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42983 上传时间:2022-10-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

《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docx

中考科学复习第2部分物质科学一第14课时光的反射折射精讲试题

第14课时 光的反射 折射

微课导图)

核心知识)

 光源(七下P61)

定义:

__能发光的物体__叫做光源。

 光的直线传播(七下P61-63)

1.条件:

光在__同一种均匀物质中__沿直线传播。

2.光速

(1)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真空中的光速;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__3×108__m/s=__3×105__km/s。

(2)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

(3)光年:

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__路程__,光年是__长度__单位。

 光的反射(七下P67-69)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__发生反射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光的反射规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__同一平面__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__法线__两侧;反射角__等于__入射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可逆__的。

3.两种反射

反射分__漫__反射和__镜面__反射。

甲) ,乙)

 

镜面反射

漫反射

不同点

特点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__向四面八方发散__

条件

反射面__光滑__

反射面__凹凸不平__

现象特征

迎着反射光线,特别亮。

反射光线不进入人眼,特别暗。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共同点

都是__反射__现象,都遵循__光的反射规律__

 平面镜成像(七下P69-71)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和物体的大小__相等__,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相等__,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垂直__,平面镜中成的像是__虚__像。

(等大、等距、连线垂直、虚像)

2.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__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汇聚而成的,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__虚__像。

 光的折射(七下P71-73)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__偏折__。

2.光的折射规律

光的折射规律

斜射

光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

折射角__小__于入射角

光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

折射角__大__于入射角

“空

大”

直射

传播方向__不变__

折射光路是__可逆__的

  

考点突破)

 生活中的光现象

【例1】(重庆中考)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解析】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B.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的太阳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故D正确。

【答案】D

1.(2017扬州中考)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D)

A.树荫下的光斑)   ,B.手影)

C.月亮的“倒影”)   ,D.笔“折断”了)

2.(2017郴州中考)民谚俗语常常包涵丰富的物理知识。

以下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D)

A.井底之蛙,所见甚小

B.以冰取火,前所未有

C.海市蜃楼,虚无缥渺

D.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捞不到的是水中月

【疑难易错点睛】区分反射与折射的方法:

看光是否进入不同介质。

 平面镜成像

【例2】(2017江西中考)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潜望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

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

甲) ,乙)

A) ,B) ,C) ,D)

【解析】如图所示,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组成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物体与像关于镜面对称,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所观察到的像是如图B所示。

故本题正确选项是B。

【答案】B

3.(2017襄阳中考)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C)

A.像与物总是大小相等

B.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C.物体在镜中成的是实像

D.物体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不变

4.(2017临沂中考)关于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实验探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做多次试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D.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关

【疑难易错点睛】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大小有关,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

 光的折射

【例3】(2017绵阳中考)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

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解析】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线经A折射后进入完全相同的B,经B折射后的光线一定与原光线平行,又因AB之间有一段空气,故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b,故答案选B。

【答案】B

5.(2017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射水鱼发现水面上的小昆虫后,从口中快速喷出一束水柱,将昆虫击落。

如图能表示射水鱼观察到小昆虫的光路的是(D)

 ,A) ,B)

C) ,D)

6.

《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

“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矣。

”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__E__(用图中字母表示)处照射,可照亮铜钱。

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__变高__(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实验突破

实验一 光的反射

一、命题题眼突破

1.实验目的: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2.实验结论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实验题眼突破

(1)实验仪器的选取。

(2)纸板的作用(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3)量角器的作用(便于测量反射角、入射角的大小)。

(4)纸板与平面镜的放置要求及目的(纸板与平面镜应垂直,若不垂直则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5)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位置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的原因(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

(6)光路的确定(在纸板的光线上描两点,连接并标上方向)。

(7)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关系(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8)不容易观察到光的路径的解决办法:

①充烟雾或喷水雾;

②在黑暗环境(如暗室、夜晚等);

③水中掺牛奶;

④直接用激光笔。

(9)“三线共面”的判断方法(如图,将F板绕ON前后转动,观察纸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线,若纸板上没有光线,说明三线共面)。

(10)证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将激光笔逆着反射光线射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重合)。

(11)多次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测量的目的(保证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2)数据表格的设计与记录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入射角

反射角

(13)实验数据的分析及结论的总结。

二、实例剖析

【例4】(2017苏州中考)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平面镜M水平放置,白色纸板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绕竖直接缝ON翻折。

甲)   

实验序号

入射角α

反射角β

50°

50°

       乙

(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则纸板F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____内。

(2)小明在测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时只记录了一组数据(如乙表),根据这组数据,他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关于光反射时反射角与入射角关系的结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如图甲,将一束光贴着纸板E沿AO射到镜面上O点,纸板F上会显示出反射光束OB,接着将纸板F绕ON向后翻折,纸板F上不能显示出反射光束,由此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ON在同一平面内;

(2)只进行一次实验,根据一次测量就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为了得出普遍结论,使结论符合客观事实,应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答案】

(1)不能;同一平面;

(2)不能;一次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到普遍规律

7.(2017长沙中考)小天用图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适当内容:

甲) ,乙)

(1)图甲中反射角是__44__度。

(2)图甲中当入射角变大时,反射光束__偏离__(选填“偏离”或“靠拢”)法线。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NOF向后折,在纸板NOF上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束,这说明了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实验二 平面镜成像

一、命题题眼突破

1.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实验结论

(1)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相等。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平面镜成虚像。

3.实验题眼突破

(1)本实验所用实验方法(观察比较法、等效代替法)。

(2)实验器材选取。

(3)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4)白纸的作用(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便于实验数据的处理)。

(5)选择方格纸比白纸好(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像和物的位置)。

(6)玻璃板要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确保物和像重合。

若玻璃板向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若玻璃板向未点燃蜡烛的方向倾斜,则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下方偏低处)。

(7)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玻璃透明,易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8)选择薄玻璃板的原因(避免厚玻璃板前后表面成像,产生重影)。

(9)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

(10)选择较暗的实验环境的目的(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11)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用光屏承接不到)。

(12)多次改变蜡烛与玻璃板的间距进行测量的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3)若测得的物体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可能的原因(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后支蜡烛与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玻璃板有厚度、测量长度时存在误差等)。

(14)记录测量数据

测量次数

像距/cm

物距/cm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1

2

3

二、实例剖析

【例5】(连云港中考)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

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

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表。

玻璃板

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