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稿 录音曾奇峰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docx
《文字稿 录音曾奇峰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字稿 录音曾奇峰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字稿录音曾奇峰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
【文字稿录音】曾奇峰:
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
【小小糖心理】大型主题微课《中国父母的养育指南》分为5期邀请5位国内顶尖心理学、育儿专家讲授《中国父母养育指南》系列微课·性格养成·
杨凤池《培养心态阳光的孩子》(戳蓝色字获取文字稿)·亲子关系·
曾奇峰《亲子关系——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发展规律·
吴国宏《教育孩子,要抓住关键期》·健康发展·
杜亚松《防范与预防儿童心理亚健康》·情商培养·
李子勋《如何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下期微课预告,点击下方蓝色文字报名▼吴国宏:
《教育孩子要抓住关键期》获取本次课程录音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亲子关系▼《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丨曾奇峰大家好,我是曾奇峰。
今天晚上受糖心理的邀请,跟大家聊一聊亲子关系。
题目是:
孩子不听话背后的秘密。
孩子不听话这个主题只不过是我们进入亲子关系的入口。
从这个入口进去会发现有无穷无尽的亲子方面问题。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人格或者性格,是在他早年的时候跟父母亲关系当中形成的。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人是关系的动物,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人只有一种关系,就是早年和爸爸妈妈的关系。
在成年之后跟其他所有人的关系,都只不过是早年跟爸爸、妈妈关系的翻版而已。
从一个成年人和其他人关系当中看出他早年和爸爸、妈妈的关系,当然这需要一些专业的眼光。
开始我们的话题之前,我先跟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十多年前一个心理学的培训班上,有一个年轻男性在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反馈说,他当年之所以想学心理学,是因为想找到一些办法,让他儿子变得听话。
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心理学之后,他的目标变了。
变成了如何让他自己成为一个听儿子话的爸爸。
这话真的是让我非常地感动。
所以十几年过去之后,还记忆犹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他儿子有一个听自己话的爸爸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估计会觉得非常地幸福,想再活五百年。
有很多很小的孩子,被逼迫成为一个要听话的孩子的时候,有很多糟糕的感受。
很多人告诉我说,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觉得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
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很流行的概念:
心智化。
心智化有相关的书籍,大家可以去读。
我先说一下自己对“心智化”的定义:
能够把他人和自己,感受成为一种心理的存在。
想想我们小时候,因为那时候物质还非常匮乏,父母能够做的就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而很少会顾忌孩子心理上需要什么。
所以那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心智化程度非常不够。
现在物质生活已经极大改善,但是有多人仍然停留在仅仅是把孩子和自己当成纯生物学的存在,而没有考虑自己和孩子是一种心理上的存在。
孩子和自己是一种心理上存在的表现是,孩子除了需要吃的和喝的以外,他还需要被尊重,被听到,他有欲望,他希望从语言,或者是态度上面获得支持。
同样,他们也可能会从语言、或者是他人的态度上受到心理的伤害。
人格发展的三个阶段人格的发展大概有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境界。
第一个阶段:
处在严重的人生依附状态
第一阶段是处在严重的人生依附状态。
意思就是,这个人还没有成长得好,以至于没有别人他就活不下去。
一个在早年非常听父母亲话的孩子,他们可能在成年之后仍然处在严重依赖父母亲的状态中间。
比如说:
30岁还没有成家立业,或者是30岁还没有固定的收入,还需要啃老,或者是患有严重的心身疾病,不能够自食其力,最严重的状况就是得了精神分裂症。
千万不要小瞧让孩子变成听话的孩子,有可能会对孩子制造成伤害。
我们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评估,当父母成为听话孩子的话的父母时,孩子的人格有可能发展得多么健全。
当然了,也许有人会问我说:
你这不是瞎说吗?
如果孩子说他要我们父母把某某同学杀了,那我们是不是要去杀?
这是典型的成人想法。
我们想想,在我们做孩子的时候,我们希望父母亲听我们的话,会不会要求他们把谁杀掉?
当然不会。
我把今天晚上的主题“孩子不听话后面的秘密”,分解成几个问题来说。
首先,为什么父母要孩子听话?
让孩子听话的情况,不包括在日常生活当中,父母随意说的要孩子听话的情况。
例如,年轻的父母把幼小的孩子送到爷爷奶奶家去度周末,临走之前跟孩子说要听爷爷奶奶的话,这种情况不算。
我们谈论的情况是:
父母长期以严厉的态度,或者是失控的情绪或行为,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
从具体的表现来说,包括打或者是骂孩子,使孩子就范。
要求孩子听话的第一个原因:
父母有害怕被孩子抛弃的焦虑。
这样的父母有可能在童年的时候受过分离创伤的攻击。
如果在此时此刻孩子没有听父母的话,父母当下就会有被抛弃感,而且还会“认为”,孩子此时此刻不听话,是在预谋以后更大程度上的抛弃自己。
亲子关系中间还有一个非常意味深长的事情:
当父母亲看到孩子高兴的时候,他们很不爽。
他们可能会说:
你人来疯,你有什么好高兴的,作业也没做,隔壁的孩子考得比你的分数高多了。
“意味深长”是因为父母亲这样的做法实际上包含了一个暗示,就是:
你不可以快乐。
快乐的孩子会让有分离创伤的父母觉得被抛弃。
他们想象中的、理想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一起吃苦,一起愁眉苦脸,而快乐是让双方分开的力量。
如果父母亲没有早年分离的创伤,那么他们在有了孩子之后,就有能力和孩子一起快乐。
大家都快乐的这种分化关系,不会激活他们创伤性的体验。
我想到一个例子,我相信这个例子很多人自己体验过,或者是看到过。
一个两、三岁的男孩跟他妈妈走一段路,路上坑坑洼洼,有些水。
我们都知道小孩肯定不会走平坦的路,他会去走坑坑洼洼的路,踩那个水,因为这样很好玩。
很多妈妈可能会说: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子?
有干净的、平坦的路不走,而一定要走坑坑洼洼的路?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妈妈仅仅是怕鞋子、袜子,或者是裤子弄脏之后回去洗有点麻烦。
我们看问题不会看表面的现象,会看得更深一点。
这时候不听话的孩子,会让妈妈有失控的感觉。
如果我们用专业的眼光来看一看孩子的行为,他其实是对自己训练,叫感觉统和训练,而感觉统和的能力跟他以后认识汉字,或者是做答题卡非常有关。
孩子感觉统和能力有问题的时候,他看左右结构的字,他看出来的是反的。
举个例子:
比如说好坏的“好”,是“女”字旁在左边而“子”字旁在右边。
对一个有感统障碍的孩子来说,他看的是反的,子字旁在左边,女字旁在右边。
这样的孩子只要生活当中没有重大安全的问题,他想干什么干什么,比如说走路的时候故意走一些不平坦的路,这实际上可以自然而然地纠正他的感统障碍。
如果父母亲因为焦虑而阻止孩子做训练自己的事情,那以后可能要花更多时间,以及付出金钱的代价去看感统的门诊,经过一些训练,才能够治疗这种障碍。
要求孩子听话的第二个原因:
父母有着脆弱的自尊,孩子不听话就伤害了父母的自尊。
这种情况成人在单位里也会碰到。
如果一个单位领导自尊非常脆弱,他要求下属必须是百分之百地服从。
我们知道一个自尊不是那么脆弱的单位领导,他是不会要求每一个下属都服从的,而且相反,他可能还比较喜欢那些很有活力,有时候不那么听话,很有创造力的下属。
这样的下属在下面工作会增加领导自己的工作效益。
刚才讲到人是有三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完全的人生依附”。
第二阶段:
权利斗争
第二阶段(更高级别的人生境界)是权利斗争。
很在意谁对谁错,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亲子关系中间,以及发生在很多夫妻中间。
很多人一辈子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利,其实是因为他们的人格处在这个发展阶段。
今天晚上的话题关于“听话”,本质上是谁听谁的话问题,所以其实也是一个处在第二个人格的发展阶段上的人,经常碰到的问题。
之前举的例子,爸爸说要做个听话的爸爸,这个爸爸我确定不在人格的第二阶段——权利斗争阶段。
我觉得他已经到了第三个阶段,因为爱他的儿子,所以听儿子的话,这是主动地放弃了权利的斗争。
第三个阶段:
没有对和错,只有爱第三个阶段:
没有对和错,无所谓谁听谁的话,而只有爱。
当我们在爱中的时候,谁听谁的话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权利斗争这个阶段,谁听谁的话,关系到面子的满足,关系到自尊,关系到权力斗争中的利益。
亲子关系搞成了政治斗争,权利斗争,人生将是非常悲惨的事情。
要求孩子听话的第三个原因:
是因为父母亲限制了自己对“智力”的使用。
意思是:
我智力低下,或者是心智化不足,耐力不够。
如果你听我的话,我就可以不使用更高的智力。
实际上这也需要相应的人格来垫底,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力相差真的不是太大,但是智力运作的平台,也就是这个人的人格差异会非常非常大。
在智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智力发挥到什么样的程度就是由这个人的人格来决定的。
有的人在跟孩子打交道的过程当中,当孩子有轻微违背他们意愿的时候,他们的情绪就上来了。
有个原则,就是在家庭关系当中,谁肆意地使用情绪,谁就是晚一辈的。
换句说话,家庭中谁使用智力越多,谁就是爸爸,或者是妈妈,谁使用情绪越多,谁就是儿子,或者是女儿。
对肆意地使用情绪、表达情绪的精神分析解释,就是跟随地大小便,或者跟随意地把衣服脱光是差不多的。
因为情绪的裸露和身体的裸露是一个级别的。
我们社会对情绪的裸露惩罚不是太大,如果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就随意地裸露他的身体,可能会有法律上的麻烦。
所以从这一点看,我希望法律更加进步以后,要处罚那些不光是在家庭关系当中,还是家庭关系之外,肆意裸露情绪的人。
我们现在的法律主要是管一个人的行为后果。
要求孩子听话的第四个原因:
他们只不过在重复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要求而已。
这就是某种关系的模式在家族链中代代相传的证据。
我们曾经要求听话,实际上是剥夺了我们自主的权利。
那么这种对自主权剥夺的“传家宝”也需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这一糟糕的“传家宝”不会传递呢?
就是当我们用心理学的目光,来洞见这些行为后面意义的时候,这个“传家宝”的传递就可以被中断了。
所以当我们改变一个家族中的某一个人的时候,实际上是在改变整个家族链。
要求孩子听话其实是对孩子创造力的限制。
有些大规模的研究显示:
中国的孩子跟其他国家的孩子相比,在知识量上超过了别人,但是在创造力上,我们远远地不如别人。
我们还可以从更大的范围来说,最近两百年,有两百个对人类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创造发明,没有一样是我们中国人做出来的。
这后面的原因真的值得深思。
创造力其实是一种敢于对父母不满的能力。
意思是说:
父母或者先辈创造出来的条件或者世界,不能够完全满足我。
我需要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创造一些你们没有创造的东西,来满足我自己。
这里面包含着不满,这种不满在我们文化当中是被禁忌的。
即使不满意,你不能够说出来。
要表现出来对父母的孝顺,才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
听话的孩子是没有创造力的,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敢创造新的东西,来满足自己不能够被父母亲满足的愿望。
所以他们可能就会一辈子听话下去,活在父母创造的世界中。
如果孩子听了话会怎样?
我们再从孩子的角度来谈一谈今天晚上的话题:
如果孩子听话了会怎么样?
我们生而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实际上没有任何人愿意听别人的。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为了做他人的附属品,哪怕是做父母的附属品。
天性使然,在很小的孩子身上,就已经表现出了希望听自己的倾向。
刚刚会说话的孩子,他们说“不”比说“是”要多得多,而这个“不”就是表示拒绝他人对自己的操控,要听自己内在声音的意思。
1.一个孩子如果是听话的孩子,那么就表示他压抑了自己的愿望,他可能会一生都为他人活着。
孩子当然也会反抗,第一个反抗的时间是青春期,我说的第一个是指除了他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
在父母亲持续严厉的要求之下,他真的可能在青春期前变成一个听话的孩子。
现在我有了一点伤感的感觉,因为我脑海里浮现出了很多曾经很听话的孩子,他们的青春期,或者是中年是怎样(糟糕地)度过的。
青春期是一个整合的机会,在青春期的孩子他需要搞定一件事情:
我活着到底是听别人的,还是听自己的。
以及我应该怎么活着。
我们都知道这真的是人生的终极问题。
人生没有任何问题比这个问题更大了。
相对于这个问题来说,上什么大学,从事什么职业,跟谁结婚,要不要孩子,都是太小的问题了。
青春期不能解决刚才我所说的问题,那么还有一个机会在等着,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
一个过好了青春期的人,不会出现波动太大的中年危机。
再往前推,一个在童年时候就获得了自己主宰自己权利的人,也就是不被要求做一个听话孩子的人,他也不会有过于动荡不安的青春期。
不管是青春期,还是中年危机都只不过是在反抗小时候被要求听话的那些力量而已。
这个情况实际上可以浓缩成一句非常简单的话:
儿时听话,老来折腾。
2.听话之后还有另外一个后果:
患各种各样的心身疾病。
人的几大生物学系统,每一个都有一样典型的心身疾病。
比如:
呼吸系统的哮喘,皮肤系统的各种皮炎。
今天没有办法具体谈每一个心身疾病的患者,Ta早年跟爸爸、妈妈关系有什么样具体的链接。
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程度。
有一个名词直接叫“客体关系性心身疾”。
简单的说,就是早年和父母的关系使自己成年之后得了某种具体的心身疾病。
孩子表现出不听话的形式还可以是这样的:
他们在性格、价值观,还有社会成就、地位上面都跟父母截然不同。
这是非常高级别的“不听话”。
这种情况的动力学解释:
父母亲压抑的那些不好的东西,堕落的东西,通过潜意识的途径投射给孩子,然后孩子代表父母堕落。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如果父母亲都是从家庭状况不是太好的家庭当中出来,然后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了现有的成就和地位。
我们可以想象他们当年并不是出于,或者说大部分不是出于对学习感兴趣,而是出于要改变自己的现状来学习的。
所以他们内心里面肯定有很多对学习的厌恶。
学习的厌恶会投射到孩子身上,然后让孩子代表父母亲厌恶学习。
这种情况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模型——被父母亲压抑的东西,就一定会在孩子身上冒出来。
现在我想直截了当地回答一下今天晚上的主题所提出的问题:
孩子不听话后面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有了答案。
孩子不听话后面的秘密,是因为他想成为他自己。
孩子想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为别人活着。
孩子不想辜负老天给他只有一次的生命。
这让我想到了有一本书的扉页上写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上最要命的事情,就是你想成为自己。
为什么要命呢?
因为爸爸、妈妈不允许。
父母应该有这样的智慧,或者心胸:
不是让孩子成为听话的孩子,而是使父母自己成为“孩子变成他自己,实现他自己的愿望和梦想”这个过程中的帮助者,而不是阻碍者。
好,时间到了,我们进入提问的环节。
互动问答环节▌问题1:
初中的孩子不听老师的话怎么办?
答:
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了,孩子不听爸爸妈妈的话,背后心理学的原理到底是什么。
这实际上也可以转换到孩子跟老师的关系中间去的。
初中学生和老师的关系变成了谁听谁的话,谁更有权利的关系,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师生关系。
所以我们需要跟孩子,以及跟初中老师聊一聊。
我这样一说以后就后悔,因为跟老师聊这个事情是有相当大难度的,这个我知道。
我这样说吧,这个也需要跟孩子聊一聊,就是他在学校里面不听老师的话,后面一定有性格或者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在别的同学能够适应初中老师的各种规定的情况下,如果某一个孩子特别不能够适应的话,那后面一定会有原因的。
这个原因我猜测,有可能是他跟爸爸妈妈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问题2:
孩子在别的方面很听话,但是学习方面不听话,这是怎么回事?
答:
可能是,在别的方面听话是孩子主动了放弃自己的权利。
但是一个人如果总是放弃自己的权利,肯定会不舒服的,所以他把在学习上面不听话,或者让自己的学业变得不好,作为了跟父母亲进行权利斗争的战场。
一下子出来很多问题,要一个个解答不太现实,我还是说一下原则上的一些理解。
如果孩子的某一种能力的丧失,有可能这个能力是被爸爸妈妈剥夺了。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都不能自己吃饭,而需要别人喂,那我们基本上可以肯定,是爸爸妈妈剥夺了他自己吃饭的权利。
这个在很多家庭里面也可以看得到,因为父母亲害怕孩子吃饭,把饭弄到桌子上去,或者把衣服弄脏了,不好洗,所以给孩子喂饭吃,一直喂到他很大。
在别的方面也是这样子的。
我发明过一个词,叫做“自我功能外包”,跟它相对的就是“自我功能剥夺”。
自我功能包括学习的功能、跟人打交道的功能、吃饭的功能、自我管理的功能等等。
如果某一项功能严重的缺损,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是父母亲在跟这个功能相关的事情上做得太多了,对孩子实施了该自我功能的剥夺。
▌问题3:
孩子厌学怎么办?
答:
厌学的一个动力学的解释就是,在孩子与学习有关系的事情上面,父母亲干预得过多,使他觉得学习不是他的事情,而是父母亲的事情。
具体的表现就是,他自己不太在乎学习成绩,而父母亲比他更在乎得多得多,这就会让他觉得好像学习不是我的事情,而是父母的事情,这就会让他厌学。
▌问题4:
父母离异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怎样避免坏的影响?
答:
关于离异家庭的孩子,这个有很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就是,离异不一定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影响。
有的夫妻如果不离异,他们在孩子面前吵来吵去,对孩子的影响可能会更大,所以离异不是孩子有心理问题的必然原因。
相关的研究证明,离异之后,如果夫妻或者说父母两个人还能够分别执行母亲和父亲的功能,就是“该做什么做什么”,那对孩子的影响就会减少到最低程度。
我还是要说原则,因为我看到太多的问题了。
我说关于孩子的问题的两步曲,你如果发现孩子有了问题,首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判断一下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
经常有这种情况,就是你如果陷到孩子的某一个问题上去了,那么你会越来越觉得这个问题严重,但是如果你用比较的方式来看一看这个问题,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也没那么严重。
有一个例子,一个小男孩在转了幼儿园之后不说话,但是在家里说得很好,在学校里只是不说话而已,其他的跟同学玩啊,服从有些管理啊,都完全没问题,在家里能够跟父母、爷爷奶奶交流得非常好。
妈妈就觉得非常焦虑。
那么我们处理的方式就是,给他的儿子这种情况打分。
假如儿童精神分裂症、孤独症,或者是严重的智力障碍,这样一些心理问题是10分的话,那么你孩子这个问题是多少分?
我觉得这一招所有的爸爸妈妈都应该学会,想一想严重的心理问题是10分的话,跟这个比较,你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多少分。
刚才我说这个案例的结果是,我们绝大多数人跟这个男孩的打分不到1分,甚至是0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也有这样打分的标准,就是青春期孩子能够做的最坏的事情是什么,吸毒、杀人放火、不归家在外面流浪。
这个如果算10分的话,那么你就可以想象一下,你的孩子如果只是一个星期偶尔旷旷课,只不过谈了一个女朋友或者是男朋友,应该是被打多少分了。
我们说了,判断问题的第一个绝招就是,在一个谱上面,一个连续谱上面,跟极端情况比较来打一个分,你就能知道孩子的问题有多么严重或者是多么不严重。
我说的第二步曲就是,你自己不相信的时候就找一个心理医生问问,现在是“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时代。
我强烈反对父母学了心理学之后,亲自操刀来解决孩子的问题。
这个原则叫作,“解铃不能系铃人”。
实际上也是这样子的,有很多学心理学的父母亲,他们只是想更科学地来操纵孩子而已,或者更狡猾地让孩子变得听话。
▌问题5:
父母亲学心理学有什么好处?
答:
我当然提倡所有的父母亲都学一点心理学,这个好处不是可以更好地操控孩子或者治疗孩子,这个好处是父母亲自己可以变得更加健康,而这就是孩子变得健康的最好的环境。
在心理学上面有一句话,大家也可以把它记住,就是“父母亲是什么人,意思就是父母亲健不健康,比父母亲怎么做,要更加重要”。
▌问题6:
我的孩子喜欢玩游戏机,刚才他刚好听到您讲的课,然后他对我们说,你们要做听话的父母,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答:
这个问题很好玩,就是孩子喜欢玩游戏机,这个孩子刚才也听到了姓曾的那个人讲的课,然后孩子就开始对父母说,你们要做听话的父母。
我估计现在这对父母有可能非常非常的不爽,估计把我掐死的心可能都有。
在这样的有张力的情况下,我怎么说可能都没用。
我说的不是在某一个单次的事情上面,比如说孩子现在要玩游戏机,以前你可能会阻止他,但现在呢,他拿出姓曾的那个人的语录来攻击你,这直接把我放在了跟爸爸妈妈对立的位置上面。
这种情况其实是经常发生的。
我的建议是避开今天这样的一个急性的场景,然后在明天或者是大家都不那么激烈的情况下,讨论一下,到底在哪些方面爸爸妈妈应该听你的话,哪些方面你应该听自己的话。
因为孩子他自己实际上也有好好学习、少玩游戏机的愿望的。
我举个例子,大概两年前给我女儿买了一个iPhone6。
大家都知道手机对孩子有很多的吸引力,比学习的吸引力要大很多很多。
我是在路边把这个手机交给她的,我给她说了这样一句话,“买手机是我的事情,怎么样对待手机,每天玩多少时间手机,多少时间学习,是你的事情,爸爸就不管了”。
然后她当时的反应很有意思,她说,“你这样一说,我就想手机都不打开就去学习了”。
我们在这些事情真的需要仔细地去体会一下,如果我们是孩子的话,我们该怎么做。
也许我下面要说的一个人本主义的信念能够帮助到大家。
信念是这样说的,“我们要相信一个人自己就有需要被主流社会价值观接受的愿望,所谓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就是,好好学习、获得成就、获得认可、获得尊敬”,而获得这样的认可真的是需要努力地学习,努力地工作,为他人做好事来得到。
这样的愿望如果是被父母强迫的,那就相当于置换了孩子内心里面最强大的动机,这样做非常非常的不好。
这样做之所以不好是因为我们把孩子自然的愿望,变成了来自父母亲的压力。
这个信念,我可以换一个简单的说法,当然大的方面需要管,比如说关于安全、基本的礼貌等等,这个让孩子服从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的,大家都服从。
还有就是在让孩子服从的时候,态度比内容重要,就是你要他服从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者态度达到你的目的。
刚才那个说法可以把它变成更容易理解的,就是一个孩子,如果你不通过各种严厉的或者苛刻的或者是有那么一点点施虐的方式来对待他,他自然而然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或者是被尊敬的人。
但是如果我们用了刚才所说的那些恶劣的态度,那他成为罪犯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得大。
再说简单一点就是,不管,他成为好人的可能性会变大;如果管得过于严厉,他变糟糕的可能性就变得非常得大。
再说一个笼统的回答,就是当孩子变得糟糕,比如不上学、在外面乱交朋友、长时间沉溺于网络、不干什么正经的事情、打架斗殴,这些都是反应性的,而成为一个被主流社会接纳的人,这是他的原发性的、本质性的愿望。
反应性的意思很简单,通俗地说,就是被逼成那个样子的。
当然,导致这个结果不是父母亲愿意的,我们要说的是,父母亲的潜意识有可能干了一些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事情出来。
我们一说到潜意识的时候,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潜意识实际上说的就是,你不知不觉就做了什么违背你本来意愿的事情。
这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事与愿违的事情的原因,特别是关于孩子的成长上面。
父母亲的愿望和孩子的实际状况实在是相差得太远了,而且你在意识层面完全没有办法解释。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动用探测潜意识的工具。
▌问题7:
孩子上初中了,做作业还希望父母亲坐在旁边,这是怎么回事?
答:
现在就说到孩子的潜意识了,孩子初中还希望父母亲陪在旁边,实际上是在满足父母亲想坐在旁边的愿望。
因为我们稍微想一想就知道,这个时候孩子正是要去独立的时候,如果父母亲还在旁边,显然会影响他的独立,以及影响他使用他的智力来解决那些题目的可能性。
这又可以把它笼统归纳成一句简单的话,就是“孩子让自己某一个能力的丧失,或者是让自己出一个心理上面的问题,是在向父母行贿,就是父母亲需要他这样子”。
但是估计这句话说出来,有很多父母又在拍桌子说,这小子又在胡说八道,一晚上都在胡说八道,我们根本就没有要他用这种方式向我们行贿。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讲过很多遍,就是有一个妈妈,她有一个五岁的儿子,这个妈妈告诉我说,她先说了一个也是原则性的问题,就是孩子要长大从来不是问题,关键是妈妈不让孩子长大。
如果回到刚才这位朋友问的问题,就是孩子从心底来说,不希望自己在初中的时候还要妈妈陪着做作业,是父母需要,所以孩子就满足父母的需要。
还是这个妈妈级别的女性的咨询师,她说的这样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她和她五岁的儿子之间。
她在训练他儿子在他自己的房间里面独自睡觉。
她把他儿子送到儿子的房间,给他把被子盖好,看着他的眼睛说,“你是小男子汉,妈妈今天晚上不陪你睡”。
他儿子听到很高兴,就说,“妈妈今天晚上我一个人睡”,很自豪的小男子汉的感觉。
妈妈就关了灯,把门关上出去,然后在房间里面晃了一大圈,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