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0434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

《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docx

高考生物备忘录必修部分

生物必修熟记语句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3、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4、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都属于蓝藻

5、蓝藻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

6、鲜重: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含量:

OCHN

7、干重:

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含量:

CONH

8、还原糖的检测:

1mL菲林试剂(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

50-65℃水浴加热2min

9、脂肪的检测:

滴加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原因:

苏丹III或苏丹IV能溶解到酒精中)

10、蛋白质的检测:

注入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

再注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摇匀。

11、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

12、蛋白质的主要功能有: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结构蛋白)、起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作为运输载体(血红蛋白)、起信息传递作用,调节机体生命活动(胰岛素)、有免疫功能(抗体)。

13、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4、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5、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16、材料有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等。

17、方法步骤:

一、制片(载玻片上滴0.9%NaCl溶液→刮取,涂抹→烘干)

二、水解(载玻片放入30mL质量分数为8%盐酸的小烧杯→30℃温水大烧杯保温5min)

三、冲洗涂片(蒸馏水)

四、染色(吸水纸吸去水分→滴2滴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吸去多余染液→盖上盖玻片)

五、观察

18、结果及结论:

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19、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

维生素D能有效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20、人和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可做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

21、实验材料:

猪(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22、方法步骤:

1、制临时装片(滴1滴红细胞稀释液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2、高倍镜下观察(先观察正常形态:

呈凹陷圆饼状→然后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蒸馏水,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持续观察变化:

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23、如果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要获得较纯的细胞膜,需要离心

24、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25、在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

26、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27、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看课本P21图3-1)

28、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29、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差速离心法

☞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卡诺氏液(浸泡固定细胞形态,再用体积分数95%酒精冲洗两次,然后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0、内质网:

蛋白质的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

31、溶酶体:

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科学家发现有40种以上的疾病是由于溶酶体内缺乏某种酶产生的,如矿工中常见的职业病——硅肺。

当肺部吸入硅尘(SiO2)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的功能受损。

32、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33、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形成过程:

研究方法:

同位素标记法

囊泡

囊泡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线粒体

34、生物膜系统的构成和作用(课本P23)

35、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36、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7、同初始浓度相比,番茄培养液中的Ga2+和Mg2+浓度下降,水稻培养液中的Ga2+和Mg2+浓度上升。

Si4+的情况刚好相反:

水稻吸收大量的Si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Si4+。

水稻培养液里的Ga2+和Mg2+浓度为什么会上升?

(水稻吸收的水分相对量比吸收Ga2+和Mg2+多)

结论:

1、不同植物细胞对同种离子吸收量不同

2、同种植物细胞对不同离子的吸收量不同(1、2说明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和吸收水分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39、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40、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41、胞吞胞吐消耗能量

42、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4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4、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

酶活性高低和反应速率快慢含义不同

45、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

ATP分子的结构式A—P~P~P,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糖。

46、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47、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新鲜食用酵母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在锥形瓶A和B各配制一份)

48、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CO2产生情况

49、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俗称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具体做法是:

在锥形瓶A和B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50、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个对比试验,用到了相互对照

51、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与用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生成相对应。

52、有氧呼吸的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联想反应过程)

53、提取色素用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用层析液,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

54、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充分。

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叶绿素)被破坏。

55、色素提取液颜色浅原因:

无水乙醇加得过多等;色素提取液呈黄绿色:

未加碳酸钙等;

56、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57、光反应场所:

叶绿体内类囊体的薄膜(联想反应过程)

暗反应场所:

叶绿体基质(联想反应过程)

光合色素分布:

叶绿体内类囊体的薄膜(外膜和内膜都没有色素)

光合酶分布:

叶绿体内类囊体的薄膜和叶绿体基质

58、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ATP和[H](NADP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和Pi和NADP+

59、光合作用强度(简单地说,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数量)

60、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光照的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以及温度的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

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

内部因素:

色素的量、酶的数量和(最大)活性。

☞(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速率、

氧气的产生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氧气的产生量)、

CO2的消耗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CO2的消耗量)、

有机物(葡萄糖、糖类)的合成(制造)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有机物(葡萄糖、糖类)的合成(制造)量)

净光合作用强度、净光合作用速率

氧气的释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氧气的释放量)、

CO2的吸收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CO2的吸收量)、

有机物(葡萄糖、糖类)的积累速率(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有机物(葡萄糖、糖类)的积累量)

☞曲线可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纵坐标)随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横坐标)的变化。

同一坐标系的不同曲线代表不同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与横坐标含义不同)。

☞在一定范围内,XX随着XX的XX而XX;超过一定范围,XX随着XX的XX不再XX。

☞在CO2吸收和释放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中,a点表示呼吸作用强度(速率);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速率)等于呼吸作用强度(速率);c点的横坐标表示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的最低光照强度(光饱和点)

61、观察和记录相同时间内各组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

或观察和记录各组装置中小圆形叶片全部浮起所用时间

62、小圆形叶片沉底的原因:

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小圆形叶片浮起的原因: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形成气泡附在叶片表面

63、含酚酞的琼脂块变紫红色说明NaOH扩散进琼脂块;NaOH在每个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因为相同时间在块内扩散的深度相同。

64、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65、在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细胞大需要交换的物质多,但用于交换的面积相对小了)(区分扩散速率与运输效率)

65、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还有:

细胞核中的DNA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的。

66、细胞凋亡: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67、细胞坏死:

在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68、细胞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是有利的,细胞坏死对机体有害。

69、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70、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71、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细胞癌变,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

但是糖蛋白减少。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

72、假说演绎法: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总结规律

73、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7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75、萨顿推论: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76、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方法:

自交法、测交法、花粉鉴定法。

77、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密度梯度离心

78、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几个密码子,这一现象称作密码的简并。

意义是:

1、增强了密码容错性,当密码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其对应的氨基酸可能不变。

2、当某种氨基酸使用频率较高时,几种不同密码子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可以保证翻译的速度。

79、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淀粉分支酶、酪氨酸酶);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囊性纤维病、镰刀形细胞贫血症)

80、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个性状;一种性状可能由多个基因决定;性状和环境条件也有关系;基因和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81、多倍体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82、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很多,如低温处理等。

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83、单倍体育种:

1、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2、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

84、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病)

85、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86、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

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写法: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87、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22对常染色体每对中的一条和X和Y染色体共24条。

88、判断某性状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

答:

【一次杂交实验】前提是已知显隐性,方法:

雌隐×雄显;(用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作母本×用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作父本)这是最好的方法。

方法:

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个体交配,若后代雌性个体全部是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部是隐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后代中雌雄均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或后代雌雄均是显性性状),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针对具体题意分析,能否判断显性性状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写时注意关键词:

随机选取多对)

【一代杂交实验】前提是不知显隐性,方法:

雌隐×雄显和雌显×雄隐分别预测结果判断位置。

使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正交和反交,

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若正、反交后代性状表现不一致,则该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89、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90、物种的形成必然要经过隔离。

9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92、与物质交换相关的器官有皮肤,系统有呼吸、消化、循环、泌尿四个系统。

9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生理盐水是浓度为0.9%的NaCl溶液;细胞内液渗透压主要由K+维持。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和NaH2PO4/Na2HPO4)有关。

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

94、生理学家把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内环境稳态包括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①维持稳态的基础:

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②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③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9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发射弧。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

反射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

完整的反射弧和刺激(缺一不可)

97、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

(1)静息电位的形成:

①电位:

内负外正。

②机理:

K+外流。

(2)动作电位的形成:

①电位:

内正外负。

②机理:

Na+内流。

(3)传导形式:

神经冲动(或电信号、局部电流)

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4)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

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98、细胞外液Na+浓度升高,使动作电位峰值增大,但不影响静息电位。

细胞外液K+浓度升高,会造成静息电位减小,但不影响动作电位。

99、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

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单向传递的原因: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有些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另一些神经递质可引起突触后膜抑制(Cl-通道开放,Cl-离子内流造成静息电位增大),不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递质起作用后即被分解。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髓,其中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是最高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100、激素调节的特点: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01、激素调节过程存在着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02、激素是有机分子、信息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

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激素作用是间接的。

103、激素之间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104、下丘脑有内分泌活动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水盐调节中枢、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神经细胞可以传导兴奋和分泌激素

105、体温调节

(1)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2)体温的相对稳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寒冷环境中,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炎热环境中,主要是神经调节(不能说只有神经调节)

(4)写出寒冷刺激骨骼肌战栗反射弧:

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

106、血糖调节(下丘脑、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1)胰岛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靶细胞)主要是肝脏(肝细胞),肾上腺素的靶器官是肝脏。

(2)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分泌增多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107、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或加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

108、与免疫有关的细胞

细胞

来源

功能

吞噬细

造血干细胞

①摄取、处理、传递抗原

②吞噬抗体抗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①识别抗原

②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胸腺中发育

①识别抗原,分泌淋巴因子,

②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①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①分泌淋巴因子

②与靶细胞结合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①识别抗原

②分化成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

 

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浆细胞

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吞噬细胞

109、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外来病原体、细菌、病毒、胞内寄生菌

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自身衰老细胞、被破坏细胞、癌变细胞、异常细胞

110、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于强大:

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弱:

免疫缺陷病

112、体液免疫的大致过程:

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作用下,开始一系列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113、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

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

114、免疫学的应用①疫苗②根据抗原能和特异性抗体相结合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③器官移植

115、器官移植面临的问题:

①免疫排斥反应(细胞免疫)

②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

(使T细胞增殖受阻、使淋巴细胞减少、适当剂量)

③供体器官短缺、(骨髓移植、角膜移植、肾移植)

11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2)作用:

a、促进细胞生长;(伸长生长)b、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

c、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防止果实和叶片脱落;

(3)特点:

两重性: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4)能体现两重性的实例:

顶端优势、根的向重力性、单双子叶。

117、其他植物激素:

(1)恶苗病是由赤霉素引起的。

赤霉素的作用:

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合成部位:

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

(2)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合成部位:

主要是根尖);

(3)脱落酸: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合成部位:

根冠和萎蔫的叶片);

(4)乙烯:

促进果实成熟。

(合成部位:

植物体各个部位)

118、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植物激素的概念:

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119、植物生长调节剂:

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

具有容易合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