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075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docx

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019年高考历史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考向解读】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命题热点突破一】新航路开辟

(1)四大因素: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是根本原因,对香料、白银、黄金的追求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的流行带给欧洲人的寻金热;陆上东西方商路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是新航路开辟的又一重要原因;人文主义的鼓舞和传播宗教的狂热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

(2)三个条件:

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支持;航海、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增加。

(3)两个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4)三条航路:

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从欧洲前往美洲;环球航行。

(5)四个人物:

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

(6)五点影响

①对欧洲:

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②对美洲:

美洲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

但是,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对非洲:

罪恶的奴隶贸易由此开始。

④对亚洲:

白银大量流入亚洲,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⑤对世界:

人类从各民族相对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地域性历史逐步走向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例1.(2016年单科卷历史40)大航海时代(25分)

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

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

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4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15分)

【答案】

(1)水平1:

能从材料中提取深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是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

水平2:

仅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使从船只大小、船队规模和配备来看,都要优于哥伦布船队。

·郑和船队最多有200多艘,而哥伦布船队最多只有17艘。

(2)水平1:

能较完整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水平2:

仅能指出部分的不同之处

•郑和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方式是和平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获取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其他答案。

水平2:

仅强调现实利益角度

水平3:

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

史实与材料

水平1:

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水平2:

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平3:

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

评分项三:

水平1:

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

水平2: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

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

组织

水平1:

叙述成结构

水平2:

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

仅能罗列史实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主要是将郑和的船队与哥伦布的船队进行了对比,材料一突出的是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在规模上的差别。

从材料中分析可以得出郑和船队的规模比哥伦布船队的规模要大很多,这种规模的差别体现在很多方面,有船只数目上的差异、也有人数上的差异,也有航行范围上的差别。

(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回答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的不同,概括出这种不同的深层含义。

在分析的时候可以用材料加以辅证,把文化差异的原因挖掘出来。

最终得出的结论要停留在物质和文化层面,这样才具有概括性。

【变式探究】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茶叶产量大增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茶叶在“1650年”还是“奢侈品”,“一个世纪后”“在英国城乡各阶级普及”,这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故选C。

茶叶产量大小在当时对英国饮茶影响不大,排除A;《航海条例》颁布于17世纪中期,排除B;茶叶成为英国不可或缺的普通消费品与世界贸易发展有关,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

答案 C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影响都是命题角度,而从新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更是命题热点。

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殖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

(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命题热点突破二】早期殖民扩张

(1)主要殖民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海上马车夫”)→英国(“日不落帝国”)。

(2)垄断性贸易公司:

荷属东、西印度公司和英属东印度公司。

(3)争夺地区:

非洲、亚洲、美洲(北美)和大洋洲。

(4)掠夺方式:

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奴。

(5)影响

①对西欧:

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丰厚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其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②对落后地区:

带来了深重灾难,社会经济陷入停顿甚至倒退,与西欧的差距逐渐拉大。

③对世界: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例2.(2016年卷历史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荷兰的发展主要依靠商业资本,英国的发展主要依靠手工业资本,①正确;荷兰和英国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代表国家,通过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④正确;所以本题选D项。

②错误,英国是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③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考点定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早期的殖民扩张·荷兰和英国

【变式探究】(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近代史上的贡献。

(17分)

贡献:

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高考对此考点的考查多从新史观尤其是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考查。

备考时多注意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及大国兴衰更替。

大国兴衰更替

由于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程度和速度不同,原有的工商业基础及世界航路转移所造成的影响不一致,导致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各具特点,这就决定了在争霸战争中的胜负。

(1)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因而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对外贸易较工业占优势,从而成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3)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

(4)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5)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

(6)二战后,欧洲的英法遭到削弱,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主导世界市场。

(7)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霸主地位动摇,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命题热点突破三】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

殖民掠夺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2)成就

①纺织机器: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

英国人史蒂芬孙1814年发明蒸汽机车。

(3)影响

①生产力:

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②生产方式:

确立了工厂制。

③阶级结构:

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④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市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

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

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①生产力:

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②生产方式:

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③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例3.(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答案】C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工业革命•英国工业革命

【变式探究】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

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 B

高考命题多以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等新史观立意,从世界市场、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业结构、社会阶级结构、城市化进程、生态环境及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习俗等方面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同时也利用史料考查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之间的关系、工业革命与大国崛起、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关系等。

复习备考时,注意全面掌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运用多种史观解读工业革命的影响,链接同一时期的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等。

【高考真题解读】

1.(2016年单科卷历史40)大航海时代(25分)

海洋是一个国家通向远方的重要路径。

1405年,明成祖派遣郑和率船队出使西洋;1492年,哥伦布获得西班牙女王的资助踏上了开辟新航路的征途。

人类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徐徐拉开……

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

(4分)

(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

(15分)

【答案】

(1)水平1:

能从材料中提取深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是在航海技术还是规模上都远超哥伦布船队,由此也可以其背后的支持力度和国家实力的差距。

水平2:

仅从材料中提取表层信息

·郑和船队无论使从船只大小、船队规模和配备来看,都要优于哥伦布船队。

·郑和船队最多有200多艘,而哥伦布船队最多只有17艘。

(2)水平1:

能较完整地概括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郑和的目的是宣扬国威,交流文化,方式是和平与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传播宗教、获取领土和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水平2:

仅能指出部分的不同之处

•郑和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方式是和平互利;哥伦布的目的是获取财富,方式是侵占和掠夺。

其他答案。

水平2:

仅强调现实利益角度

水平3:

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

评分项二:

史实与材料

水平1:

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

水平2:

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或仅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水平3:

没有使用信息和史实

评分项三:

水平1:

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证

水平2: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

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水平4:

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

组织

水平1:

叙述成结构

水平2:

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

仅能罗列史实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材料二突出的是郑和船队和哥伦布船队在目的和方式上的差别。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行事方式,在日常的学习中已经经常地强调。

郑和下西洋的根本目的就是宣扬国威,但哥伦布的目的是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行事方式上,郑和是和平的贸易往来,注重形式和文化交流,哥伦布则是掠夺性的侵占,重视的是财富。

(3)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回答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出两者的不同,概括出这种不同的深层含义。

在分析的时候可以用材料加以辅证,把文化差异的原因挖掘出来。

最终得出的结论要停留在物质和文化层面,这样才具有概括性。

2.(2016年卷历史20)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

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世纪荷兰的发展主要依靠商业资本,英国的发展主要依靠手工业资本,①正确;荷兰和英国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代表国家,通过殖民扩张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8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④正确;所以本题选D项。

②错误,英国是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工厂;③错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3.(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

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近代史上的贡献。

(17分)

主要原因:

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的改革开放。

贡献:

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解析】

(1)可以从材料中来概括,主要从地域、范围、规模等角度来概括。

(2)本问有三个设问,需要分别来回答。

特点需要从材料中来概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新成立前,成立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后。

原因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回答。

贡献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贡献。

4.(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3)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

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

【答案】C

5.(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答案】D

【解析】A项的表述与图中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渔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的现象不符,故排除;图中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致使第二产业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的史实,故B项表述错误;图中的信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当多的劳动力因机器的采用被迫脱离工业生产,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的史实,故C项表述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19世纪的英国,第一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这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因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国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的史实。

故D项表述正确。

6.(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7.(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33)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

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美国的工业革命。

做此题的关键是要抓住关键词“19世纪60年代”和主旨“铁路”等信息,联系到教材内容,美国当时发生了南北战争和正在进行工业革命。

在南北战争之前,出现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同一国内市场。

应该选A。

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并不符合史实,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向美国扩展,排除C。

铁路部门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材料并没有涉及。

排除BD。

8.(2016年单科卷历史14)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

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

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中强调了人们对时间观念的改变:

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在,社会节奏变快了。

时钟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这说明时间对人们很重要,这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因此选择A项。

B项信息化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结果,时间过晚;C××市化与人们是否受到日常时间的影响无关;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时间也相对较晚。

9.(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20)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概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收入概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例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铸铜工、机修工、铁模工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石匠、初纺工、羊毛分类工、染匠

最低

6

裁缝、泥水匠、鞋匠、梳毛工、手织工

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机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

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10.(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期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6分)

材料二近代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

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

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