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0428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docx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

社工人才经验材料

  篇一: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人才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我们抓住**被列为全国首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的契机,紧紧围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力培育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整合聚集社会化公益性的服务资源,有效推动了社工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一、聚集社会资源,培育多元化的民间社工组织

  积极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围绕市、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吸纳整合社会服务资源,大力培育协助政府从事社会事务,开展居家养老,帮助就业创业,提供心理法律咨询等社会服务类民间社工组织;大力培育社会福利型、文化教育型、医疗服务型等公共事业类的民间社工组织,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变后的各类公共服务;大力培育社会帮教、青少年教育等社会维稳类民间社工组织,协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

目前,我区已培育发展了“心晴工作室”、“统筹城乡青年服务社”、“**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颐乐老年养老中心”、“残障儿童康复中心”等涉及公益类、服务类的民间社工组织25家,招募个人会员1550余名,集体会员180多个,重点开展新市民培训、创业指导、心理疏导、社会帮教、家庭教育、居家养老和残障康复等专业化社工服务。

同时,我区在街道社区分类挂牌组建的以领衔志愿者姓名命名的“李永翠青少年教育特色工作室”等35个“志愿者特色工作室”,逐步打造了多元化的社工人才服务品牌,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健全运行机制,打造专业化的社工服务团队

  为推动民间社工组织的高效运行,我们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运作、社工引领、各方参与”的社会工作模式和“三工联动”(专职社工—专业社工—义工)的运行服务机制。

专职社工由社区公共事务所内的社区社工担任,负责上下衔接、需求调查和资源调度;专业社工由熟悉法学、心理学、社会管理学等专业的研究人员担任,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和个案帮扶等专业化服务;专业义工(志愿者)由各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面向社会招募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组成,志愿从事义工服务等活动。

同时,加强与在蓉高校的交流合作,在14个街道社区挂牌成立了“社会工作教育实践基地”,形成了高校与地方社工人才在理论和实务方面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我区“统筹城乡青年服务社”通过创新运作模式,推行了跨区域服务的“3+X”模式。

“3”即1所高校+1个街道+1个社区,“X”即为项目中参与的数支高校社团的数名志愿者,参与项目的合作方涉及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医药大学等8所高校43个社团,着力为农村新型社区提供长期服务。

目前,我区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已与区内外70多家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分类组建了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社会帮教、老年服务等专家资源库12个180多人,招募专兼职义工(志愿者)890多名。

  三、推行服务外包,引入市场化的管理评估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我们制定出台了《**区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考核评估办法》,将一些可以社会化、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事项,以“购买服务”和“项目管理”等方式委托给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实施。

在考核评估标准上,主要对非营利性民间社工组织的社会工作服务量、服务成效和社工组织管理规范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每年底由区委组织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式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分值确定评估等次,发放奖励补贴。

近三年来,我区已向非营利性社工组织出资购买了创业就业培训、青少年心理调适、家庭教育、居家养

  老、司法矫正和残障康复等15个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发放奖励补贴经费17万元。

通过项目考核评估、评选“年度优秀社工组织”等方式,促进了民间社工组织的规范化管理,调动了服务居民群众的积极性。

  四、组建社工协会,发展自律化的行业管理组织

  我们着眼培育发展社工人才队伍自律性行业组织,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制定了社工协会《行业公约》和《自治章程》,吸纳了来自机关、社区和民间社工组织200多名专兼社工自愿加入协会,进一步搭建了民间社工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平台,加强了民间社工组织之间的业务交流和行业自律,有效提高了专业社工的服务水平。

社工协会成立以来,已组织全区460多名社工人才参加全国职业资格考前培训,我区有67人获得助理社工师和社工师职业资格;组织编写了《**区社会工作案例集锦》,精选各类社工案例30多个,为全区社工人才开展专业化服务提供了“实战”参考。

同时,为提升社工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还建立了社区社工人才专业职称补贴制度,对取得助理社工师职业资格的给予每人每年1200元补贴,对取得社工师职业资格的给予每人每年2400元补贴。

  五、关注社会问题,开展优质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我们积极引导社工组织牢固树立“助人自助、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充分运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专业的社工方法,结合居民群众的实际需求,深入开展优质化的社工服务。

一方面,关注困难群众,服务特殊人群。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关爱空巢老人为重点,着力开展居家养老、心理慰籍服务,全区1440名贫困空巢老人得到专业、温馨的社会服务;“心晴工作室”先后为问题青少年提供咨询服务830多人次,提供个案辅导121人次,帮扶社区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和闲散青年53人;“**残障儿童康复中心”通过引入专业社工服务残障儿童,先后为120多名残疾儿童分类制定实施了生活自理、人际沟通、社会技能等个性化康复计划。

另一方面,紧扣中心工作,服务城乡统筹。

“统筹城乡青年服务社”通过引入“微软(中国)和国际计划”NGO组织无偿提供资金50万元,免费培训进城务工青年1500人次,培训内容涉及理财、礼仪、心理知识等多个方面;“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通过积极寻求国际NGO组织的支持,与美国国际计划签订了进城务工青年小额信贷项目,由荷兰银行无偿提供100万元为我区进城务工青年提供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和创业小额贷款。

今年以来,我区非营利民间社工组织已服务居民群众达6500余人次,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社工人才在参与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的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二:

深圳市南山区社工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立足社区,搭建平台

  社工人才助力和谐南山

  ----深圳市南山区社工队伍建设经验材料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南山效益南山、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工作的一项开创性、历史性的重大举措。

2006年12月,民政部在深圳召开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后,我区即召开“南山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会”,为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社工队伍建设的精神,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2007年7月,我区被国家民政部正式确定为全国社工队伍建设试点区。

以此为契机,我区紧紧围绕上级民政部门要求,采取多项措施,以“社区社工”为突破口,积极开发社会工作岗位,规范管理,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进程。

  一、确立“大社工”格局的工作目标

  2007年3月,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南山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专业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遵循“党政主导、社团运作、社会共建”的宗旨,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和契约化、项目化的运作方式,由政府推动,充分发挥组织、民政、人事等部门作用,通过积极培养和大力发展非政府非营利组织、民间机构和中介组织等方式,形成全社会各系统、各行业共同参与的“大社工”格局,全面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成立了

  社会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区社会工作组织和社工队伍的指导协调工作。

  二、引进社工人才,打造南山社工队伍

  

(一)引进专业社工,实行条块结合

  2007年3月,经过充分的调研酝酿,我区面向全国高校招聘95名专业社会工作者,我区率先开始了探索社会工作试点工作。

这一做法受到民政部领导的高度认可,认为是我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项工作。

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08年3月,我区向三家社工中介机构购买了50名社会工作者,分配到民政、残联、教育、司法等领域开展试点专业服务。

2009年10月,我区又向四家社工中介机构购买了35名社会工作者,配备至社区基层,充实社区社工服务力量。

目前,我区共有158名在岗社工,数量居全市之首。

我区不断规范社区社工和专业领域社工岗位设臵,实现“条块结合”、资源共享。

社区社工按“一社区一社工”标准配备,以分片区小组服务形式开展社会服务;专业领域社工按“一校一社工”(教育系统)、“一站一社工”(残联系统)、“一所一社工”(司法系统)配备,充分利用系统资源优势,开展社会福利、慈善救助、残障康复、法律援助、青少年服务、卫生服务、司法矫治、心理疏导、矛盾调处等服务。

  

(二)加快工作平台建设,建立规范化制度体系

  2009年6月底至今,我区先后成立了区社工服务中心和南头服务站、蛇口服务站、颐老院服务站“一中心三站”,

  作为综合性的社工服务平台。

每个服务站配备5-6名专业社工,与社区社工一起合作,为居民提供专业社工服务。

社工服务站明确与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之间支持、指导与协同的关系,不仅可以最大化地整合资源,而且还实现了政社分离,使社工专致于专业工作而不被行政工作所束缚。

“一中心三站”设立后,还积极推进规范化制度体系建设,根据社工专业的特点和服务活动需要,对服务场地的规划和设备配臵重新进行设计规范,经过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后形成具体标准。

目前,《南山区社工服务中心(站)建设规范化指引》已经完成,

  (三)通过创建社工实习基地,储备高校社工人才我区在全国率先成立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实习基地,建立地区与高校的科研实践的平台,实现社区建设与高校资源的共建双赢。

按照部署我区每年将安排高校社工专业学生到社区参加实习。

2007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三所高校的24名社工专业学生在我区12个社区工作站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并按照课题论文的形式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2008年,我区又安排了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三所高校的34名社工专业学生进入社区工作站实习。

两批实习生中的部分人员在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南山,成为我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中的一员。

2009年,我区又安排了吉林大学22名社工专业学习进入社区工作站实习,其实习成果同样令人满意。

实践证明,社工实习基地既可让社工专业学习运用其专业知识为社区建设

  发展建言献策,又可在实习中发现人才,进一步优化我区社区社会工作人才的层次结构,推动社区相关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提升基层人才存量的综合水平。

  三、建立区级“四项机制”

  

(一)率先建立专业管理机制,达到“一社区一社工”我区将社工分配到100个社区,实现“一社区一社工”,不仅是全市首创,也是全国首创。

按照“一社区一社工”标准,以专业服务组的形式,分片区相对集中地安排社工到社区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服务内容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社会救助、残障康复、法律援助、青少年服务、卫生服务、司法矫治、心理疏导、矛盾调处等。

经过近两年来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社区一社工、一片区一小组、分类分片相结合”的社区社会工作模式。

  

(二)率先建立区级社工薪酬保障机制

  区委区政府根据录用人员的学历和专业职级专门制定了工资薪酬指导体系。

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人才,在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员招录、社区工作站站长聘用、培训进修、评优评先等方面,还将予以政策倾斜。

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1+7”文件后,区委区政府根据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结合我区社会工作实际情况对社工薪酬做出了及时的调整与完善。

  (三)率先出台社工激励约束机制

  我区建立了专业管理机制,规范社工队伍管理,在岗位开发、薪酬、培训、激励考核和职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先后制定了《南山区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