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426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

《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计划数学.docx

三年级计划数学

九年级义务教育

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

数学教学计划

孟店中心学校三年级

教师姓名:

赵桂珍

校长:

姜先锋

2014年2月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

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在探索,交流计算方法和运算规律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有效地探索知识,寻求规律,不断增强学生素质。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社会主义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教育。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21名学生,其中男生10人,女生11人。

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

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2、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教学知道,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掌握,但不能深化不能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但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有较强的进取心,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是每一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

3、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分析:

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A级

B级

C级

D级

三年级

16

13

2

2

1

 

三.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册教材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简化了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注意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提示了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2、本册教材重点分析: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3、本册教材难点分析:

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与措施: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重视学习过程,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5、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教学的措施

1、问题:

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措施:

(1)增强趣味性。

对学生学习活动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2)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辅助教学。

 

四、教学策略分析:

教的策略: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还有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与态度,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五、意识培养分析

1、思想意识:

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内容的精髓,是铭记在人们头脑中起永恒作用的观点与文化,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概括和应用。

2、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培养他们创造精神的起点。

通过教学不仅会“答”,这能会“问”,让学生拥有一颗善于发现问题的心灵。

3、创新意识:

创新是学习的实质与核心。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4、应用意识:

学生的学习往往与实践脱节。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六:

教学评价分析

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更要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终结性评价:

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

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七、教学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1、教研课题:

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走进生活。

2、研究措施:

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3、活动安排:

第一周:

完善各种计划。

第三周:

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自评。

第四周:

课题研究研讨会。

第六、七、八、九、十一、十二周:

探究式学习优质课比赛、总结、交流研讨。

课题研究、总结、评选。

八、教学进度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2.16-2.22

一、p1--p6

4

2

2.23-3.1

一、p7--p12

4

3

3.2-3.8

一、p13--p18

4

4

3.9-3.15

二、p19--p23

4

5

3.16-3.22

三、p24--p32

4

6

3.23-3.29

三、p33--p40

4

7

3.30-4.5

四、p41--p44

4

8

4.6-4.12

四、p45--p49

4

9

4.13-4.19

四、p50--p57

10

4.20-4.26

期中检测

11

4.27-5.3

五一假期

4

12

5.4-5.10

五、p58--p61

4

13

5.11-5.17

五、p62--p65

4

14

5.18-5.24

六、p66--p71

4

15

5.25-5.31

六、p72--p78

4

16

6.1-6.7

七、p79--p83

4

17

6.8-6.14

总、p84--p93

4

18

6.15-6.21

期末复习

19

6.22-6.28

期末总复习、考试

 

6.29-7.5

工作总结、放暑假

 

九年义务教育

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

 

音乐教学计划

 

孟店小学

 

三年级

 

教师姓名:

张玉华

校长:

姜先锋

 

2014年2月

 

一、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

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

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1人,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音乐课,但是不喜欢学习乐理知识,误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而且这些歌曲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现在流行的。

还有的同学讨厌教师教谱,一唱谱就想睡觉的感觉。

再加上三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是一个初级阶段。

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析:

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执教的一个班级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

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3、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分析: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现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4、上学期教学质量分析:

A级

B级

C级

D级

10

8

3

三、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所处的地位:

在本册中,歌曲难度、篇幅相对加大,歌曲内容较广,让学生体会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风格。

通过学习合唱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相互合作的能力。

音乐常识有:

节拍的学习,小节、小节线、的学习,以及了解音乐家的故事。

教材中的音乐童话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2、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

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3、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齐唱或合唱。

(2)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简单评价。

(3)能够体会歌曲的风格特点,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组织有序的音乐活动。

(3)合唱与演唱的整齐与和谐。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教学的措施:

1、问题:

由于兼职教师缺乏音乐知识,加之对音乐课的认识不足,导致音乐课开设不足。

2、措施:

(1)开全开足课程,确保每周两节音乐课正常进行。

(2)教师认真学习乐理知识,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3)努力开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

五、教学策略分析

1、教的策略: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现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2、学的策略:

(1)关注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提高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

(3)培养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乐观的态度,增进群体意识,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

(4)学习课堂乐器的演奏方法,参与歌曲、乐曲的表现。

(5)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从中享有乐趣。

六、意识培养分析

1、思想意识:

教材中的音乐童话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展现的机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整册教材展现了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音乐特色,使学生感受各种不同的魅力,更加热爱民族文化。

2、问题意识: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3、创新意识:

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1、4、应用意识: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还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七、教学评价分析

1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社会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社会的兴趣,更要重视了:

解学生社会学习的的广度和深度。

2、终结性评价:

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

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八、教学研究内容及措施

1、教研课题:

2、研究措施:

3、活动安排

九、教学活动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2.16-2.22

一、1课

2

2

2.23-3.1

一、2-3课

2

3

3.2-3.8

二、1课

2

4

3.9-3.15

二、2-3课

2

5

3.16-3.22

三、1课

2

6

3.23-3.29

三、2-3课

2

7

3.30-4.5

四、1-2课

2

8

4.6-4.12

四、3-4课

2

9

4.13-4.19

期中检测

10

4.20-4.26

五一假期

11

4.27-5.3

五、1-2课

2

12

5.4-5.10

五、3-4课

2

13

5.11-5.17

六、1-3课

2

14

5.18-5.24

七、1-2课

2

15

5.25-5.31

七、3-4课

2

16

6.1-6.7

八、1-2课

2

17

6.8-6.14

八、3课

2

18

6.15-6.21

期末总复习、考试

19

6.22-6.28

工作总结、放暑假

 

 

九年义务教育

2013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孟店小学

 

三年级

 

教师姓名:

赵桂珍

 

校长:

姜先锋

 

2014年2月

 

一、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对人宽容。

2)、理解和体验做人要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会真诚相待、相互理解、讲信用的可贵。

懂得同学、朋友之间要建立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之间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向他们学习。

2)、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3)、了解家乡生态环境的一些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2)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二.学情分析

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本班学生21名,其中10名男生,11名女生,这些学生都很喜欢上社会课,认为社会课好理解,并且课本上有很多图画,孩子们很感兴趣,如果让他们系统化却很难,再加上三年级时期的学习阶段是一个初级阶段。

在本学期,学生将巩固并自己应用曾经学过的知识,而且,学期学习的知识又为今后几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析:

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够理解,但不好掌握。

2,过程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分析: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现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上学期教学质量分析:

A级

B级

C级

D级

9

7

2

3

三、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共三个活动主题,分别是:

“我们是一个集体”、“快乐的集体生活”、“大家都是好朋友”;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共两个活动主题,分别是:

“欢迎到我家乡来”、“家乡的故事”;第三单元“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共三个活动主题,分别是:

“垃圾带来的烦恼”、“节约用水”、“环境好我快乐”。

2、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本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3、本册教材的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

教学中,要立足课程特点,体现品德课程的综合性、生活性和公民性。

在激发学习兴趣上,我们可以通过这几条途径:

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学习方式;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还有现代化教学手段。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教学的措施:

1问题:

教学中,我们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这几个良好习惯:

守纪、守信、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收集资料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通过现象看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

2、措施:

教学中还要实现多样活动贯穿,我们要明确教学的过程不是学科的逻辑过程而是活动的过程,要以活动为链条,教学过程是学生活动串,以活动为引领展开教学过程。

并且活动要讲求实效,还要做到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五、教学策略分析

1、教的策略:

培养学生养成这几个良好习惯:

守纪、守信、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教学过程是学生活动串,以活动为引领展开教学过程

2、学的策略:

培养收集资料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通过现象看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课程要面向学生生活;学生生活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六、意识培养分析

二、思想意识:

课程要面向学生生活;学生生活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问题意识:

活动要讲求实效,还要做到与班队活动相结合。

四、创新意识:

努力实现个性化评价,实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的多样化。

五、应用意识:

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励性的、发展性的评价还有现代化教学手段。

a)教学评价分析

1过程性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但要考查学生是否主动参与社会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学习社会的兴趣,更要重视了:

解学生社会学习的的广度和深度。

2、终结性评价:

通过多种渠道,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和需求。

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识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八、教学研究内容及措施

1、教研课题:

“导学式教学模式”在品德与社会中的应用。

2、研究措施:

⑴教师身教,施展“激活”的手段。

⑵创设情境,形成“激活”的气氛。

⑶师生互动,增强“激活”的力量。

九、教学活动安排

周次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1

2.16-2.22

一、1课

(一)

3

2

2.23-3.1

一、1课

(二)

3

3

3.2-3.8

一、2课

3

4

3.9-3.15

一、3课

3

5

3.16-3.22

一、4课

3

6

3.23-3.29

二、1课

3

7

3.30-4.5

二、2课

(一)

3

8

4.6-4.12

二、2课

(二)

3

9

4.13-4.19

期中检测

10

4.20-4.26

五一假期

11

4.27-5.3

二、3课

(1)

3

12

5.4-5.10

二、3课

(2)

3

13

5.11-5.17

三、1课

3

14

5.18-5.24

三、2课

3

15

5.25-5.31

三、3课

(1)

3

16

6.1-6.7

三、3课

(2)

3

17

6.8-6.14

期末总复习

3

18

6.15-6.21

工作总结

3

19

6.22-6.28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