道路就在人的双脚之下”“道路要靠人用双脚走出来”。
要以“勇于付诸行动,敢于迈出步伐走向属于自己追求的理想的远方”为基本表达。
这样的立意属于正常情况:
①要踏踏实实付诸行动;②.要敢闯敢于开拓;③.要靠自己去走;④人有选择自己道路的自由,要选择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第二则材料的关键语句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意思是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路就要坚持走下去,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
深层意思是要坚定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想法、信念、选择、人生道路等;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不为权威、传统等所左右。
我们走的是一条正义之路,那么不管路上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走下去,尽管让别人说去吧;
如从逆向的角度写作也属于正常情况,如“我们如果自己走的路是一条歧路、歪路,那就不是一味让别人说去吧!
而是要理性地看待自己走的路,谦虚地听取别人说的话。
”
3.第三则材料的关键语句是“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比别人走得更远……”
“在别人走过的路上”强调借鉴、继承别人走过的路。
“走得更久,走得更远”强调对所走之路执着坚持,心怀远大梦想,勇于开拓创新。
意思是要在别人走过的路上,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
写作时关键是怎样才能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
比如,比别人走得更久需要毅力,比别人走得更远需要智慧等。
另外,“别人走过的路”也可以理解为一条失败之路。
因此,别人走过的路能给我们起到警醒、警示的作用,它能使我们不重蹈别人覆辙,走得更久、更远……
4.由以上分析可知,我们可以这样立意:
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要勇于付诸行动,敢于迈出步伐走向属于自己追求的理想的远方;或理性地看待自己走的路,谦虚地听取别人说的建议;或善于以别人走过的路作为借鉴,让自己走的更久、更远。
立意参考:
1.不管别人怎么正确地说,关键是自己正确地去做(实践)。
2.不管是走自己的路还是走别人走过的路,关键是要走正确的路。
3.走别人走过的正确路,会比别人走得更久(更远)。
4.看清方向不走弯路。
5.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也是别人走出来的。
6.在正确的路上正确地走,走得更久(更远)。
7.善于借鉴自己和别人。
8.走自己的路,需要别人评说。
9.路在别人的脚下。
10.道路决定命运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那些抱怨婚姻磨灭理想的,不结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唠叨这个体制捆绑下无用武之地的人,即使到了瑞士也找不到领唱的舞台……大家面对同样的时代,却有着千差万别的人生境界。
那些牢骚满腹的人寻找的种种原因,在某些人的眼中却常常是难得的人生机遇。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联系现实,自行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要套作,不要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解读】
材料宜分为部分。
第一部分列举那些人只会“声称、抱怨、唠叨”,终将一事无成。
第二部分就这一现象作议论,为什么那些牢骚满腹的人会一成无成?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在不断地寻找着种种原因。
也就是为自己的失败寻找着种种的理由与借口来推诿,不愿直视自己,更不愿意承担责任。
【立意例举】
拒绝借口;没有借口;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素材】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带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星的机会!
——格兰特纳(美国)
不管你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会给自己合理的借口。
谁会觉得自己是坏人?
你可以把往事尘封在地下室,锁上心门,永远不去想,我都这么做。
直到你遇上心上人,你只想把钥匙交给他,让他打开心锁,走进你的心房。
但是你办不到,因为你的心太黑暗,藏了心魔,不想让人看见你的丑陋。
——《天才瑞普利》
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题型】
这是一道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
在命题形式上和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是一致的。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其实也是一道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
围绕“选择怎样的时代”列举了四种看法:
汤因比选择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涵娜选择一世纪以前,伊蕾娜选择未来的世纪,居里夫人选择则是“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
可见,观点型的多则材料作文题往往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列举相同或相反(以相反居多)的看法,以引发考生对核心问题的思考。
广州调研的作文题其实就是围绕“如何面对痛”这个核心问题,让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
这类题型在审题时要注意一个原则:
逐则分析,对比解读,综合辩证
【分析材料】
1、人生在世,往往会经历种种的痛。
说明痛的普遍性与现实性。
现实生活中,痛客观存在,既然是客观存在,也就难以避免,因此,如何面对种种的痛才是思考的重点,由此也引出了如何面对痛的三种言论。
看到痛的客观存在,更要思考痛的不同层次。
“种种的痛”,说明痛是有不同类型、层次的。
有个人学习、生活、工作产生的痛,有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有国家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痛。
对痛的不同理解,反映了考生思维的深浅,视野的大小。
2、有人说,痛了,就直接说出来,这是本能。
在承认痛的客观性的基础上,提供面对痛的一种途径,那就是直接说出来。
应该说这是我们面对痛的普遍做法,几乎是条件反射式的,是一种动物本能。
本能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褒贬。
正如“有了快感你就喊”,同样“有了痛感你就说”。
这样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释放痛感、宣泄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正如伤心的人哭过了会平静,郁闷的人倾诉了会平和。
因此,“痛了,就直接说出来,”有其可取之处。
3、又有人说,痛而不言,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痛而不言”和“痛了,就直接说出来”形成对比,“痛而不言”就是指有痛感,但是不说出来,而是自己一人承担、解决,这样的做法体现了人性的坚强。
痛有可能是外在施加,也有可能是内在产生,但不管是外在施加还是内在产生,面对痛的始终是自己,因此问题的解决还是依靠自已。
痛了,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不愤愤不平,不自暴自弃,而是坚强地面对,这种做法有其合理性。
但同时也要看到,一味地痛而不言,未必就见得是一个积极的方法。
长久地痛而不言,会让人对痛感麻木、灵魂僵化,以致最终屈服于现实压迫,逆来顺受。
如何辩证地看待“痛而不言”,体现考生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4、还有人说,痛而善言,这是一种人生智慧。
这句话既和第三句形成对比,又对第二句进行补充,不仅要说出来,而且还要善言,善于去说,表达痛苦,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对这句话的理解,重点在于何为“善言”,同时这种“善言”应是一种智慧。
而“善言”二字,则为考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言既可以理解为言语,也可理解为文字,更可理解为行为,因为肢体语言也是言的一种,一连串的肢体语言整合在一起,就是行动了。
因此,面对痛为何要善言,善言如何体现,应是考生思考的重点。
【参考立意】
通过逐则分析材料,对比解读后,我们对题目形成这样的认识:
人生在世,痛是客观存在的,无需逃避,而应面对。
面对痛有不同的做法,一是直接说出来,释放痛感,宣泄情绪;二是痛而不言,坚强面对,但对于痛也不能麻木,甚至逆来顺受;三是痛而善言,恰当地用言语、文字、行动表达痛感,既不麻木于痛,也不鲁莽冲动,而是善言。
同时,考生要想写出一篇立意深远、思想深刻的文章,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不能仅仅罗列人生中的种种痛,而应写出对痛的思考以及面对痛的做法,二是不能仅仅局限于个人之痛,而应延伸至对社会阵痛、国家民族历史现实之痛的认识与思考。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一群大学生向教授抱怨生活的压力和功课的负荷。
教授取出了许多个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杯子,让他们自己倒水喝。
精美的杯子被取一空。
这时,教授说:
“你们选杯子的目的是喝水,为什么还要刻意选精美的?
你们喝的是水,却执意要选美的杯子,甚至在选不上好的杯子时,心生怨意。
”
要求:
(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材料解读】
生——抱怨生活的压力和功课的负荷
师——设喻开导:
目的是喝水(此为本),却刻意选精美的杯子(此为末)
【立意示例】
从老师说的话的意思或学生的行为的本质引发思考,便可确定观点。
注意:
一定要从材料引发思考!
本末不能倒置/要分清主次;内容重于形式;不要被生活“绑架”;坚守本心,不为物质所累/让生活还原本质/摒弃外物,固守本真/固守精神家园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与众人一起前行是美好的。
一个人孤独地跋涉更是珍贵的。
有的人从善如流,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人孤独坚守着自我的信念,有的人跻身热闹的场所排遣藏在内心的寂寞……
人们走在各自的路上,各有各的风景,各有各的感悟。
根据材料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
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
注意: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本不限。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指导:
这个材料作文的范围很大,主旨在于思考人生的道路应该如何走。
需要考生对不同的道路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思考,从而写出自己在所选择的人生道路上的个人感悟。
1、可以抓住“与众人前行”真切体验,来表达自己人生的感悟。
2、也可以抓住“孤独跋涉的珍贵”,来思考什么是“孤独”的内在精髓。
3、也可比较形形色色的人生,凸显自己对于“与众人同行”,或者“孤独跋涉”的情趣与志趣。
只要不仅仅狭隘地将题目理解成一次旅程,能够深思怎样活出生命的个性,文章都是好的。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阿根廷前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说: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
你对这句名言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指导】材料本身有明确的写作导向:
“你对这句名言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即要求考生发表对“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句话的观点态度,重点是“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首先涉及到对“天堂”和“图书馆”概念的理解——内涵和外延。
二者之间有什么关联呢?
“天堂”象征或寓意“幸福”、“美好”、“温暖”、“自由包容”、“宁静祥和”、“公平有序”等,那么,图书馆是什么模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提炼就成为审题立意的重难点。
下面提供几种立意供参考:
①图书馆是知识汇集之地、精神文明之所。
可以提炼关键词:
尊重知识,崇尚文明。
②图书馆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地方。
林林总总、思想多样、风格迥异的书籍,形形色色、不同身份、需求各异的读者都可以在这里聚集。
可以提炼关键词:
兼容并包,有容乃大。
③图书馆是一个思想自由、心灵交流的乐园。
自由选择图书,心灵自由飞翔,读者与作者自由对话。
可以提炼关键词:
自由思想,心灵交流。
④图书馆是一个有秩序的地方。
每一个在图书馆的人都知道自己应该遵守什么样的成文与不成文的规定。
可以提炼关键词:
讲究秩序,遵守秩序。
⑤图书馆是一个平等的地方。
一切资源允许任何人使用,没有贫富没有贵贱,可以提炼关键词:
身份平等,机会均等。
⑥图书馆是一个祥和宁静的地方。
没有喧嚣,没有争斗,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心灵的栖息和灵魂的洗礼。
可以提炼关键词:
祥和宁静,精神家园。
总之,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是对“天堂”的一种美好憧憬,“天堂”可以是我们向往和追求的自由空间、理想场所、怡人的环境、和谐的社会、精神的家园等。
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丰子恺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材料解读与立意:
人活的是一种心境,人生累与不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笑它就笑,你哭他就哭,每天只看到失去多少就不会快乐,看到拥有多少就会感到幸福。
据此,凡能强调“个人的意识(心态、态度)对客观世界(生活、人生)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立意,都切合题意。
例如:
我的人生(生活)我做主,我是生活的主人,不要用消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懦夫在未死之前,就已经死过好多次;战士一生只死一次。
(莎士比亚)
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再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鲁迅)
③在这个时代,战士是最需要的。
但是这样的战士并不一定要持枪上战场,他的武器也不一定是枪弹,他的武器还可以是知识、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巴金)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指导:
审题:
(一)把握关键词,理清中心
关键词:
战士
中心:
战士是需要的。
作者情感态度:
肯定战士的社会价值,否定懦夫与苍蝇。
(二)明确题目中隐含的问题。
何谓战士?
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战士?
为什么需要战士?
如何对待战士?
分析:
为什么不需要懦夫和苍蝇?
(三)回归材料分析:
1、战士的含义
战士是指拥有知识、信仰和坚强意志的人,他可以是战争年代那些在战场上冲锋在前的英雄、英勇杀敌的勇士、运筹帷幄的谋士和指挥家,也可以是战争后方的老百姓、医务人员、文学家、地下党员等等为人民服务的人;也可以是和平年代在不同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先锋标兵以及在各自的岗位默默奉献的普通老百姓。
战士不一定完美,战士也可有缺点,但战士他必须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是保护国家统一、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人,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2、需要战士的原因
①社会需要战士的精神——崇高的信仰和坚强的意志。
②社会需要战士的知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
3、对待战士的态度
①高度肯定战士的价值,宣传战士的精神,为战士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环境。
②严厉打击中伤战士、扼杀战士的不良行为。
③鼓励和号召更多的人成为战士。
4、分析懦夫和苍蝇。
懦夫和苍蝇是战士的对立面,他们要么懦弱、贪生怕死,要么散播谣言、中伤战士,扰乱社会秩序。
这两种人都对人民、社会和国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是应该批评甚至严厉打击的。
如求和派、懦夫、汉奸、无良媒体等。
二、立意参考:
1、社会需要战士。
2、别苟求战士完美。
3、平凡人也可以成为战士。
4、严厉打击中伤战士的行为。
5、战士,需要您的肯定。
6、和平年代,你也可以成为一名战士。
7、战士,您是最可爱的人。
8、战士与懦夫的较量。
9、保护战士,必须要扑灭苍蝇。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哲学家说:
平视、仰视、俯视是人生的三种姿态,恰当运用,会收获精彩人生。
要求:
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导引】
一、对材料的把握和理解
1、把握材料中关键词的内涵:
关键词:
“平视”、“仰视”、“俯视”,这是人生的三种姿态,这三种姿态意蕴丰富,不同的姿态,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映照出不同的未来,我们要从多角度来理解这三个关键词的内涵。
“平视”:
即平着向前看,可以理解为平等地看,以平常心看待。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平视”?
面对生活中虚幻的荣耀时,面对平凡真实的生活时,面对功名利禄时,面对远方的梦想时……为什么我们要“平视”?
平视能使我们不被物欲虚荣蒙蔽双眼,淡然处世;平视能使我们看得更真切,正确认识世界和自己;平视能使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优劣,以不卑不亢的姿态面对人生;平视能使我们平等对待众生万物,尊重每一个生命……怎样才能做到“平视”?
平视,需要心的端庄和正直;平视,需要情的纯洁和高尚;平视,需要识的广博和深邃;平视,需要度的准确和合理;平视,需要以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脚踏实地,坚定前行,不自卑,不自鄙,不自傲,不自大,保持心理的健康与平衡……
“仰视”:
即往上看,更深层的可以理解为“景仰、仰慕的姿态”或“向往更高的追求、志向”。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仰视”?
面对高尚的行为精神,面对真理与智慧,在成就面前,在伟人、前辈面前,在精神的巨人面前……为什么要“仰视”?
仰视,是对高尚灵魂的崇敬和敬仰;可以借鉴前辈的经验和精华,为我所用;让我们戒骄戒躁,谦恭地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展望理想前景,不断进取;让我们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怎样才能做到“仰视”?
需要积极进取,不满足于现状的决心和信念;需要雄心壮志,有大志,有大求;需要谦卑好学的态度;需要虚心谦恭的心态……
“俯视”:
即往下看,站在一个高的视角和层次上看待,更深层的可以理解为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一种反思、反省的姿态,一种宏观把握,运筹帷幄的姿态。
理解成“目空一切”则不符合出题者意图。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俯视”?
面对困难挫折时,看待过去的错误时,回首过去时……为什么要“俯视”?
让我们坚定必胜信心,重新振奋精神;能战胜苦难,获得成功;以更高的角度看清过去的错误,才能在改正中不断进步,以鞭策自己不断前进……怎样才能做到“俯视”?
需要不怕困难的勇气和克服挫折的信心,需要低调、隐忍……
2、理解句子的含意:
“恰当运用”,暗示着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合适妥当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人生的姿态。
“收获精彩人生”,说明这三种姿态对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影响,可以是精神上的收获,可以是心灵上的洗涤,可以是某种成就、成果等。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恰当运用这三种人生姿态中的一种或多种,那么我们就能够收获精彩人生。
3、把握出题者的情感倾向:
肯定或赞美这三种人生姿态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精彩的影响。
如果从反面或否定的角度去理解“平视”、“仰视”、“俯视”的内涵,则不够切合题意。
二、强化审题思路
可以从三种姿态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也可以把这三种姿态贯串在一个人身上,或全面理解这三种姿态在人生中成一整体,但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写出收获的精彩人生,即可以是精神上的收获,可以是心灵上的洗涤,可以是某种成就、成果等。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风可以吹起一张大大的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小小的蝴蝶……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一、读懂了材料,分析“风能吹走白纸却吹不走蝴蝶”的原因,明确“白纸”和“蝴蝶”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生命”“是否有思想”。
(白纸被吹起,飘到哪儿就落到那儿,蝴蝶虽也会被吹起,但它会再飞回来,这之间的不同就是纸是物品只有存在的意义,而蝴蝶有生命,就会有思想和被思想所控制的行为,所以有生命就会附带思想和行为,这就是生命存在的价值。
)
在审题上要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更要学会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句,从此入手,体会其深刻寓意和命题人的情感倾向。
二、作文审题立意的四个步骤:
(1)先要从文中找出最关键的句子。
(2)其次从最关键的句子中提出最关键词。
(3)结合语境明确关键词在文中的所指,并从材料中的物过渡到人。
(4)让立意在关键词中确立。
例:
根据以上方法,我们可以确定本材料的三个关键词为“风”“白纸”“蝴蝶”,其中“蝴蝶”最为关键,据此我们可以立意为:
在“风中”不要像“白纸”一样随风倒下,而应像“蝴蝶”一样坚守(自己的理想、操守)。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篇隽永的文章不能没有停顿,一幅杰出的画作不能没有留白,一首优美的交响乐不能没有休止符。
而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停顿”“留白”“休止符”呢!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悟和联想?
请就你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
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主旨归纳:
题目的第一段是材料,它由两句话组成。
第一句话列举了“停顿”“留白”“休止符”出现的情形,第二句话是文题的核心,是对材料的总结和引申:
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又何尝不需要这样的“停顿”“留白”“休止符”呢!
我们由此得出文题——我们的生命历程中需要这样的“停顿”“留白”“休止符”。
立意导引: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坎坷不平的荆棘,要想继续行走,就要拔掉荆棘,要拔掉荆棘就要“停顿”“留白”“休止”,从这个意义上讲,“停顿”“留白”“休止”就是调整,就是为了后面走得更好。
由此我们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四方面来进行思考:
(1)人生的“停顿”“留白”“休止符”是什么?
是不一样的坚持/是一种潜伏/是另一种踏实/是充满希望的等待/是充满智慧的低调……
(2)为什么需要人生的“停顿”“留白”“休止符”?
是为了爆发/厚积薄发/孕育成功/方能超越/创造机遇/令人明智……
(3)针对人生的“停顿”“留白”“休止符”我们要如何去做?
要进行反思/需要广阔的胸怀/需要忍受得住寂寞……
(4)人生的“停顿”“留白”“休止符”会使我们如何?
会令梦想更近/能成就辉煌/能超越自我……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摔成碎片。
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
“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
”卖缸人说:
“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联想和感受?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
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自拟题目;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⑤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导引】
(1)横向立意:
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卖缸人之所以大步往前走,是因为他明白再看多少眼也无法变成完整的缸。
这就启示我们:
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对自己伤害,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时候。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
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卖缸人的态度就一定对吗?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正因为害怕检讨自己的失误,害怕反思而失去了得到教训的机会,以至多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在同一个地方、同一条路上跌倒吗?
这就启示我们一旦出现了失误或者说错误,首先应当毫不犹豫地停下来“看”一眼,反思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