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3219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docx

人教版七下历史学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

(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

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三、练习巩固

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

是()

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他说的这位大臣是()

A.长孙无忌B.杜如晦C.房玄龄D.魏征

4.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曾评价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她是()

A.吕后B.慈禧C.武则天D.王昭君

5.所谓年号是指中国历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那么“开元”是谁的年号()

A.唐高祖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B.政治比较安定

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材料一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

他在位时形成了什么治世?

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什么时期?

历史上称为什么?

四、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一、1.618长安2.李世民贞观唐太宗3.

(1)三省六部制法律进士科政绩

(2)农业

4.经济贞观之治5.官僚贵族殿试发展生产6.开元盛世7.姚崇8.吏治税制9.开元鼎盛

2、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

隋朝创建的一系列政治制度和经济的繁荣为唐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的个人作用;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劳动。

三、1.C2.A3.D4.C5.D6.A

7.

(1)唐太宗。

“贞观之治”。

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开元盛世”。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安史之乱对唐朝的重大影响

A.从根本上动摇唐朝统治

B.唐朝由盛转衰

C.推翻唐朝统治

D.北方经济遭到破坏

2.907年,灭亡唐朝的是

A.安禄山

B.黄巢

C.朱温

D.宦官

3.与唐末农民起义原因无关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统治腐朽

D.安史之乱

4.有关五代十国,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B.开国皇帝都掌兵武将

C.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

D.黄河流域先后出现梁汉晋唐周

5.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

B.开封

C.大都

D.临安

6.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用来制衡“知州”

A.节度使

B.转运使

C.通判

D.藩镇

7.关于北宋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陈桥兵变建立

B.解除大将兵权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完成统一

8.宋朝谚语: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

A.军人渴望建功立业

B.重文轻武

C.杯酒释兵权

D.加强对地方控制

9.和辽保持友好关系的宋朝皇帝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徽宗

10.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反映澶渊之盟后

A.宋辽之间维持长久和平

B.北方经济出现繁荣

C.宋辽友好平等

D.北宋强盛

11.过着游牧和渔猎,居住在黑龙江和长白山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蒙古

12.跟莫须有有关的人物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石守信

13.没有与两宋对峙

A.辽

B.夏

C.金

D.蒙古

14.蒙古统一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15.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将领是

A.寇准

B.岳飞

C.陆秀夫

D.文天祥

16.有关重文轻武叙述不正确是

A.宋太祖时文臣统兵的格局形成

B.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文治局面

C.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

D.莫须有

17.与模仿中原制度无关的少数民族人物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成吉思汗

18.被蒙古先后消灭的政权是

A.辽、金、夏

B.金、夏

C.南宋、夏、金

D.夏、金

19.下列哪一幅是错误的

A.

B.

C.

D.

20.宋金对峙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建立

B.岳飞抗金

C.岳飞被害

D.宋金和议

21.两宋与下列少数民族并立过程,没有送岁币的是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22.以下属于全国性的少数民族政权

A.辽

B.金

C.蒙古

D.元

23.元朝建立者是

A.阿骨打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

24.宋辽保持友好关系是在

A.宋太祖晚期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徽宗

25.宋辽、宋夏、宋金议和的不同点

A.宋王朝都交岁币

B.结束双方战争状态

C.时战时和

D.南北对峙形成

26.辽、宋、夏、金与历史上以下时期很相似

A.春秋战国

B.三国两晋南北朝

C.夏商周

D.五代十国

二、综合题

27.材料一(宋太祖)召赵普问曰:

自天下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太祖太宗一平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太祖是通过建立宋朝,又采用方针结束五代十国的局面。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北宋是如何夺藩镇之权。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期统治者集中军权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采用什么治国方略?

并指出其利弊?

28.材料一宋辽关系紧张原因是由于辽太宗从北宋占领了幽云十六州,导致与中原冲突加剧。

材料二宋辽和议: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银、绢等岁币给辽。

(1)材料一、二各有史实错误,请分别给予改正,宋军战斗力虚弱根源在宋朝采取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建立辽的民族是什么民族,开始有了农耕和冶铁,什么时候谁开始建国?

(3)根据材料二,宋朝的主战大臣是谁?

这一战役后议和盟约是什么?

(4)对于宋朝给出岁币,请你给予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从根本上动摇唐朝统治的是黄巢起义;选项C推翻唐朝统治的是朱温;选项D不准确,因为安史之乱使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标志唐朝灭亡,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安禄山是发动“安史之乱”的人物;选项B黄巢领导唐末农民起义;选项D宦官不符合史实,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唐末农民起义原因无关的是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选项D符合题意;由于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选项ABC是导致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因此与唐末农民起义原因无关的是选项D,故选D。

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五个政权,而不是梁汉晋唐周,所以有关五代十国,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D;五代十国是唐末有俩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因此选项ABC与五代十国叙述是正确的。

所以叙述不正确的是只有选项D,故选D。

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长安是唐朝都城;选项C大都是元朝的首都;选项D临安是南宋都城,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在各州设置通判,用来制衡“知州”,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节度使是地方军政长官;选项B转运使是为集中财权而设置的;选项D藩镇是指设立的军镇,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没有完成统一,选项D关于北宋叙述是错误的;而选项A通过陈桥兵变建立,选项B解除大将兵权,选项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都符合北宋史实。

因此关于北宋叙述错误的只有选项D,故选D。

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出人们不以从军为荣,其原因是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谚语内容不符。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宋太宗、选项C宋真宗、选项D宋徽宗与辽都发生过战争,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0.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生育蕃息,牛羊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几句的意思是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认识打仗的武器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长久和平,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材料内容不符。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契丹,是半农半牧生活;选项C党项族,生活在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选项D蒙古族生活在今天蒙古一带,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莫须有”无关。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与南宋并立的是西夏和金,因此与两宋对峙的是选项ABC;所以没有与两宋对峙只有选项D蒙古,故选D。

14.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忽必烈建立元朝;选项C阿骨打建立金;选项D阿保机建立辽,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南宋灭亡后,南宋的文天祥继续抗元,写下《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选项D符合题意;而诗句与选项ABC的人物无关。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6.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因此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形成是在宋太宗时期,而不是宋太祖时期,而选项BCD与重文轻武叙述相符合。

所以有关重文轻武叙述不正确是选项A,故选A。

17.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蒙古政权,没有模仿中原制度,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阿保机建立辽,选项B阿骨打建立金,选项C元昊建立西夏;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都对中原制度进行过模仿。

因此与模仿中原制度无关的少数民族人物是成吉思汗,故选D。

1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为辽是被金灭亡的,南宋是被元朝灭亡的,蒙古是先灭夏,后灭金的。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9.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与南宋不可能同时存在,因为1115年金建立,1125年灭辽;1127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辽还在北宋时期就被金灭亡了,辽与南宋不会并立,选项C是错误的;而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选项AB正确;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与南宋并立的是西夏和金,选项D是正确的;因此错误的一幅是选项C,故选C。

20.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三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正式形成,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没有送岁币现象,选项D符合题意;而在北宋时期,辽与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宋与西夏和谈,宋给西夏岁币;在南宋时期,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因此两宋与下列少数民族并立过程,没有送岁币的是蒙古。

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少数民族政权,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是区域性的少数民族政权,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阿骨打建立金;选项B元昊建立西夏;选项C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4.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为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后来的宋真宗,宋徽宗与辽都发生过战争;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辽与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宋与西夏和谈,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在南宋时期,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三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南北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因此宋辽、宋夏、宋金议和的不同点是宋金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也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选项C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选项D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7.

(1)陈桥兵变先南后北

(2)派文臣担任兵洲各州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政

(3)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军队调动经常更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4)强干弱校(外轻内重)(加强中央集权)弊:

积贫积弱

利: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又采用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五代十国的局面。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派文臣担任兵洲各州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政等措施,夺藩镇之权。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期统治者集中军权措施是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军队调动,经常更换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期采用加强中央集权的治国方略,皇权大大加强。

这些措施的利:

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弊:

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

点睛:

抓住题眼“北宋初期采用的治国方略及其利弊”,是解题的关键;由于前代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大,拥兵自重,割据混战;北宋初期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强化中央集权,防止内患。

宋初的采用强干弱枝之术,其措施主要有,第一,削夺其权;第二,制其钱谷;第三,收其精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利于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由于这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宋朝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

28.

(1)➀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➁辽与宋议和后,辽军撤回;➂重文轻武。

(2)契丹10世纪初阿保机

(3)寇准澶渊之盟

(4)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➀938年,石敬瑭按照辽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而北宋是960年由赵匡胤建立的;因此材料一“辽太宗从北宋占领了幽云十六州”是错误的。

➁辽与宋议和后,辽军撤回,北宋每年送银、绢等岁币给辽;因此材料二“宋辽和议:

双方撤军”是错误的。

➂宋军战斗力虚弱根源在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辽的民族是契丹族,开始有了农耕和冶铁,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开始建国。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主战,力劝皇帝亲征,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定立盟约,史称“澶渊之盟”。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宋朝给出岁币,使百姓的生活得到的一定时间的安宁,但是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点睛:

抓住题眼“对于宋朝给出岁币,给予简要评价”,是解题的关键;对任何历史事件的评价都应该一分为二,辩证的看问题。

对于宋朝给出岁币,战争得以平息,使百姓的生活得到的一定时间的安宁,保持了一百多年的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但是大量的岁币,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宋朝的积贫积弱。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题文)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B.司马迁---《资治通鉴》

C.李清照---《念奴娇赤壁怀古》

D.苏轼---《窦娥冤》

2.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的南宋词人是

A、陆游B、辛弃疾C、李清照D、苏轼

3.北宋时开创豪放词风的著名词人是

A.司马光

B.苏轼

C.李清照

D.辛弃疾

4.他开创一代词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

他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他是(  )

A.白居易B.苏轼C.李清照D.辛弃疾

5.(题文)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措施。

下列制度或机构出现的顺序是

①行省制度

②八股取士

③科举制

④驻藏大臣

⑤台湾府

A.③②①④⑤

B.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②④⑤

D.②③①④⑤

6.(题文)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很感兴趣,他看到一组王朝更替顺序资料,请你帮助他判断一下其中王朝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

A.隋唐宋元清明B.隋唐元宋明清

C.隋唐宋明元清D.隋唐宋元明清

7.被誉为“一代天骄”的成吉思汗,其历史功绩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设立行省

D.打退沙俄

8.“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这首诗写于元末,反映了元朝

A.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文化事业发展

C.中外交往频繁

D.民族融合发展

9.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

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统治开明

C.城市经济活跃

D.民族融合加强

10.经济重心的南移在我国经济史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始和完成的时间分别是

A.魏晋南北朝唐朝中后期

B.唐朝中后期明清时期

C.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D.南宋时期明清时期

11.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他表达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哪位人物的崇敬

A.李纲

B.岳飞

C.宗泽

D.寇准

12.(题文)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契丹国建立

②辽的灭亡

③靖康之变

④金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13.960年正月的一天,后周的边境传来敌情,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奉命出征,不料半路却出现意外,士兵在陈桥驿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拥他做了皇帝,以“宋”为政权名称,这就是黄袍加身,这里的“他”是

A.赵普

B.赵构

C.赵匡胤

D.石守信

14.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

C.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D.宋金达成和议

15.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