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117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8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 岳麓版必修22.docx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案岳麓版必修22

第15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了解“大萧条”的史实,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理解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2.认识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从实践和理论上印证了政府干预资本主义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认识罗斯福新政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背景

(1)主要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

(2)政策失误:

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

(3)金融因素:

经济繁荣带动了股票价格的上涨,人们盲目乐观,股票投机过度。

2.爆发: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崩溃。

3.结果:

美国政府延续自由放任政策,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4.表现:

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所有的经济部门;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危机持续时间长达四年,后果空前严重。

5.特点

(1)范围广:

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

(2)破坏性大: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3)持续时间长:

持续时间长达四年。

6.影响

(1)加剧国际关系紧张: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2)加深国家政治危机:

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

[图解识记]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

[易混易错]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但不是根源。

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个别企业的生产是有计划有组织的,但整个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比例失调。

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2)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经济危机。

2.内容

措施

内容

整顿财

政金融

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

调整工

业生产

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

调节农

业生产

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

实行社会

救济和以

工代赈

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举办公共工程,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3.核心:

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

4.影响

(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

(2)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3)新政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

(4)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思维点拨]

罗斯福新政这种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对经济危机来讲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它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它之所以缓解了危机,主要是因为它调整了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图解识记]

 罗斯福新政

三、凯恩斯主义

1.背景

(1)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

(2)罗斯福新政的实施也促使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发生转变。

2.内容

(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是扩大需求。

(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成为“看得见的手”。

3.影响: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它的提出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易混易错]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能等同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特点是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其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主题一 经济大危机

1.原因

材料一 1920~1929年,①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生产率却增长55%。

当时美国还流行一种说法:

“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

”②人们纷纷贷款购物。

材料二 本来,股票市场的繁荣只能依靠资本收益的提高,而现在股票本身却成了交易的形式,所以③依靠投机支持的股票市场很快达到其能发展的极限而走向崩溃。

[史料解读]

注意划线句子①中数字的变化,②中信息“贷款购物”和③中信息股票市场走向崩溃,说明了经济危机爆发的三个方面的原因。

[问题思考]

据上述材料,归纳概括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

提示 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分期付款造成银行不良信贷;股票市场崩溃。

2.特点

材料 同1929年相比,1932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

其中美国下降55.5%,德国下降52.2%,法国下降36.1%,英国下降32%。

美、德、法、英四国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各国的工业生产倒退到20世纪初和19世纪末的水平。

——《经济大萧条研究》

[史料解读]

材料划线部分说明经济危机波及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波及范围广,工业生产下降幅度大,危害深。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大危机源于美国并在短时间内波及世界的主要原因。

提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美国经济发达,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中心。

3.应对措施

材料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①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经济的创伤只能由②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

[史料解读]

①实质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②反映胡佛主张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问题思考]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面临这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世界各国在初期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结果如何?

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措施:

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

结果:

经济形势更加恶化。

启示:

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国际合作与协调;要适时进行改革。

[史论总结]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与启示

(1)影响

①对资本主义各国的影响: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危机;各国人民游行示威和罢工斗争不断;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

②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各国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各国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启示

①在发展中要居安思危,繁荣和危机往往相连,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②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弊端;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成为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

③经济危机爆发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而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损人不利己。

主题二 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材料 面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先后成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600万从业人口,将他们投入到3万个以上的工程中。

[史料解读]

材料划线部分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

从民生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作用。

提示 特点:

成立专门机构,兴建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作用:

以工代赈缓解了民生困难,政府投资扩大了内需,公共工程改善了社会环境,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

2.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材料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史料解读]

注意划线部分此时罗斯福的身份及其“医治”的含义。

从“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中得出实质。

[问题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指的是什么?

指出其实质。

提示 “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

实质:

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材料 罗斯福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

[史料解读]

抓关键信息:

从“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的角度理解其影响。

[问题思考]

如何理解材料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的观点?

提示 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摆脱了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史论总结]

运用多种史观评价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整了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新政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

1.一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支配地位。

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变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所以在一国发生的经济危机能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二、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因素

原因

时代潮流

新政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实力

美国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国家经济,如给予农民大量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民主传统

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理论依据

个人努力

罗斯福的个人努力

1.“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  )

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C.持续时间长D.加剧各国之间矛盾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可知,盲目的生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故B项正确。

2.(2017·德阳期末)1931年,斯沃普向胡佛建议将全国工商业强制动员进联邦控制下的贸易协会,以管制物价和生产,指导贸易经营活动。

胡佛指责该计划是“法西斯主义”。

这表明胡佛(  )

A.已感受到法西斯的威胁

B.赞同由政府来管制生产

C.维护企业经营的自主性

D.反对政府进行任何干预

答案 C

解析 法西斯主义是集权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相矛盾,胡佛反对政府管制生产是为了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故C项正确。

3.(2017·益阳期末)1930年2月17日,日内瓦关税休战会议召开,会议拟定的两个休战文件,因各国利益冲突,未能得到一致批准,会议以失败告终。

这给世界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世界贸易体系遭冲击B.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D.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中“关税休战会议以失败告终”这一信息可知这次会议没有解决因经济危机而引起的贸易壁垒,从而使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加剧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故C项正确。

4.(2017·金华十校调研)有学者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一部法律:

“指导劳资双方订立本行业的‘公平竞争法规’,要求各工业部门制定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人工资标准及工时数等,由雇主、工人和消费者共同监督生产。

如果发现企业有违规行为,总统有权吊销其执照。

”这部法律是(  )

A.《社会保险法》B.《联邦紧急救济法》

C.《全国工业复兴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律是《全国工业复兴法》,故C项正确。

5.(2016·内蒙古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1882~1945年)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等。

这反映了新政的特点是(  )

A.损害资本家的利益B.实行计划经济

C.建立“福利国家”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新政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以及社会福利方面加强救济和社会保障等,这体现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特点。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

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1)材料一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

《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新政”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3)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也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内容:

“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禁用童工。

原因: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

(2)国家立法。

(3)同意第一种观点:

“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

同意第二种观点:

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改革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前提下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

解析 第

(1)问,根据对社会保障的理解,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来回答。

(2)问,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定为一种制度,有利于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不论选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基础达标]

1.(2016·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  )

A.英国B.日本

C.美国D.德国

答案 C

解析 1929年到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美国,故C项正确。

2.“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柴烧。

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造成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尖锐,穷人的生活水平下降。

而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所致

B.各国加紧掠夺殖民地所致

C.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所致

D.各国纷纷提高关税所致

答案 A

解析 各国为摆脱危机,一方面打起关税战、倾销战、市场战、货币战;一方面加紧掠夺殖民地,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又主要是由生产与销售的矛盾造成的,所以争夺的焦点是国际市场。

4.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爆发的初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危机措施的共同点有(  )

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②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③加紧争夺世界市场 ④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面对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另一方面,加紧争夺世界市场、加紧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

所以①错误,②③④正确。

5.(2017·嘉兴检测)右图与20世纪30年代的某史事直接相关。

该史事是(  )

A.美国实施的罗斯福新政

B.俄国十月革命

C.日本实行的“统制经济体制”

D.中国实行的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 A

解析 根据时间、画中人物形象以及“NEWDEAL”可以判断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故A项正确。

6.(2016·山东学业水平测试)罗斯福在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说:

“我向你们保证,我誓为美国人民实现‘新政’”。

新政“新”在(  )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B.奉行自由放任政策

C.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普遍推行工业国有化

答案 C

解析 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故C项正确。

7.1933年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其措施(  )

A.增加就业

B.调整企业关系

C.缓和与列强矛盾

D.增强了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竞争力

答案 D

解析 放弃金本位制,使美元贬值以刺激出口,增强了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竞争力,故答案选D。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8.(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1933年,美国政府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毁掉1000万英亩的棉田,屠宰了20多万头大猪和600多万头小猪。

从应对经济危机角度看,政府此举(  )

A.破坏了农村生产力

B.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C.损害了农民的积极性

D.缓解了农产品供需矛盾

答案 D

解析 政府的举动,从应对经济危机的角度看,是为了缓解农产品供需矛盾,故D项正确。

9.(2016·贵州学业水平测试)W·福斯特在《美国共产党史》中说:

“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行动……击破两党制度,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在罗斯福新政中,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业,恢复银行信誉

B.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权力,管制证券业

C.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

D.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加强社会保障

答案 D

解析 罗斯福新政时期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加强社会保障,较好地解决了材料所述问题,故D项正确。

10.(2017·德阳期末)下表是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统计表。

导致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33年

1936年

1938年

人数

603000

867000

920000

A.政府管理机构的大量建立

B.解决失业问题的客观需要

C.现代文官管理制度的建立

D.美国经济形势的根本好转

答案 A

解析 1933年到1938年,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对经济的干预导致大量政府管理机构的建立,使得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人数显著增加,故A项正确。

[能力提升]

1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说明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政府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B.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C.社会经济虚假繁荣

D.市场供需严重失衡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提到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工人工资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工人的工资决定了市场的购买力或者是市场需求,而不断上升的生产率就等于市场的供给,由此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即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故选D。

12.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

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引起了政治危机

D.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答案 C

解析 由“建立工农共和国”可知,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一些人要求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这说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3.下图反映的是1929年到1937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变化情况,其中1933年到1937年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罗斯福政府(  )

A.整顿国家财政B.规范金融秩序

C.缩减农业生产D.实施以工代赈

答案 D

解析 材料表明1933年到1937年美国工人的失业率逐步下降,这得益于罗斯福新政实施的以工代赈措施,故D项正确。

14.《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中写道:

“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

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答案 D

解析 经济大危机表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美国经济从此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与材料中“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相符,故D项正确。

15.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

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

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

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

”这段话表明(  )

A.新政一直遭到资产阶级强烈反对

B.美国30年代的大危机具有偶然性

C.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

D.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新政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A、B两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错误,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资产阶级的某些利益。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美国工人的工资在危机期间下降40%,1932年相当于1900年的水平,20年代曾获得经济大师称号的胡佛,这时被人们称作“饥饿总统”,胡佛总统的前财政部长梅隆说:

“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今日所受的灾害,我不相信我们的社会制度在基本上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