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1.docx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1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
(1)
人从根本上只面对两个问题:
一是生存,得活下来;二是得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住、让灵魂有个归宿。
支配人的价值取舍行为的那个东西就是文化属性。
关键词:
人、价值、取舍行为。
也就是说:
只要是个人,就有自己的价值取向,就逃不出“文化属性”的范畴。
正是这个“文化属性”让丁元英从欲望沉浮的名利场来到古城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他是一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却又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矛盾体。
他意识到私募基金不是打仗,是屠杀;中国的股市是一台取款机,谁破译了文化密码谁就能开箱取钱。
尽管愚昧是智者的一种社会资源,可是利用这种资源掠取的好处越多,心里就越不是个滋味,巧取豪夺日进斗金的时候,丁元英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急流勇退,把他的股东们晾在了一边,他是不会为别人而活的,更不会理会别人的脸色。
作品开篇,通过肖雅文与芮小丹的谈话已经定义了丁元英的基本属性:
是魔、是鬼都可以,就是不是人…这里雅文所说的“人”,是指凡夫俗子平庸的人,而鬼和魔是有法术和道行的;“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对丁元英的与众不同作了进一步的渲染;“其它还有很多,比如机会、帮助,我不确定。
这个在一般人看来可能不重要,但我知道这个人很重要。
”如何解读雅文这个精英白领的话,恐怕要看我们自身水平了。
“和他做朋友不可能。
认识、熟人、够得上说话,这就已经不错了。
”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不是人的人”,原来竟是一种高度褒扬,甚至是高山仰止般的崇拜,凡人是戴不起这顶桂冠的,非丁元英莫属。
至此,丁元英的规格已经摆在了那里,我不得不欣赏雅文的自知之明了。
作品中,无论是关于私募、音响、音乐、王庙村的神话,还是他与芮小丹的爱情、以及参禅悟道、圣经神学,等等,统统是对“文化属性”这个提法的铺陈,一切都是围绕“文化属性”这个核心主题而展开的。
丁元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有一种自卑感,老是格格不入,就想找个地儿一个人呆着,没有主义,也没观念冲突,相互之间谁都不妨碍。
丁元英认为: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皇恩浩大的文化,是皇天在上的文化,是救主、救恩的文化。
它的实用是以皇天在上为先决条件。
中国为什么穷穷就穷在幼稚的思维,穷在期望救主、期望救恩的文化上……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
这是一个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价值判断体系,太可怕了。
如果一个民族的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弱势文化属性,怎么可能去承载强势文化的政治、经济衡量一种文化属性不是看它积淀的时间长短,而是看它与客观规律的距离远近。
五千年的文化是光辉、是灿烂,这个没有问题。
但是,传统和习俗得过过客观规律的筛子。
以“不可思议”为例:
不可思议一词不是众生道里的对神秘事物的描述,而是如是、本来、就是如此,容不得你思议。
也是一种告戒、提示,是告诉你不可以思议,由不得你思议。
从数学逻辑上说,一加一等于二,容得了你思议吗不容,这就告诉你了,一加一等于二是规律,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能认识、遵循,不可思议。
”
丁元英在古城安顿下来,“不该作为的不作为就是作为,能活个明白就不错了。
”他不停地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有文化和有什么样的文化是两个概念。
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以有文化自居,却忘了问一句:
是有什么文化是真理真相的文化还是弱势文化是符合事物规律的文化还是违背事物规律的文化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归根到底一句话:
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是客观规律归根到底也是一句话: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它是活的。
透视社会依次有三个层面:
技术、制度和文化。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任何一种命运归根到底都是那种文化属性的产物。
强势文化造就强者,弱势文化造就弱者,这是规律,也可以理解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什么是强势文化什么又是弱势文化丁元英认为:
“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的道德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强势文化在武学上被称为“秘笈”,而弱势文化由于易学、易懂、易用,成了流行品种。
以上对于文化属性的深刻解读,必定具备广阔的社会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亦非丁元英莫属。
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
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于是,王庙村的扶贫大戏拉开了大幕。
杀富富不去,救贫贫不离。
救主的文化唯救主可说,救主不是人,是道,得救不是破了戒的狼吞虎咽,是觉悟。
格律诗的扶贫是不治之治,说扶说救都是虚妄,赖着痞性胡说,充其量也是个现代版的灰姑娘,跟乐圣化点缘而已。
丁元英不过是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天是什么天是神,是上帝,是创造万物者,是全能全知者,是遍在不可见者……一句话,天是道,是事物规律和自然法则。
翻开历史看看,哪一行哪一页能找到救世主救世的记录没有,从来就没有,从来都是救人的被救了,被救的救了人。
如果一定要讲救世主的话,那么符合和代表客观规律的文化就是救世主。
具体到王庙村,就是认准市场,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做别人做不到的成本和质量。
这个,就是王庙村的救世主。
扶贫的本质在一个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没打算自己站起来,老天爷来了都没用。
扶贫扶什么扶的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观念!
它既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授人以渔,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一招杀富济贫引出了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丁元英,疼的却是传统观念。
这就是丁元英拉扯“扶贫”大旗的高妙之处。
当有识之士骂他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
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和韩楚风谒拜的智玄大师给了他们四个字:
大爱不爱。
又言:
“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
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
丁元英对于佛教佛法有独树一帜的认识:
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
“丁元英是个明白人”韩楚风如是评价“元英不是个执著出人头地的人,有口饭吃就知足,喜欢清静,习惯一个人呆着”并借用了尼采的话:
“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在我看来,是把丁元英做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归置。
天国之女芮小丹。
芮小丹----天生一副神鬼之笔的美貌和身材;在德国长大,拥有永久居留权;代表社会主流的警察职业,集一切美好于一身。
怕女人怕到骨子里的丁元英也必须用灵魂而不是文字去理解和领略女人的圣洁。
在小丹面前丁元英无法居高临下:
———“你是一块玉,但我不是匠人,我不过是一个略懂投机之道的混子,充其量挣几个打发凡夫俗子的铜板。
你要求的,是一种雄性文化的魂,我不能因为你没说出来而装不知道。
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
”
———“金银珠宝,不足以点缀你这样的女人……”
———你活的不是简单,是奢侈,是你首先得放下点什么,这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奢侈。
从世间法上说你是病态,从出世法上说你是奢侈。
当有人笑话耶稣是傻子的时候,其实谁都不傻,仅仅是两种价值观不兼容。
”
———“你的生存状态不是病态,用佛教的话说是自性无所挂碍,是自在。
自在是什么就是解脱。
参来参去,我不如你。
”
———“我是想活个明白,还在思索的圈子里晃悠,离你的境界还差着几个位格。
”
这就是丁元英心目中高贵的芮小丹!
芮小丹的一切取舍行为都是由她的英雄文化的属性所决定的。
她放弃了德国的优越生活,因而拥有了祖国、融入了主流;她舍弃了生,从而拥有了永恒。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
不简单啊!
她就是天国的女儿!
而她是崇拜丁元英的。
从扶贫的整个事件里,她没有看到丁元英有任何能让人感到“神”的招式,每一件具体的事都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普通事。
他的的确确是在公开、公平的条件下合理、合法的竞争,一切都是公开的,没有任何秘密和违法可言,所谓的“神话”竟是这么平淡、简单。
神是什么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
原来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神话!
原来能说老实话、能办老实事的人就是神!
由此可见,让人做到实事求是有多难,让人做到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有多难,而做到的人却成了说鬼话、办鬼事,倒行逆施。
这个世界怎么了是的!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都应该深刻地思考一回了!
芮小丹心里非常清楚,当乐圣公司败诉的时候,当法律做出无奈判决的时候,社会舆论不会沉默,丁元英这个一向寻求清静的人最终将在有识之士的斥责声中落得一个阴险狡诈的恶名,而格律诗事件留给人们的却是一次关于得救之道的思考。
惟有她才能读懂一个字:
爱----大爱大智!
她与丁元英的心是相知相通的,那最后的电话是和爱人的诀别。
丁元英知道阻止不了她,小丹也知道他不会阻止。
小丹不会因为有了元英的阻止而有选择,丁也不是因为阻止不了小丹而没阻止。
因为她是警察!
是警察就没有避险的权利,这是她的职业属性所决定的,而选择这个职业又是她的文化属性决定的!
因缘早就注定!
她留给他的是永生的魂和永恒的美,是关于“作为价值”与“人生价值”更深刻、更本质的思考。
芮小丹短暂的一生就像一颗美丽的流星划过天际,划出一道凄艳绚丽的光芒,转瞬间就消失了,但在丁元英心里永远定格。
丁元英对芮小丹的感情需要别人的理解吗“需要理解”即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芮小丹作为合格刑警还需要证明吗“证明”即是对她的不尊重。
小丹的父亲以及她的同事们并不真正理解她的幸福和满足,也不真正理解芮小丹在丁元英心里的分量。
肖亚文懂得!
她被芮小丹那种超然、豁达的生死观深深感动,能够从容地跨越生死需要许许多多因素的组合,需要超越常人的境界。
类不同,价值观必有不同,那是两个世界不必相互关注、也不必非要听懂的声音。
作品通篇分次第解析了三个层面的文化特点:
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
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
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
通过这部作品,作者提出了文化属性、得救之道、作为价值、生命价值、法律。
道德等一系列尖锐问题。
是法律的失败还是文化的失败
谁在移动道德底线
如果用纳税人的钱帮助弱势群体,纳税人的荣誉、价值怎么体现
弱势群体应该对谁表示感谢这个恩德应该记在谁的账上
纳税人是应该感恩戴德,还是应该享有荣誉
纳税人有没有可能在解决了自身的生存之后再去追求更高的生命价值
如果不关爱弱势,道德还有价值吗
弱势群体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扶贫的出路在哪里救世主在哪儿
杀富可以济贫,但本质是济,不是得救。
基督教让他们靠上帝,佛教让他们靠佛恩,传统文化给了农民什么
谁来给农民做主
农民的得救之道在哪里……
中国的文化属性是沉积了几千年的问题,决不是一时一地的一次讨论就可以有所觉悟。
得救之道是一个久远的话题,格律诗所引发的有关法律、道德和文化属性的讨论仅仅是一种延续,人们今天讨论,将来还会因为别的事件继续讨论下去。
文化产业、文学、影视是扒拉灵魂的艺术,文学、影视的创作若能破解更高思维空间的文化密码,那么它的功效就是启迪人的觉悟震撼人的灵魂,这就是众生所需,就是功德、市场、名利,精神拯救的暴利与毒品麻醉的暴利完全等值,而且不必像贩毒那样耍花招,没有心理成本和法律风险。
这是作品高度立意、深度挖掘的主旨,更是作者在文学创作领域的突破和更高思维空间的大跨度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