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30057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

《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 元素教案.docx

第三单元元素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元素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间的关系。

(3)用元素及分子、原子的观点从宏观和微观探讨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核电荷数相同则元素种类相同,核电荷数不同则元素种类不同,即质子数的变化引起了元素的种类变化的事实,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初步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教学难点

1.元素概念的形成。

2.元素和原子的正确区分。

教学方法

引入新课→介绍讲解→学生活动→问题讨论→补充总结→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由日常生活中接触钙奶、钙片等食品引入新课。

[新课探究]

分析几种不分子中所含相同原子引出元素的概念。

一、元素

(一).定义: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强调]注意:

一类原子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原子。

总称

质子数

中子数

氧元素

氧原子A

8

8

氧原子B

8

9

氧原子C

8

10

总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碳元素

碳原子A

6

6

碳原子B

6

7

碳原子C

6

8

 

[想一想]

区分碳元素和氧元素关键看什么?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

因此,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核电荷数(或质子数)不同。

即:

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讲解]元素的特点: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一个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举例说明

(二)、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

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应用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举例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联系

元素原子

原子和元素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

[讲解]元素与物质(纯净物)关系:

物质(纯净物)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的种类:

100余种,物质的种类:

几千万种

[想一想]水由什么组成?

水由什么构成?

而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学生讨论有关水组成、结构的正确描述后教师小结;

(三)、有关物质的组成结构的正确描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说法)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2.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一个分子是由若干原子构成的

[练一练]

二氧化硫是由和组成的

二氧化硫是由构成的

二氧化硫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思考: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变化了吗?

原子变化了吗?

元素变化了吗?

投影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分析,然后得出结论。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水

氢气+氧气    硫+氧气 

 二氧化硫

(H2O)(H2)(O2)             (S)(O2)(S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

[回答]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

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

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四)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

[投影]放映教材图3-17的放大图[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壳里含量居前三位:

氧硅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4、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阅读课本60页资料卡片:

生物细胞中的元素

生物细胞中前三位元素:

 氧碳氢

[讲解]

(五)物质、元素、分子、原子的关系

投影关系图分析讲解四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

区别:

元素是宏观概念:

只论种类,不论个数;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

原子是微观概念:

既论种类,也论个数;用于描述分子的构成

联系:

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元素组成物质;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等。

[课堂小结]

1.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

 

3.自然界中,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4.元素只讲种类,用于描述物质的组成;而原子既讲种类,也讲个数。

通常用于描述分子的构成。

[反馈练习]

1、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2、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

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3.二氧化碳是由和组成的,共有种元素;

4.二氧化碳分子是由和构成的,共有种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个原子。

5.过氧化氢(H2O2)是由和组成的,

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和2个氧。

[作业]

课本65页:

第二题(1)、(2)、(3)、(4)。

 

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

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那我们可不

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学生感到很茫然,而后思考讨论]

[补充说明]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答]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追问]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回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追问]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可让学生上讲台板演]

[学生板演]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氧化铝(Al2O3)二氧化碳(CO2)

[小结引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

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课题2元素

[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例如:

氧气分子

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所以就把它们统称为氧元素。

同样,把核电荷数为1的所有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把核电荷数为6的所有的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等等。

[板书]一、元素

1.定义: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

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那我们可不

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学生感到很茫然,而后思考讨论]

[补充说明]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指导学生回忆相对原子质量标准时教材上的小注,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回忆]课本P69小注指出: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板书]2.特点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

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板书]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请看下列练习。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

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学生回答]

①错误。

改正:

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

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提问]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

[回答]应该不是。

[介绍]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投影]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

[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书]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学生阅读P72资料]

[活动与探究]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药品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

[学生活动]……

[回答]1.阿莫西林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

、氧、硫。

2.罗红霉素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

[小结]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

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

[过渡]请大家结合前面有关分子的知识与本节课有关元素的知识,共同来看下面的讨论。

[投影]展示“讨论”。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

氢气+氧气

(H2O)(H2)(O2)

硫+氧气

二氧化硫

(S)(O2)(S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

[回答]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讲解]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

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

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小结]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学生思考]

[讲解]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原子时只能

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

请看下列表格:

[投影]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素

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及举例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总结并板书]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答案]a.错误。

改正:

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错误。

改正:

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错误。

改正: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元素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它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现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就是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布置作业]习题1、2、3、4

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

一、元素

1.定义: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点: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4.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管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