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高处的阅读及答案.docx
《登上高处的阅读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上高处的阅读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登上高处的阅读及答案
登上高处的阅读及答案
【篇一:
福建省泉州五校2016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侨中
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幸福悖论”的道德反思
“幸福悖论”,指幸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也即通常所说的更多财富没有带来更大幸福。
随着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与生活质量相关的幸福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即开展了幸福指数的相关调查研究。
l97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
伊斯特林发表了著名论文——《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提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这一论点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也称“幸福悖论”“幸福——收入之谜”。
国家之间的比较研究以及长期的动态研究表明,人均收入的高低同平均快乐水平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
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人们的平均收入和平均快乐之间也没有明显的关系,包括文化特征在内的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快乐。
作为社会福利衡量指标的国民生产总值没有能将一些看不见的,但又非常重要的东西纳入衡量之列,如内心的平静和幸福,而这恰恰被许多人当作生活的最终目标。
“幸福悖论”问题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理论根源和切实的经验依据。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增加财富是增加幸福的主要方式。
首先,财富的增加使人们有可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消费的物品;其次,更多的财富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消费或不消费某些商品,因此,更多的财富会带来更大的幸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金钱和财富成为幸福的代名词。
一般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幸福感应该增强,特别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人们收入较少,处于贫穷阶段时,收入的增加、财富的增长无疑是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影响因子。
但是,物质丰裕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人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有意义和价值。
幸福是快乐和意义的结合,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精神上的追求就显得愈益迫切。
如果人们依然把物质财富的增长与积累作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类的精神和道德发展自然就被放逐而沦亡。
有学者认为“当今社会虽然变富了,可是没有更快乐,就是因为许多人不懂得人生真谛,正在做钱的奴隶而变得痛苦。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把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锁定在物质财富的增加上,其实就是把钱当作唯一的目标,无疑起了不好的作用”。
“幸福悖论”并不是真正的逻辑悖论,其之所以作为悖论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恰恰体现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统一性,同时也提示我们,人类对幸福的认知仍处于启蒙阶段。
(选自《求实》,有删改)
1.下列关于“幸福悖论”相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幸福悖论”指人在获得更多的财富后,没有得到与财富增加相应的幸福快乐增加。
b.“幸福悖论”最早是由美国伊斯特林提出的,这个概念也可以表述为“幸福一收入之谜”。
c.“幸福悖论”产生的条件是能源危机、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趋严峻。
d.“幸福悖论”不是逻辑悖论,它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体现出人类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统一性。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国民生产总值没有将许多人当做生活的最终目标的内心平静和幸福等纳入社会福利衡量体系中。
b.研究表明,平均快乐水平与人均收入的高低没有明显的关系,决定人们快乐的因素是文化特征。
c.物质本身并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换句话说,物质的丰富性并不是生活幸福的唯一条件。
d.有学者认为有些人感觉不到生活的快乐是因为他们把赚钱作为唯一目标,作者也认同学者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幸福悖论”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既有对一个国家内部的研究,也有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
b.当今社会变富了,可人们却没有更快乐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忽略了精神追求。
c.研究表明,在收入达到某一点以前,快乐随收入增加而增长,但超过那一点后,这种关系却并不明显。
d.“幸福悖论”问题既有理论根源,也有经验依据,比如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就是其主要根源之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
永乐二年进士。
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
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
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
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亨信让之曰:
“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
死法孰与死敌?
”贵不从。
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
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明年进兵,大破之。
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
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
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
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
亨信言:
“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
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
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
“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
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
不然,恐贻大患。
”兵部议,寝不行。
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
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
“出城者斩!
”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
亨信登城语曰:
“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
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
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
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
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
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
许之。
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
罗亨信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位、即位:
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
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
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
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亨信让之曰:
“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
死法孰与死敌?
”(5分)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①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注】①重送,诗人之前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
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
8.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分)
9.“青山万里一孤舟”一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2)(3)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的迷离朦胧夜景的句子是:
,。
(3)客观因素是通过主观发挥作用的。
在《阿房宫赋》中杜牧认为秦国的灭亡应从自身找原因的语句是: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中国核农学的开创者——陈子元
叶辉
陈子元1924年出生于上海,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上海四维化学农场,跟随匈牙利籍植物生理学家蔡古从事无土栽培试验。
然而,陈子元却未能沿着成为“中国无土栽培第一人”的路走下去,他走上的是一条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学术之路。
1956年,我国第一个12年科学发展规划制定,原子能和平利用被列为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原子能在农业上的应用随即被提上议事日程。
陈子元和同事来到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参加了“原子能和平利用讲习班”,讲习班分设10个专题组,陈子元被分在同位素农业应用组并任组长。
两个月的培训结束,陈子元受命组建我国农业高校第一个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开始了我国核农学艰苦卓绝的先驱之旅。
1959年,浙江农学院同位素实验室虽然建成,但条件异常简陋,实验仪器短缺。
实验室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能边建设边工作,边开展科研边培养人才。
同位素实验室建成后,在当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的支持下,他们获得了放射源。
1959年10月,农学院谢学民等两位青年教师受命从北京将放射源取回。
放射源被送到实验室后,陈子元亲自上阵操作。
“你们还没有结婚,我已经有孩子了,我来吧。
”他穿上防护服,取出放射源进行实验。
中国核农学的探索就此开始。
就在中国核农学刚刚蹒跚起步时,中苏关系突然恶化,苏联停止了对中国的援助,撤回全部专家。
核农学研究由热转冷,一些高校刚成立的农业物理系纷纷下马,教师也纷纷离岗。
在一片寂寥中,陈子元顽强地坚持着。
1962年,美国学者蕾切尔?
卡森的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出版,立即引起轰动。
此书向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发出了警报,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而在大洋彼岸,中国学者陈子元也开始关注卡森所关注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且着手研究应对办法——当卡森提出农药污染将对人类造成危害时,陈子元等已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开始对农药残留问题进行研究。
20世纪60年代初,农药的广泛应用虽然减轻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使粮食增产,但大量使用农药也导致农作物产品的污染,农药残留导致人畜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如何减少农药污染?
使用农药必须要有安全标准。
而要制订标准,就必须搞清楚农药在作物体及周边环境中的动态、数量、质量的变化,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要获取农药残留的所有信息,就必须对农药从农作物生长、收获、储存到进入人体的全过程进行了解,而要跟踪全过程,就必须给农药做上标记,自此,陈子元开始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农药的合成研究。
这是一条前无古人的新路,陈子元成为我国最早把同位素应用于农药残留研究的专家。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农药公害问题越来越严重。
农药残留是不当使用农药造成的,而原因是农民缺乏农药安全使用知识。
可是,当时我国还没有一个农药安全使用的标准。
因此,农业部决定,立即制订一部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1973年初,全国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课题正式下达,这是一个需要全国农业及有关系统科研人员协作的大课题,农业部决定由陈子元总负责,统领全国有关科研机构协同作战。
陈子元在研究中引入动力学过程的概念,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与动力学结合的示踪动力学理论
【篇二:
五年级语文阅读专项训练】
>
(一)机会的意义
他每天都登上高处向海上眺望,可一个星期过去了,一只船的影子也没瞧见。
一天他又去张望,天阴下来,雷电大作。
忽然,他见到自己木棚的方向升起浓烟,他急忙跑回去,原来是雷电点燃了木房,大火熊熊地燃烧起来,他希望赶快下一场雨把火浇灭,因为木棚里有他所有的食物啊!
可是,当木棚子化为灰烬,天空却变得晴朗了,一滴雨也没有下。
他(绝望、失望)了,想这一定是老天断了自己的后路,他心灰意冷地在一棵树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他停止呼吸后不久,一艘船开了过来,人们来到岛上,船长一看见灰烬和吊在树上的尸体就明白了一切,他说:
“他没有想到失火后冒出的浓烟把我们船引到这里,他〖〗再坚持一会儿〖〗会获救的。
”
机会常常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刻到来,对于我们来说,〖〗要有创造机会的能力,〖〗要有等待机会的勇气,就像在漫漫长夜等待黎明,太阳总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之后升起。
1、用斜线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读音、词语。
2、根据意思选填文中词语。
(1)灰心丧气,意志消沉。
()
(2)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
()
3、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表示“看”的意思的词,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4、在文中〖〗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分)
5、他上了小岛后,心理表现怎样?
当木棚化为灰烬后,他的心理表现又是怎样?
6、文中的“他”和“鲁滨逊”有着同样的遭遇,但最终的命运为什么却截然不同呢?
7、联系短文内容,你认为机会的意义是什么?
请你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的农村,自幼年起就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他是中国文化的积极传播者,是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南怀瑾先生年轻时曾拜一位姓商的先生为师,学习古文。
一天,他写了一篇文章,自觉字字珠玉,很是得意,就拿去给先生看。
商先生看了后满口称赞。
南怀瑾就问:
“老师,假如我在从前参加科举考试,您觉得能考上吗?
”“没问题,没问题”,商先生说,“凭你的水平,考个举人、进士不在话下。
”南怀瑾听得心花怒放。
后来,南怀瑾又拜大名鼎鼎的袁焕仙先生为师。
一天,他拿了一篇得意之作兴冲冲地请教袁先生。
先生接过,略扫一眼,就搁在一旁,全然不理。
南怀瑾纳闷:
老师怎么这种态度啊?
过了几天,他又拿了一篇文章去请教。
先生接过,仍旧往旁边一放。
南怀瑾恭恭敬敬请教,袁先生这才冷冷地说:
“就你这水平,还配写文章?
”南怀瑾不服气:
“老师,别的老师还夸我的文章写得好呢!
”袁焕仙把胡子一抹,瞪了他一眼,说:
“这事我听说了,你还真拿他的客套当真?
我问你,《史记》里的《伯夷叔齐列传》你读过没有?
”南怀瑾回答:
“读过不止一次,我还能背呢!
”袁焕仙说:
“你以为能背就真正懂了吗?
”南怀瑾低下头:
“不敢,还请老师指教。
”袁焕仙发话:
“回去,给我读100遍,读完了来见我,再告诉你!
”南怀瑾从没遇过这样粗暴的老师,心里非常不痛快,但是师道尊严,他只能忍了。
回家拿起《伯夷叔齐列传》,读了三五遍,突然发现有好多新问题,以前都没注意过。
越读,觉得理解得越深,感受越多。
他按先生的要求,认真地读了100遍,觉得理解得差不多了,就高高兴兴地再去见袁焕仙:
“老师,我读出道理来了,想讲给你听。
”袁焕仙笑着说:
“不需要再讲了,我相信你懂了。
只有像这样读书,你才能掌握文章的精髓,写出的文章才会独具慧眼。
”
1.给短文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大名鼎鼎”的意思是“独具慧眼”的意思是
3.当袁先生让南怀瑾把《伯夷叔齐列传》读100遍时,南怀瑾心里
想;当南怀瑾读到100遍时,他的感受是。
4.短文写南怀瑾先后师从商先生和袁先生,两位先生的教学方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式,理由是什么?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请写一写。
【篇三:
银川一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定稿】
ss=txt>语文试卷
命题教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价值观念。
从基本框架看,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第一,追求善良的价值观念。
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向善”的价值追求。
孟子认为,“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它同“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皆为“善端”,由此形成仁、义、礼、智“四德”,进而达到至善。
礼仪表现出善良的人性,雍容大度的仪态,彬彬有礼的行为,庄重诚敬的仪式,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善良宽容的心灵。
第二,追求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为和”的价值追求。
儒家强调,“礼之用,和为贵”。
礼仪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行为规范,礼让包含对自我的克制,对他人的理解,体现以礼待人的尊重,乐群贵和的美德。
第三,追求秩序的价值观念。
从国家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国无礼则不宁”。
孔子以礼为基础,提出一套完整的规范体系,进而建立有条不紊的社会秩序。
礼仪是经世治国的道德秩序,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然而,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就可以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将礼仪文化中蕴含的向善、为和、有序的价值观念,放进现代文化的框架下进行科学的阐释,就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与友善、和谐、文明、法制等现代价值观念相联系,成为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
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礼仪文化教育的优势,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和礼仪文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礼仪文化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现代礼仪文化的价值取向。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对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追求进行提炼,与友善、和谐、文明、法治等现代价值观念联系起来进行科学阐释,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使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使礼仪文化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同时,通过一些仪式和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通过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使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中国礼仪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代表着社会的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从个人的视角看,礼仪追求“向善”,它表现出善良的人性,表明与人为善的态度和善良宽容的心灵。
c.从社会的视角看,礼仪是一种“有序”的价值追求。
人们遵循礼仪规范,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国家就会秩序井然。
d.中国礼仪文化根植于传统社会,带有封建思想的印迹。
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能够提炼一些超越时空的价值观念。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儒家对中国礼仪文化的诠释来看,儒家已经意识到礼仪文化蕴含着善良、和谐、秩序的价值观念。
b.中国礼仪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密切,中国礼仪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c.我们可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为礼仪价值取向,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让大众接受。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礼仪文化可以变成礼仪行为和礼仪习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礼仪文化有着深刻的价值观内涵,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也有着其独特的优势,我们应该通过礼仪文化教育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落实。
b.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内涵,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之上。
c.中国礼仪文化强调自律,西方礼仪文化强调他律。
我们应该将中国礼仪文化和西方礼仪文化有机地结合,保障各种礼仪规范和公约守则为人们自觉地遵守,或者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
d.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有助于礼仪文化成为每个人的礼仪行为,变成全社会的礼仪习惯,在传播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
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
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
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一日十数战,大败之。
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
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
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
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
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
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
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
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
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
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
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
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
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
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
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
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
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
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
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
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
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
“敢阻军者死!
”遂出镇夷。
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
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转战八十里。
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
赠泾国公,谥武勇。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