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25436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docx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一个重要指标

信噪比是音响界公认的衡量音响器材质量水准的一个重要指标,几乎所有的电声器材都会标注这个指标,没有这个指标的器材,要么是一些特制的专用器材设备,要么就是不正规的产品。

信噪比、失真率、频率响应这三个指标是音响器材的“基础指标”或“基本特性”,我们在评价一件音响器材或者一个系统水准之前,必须先要考核这三项指标,这三项指标中的任何一项不合格,都说明该器材或者系统存在着比较重大的缺陷。

信噪比作为设备、系统的基础指标之一,必须得到应有的高度重视。

 

信噪比,英文名称叫做SNR或S/N(SIGNAL-NOICERATE),是指一个电子设备或者电子系统中信号与噪声的比例。

这里面的信号指的是来自设备外部需要通过这台设备进行处理的电子信号,噪声是指经过该设备后产生的原信号中并不存在的无规则的额外信号(或信息),并且该种信号并不随原信号的变化而变化。

同样是“原信号不存在”还有一种东西叫“失真”,失真和噪声实际上有一定关系,二者的不同是失真是有规律的,而肷蚴俏薰媛傻模飧鲆院笤俳病?

br> 信噪比的计量单位是dB,其计算方法是10LOG(Pn/Ps),其中Ps和Pn分别代表信号和噪声的有效功率,也可以换算成电压幅值的比率关系:

20LOG(Vn/Vs),Vs和Vn分别代表信号和噪声电压的“有效值”。

在音频放大器中,我们希望的是该放大器除了放大信号外,不应该添加任何其它额外的东西。

因此,信噪比应该越高越好。

 

信噪比的测量及计算:

通过计算公式我们发现,信噪比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值,它应该随着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噪声固定的话,显然输入信号的幅度越高信噪比就越高。

显然,这种变化着的参数是不能用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的,要想让它成为一种衡量标准,就必须使它成为一个定值。

于是,作为器材设备的一个参数,信噪比被定义为了“在设备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下信号与噪声的比率”,这样,所有设备的信噪比指标的测量方式就被统一起来,大家可以在同一种测量条件下进行比较了。

信噪比通常不是直接进行测量的,而是通过测量噪声信号的幅度换算出来的,通常的方法是:

给放大器一个标准信号,通常是或2Vp-p@1kHz,调整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使其达到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或幅度(失真的范围由厂家决定,通常是10%,也有1%),记下此时放大器的输出幅Vs,然后撤除输入信号,测量此时出现在输出端的噪声电压,记为Vn,再根据10LOG(Vn/Vs)就可以计算出信噪比了。

这样的测量方式完全可以体现设备的性能了。

但是,实践中发现,这种测量方式很多时候会出现误差,某些信噪比测量指标高的放大器,实际听起来噪声比指标低的放大器还要大。

经过研究发现,这不是测量方法本身的错误,而是这种测量方法没有考虑到人的耳朵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性是不同的,同样多的噪声,如果都是集中在几百到几千Hz,和集中在20KHz以上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后者我们可能根本就察觉不到。

因此就引入了一个“权”的概念。

这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概念,它的核心思想是,在进行统计的时候,应该将有效的、有用的数据进行保留,而无效和无用的数据应该尽量排除,使得统计结果接近最准确,每个统计数据都由一个“权”,“权”越高越有用,“权”越低就越无用,毫无用处的数据的“权”为0。

于是,经过一系列测试和研究,科学家们找到了一条“通用等响度曲线”,这个曲线代表的是人耳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的灵敏度的差异,将这个曲线引入信噪比计算方法后,先兆比指标就和人耳感受的结果更为接近了。

噪声中对人耳影响最大的频段“权”最高,而人耳根本听不到的频段的“权”为0。

这种计算方式被称为“A计权”,已经称为音响行业中普遍采用的计算方式。

噪声的种类、来源及电磁兼容:

 

在一个音响系统中,由于信号是串联的,因此一件设备的噪声会进入下面的设备中被放大,所以系统最后的噪声是系统中所有设备噪声的累加。

但是,当我们了解了系统中每一件器材的信噪比指标后,是否就可以确定整个系统的信噪比指标了呢?

不,远远不能。

这就要从噪声的来源和种类说起了。

 

我们把噪声的来源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由于实验室的测试条件通常都十分优越,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测试的信噪比指标实际是设备内部噪声的反应,内部噪声主要是由于电路设计、制造工艺等因素,由设备自身产生的,而外部噪声是由设备所在的电子环境和物理化学环境(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外部噪声是不可能反映在信噪比指标中的。

这一点通常会被很多人所忽略,经常听到有人说:

这唱机的信噪比指标不是挺高的吗?

怎么听起来噪音这么大,骗人的吧……。

这就是没有搞清楚信噪比指标含义所造成的误解。

 

外部噪声通常被称为“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电磁干扰,也可能是机械振动干扰,也可能来自温度变化的干扰……总之,都不是器材自身产生的。

于是此时另一个不太起眼的指标凸现出了它的意义-电池兼容性。

电磁兼容性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设备在运行时不会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二是耐受干扰的能力强,在一定的外界干扰下仍能正常工作。

第一层意思容易理解,而第二层意思对于音响设备来说,还有更进一步的含义,那就是如何定义“正常工作状态”。

这个正常工作不应该仅仅是“出声就好”,还应该是保证一定的性能指标,这其中就包括有信噪比。

也就是所,一个电磁兼容性能优良的设备器材,在一定的外界干扰条件下,其信噪比指标不应该有明显的劣化。

 

实际上,很多音响产品在电路设计中都有“电磁兼容”的影子,比如在电源输入端设计滤波器、压敏电阻,外壳采用金属材料,内部信号线采用屏蔽线等等,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于抑制干扰有很大的作用。

 

噪声的来源很复杂,我们可以把它们大致归结为三种:

第一种是元器件产生的固有噪声,电路中几乎所有的元器件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晶体管、电阻、电容,这种噪声是连续的,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并且频谱分布很广泛,这种噪声除了改进元器件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外,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消除,也就是说,这种噪声几乎可以不用实验,在图纸上进行计算就可以推算出来。

好在现在很多优质元器件的固有噪声都很小,在设计电路时选择优质元器件就可以把这种噪声压制到非常小的水平,小到我们根本不会听见。

 

第二种噪声来源于电路本身的设计失误或者安装工艺上的缺陷,电路设计失误往往会导致电路的轻微自激(一种自由振荡状态),这种自激一般在我们可以听到的声音范围之外,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们会对声音的中高频产生断续的影响,从而产生噪声。

安装工艺失误就稍微复杂一些,比如接插件接触不良,接触表面形成二极管效应或者接触电阻随温度、振动等影响发生变化而导致信号传输特性变化,产生噪声。

还有元器件排布上的失误,将高热的元器件排布在对温度敏感的元器件旁边,或者将一些有轻微振动的元器件放在对振动敏感的元器件旁边,或者没有足够的避震措施……等等这些,都会产生一定的噪声。

这些噪声可以说都是人为造成的,对于经验丰富的电子设计师来说,这些噪声都是可以避免或者大大减轻的。

 

第三种噪声则是非常广泛的,也是经常被提起的干扰噪声。

这种噪声来源很复杂,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空间辐射干扰噪声:

任何导体通过交变电流的时候都会引起周围电场强度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电场辐射,同样,像变压器这样的磁体也会引起周围磁场强度的交替变化。

我们知道,交变电场和磁场中的闭合导体会产生和电场磁场变化频率相同的交变电流,也叫感应电流。

音响设备中所有的元器件、导线、电路板上的铜箔都是电导体,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感应电流叠加在信号中就会产生噪声。

线路串扰噪声:

某些电气设备会产生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通过电源、信号线等线路直接窜入音响设备中。

 

传输噪声:

这种噪声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介质的问题产生的,比如接插件的接触不良、信号线材质不佳、地电流串扰等等。

其中,地电流串扰是经常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由于民用音响器材大多采用非平衡传输方式,信号线的外屏蔽层实际上也参与的信号的传输,通常屏蔽层与音响器材的“地”连接,大多数音响器材的地是和设备的外壳相连的,并且和住宅供电线路提供的“大地”相连接。

在正常情况下,住宅供电的大地是非常理想的,它使得所有连接线路的“地”都是平等的。

但是,一旦这个接地出现故障,甚至某些不负责任的电力公司将这个地与市电的“零线”连接,就会出现问题了。

此时消耗功率大的器材的“地”电压比别的器材要“高一点”,比且这个高低的差别还会随着消耗功率的大小发生变化,我们知道,一般的音频信号线中传输的信号是很微弱的,这变化则足以使得信号线中传输的信号产生很大的变化。

这变化除了产生失真外,也包含了一定的噪声。

并且,由于接地不良,空间辐射对于信号传输的影响也会加剧。

 

噪声的表现:

前面我们对噪声有了一些了解,那么我们如何来分辨这么多种类的噪声呢?

当然是靠听了。

我这里总结一下我们经常听到的噪声以及它们的来源:

稳定的咝咝声或沙沙声:

这是放大器电路元器件产生的固有噪声,一般非常轻微而且稳定,不会随着音量调节而变化。

除了改变放大器的电路设计,这种噪声无法消除。

嗡声:

这是通常所说的“交流声”,来源非常复杂,器材工艺设计的不合理、连接线缆的屏蔽能力等都会产生这样的声音。

有时,供电电压过低导致内部电路工作不正常也会产生交流声。

噼啪声:

所谓的放电声,器材内部积累灰尘过多是产生这种声音的主要原因。

有时元器件超过使用寿命而失效也会产生这种声音。

遇上这种情况应该立即修理检查,否则有可能产生更大的问题。

流水声:

这是一种高频自激的现象,是电路设计不良造成的,属于质量问题。

啸叫声、汽船声:

典型的高频、低频自激,应该马上关闭你的系统电源,检查器材之间的连接是否有误。

偶尔的滋滋声:

交流供电线路的串扰。

当交流电的供电质量非常糟糕的时候,也会产生这种现象。

噗噗声:

内部元器件出现故障的现象。

广播声:

电路设计不良,放大器的开环频响很差,非线性失真严重,并且没有进行适当的处理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这种现象往往是设计者片面追逐过宽的闭环频响,而放大器电路本身开环性能不良产生矛盾造成的。

这种情况很多时候会引发高频自激,严重时会导致喇叭或者耳机烧毁。

 

噪声对音质的影响:

噪声对于音质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主观音质评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有时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音响行业从模拟音频向数字音频进化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提高信噪比,减少噪声。

盒式磁带录音机的信噪比指标约为-20~40dB,采用杜比降噪技术后最大可达到-67dB,LP唱片约为-30~50dB,开盘式磁带录音机约为-50~60dB,一般的CD唱机则可以达到-90~110dB,而最新的DVD-A和SACD可以达到-120dB以上,从这个进步上看,音响行业对于信噪比指标式十分看重的。

 

噪声对于音质的表现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是过大的噪声会严重干扰听音者对音乐本身的关注,这是对于那些幅度很大的噪声信号而言的,这情形就像听音乐会时你了邻座不断大声聊天、手机乱响、磕瓜子劈劈啪啪,在这种环境下听音乐,听者不会有好心情的。

二是噪声会影响音乐细节的再现。

我们知道,人耳的听觉具有“遮蔽效应”,在遮蔽效应中,除了强音对于弱音具有“屏蔽作用”外,还包括另一个现象,就是当两个声音的响度相差不大的时候,往往我们会把这两种声音混淆在一起,或者会感到出现时间比较长的那个声音的存在,出现时间短的声音就会弱化。

正常情况下,噪声电平通常都不高,而音乐中的某些细节和噪声电平相当,这样,这些细节就会被“淹没在噪声的海洋中”,使得我们无法感受到它们。

而这些细节(也称为弱信号)在声音重播环节中往往起到非常微妙的作用,我们所谓的“临场感”“空气感”“堂音”“泛音”等等主观音质中的元素就靠它们来实现,没有了它们“高保真”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是某些类型的噪声时系统故障的先兆或者诱因,如果不及时解决和避免,可能对系统的安全造成隐患,这一点前面前面已经有所说明了,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很多时候,噪声并不是孤立的,信噪比指标的不好有可能暗示着器材设计上的失误,这一点对于设计者来说很重要。

 

噪声的消除措施:

 

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是不可能消除器材本身的固有噪声的,遇上这种情况除了更换器材没有其它方法。

但是,对于外部干扰,我们是可以用一些办法解决的:

电磁屏蔽:

对于空间辐射干扰,我们可以选择金属质地的机柜来承载我们的系统,并且将金属机柜有效接地,就可以低档很多空间辐射。

此外,对信号线、电源线也采取特殊的屏蔽处理,可以有效消除电子辐射干扰。

对于那些漏磁比较严重的器材,我们可以将其放到距离其它器材较远的地方,或者加一个铁制机柜包起来,也可以大大消除磁场辐射。

净化电源:

对于从供电线路中窜入的干扰信号,采用交流净化电源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电源分为有源和无源两种形式,前者兼具交流稳压作用,除了可以滤除干扰外,还可以稳定供电电压,保证器材的正常工作状态。

后者仅仅起到滤除干扰的作用,通常是以电源插座的形式出现,如果家中供电电压比较稳定,这样的电源净化器也有不错的效果。

某些交流净化电源除了稳压滤波作用外,还有功率因数补偿、波形校正的功能,这种净化电源是最理想的电源净化设备,可惜价格不菲,一般人难以接受。

牢靠连接:

采用高质量的接插件,保证信号线接头部位接触良好。

 

保养维护:

爱惜你的器材,不要让它们长期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

总之,你去看看使用说明书,厂家的提示一般都说得非常清楚了。

 

HIFI基础之如何看指标

(二)失真

失真,英文名是DISTORTION,本意是扭曲、变形的意思,用到了电子学上就变成了“失真”。

失真这个名词如何而来无法考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名词在影响器材的音质评价中被使用的频率最多。

说一个器材质量好的时候,往往会说“失真小”,质量不好就说“失真大”。

曾几何时,失真仿佛变成了衡量器材品质的最高标准,似乎这个指标越好,器材的品质就越高。

那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呢?

让我从头说起吧。

 

失真是什么

我们知道,由于现代电子技术的不完善,任何一个电子信号在传输、放大、转换的过程中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失真。

失真的本质是能量在传递、转化过程中的不唯一性。

这听起来似乎很难理解,实际上却是非常粗浅的道理。

比如说,我们用木材烧火取暖的时候(现在这种做法不环保了),木材中积聚的化学能在高温的作用下会转化为热能向周围辐射,同时还会转化成光能(火光,发光),其它形式的化学能(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并且还会有部分的化学能不能被充分利用,以灰烬的形式(碳)遗留下来。

在木材的燃烧中,我们目前的技术无法使得木材的燃烧只产生热能或者光能,最多只能采用某些手段减少一些化学能的转化(例如尽量充分燃烧,减少一氧化碳和灰烬的数量)。

于是,木柴中的化学能在转化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失真”,也就是说它们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意愿完全转化成我们需要的能量形式(光或者热),有一部分能量“损失”了。

失真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损失”的现象。

电能在导体中传输,在某些元器件中被我们控制时,在转化成声能时,都会或多或少产生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这些能量的损失实际上并非是能量的真正“消失”,而是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

这是广义上“失真”。

还有另一种狭义上的失真,就是,既然我们无法控制能量不按照我们的意愿转化成我们需要的方式,能不能使这种损耗的“比例”保持不变呢?

如果能做到这点,我们仍然可以认为“没有失真”,只要损失的那部分能量的比例是固定的,我们就可以当它“不存在”了。

可惜的是,这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同样也不能完全控制这个比例。

但是,我们可以有办法接近这个目标。

此时,失真的含义稍微起了一点变化,由不损失能量变成了“损失能量的比例不变”,这就是狭义上的失真,狭义上的失真比广义上的失真更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也具有实际的实践指导意义。

上面的失真概念,是从物理学上的角度来看的,听起来很抽象。

从电子学上来看,就变得非常直接了当了。

在电子学上,我们是这么理解“失真”的:

当一个信号经过一个电子系统后,叠加在原信号中,所有与原信号无关的、由电子系统产生的新成分都是失真。

从这个观点上说,放大本身也是一种“失真”,因为它改变了信号的幅度。

但是显然这只是一个文字游戏而已,单纯的信号幅度放大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能量转换方式,我们从来就不会把它当作失真来看待。

于是我们又要引入一个概念,那就是“形状相似”,只要输入信号和设备的输出信号“形状相同”,就可以被认为“没有失真”。

这里要稍微解释一下“形状”,我们知道,所有的电子信号是没有“形状”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肉眼去直接观察每个电子信号“长的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借助电子仪器去把信号的特性通过可以观察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电子仪器就叫做“示波器”,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信号在某一个时间的大小,在电子显示屏描绘出一个“点”,并且按照时间顺序不断将这些点描绘成一个曲线,以表示信号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信号的“形状”。

同样,还有很多电子仪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号的特征,例如电压电流表、功率表等等。

 

失真的时域和频域分析

教科书上对这方面的论述实在时非常详尽了,我就不当抄书匠了。

我只简要说一下结果就是了:

任何交流信号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幅度、频率和相位。

幅度是信号的强度,频率是信号重复的规律,相位是信号发生的时间,一个信号,不管它又多么复杂,都可以用这3个基本特征表示出来。

正弦波是一种比较“完美”的波形(有关正弦波的特点可以看看中学物理教材,很清楚),任何一个复杂的波形都可以分解成很多不同频率、不同幅度的正弦波,这个波形可以被看成是这些同时出现的正弦波叠加的结果。

例如方波,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出来:

S=S1+S2+S3……+Sn,(画公式很麻烦,这里就从简了,见谅),其中S代表一个方波,S1~Sn代表频率等于这个方波的n倍(n=1~无穷)的正弦波信号,需要注意的是S1到Sn这些信号实际上并不存在,并且幅度也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下降的,通常当n大于4的时候,这些信号在方波中所占比例已经是微乎其微了,几乎可以不予考虑。

同样,失真也可以如此表示,被放大的信号可以表示为:

A=X(A+a2+a3+a4……+an),其中的X表示放大倍数,a2~an表示失真。

a2、a3……分别被称为二次谐波失真、三次谐波失真……。

于是,我们又有了一个新概念:

谐波失真。

谐波失真

正如上面所讲,所有的失真都可以通过时域频域分析分解为一连串的正弦波信号的叠加。

这些正弦波信号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频率和原有信号的频率呈倍数关系,也就是说,它们和原信号有很紧密的依赖关系,如果信号消失了,它们也就不存在了。

在物理学上,我们把频率呈倍数关系的不同振动称为彼此的“谐波”,这和电子学上的电子信号不谋而合,所以,这一类“波”的现象,都被称为“谐波”。

谐波失真实际上是通过数学或者统计学推导出来的概念,由于其计算方法必须依赖于原始信号,它实际上并不会单独存在。

谐波(注意,不是谐波失真)是自然界中非常普遍的现象,音乐中每个8度的音符的频率正好是2倍谐波关系。

我们知道,相差8度的两个音符叠加在一起的时候会使得声音很好听,感觉上很和谐(所以才有了“谐波”这个词)。

由于人耳的这个特点,我们实际上对某些谐波失真并不觉得讨厌,而对另一些则非常讨厌。

这个我们下面再说。

 

失真的测量方法、标准和计量单位

总谐波失真THD(TOTALHARMONICDISTORTION)

 如果说谐波失真还可以归为物理概念或电子学概念的话,总谐波失真则完全是电子设备制造行业范畴里的概念了。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总谐波失真是一个人为规定的测量标准的产物,它和我们所说的谐波失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尽管前者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者。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那是因为总谐波失真的测量有着非常具体的规定和标准,它和设备的一些其它特性有密切关系,例如输出功率。

总谐波失真是指在放大器的标称功率下设备说产生的失真的总和,也就是说,只有在限定了放大器的工作状况后,才可以谈总谐波失真的大小。

我们知道,放大器在不同的输出功率下的谐波失真是不同的,如果没有一个测定的标准,或者说一个基准点,不同设备采用的测量条件不同,那么这个指标也就失去了参考价值。

所以,有关权威机构(IEC)就制订了这么一个特性指标,并明确了一个测试标准,大家都通过这个方法来测试自己的放大器,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参数来判别不同放大器的品质差异了。

THD+N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测试失真基本原理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后出来的显示在电平表上的数据,实际上是所有不存在于原信号中的东西,除了谐波谐波失真外,还有噪声以及测试电路本身的失真。

噪声,从根本上来说也是一种失真,只是和原信号无关罢了,但是显然也对设备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并且从图中可以看出来,要从测量结果中把噪声因素除去还要经过二次测量和计算,并且似乎这种结果对于最终消费者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

于是,厂家们就“偷了个懒”,干脆就连失真带噪声一起算了。

至于测量系统的因素,只要事先标定的时候记录下来,在最终结果中扣除就可以了。

当然,我们希望测量仪器对结果的影响越少越好,所以才有了那么多昂贵的测试系统出现。

这里的N就是NOISE,噪声。

失真的计量单位有2种,一种以百分比表示没有单位,另一种以电平表示,单位是分贝。

这两种表示方法的内容稍有不同,前者用来表示THD,后者通常用来表示THD+N。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使用后者作为计量单位的器材设备越来越多,这说明大多数生产厂家逐渐从关心单一指标转向将指标综合考虑。

 

失真的种类

失真只有一种,并且都可以分解成谐波失真的形式。

但是实际上,只用谐波失真对于主观听感的影响来解释是远远不够的。

这并不是说谐波失真本身对听感没有多少影响,根本在于测量谐波失真的方法不足以说明器材的优劣,尤其是在一些高端器材上,传统的谐波失真测量方法已经没有多少意义了,因为谐波失真对于听感的影响,不仅仅和量有关,还和其出现的形式有关。

我们有这样的体会,某些放大器在测量时表现非常好,但是在聆听的时候音质表现还不如差一些的放大器。

这种现象曾经困惑了很多工程师、设计员,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失真率只有万分之几的放大器,实际听感还不如一个失真率达千分之5的放大器。

于是,经过更深入的了解,发现原来是传统的测试方法以及计算方式有很大的缺陷,它们不符合人耳的一些听觉特性。

于是专家们又引入了新的概念:

瞬态失真(TID,transientdistortion)、瞬态互调失真(TIMD,transientintermodulationdistortion)和互调失真(IMD,intermodulationdistortion)。

传统的THD测量方法,通常是给放大器一个频率单一的标准正弦波信号,这个信号通常是@1KHz,讲究一点的还会采用更多的频率,比如100Hz、10KHz等等。

但是这种方法的最大弊端是,我们实际聆听的声音远远比这种测试信号要复杂得多。

当这些复杂信号同时进入到放大器的时候,放大器实际上并不能按照人们说愿望的那样“产生失真”,而是像化学反应一样产生很多复杂的现象。

由于放大器的“非线性”放大,会引入一种输入信号的和及差的失真。

例如,在给放大器输入频率为1kHz和5kHz的混合信号后,便会产生6kHz(1kHz和5kHz之和)及4kHz(1kHz和5kHz之差)的互调失真成份。

这叫做互调失真。

瞬态失真是放大器由于采用了负反馈技术后,当负反馈深度过深,信号传输的时间差过大,在出现某些特殊的输入信号时,系统的谐波失真会骤然增大10几倍甚至更高,这种失真不容易被仪器测量出来,但是由于人耳的特殊灵敏性(类似于视觉暂留效应),使得这种失真在人脑中被“放大”,从而极大地影响了听感。

瞬态互调失真则是上面两种失真互相作用的结果。

线性失真和非线性失真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这里只提到了通常意义上的失真THD/IMD/TIMD等等这些失真由于改变的原有信号的“形状”,因而被称为“非线性失真”,而在放大器中还有另一类失真,即相对的线性失真,线性失真只改变信号的幅度和出现的时间而不改变信号的形状,即所谓的相位失真和频率失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化宗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