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5403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襄阳市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

湖北省襄阳市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生物试题

(时间:

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内环境的稳态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内细胞代谢活动不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

B.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不受神经调节

2.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内环境

B.葡萄糖、胰岛素、淋巴因子和胰蛋白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D.人体代谢中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

3.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中,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C.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

D.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4.某同学早上只喝水未吃早餐,出现头晕症状,此时体内最可能出现的生理变化是

A.血糖浓度偏低,胰岛素分泌减少

B.胰岛素分泌增加,肝糖原分解加快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D.内环境中血糖的氧化分解供能减少,心跳加速

5.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液B.组织液C.血浆D.唾液

6.下列物质,在人体血浆中都能找到的有

A.甲状腺激素、氧气、尿素、血浆蛋白

B.氨基酸、血红蛋白、二氧化碳、钠离子

C.胃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载体、胆固醇

7.白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白蛋白在肝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分布到全身各处。

下列有关白蛋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低

B.白蛋白增多,会引起组织水肿

C.白蛋白的含量会影响血浆的理化性质

D.白蛋白减少,会使尿液减少

8.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

9.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

10.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下列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

C.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pH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11.冬泳运动因其独到的健身效果而备受关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多

B.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在血糖调节中起主要作用

C.产热量始终大于散热量

D.寒冷刺激使大脑皮层产生冷觉

12.如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负变正

B.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C.电表②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D.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13.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C.二次免疫反应中抗体直接由记忆细胞分泌,因此抗体产生量更大,反应更快更强

D.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

14.肉毒杆菌A型毒素能阻断神经末梢分泌使肌肉收缩的“乙酰胆碱”,以此达到除皱的美容效果。

某人因过量注射该美容制剂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

经诊断后,医生为其注射了肉毒杆菌A型毒素抗体进行治疗,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美容制剂的药效一般是持久的,不需再次注射就可保持效果

B.该毒素能使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不产生电位变化

C.医生的治疗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D.肉毒杆菌A型毒素注射后仅存在于注射点周围的组织液中

15.用连着微伏表的两个电极测试受刺激后的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已知该纤维静息电位为-70mv,如果微伏表上发生一次持续约1ms的电位差的变化:

由-70mv上升到0,再继续上升至+40mv,然后再下降恢复到-70mv,则刺激部位和微电极放置位置,正确的是

16.神经肌肉节点处,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扩散,不消耗能量B.胞吐,消耗能量

C.胞吐,不消耗能量D.主动转运,消耗能量

17.递质发挥完作用后需要被灭活:

有些递质被相关的酶分解,有些递质被膜上的转运体回收。

如图为某药物A干扰递质回收的示意图,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②是递质的受体,和递质转运体一样,都是位于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质或蛋白质

B.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①中,当突触前膜上的电位转变成外正内负时,递质就会释放出去

C.图中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需要相应的载体并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

D.若图中递质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则药物A会使突触后膜产生持续性兴奋现象

18.科学家通过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进行的实验发现,细胞内的一种名为“Rab33a”的蛋白质会将合成细胞膜的成分运到轴突前端,从而使轴突向前生长.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ab33a”是一种分泌蛋白

B.“Rab33a”蛋白质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C.“Rab33a”是一种神经递质

D.“Rab33a”蛋白质有助于神经纤维修复

19.Ca2+能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利于突触小泡和前膜融合,释放神经递质.若瞬间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将引起的效应是()

A.加速神经冲动的传递B.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减缓神经冲动的传递D.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20.下丘脑中具有体温调节中枢,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

A.产热量大于散热量B.皮肤冷感受器兴奋

C.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血管皮肤扩张

21.下表为研究光照和赤霉素(GA)对某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GA缺陷型是基因突变造成不能合成GA的植株)。

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光照能促进种子萌发

B.光照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

C.光照和赤霉素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D.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都属于极性运输

B.脱落酸能够解除种子的休眠

C.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D.植物激素能够调控植物细胞的基因表达

23.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分子有机物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

B.细胞呼吸时,丙酮酸要转运到线粒体内才能被利用

C.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的原因是蔗糖分子扩散到液泡内

D.植物的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24.在太空和地球上利用燕麦胚芽鞘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

d>a>b>c,④生长最快

B.生长素浓度:

a>c=d>b,①生长最快

C.生长素浓度:

a>d>c=b,②③生长快

D.生长素浓度:

a=b=c=d,①②③④长势基本相同

25.关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

B.去除顶芽前后侧芽的生长状态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C.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能对同一器官产生相同的效果

D.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茎生长,抑制根生长是两重性的体现

26.NAA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

某同学设计了“探究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实验,获得了右图所示的结果,下列有关实验设计及实验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银杏插条自身也能产生大量的NAA

B.插条上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c表示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NAA处理插条时间的长短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7.图是一平放的活植物根尖,另将2个琼脂块A、B置于如图位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

A>B,生长速度:

背地侧>向地侧

B.生长素浓度:

A<B,生长速度:

背地侧<向地侧

C.生长素浓度:

A=B,生长速度:

背地侧=向地侧

D.生长素浓度:

A<B,生长速度:

背地侧>向地侧

28.下图中A、B为两插条扦插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示意,其主要原因是

A.芽能发育成枝条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D.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长

29.如右图所示,相同的甲、乙、丙三株幼苗均被切去茎尖,切面的不同位置上分别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一段时间后,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30.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AA和GA同时存在对细胞分裂有增效作用

B.图2可为除去小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提供理论依据

C.图3中幼根a、b侧生长素浓度分别在曲线F、C点对应浓度

D.图4中侧芽b和顶芽a生长素的浓度依次为A、D点对应浓度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综合题(40分)

31.(每空1分,共7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

乙图中的B是。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依靠的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3)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物质结合,引起B细胞兴奋,而在突触前膜上没有“受体”,导致信号传导的特点是。

(4)假设a是一块肌肉,现切断c处,分别用比较强的电流刺激e、b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

刺激e处,肌肉;刺激b处,肌肉

32.(16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上常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右图曲线可表示双子叶杂草,用作除草剂时,最合适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图中的(字母)点。

右图曲线表明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性。

(2)生产上可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生根,若类似物浓度较低,可选用法处理插条。

(3)植物移栽时切除主根可促进侧根生长,此现象说明根与茎一样都具有现象。

(4)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

验证“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材料用具:

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辣椒种子200粒、蒸馏水、培养皿、恒温箱等。

实验程序:

浸种→分组→恒温培养→观察记录辣椒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数据:

辣椒种子的发芽率记录表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第10天

第12天

实验组

10%

50%

90%

97%

97%

97%

对照组

0%

10%

50%

70%

85%

85%

请回答: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②本实验的因变量是:

③依表中数据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3.(16分)帕金森氏症患者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震颤,十分痛苦。

研究时发现患者神经末梢“多巴胺”明显缺乏,现在已知一种药物“利血平”可与“多巴胺”作用使之失去效用。

(1)某研究小组要对帕金森氏症的病因进行研究,作出的假设最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以验证假设。

①实验材料和用品:

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一定浓度的“多巴胺”溶液、小白鼠、生理盐水、注射器等。

②实验步骤:

a、分组:

把_________________的健康小白鼠分成数目相同的甲、乙两组。

b、不同处理并观察:

甲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的生理盐水,在适宜条件下喂养并观察小白鼠的运动状况

c、再处理并观察:

甲组小白鼠出现症状后注射一定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在适宜条件喂养并观察运动状况。

③预期实验结果:

甲组小白鼠第一次处理后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再处理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小白鼠则在实验过程中始终运动正常。

④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均可影响内环境的稳态,A错误;在37℃时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B正确;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不是恒定不变,而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C错误;血糖的调节途径有两条:

一是血糖浓度的变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进而引起机体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二是血糖浓度的变化引起下丘脑有关神经兴奋,进而调节胰岛B细胞或胰岛A细胞分泌相关的激素,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D

【解析】

试题分析:

血浆、组织液、淋巴是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内环境,A错误;胰蛋白酶由胰腺合成分泌到消化道中发挥作用,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C错误;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人体代谢中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C

【解析】

试题分析:

环境温度下降,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稳态平衡,故A正确。

接受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是为了将抗原消灭掉,维持内环境稳态平衡,故B正确。

血液中钙盐不足,引起肌肉抽搐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故C错误。

饮食过咸,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感受器兴奋,从而引起一系列调节反应使渗透压恢复到正常范围,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4.A

【解析】

试题分析:

未吃早餐,现出现头晕现象,应是血糖低,此时胰岛素分泌不多,故A正确,B错误。

只喝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会降低,故C错误。

内环境中血糖的氧化分解供能不会减少,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5.B

【解析】

试题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故B正确。

淋巴液主要是淋巴细胞的细胞外液,故A错误。

血浆主要是学细胞的细胞外液,故B错误。

唾液不属于细胞外液,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A

【解析】A、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细胞分泌释放到组织液,从而进入血浆中去,氧气经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被运输,进而进入血浆中,尿素是细胞内的代谢废物释放到组织液中,从而可以进入血浆中,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故A正确;

B、麦芽糖是植物体特有的二糖,只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到血浆中,故B错误;

C、蛋白酶在消化道中,血浆中没有,故C错误;

D、呼吸酶存在于活细胞内,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故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组织液中含有大量的水、二氧化碳、氧、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酶、激素、维生素、尿素等物质。

激素、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都属于内环境成分。

细胞内的如血红蛋白、呼吸氧化酶、递质小泡等都不属于内环境。

消化道、呼吸道及输尿管、膀胱内的物质都不属于体内环境。

7.C

【解析】A、白蛋白越多,血浆渗透压越高,A错误;

B、白蛋白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较低,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

C、白蛋白含量会影响血浆渗透压,可见白蛋白含量影响血浆理化性质,C正确;

D、白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液增多,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渗透压:

(1)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过来,溶液微粒越少即,溶浓度越低,对水的吸引力越小。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8.B

【解析】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考点定位】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其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人在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较多的乳酸,从而使血液的酸碱度下降,但由于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和NaHCO3,所以碱性NaHCO3来缓冲调节血液pH,使之处于平衡状态。

9.B

【解析】A、Na+主要存在细胞外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Na+浓度明显低于组织液,A错误;

B、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等,B正确;

C、K+主要存在细胞内液中,故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中K+浓度明显高于组织液,C错误;

D、O2从组织液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内,故组织液中O2浓度高于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10.D

【解析】A、选项组中描述的是本实验应该注意的问题,A正确;

B、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实验材料,B正确;

C、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C正确;

D、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滴加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名师点睛】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04/NaH2PO。

其作用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因此抗利尿激素释放较少,尿量增加,A正确;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均能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冬泳过程中体温也能维持相对平衡,此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产生冷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调节、血糖平衡调节、体温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a点受刺激时,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由正变负,A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a点受刺激产生的兴奋,能通过左突触,但不能通过右突触,所以兴奋会依次经过电表①的两电极,引起电表①发生两次反方向的偏转,兴奋只能达到电表②的左电极,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所以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C错误,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抗体是体液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A错误;破伤风抗毒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因此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是为了中和相应的抗原,B错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中合成分泌抗体的都是浆细胞,C错误;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诱导其凋亡,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分析可知肉毒杆菌A型毒素相当于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这种美容集效果不应是持久的,故A错误。

因为能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所以该毒素能使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后膜不发生电位变化,故B正确。

医生注射的是抗体,而不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的抗原,故C错误。

肉毒素杆菌A型毒素注射后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5.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意可知原本是静息电位,指针应一侧在膜内一侧在膜外,故D正确。

A、B、C错误,因为它们都是在同一侧,最初就是0。

考点:

本题考查兴奋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是胞吐,故A、D错误。

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但需要能量,故B正确,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7.A

【解析】A、根据图示,②是递质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而递质转运体,是位于突触前膜的通道蛋白,A正确;

B、递质储存在突触小泡①中,当突触前膜兴奋即电位转变成外负内正时,递质就会释放出去,B错误;

C、图中递质通过突触前膜释放时通过胞吐的方式,依赖细胞膜流动性,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C错误;

D、若图中递质是一种抑制性递质,则药物A会使突触后膜产生持续性抑制现象,D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8.D

【解析】A、分析题干信息可知,“Rab33a”没有分泌到细胞外,所以A错误。

B、分析题干信息可知,“Rab33a”蛋白质不是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而是使轴突向前生长,所以B错误。

C、分析题干信息可知,“Rab33a”没有分泌到细胞外,作用是使轴突向前生长,不是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所以C错误。

D、分析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