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收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681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石收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玉石收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玉石收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玉石收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玉石收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石收藏.docx

《玉石收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石收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玉石收藏.docx

玉石收藏

这件玉牌,是上周六大河鉴宝活动中刘先生带来的家传宝物。

器呈圆形,直径13.5厘米,厚约4厘米。

玉质为和田玉籽料,细腻滋润,油性极佳,包浆厚重莹润,光泽柔美养眼。

玉色整体为青色,玉牌中下方有一片状如太湖石的黑色及青黑色部分,既非皮色,亦非沁色,而是玉中的原生色(应是在原生状态时因岩石变质交代过程不彻底,或外来矿物质融入后所形成),十分奇妙而罕见。

    玉牌背面光素而内凹,正面呈弧形,运用深浮雕技法和俏雕艺术,雕琢出一幅圆满繁复、极有气势的海水江牙云龙纹图案--下方是波翻浪卷的青黑色海水,海水上面矗立着一座黝黑的山石,上方是辽阔无边的天空,天空中一条张牙舞爪的巨龙在灵芝朵云之间腾飞,形象地表达了“龙腾盛世”的美好寓意。

龙首小而长,眉长目细,鹿角,发上飘,上颌长而前伸,细颈,龙身饰鱼鳞,有背鳍,四爪内弯,爪上部粗肥而显节状凸纹,巨龙屈伸腾挪,矫健灵活,充满勃勃生机与强烈的动感,具有鲜明而典型的元代龙纹特征。

因此,这是一件无可争议的元代玉雕。

全器造型大气,纹饰流畅,光润细腻,工艺绝佳,令人百看不厌。

根据造型与纹饰分析,应属元代高官富豪人家文案上摆放的珍贵而精美的观赏品。

    特别值得赞赏的是这件玉牌的俏雕艺术。

玉器俏雕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了形色逼真、活灵活现的俏色玉鳖(殷墟妇好墓出土),以后历代传承不断。

进入清代,俏雕玉更为盛行。

俏色玉器的创作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玉石本身具有的颜色条件;二是玉匠因色取材、因材施艺的设计能力。

一件成功的俏色玉雕,往往形象逼真,妙趣天成,人称“得宝”,分外受到玉器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这件玉牌的作者正是这样一位高明的玉匠,他将玉牌下方青黑色部分巧妙地处理成江水波涛,中间的黑色玉质雕琢成矗立于波涛间的突兀嶙峋的山石,上方青色部分设计成云天和腾龙的形象,青天碧水、黑黝山峰,色彩对比鲜明,形象逼真,妙趣天成。

    这是一件难得的艺术水平极高的元代俏雕陈设玉牌,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目前市场价应在10万元左右。

藏友求鉴:

上周一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对方说25年前他无意中收藏了一件很特别的汉代青铜持盾俑,如有兴趣的话,不妨过来看看,他住在南郊,可带专家来欣赏、切磋,于是我邀约杨老师一同驱车前往。

    持宝人:

胡骁旭

    收藏主项:

青铜、瓷器

    藏龄:

35年

    藏品名称:

东汉青铜持盾俑

    藏家感言:

只要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搞收藏就会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

而好眼光、高定位则会使你更能拥有人无我有、人有我独的重器。

    鉴宝专家:

杨振生

    专家点评:

这件青铜持盾俑,通高41厘米,宽22厘米,为青铜质。

铜俑左手持盾,面部轮廓铸造寥寥几笔,简洁生动。

该俑头戴圆冠,袖为末袖,吸收胡人特征。

铜俑整体身长、挺拔、健硕,为英姿勃勃年轻士兵军训的模样,表情严肃,目光专注传神,极具感染力。

铜俑底为空心,红底、绿锈、蓝斑,整体铜锈自然,为典型的东汉青铜持盾陶俑。

一般来说,持盾陶俑很常见,而这种青铜持盾陶俑则十分罕见,极具文物收藏价值。

    藏品来历:

藏家胡骁旭说,他一生喜收藏,好旅游,对各类高档收藏品、工艺比较复杂的青铜瓷器,特别是能显示主人身份和地位的重器往往会不惜血本。

每每身处异地,只要是他中意的玩意,都会想尽办法,收入囊中。

35年间,他已收藏到各类青铜瓷器百余件。

这件汉代青铜持盾俑是他铜器收藏中最特别的一个。

25年前的一个晌午,他一个人坐在院子的石墩上晒太阳,忽然老远听到一阵收废铜烂铁的吆喝声,他循声望去,看见一个农民打扮的中年人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逐家挨户收购各类废铜烂铁。

他忽然想起来,他家后院的杂柴堆里好像有一个硕大的红铜火锅,可惜已破烂不堪,不过多少也能换俩钱。

他向收破烂的招招手,让他等等。

他费了很大劲才把这个笨重的家伙给整了出来,一称有八斤多,对方说一公斤1元钱。

这时他无意中看见收破烂的筐子里放着一个铜人,他好奇地拿起来看了半天,觉得挺好玩的,他突然想起来祖上曾经提到过这玩意,好像比较珍贵。

他灵机一动,问收破烂的,你看这样行不,你也不用给我钱了,我拿铜火锅换你的铜人怎么样?

你这连二斤都不到,我这件足有八斤多呢!

收破烂的犹豫了一下,极不情愿地说,那行吧!

这是我刚才在前面一个大户人家收来的。

就这样,这件铜人一直放在老胡的博古架上。

在一次鉴宝大会上,专家异口同声地称其为难得一见的东汉青铜持盾俑,是汉代胡人在铜器上的经典代表作,有很高的文物收藏价值。

(冰儿

 

古香炉的收藏价值很高,出自宫廷,就更加身价不凡。

    在收藏界香炉是一个常见的种类。

但是出自宫廷的香炉却并不常见,它象征着宫廷的尊贵与庄严。

它身上的华丽纹饰,也见证着宫廷生活的秘密与愿望。

    相关链接

    在嘉德2007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代雍正年间的“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以2364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

    在2005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卖中,一件清乾隆御制鎏金铜嵌宝石香炉以463万元成交。

    出自清宫身世显赫

    老玩家们都明白,在古董收藏界,凡是有宫廷背景的器物,大都有着不俗的身价。

最近几年来,在拍卖市场中创下天价纪录的拍品,几乎都有着确凿的宫廷背景。

因为当年的宫廷器物在制作上,都凝结着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

现在,在民间收藏中,真正的宫廷器物难得一见。

藏家谨慎收藏"清仿宣德炉"价值仅千元

史上最火的"赝品"之一辨识真假"宣德炉"

    日前,收藏家李先生为记者展示了一件鎏金掐丝珐琅香炉,此件香炉底款为“大清乾隆年制”,经专家鉴定,当为清宫遗物,也是乾隆年间宫廷香炉的存世精品。

此件香炉高19.8厘米,炉口直径为13.5厘米,铜胎鎏金清晰可见,器身的掐丝珐琅部分尤为精彩,精细中透着雅致,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准与工艺设计能力之高,也可看出当年宫廷生活的奢华。

此香炉有明显的使用过的痕迹,由此可以推测它当年确实在清宫中被用为拜神祭祖,也曾经香火不断,承受着宫廷显贵们的跪拜。

此件乾隆鎏金掐丝珐琅香炉在津门现身,也证明了津门藏家的水准与实力。

    香炉的历史很长

    现在,收藏市场中的香炉分为两种,一是香熏炉。

古人习惯于将衣服熏得香气宜人,或者文人在夜读时点上香用来提神,用的都是这种香熏炉。

香一点上,香气便从孔中溢出,既美观又实用。

二是古人在殿堂里拜神祭祖时用的香炉。

这种香炉就是大家常说的香炉。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错金博山炉,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都已达到极为精美的程度,此后博山炉一直沿用至隋代和唐初。

所谓“博山”,并非是指此炉出于博山,而是指器物表面雕刻成重叠山形的装饰。

    除了博山式香炉之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出现了青瓷或白瓷的敞口三足和五足炉,民间所用的带耳式瓷制香薰也常见于出土文物之中。

炉耳颇具实用性,为的是便于提携挪动,其装饰作用与实用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此外,附属于香炉的器物尚有香铲、香拨、香箸、香匣种种,都是添香和燃香时的用具。

    精湛工艺决定非凡价值

    唐代法门寺出土的银器中,也不乏香炉和香盒,工艺之精美,可谓登峰造极。

无论炉身或炉盖都是錾刻、雕饰或镶嵌而成,至于造型之变幻,更有银鎏金炉盘承托的两层式香炉,或炉身附带宝子的香炉,因与礼佛有关,多采用莲花瓣样式,炉盖的顶部周围还饰有待放的莲蕾。

    香兽,顾名思义是动物造型的各式香炉。

燃香取味,是薰香的本意,但古人重观赏,所以香炉可以用金属或陶瓷等做成各种动物造型,使香燃于鸟兽腹内,香烟从鸟兽口中缕缕而出,情趣盎然。

鸟兽造型多为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但燃烤香料的原理都是一样的。

    直至两宋时期,除博山式香炉和各种香兽仍在使用外,瓷质的各种香炉在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它们的器形相对较小,便于室内安放,更为士人青睐。

由于两宋制瓷工艺的空前繁荣,香炉的烧制更有了极大的发展。

    明代宣德年间,以黄铜合金仿制宋代器形的香炉,谓之宣德炉,实际是以宋仿三代的彝、鬲、钵、盂造型铸出线条简洁而流畅的铜炉,成一时之风气。

自明代宣德年间直至民国时期,仿造的宣德炉无计其数。

    清代的香炉品类繁多,除器形仿古之外,在材质上更是门类众多,瓷质、铜质、玉质、法华彩、景泰蓝或掐丝珐琅等工艺的综合使用,使得香炉的制造又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

你信不信?

一对蚊帐挂钩价值竟达50万元。

当然,这可是一对来头不小蚊帐挂钩,与皇室和抗日战争都有密切的关系。

这是成都市民陈先生的“传家宝”,因投资项目急需资金,陈先生想忍痛割爱转让这对挂钩,遭到家人强烈反对。

几经协商,陈先生的家人昨日终于同意有条件地转让传家宝。

但相关部门却表示,祖传文物也是文物,不能擅自出售。

    传奇经历

    皇室用品这对蚊帐挂钩“史上最贵”

    昨日(16日)下午,茶店子某小区,陈先生从卧室中取出一个黄颜色的方型盒子,盒子里面就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珍贵“传家宝”。

陈先生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一对翠绿的翡翠蚊帐挂钩映入记者眼帘。

这对呈对称弯月状的挂钩上方分别是一个龙头和一个凤头,下方为弯钩。

由于年代久远,几个穿线圆环与挂钩接触处已有磨损。

    “这足以称得上‘史上最贵’的蚊帐挂钩了!

”《西部珍藏》鉴宝专家组看了此物后说,这对挂钩来自清朝中晚期,是当时皇室用来挂蚊帐的奢侈品,因其身份特殊,价值高达50万元。

    挂钩传奇抗日战士相赠礼品

    据陈先生介绍,这件宝贝不但出自皇室,而且还有一段传奇故事。

陈先生祖籍辽宁兴城,姥爷王永洲年轻时是商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兴城一个叫关耀洲的大富人家变卖家产,自己组建军队走上抗日救国之路。

关耀洲手下有一名战士因英勇善战人送外号“王疯子”,在一次搜集情报的途中,“王疯子”遇到了日本军队设置的关卡,在关卡附近做生意的王永洲给让“王疯子”伪装成生意人,推着一辆手推车以运送货物为名过了关卡,两人因此结拜为兄弟。

此后,“王疯子”将王永洲带回部队,关耀洲任命其为后勤长官。

1932年,王永洲结婚时,“王疯子”为感恩于王永洲的帮助,将其从日军手中缴获的这对蚊帐挂钩赠给王永洲作为贺喜礼品。

    成“传家宝”哈尔滨老人送宝入川

    上世纪50年代初,陈先生的父亲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来成都工作,母亲也跟随而来。

上世纪70年代初,年过七旬的王永洲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为了在弥留之际能再看女儿一眼,他带着一个木制箱子千里迢迢来到成都,返回辽宁不久后去世。

    陈先生说,姥爷从辽宁来成都时携带的木箱子当时他们都见过,但并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

姥爷离开成都后家人将这个箱子藏了起来。

1996年母亲临去世前才告诉他木箱子里面有几件姥爷留下来的宝物。

陈先生回家打开木箱,在一堆旧棉絮中找到一个旧得发黑的方形雕龙木盒,里面装着一对清代挂钩及一个龙形古玉制品。

清代挂钩留给陈先生传承,其余古玉则留给了陈先生的哥哥。

    宝物转让

    急需资金持宝人要转让“传家宝”

    陈先生说,最近他要投资一个项目,所需资金高达百万元,然而倾其所有仍然差30多万元。

走投无路时,他想起了转让这件宝物,但此决定一出,马上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

最先站出来的是陈先生的父亲,他说,上辈将传家宝传给下一代,只是固定了这件宝物的保管人,持有人无权出售。

陈先生转让“传家宝”的事情因此搁浅。

然而,看到小儿子终日为筹借资金奔忙却无果,陈父深感心痛并最终动摇。

家人昨日下午再次协商后决定,可以有条件地将传家宝转让给一个专业的收藏爱好者妥善珍藏,但陈先生必须在五年之内投资赢利后,将这件“传家宝”重新买回来。

    部门说法

    祖传文物擅自出售是违法

    此类“传家宝”算不算文物?

到底可否自由转卖?

昨日下午,成都市文化局文物处的一名负责人说,按相关法律规定,文物的等级分为国家级、一级、二级、三级,上了等级的祖传文物同样不能擅自出售,具体的定级需经所在省文化厅的鉴定。

    同时,为民律师事务所的王律师表示,《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私人收藏的文物,严禁倒卖牟利,严禁私自卖给外国人。

”王律师说,不能将祖传文物随意卖给他人,只能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

若擅自将祖传文物买给外国人,不仅将受到行政处罚,还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

 

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看到马首铜像后,当即表示愿意购回并捐赠给国家。

法新社

   何鸿燊,他的名号摆出来,还真是如雷贯耳,在澳门博彩史上权势最大、获利最多、名气最响、在位最长,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大堆重要头衔:

澳门旅游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澳门博彩股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香港信德集团行政主席;再加上一大排的荣誉勋衔数不胜数。

   何鸿燊,1921年11月25日出生于中国香港,祖籍广东宝安。

幼年的何鸿燊,家境优越,衣食无忧,后来由于何鸿燊的叔叔何世亮召集三个兄长包括何鸿燊的父亲,进行股票投机,孤注一掷,最终经营失败破产,何鸿燊的父亲逃往越南。

何鸿燊则一夜之间从富家少爷变成一贫如洗,开始品味到世态炎凉。

这也让促使他开始勤奋读书,并以D班学生考得第一名并获得了奖学金。

之后,他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并获得奖学金。

1943年,何鸿燊创办了澳门火水(煤油)公司;1961年,何鸿燊与叶汉、叶德利、霍英东等合伙,获得澳门博彩业专属经营权;此后又相继投资航运、地产、酒店及娱乐等。

目前,何鸿燊控制的资产达5000亿港元之巨,个人财富有200亿港元,跻身港澳十大超级富豪之列,稳坐澳门首富宝座。

2007年10月9日,澳门特区政府行政长官何厚铧(左)、全国政协常委何鸿燊主持揭幕式。

   在收藏界,何鸿燊的名气也不小,不是因为他收藏了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而是他类似武侠小说中的义士豪侠的行为。

今年最轰动的莫过于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水力钟”喷泉铜像之一马首铜像的回归,而何鸿燊无疑是这个事件的关键人物。

香港苏富比原定于10月8日公开拍卖马首铜像,社会舆论一度掀起反对浪潮,以至涉及此事的各方都陷入尴尬境地。

何鸿燊知悉后,即以6910万港币的高价在原定的公开拍卖前买下,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而长久以来,他类似的义举也并不少见。

早在1987年,他就向国家捐献了147件中国古代文物。

2003年9月,何鸿燊更向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捐款人民币600多万元,从海外购回圆明园猪首铜像捐给了保利博物馆。

今年9月,借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何鸿燊将从香港苏富比慈善拍卖会上拍下的油画《南京条约》、《世纪大典》、《毛泽东会见希思》、青铜雕塑《毛泽东》、《邓小平像》等5件纪念香港回归的珍贵艺术品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圆明园"竟成商标高价叫卖铜马首等同劫掠

   流失海外逾百年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马首铜像10月9日在港公开拍卖,预计成交额超过6000万港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定于下月9日再推重量级拍卖品——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铜马首,估价超过6000万港元。

而且此次秋季拍卖逾1100件珍品中,30件是流落海外多年“清宫遗珍”。

对于在中国土地上再次公开拍卖英法联军所掠取文物,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昨天发出公开信予以强烈谴责,认为“公然对一个被抢掠的文物标高价叫卖,打着国宝回归平台的幌子牟取无德暴利,跟当年光天化日纵火抢劫没有区别”。

   "圆明园"竟成为商标"马首"拍卖风波乍起

   一尊马首铜像,预拍卖价6000万港元,是为了吊起潜在华人买家的胃口,还是只会让中国失散文物的回家之路更加曲折。

   在世人视线中若隐若现了一个多世纪之后,圆明园失散珍贵文物马首铜像9月5日下午首度现身香港。

   在这次香港苏富比拍卖行2007秋季拍卖会的传媒预展上,这尊马首铜像露出它的庐山真颜。

铜像的一双圆目格外引人关注,从中透露出的一丝温和与淡定,与它势将引发的激烈竞投及争议形成鲜明对比。

   圆明园马首铜像将在港拍卖估6000万港币

   香港苏富比将于10月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中的马首铜像,估价超过6000万港元,估计将吸引大批藏家的竞投。

   圆明园海晏堂御制十二生肖铜像目前已知尚存的遗珍中,虎、牛、猴、猪首铜像展贮于北京保利博物馆,兔及鼠首铜像存于一欧洲私人收藏中,剩下的马首铜像则被一位台湾藏家收藏,但这件马首铜像将出现在今年10月6日香港苏富比的大型秋拍清宫遗珍专场上。

   圆明园马首铜像拍卖估出“天价”遭质疑[图]

   2003年曾促成圆明园铜猪首回归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基金会,昨日对苏富比拍卖行拍卖铜马首一事表态认为,这是一次正常的商业交易,但其天价让人感情上难以接受。

   基金会负责人牛宪锋说:

“2000年铜牛首、铜猴首回归,保利集团一共花了1593万港元。

后来仅铜虎首一件,就花了1544万港元。

如今铜马首估价居然高到6000万港元。

流失海外的国宝以公益方式回归,能够起到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但明明知道是圆明园文物,竟还开出天价引人购买。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我最反对提文物价格了!

一个铜马首,就6000万港元,开什么玩笑?

该回归的要回归,但回归的渠道不一定是买!

我不赞成这个事情,是不是所有的文物都要用买的呢?

 圆明园流失文物,这无疑是一个敏感话题,特别是当它和一场拍卖以及6000万元的价格相联时,很多猜测、很多议论都会陡然出现。

昨日,江南贡院院长、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走进“市民学堂”,为大家讲授了如何选择收藏品以及如何鉴赏的知识。

   现代人都存在这样一种误区,以为收藏的东西多多多少都会增值,其实不然。

周道祥说,20多年前,大米的价格是一毛六一斤,现在约为一块七左右,大概价格上升了10多倍。

   黄金在上世纪80年代回收的话1克13元,卖出30元一克,现在的金价约为150元一克,上升了4倍左右。

翡翠在20多年前卖5块左右一克,而现在如“玻璃翠”的“冰体”,以及绿如“秧苗”的翡翠可卖到1000多万元港币。

   由此不难看出,黄金的价值非但不升反而在贬值,而翡翠则刚好相反。

   周道祥分析说,这主要和物品在地球上的储量有关。

黄金从远古时代发现后一直在开采,由于没有损耗,市场上数量急剧增多,而翡翠的储量却在逐年减少。

   周道祥介绍,对文物常用的三种识别方法为:

科技法、对比法和经验法。

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应该综合起来判别。

科技法主要是通过测定一种特定的碳元素的含量(质量数为14)来测定的,不过文物由于埋在不同环境的土壤里,碳含量的衰减程度不同。

对比法主要是通过一些文物鉴赏图书的介绍来对比真假,不过这种“按图索骥”的方法也不完全可靠。

经验法也称为“眼学”,就看你的眼力如何了,如果人们真正摸透了文物,可以用手摸掂分量是轻是重,耳听敲击声是尖是闷,眼看其工艺是精是粗,来分辨真假。

 

翡翠饰品多是以金镶嵌翡翠戒面制成的戒指、耳环、项链、手链;而清代至民国时期,常见的翡翠饰品是朝珠、翎管、扳指儿、龙钩、别子、手镯、戒指、耳坠、表杠、烟壶。

    朝珠:

是清代大臣上朝时配戴的饰物,是所有饰物中最隆重高贵的,有珍珠朝珠、珊瑚朝珠、琥珀朝珠等等,其中翡翠朝珠由108颗翡翠珠组成,上好的翡翠朝珠多配双桃红碧玺,壮观美丽。

上好的翠朝珠非常珍贵,完整的大概只有故宫博物院还有,国际国内市场上则从未见过。

    扳指儿:

最早是实用性的器具,在射箭拉弓时,以扳指儿护手指。

到清代扳指儿逐渐演变为纯装饰物,上到皇帝下到大臣,平时均爱戴个扳指儿,以表示不忘武功。

翡翠扳指儿最为珍贵。

上好的翡翠不用再施雕琢,完全以翡翠本身天然的颜色、质地、图案取胜。

    翎管:

是清代官员帽顶上用来插翎子的。

翎子的不同表示官阶不同。

    龙钩:

是衣服上的带钩,和带扣一样都是束腰时系带的用具。

龙钩一头雕成龙头,一头雕整只小龙,也叫“螭虎”。

    表杠:

翡翠表杠中间常镶一金扣,用来拴系怀表,下边有时还配翡翠表坠。

好的翡翠表杠比怀表要珍贵许多。

    发簪:

形式种类繁多,有蝴蝶、蜻蜓等动物,佛手、灵芝等各式花草,有吉祥纹饰图案,还有较为罕见的以龙为题材的簪。

    烟壶:

翡翠烟壶是烟壶中比较特殊的品种,上好的原料配上上好的做工是能卖大价钱的。

烟壶专场拍卖中常能看到压轴儿的翡翠烟壶。

    摆件:

摆件是首饰以外一个大项,可分为器皿、山子、人物、动物、植物等几大类。

现在收藏的人较少。

    旧式镶嵌首饰:

翡翠戒指多为素马鞍戒;其他首饰多以黄金镶嵌,与现代首饰比,金属所占比重较大,多与珍珠、碧玺相配。

    现代镶嵌首饰:

翡翠被琢成椭圆形蛋面,或正方形、长方形戒面,与西方珠宝品位相近,以钻石等宝石陪衬,以翡翠本身材质之美取胜。

    珠链:

也许珠链是由朝珠演变而来,珠链带有隆重高贵的气息。

现代社会一串翡翠珠链是最能表现女性高贵气质的饰物,也难怪近年来翡翠珠链的价格动辄几百万、几千万,总是位于翡翠饰品的最高位。

    珠链和手镯是翡翠首饰中价位最高的两种,原因是这两种饰物对原料的要求最高:

原料要大,颜色要均匀一致,不能有绺裂、杂质。

一粒戒面达到这种要求都不容易,何况一大块翠料,所以极品的手镯、珠链价格多在千万元以上。

    手镯:

也叫“钏”。

手镯是惟一由清代至今加工方法、佩戴方式没有改变的首饰。

手镯中最讲究的当属满绿翠镯。

有一段绿的,如果种份好,也价值不菲。

有一种的白地,带红翡、绿翠两种颜色,称“福禄寿”。

还有一种是紫色手镯,称“紫罗兰”。

如果紫色外还有绿色,叫“春带彩”。

    花件:

所谓花件其实就是玉佩,也叫别子。

清以前称玉佩,清代叫别子,现在则多叫花件。

 

封建时代曾以全黄为皇家至尊之色。

因此,除宫廷用器,皆不可使用全黄之色。

明代黄釉瓷器产生于明代宣德年间,到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达到了最高水平。

这种黄釉以铅为溶剂,以铁为着色剂,在低温下烧成。

由于黄色娇嫩欲滴,亦称“娇黄”。

浙江省博物馆编《徐龙珍藏历代名瓷》收录一件“明宣德黄釉盘”,极为珍贵。

    康熙时期,内务府珐琅作已使用从西洋引进的锑黄作为珐琅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

柠檬黄釉始创于清代雍正年间,由于这种黄釉的颜色比传统浇黄釉更为浅淡幽雅,故又称为“淡黄釉”。

柠檬黄釉是以氧化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

清代文献称之为“西洋黄”、“洋黄”。

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纪事》记载了“岁例供御”的五十七种彩、釉,其中的“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

    雍正黄釉器虽不像弘治时期施釉肥润,色泽明快却胜弘治一筹。

此盘内外施黄釉,施釉细腻而均匀。

釉色为柠檬黄色,清朗明快,是典型的“中央正色”,是传世所见雍正朝柠檬黄釉盘中质量最好的。

    雍正时期的御窑瓷器达到了最精巧、最细致的境地。

此盘花口,折腰,浅圈足。

内外壁由口沿到足底边呈18片仰莲形,盘心亦呈18片莲瓣形,正中浅浮雕16孔莲蓬,纹饰精巧细致,别有新意。

盘内外壁刻绘的线条,婉转流畅,极富动感。

器型比例协调,尽显“曲线之美”。

整器宛如池中盛开的一朵莲花。

微风过处,仿佛送来缕缕清香。

    此盘盘形规整,径29.3cm,胎质洁白、细腻,修削精细。

底足处理略带圆型,具备典型的“泥鳅背”特征,同时底足的内、外墙基本处于同一平面。

足内书:

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清代雍正年间,六字双行双圈款时间出现略晚。

雍正官窑楷款的笔画有两种:

一种横细竖粗如宋体;一种横竖粗细一致,此盘当属后一种风格。

细察此款,笔画横平竖直,“清”字两右斜点后上提;“雍”字首点为短竖且向左倾斜;“衣”字略去一点;“制”字提笔和短撇相连。

款识青花发色纯正,结构平稳,字体书写爽利,笔力雄健。

综合分析,此盘款识当属成熟的雍正御窑款识写法。

    用花形做器物造型是我国瓷器的传统装饰风格。

莲花俗称“佛花”,莲瓣纹是佛教文化影响下流行的纹饰。

雍正时期佛教纹饰较为常见,这与雍正皇帝笃信佛教有关,据史料记载,雍正年轻时曾雇人替自己出家,并出资修建了西山大觉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