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0411970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docx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导学案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活动导学案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组成;(重点)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重点)

3.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想一想: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分子呢?

补充:

分子

1.概念:

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微粒。

解释:

(1)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而不是性质。

(2)“最小”是指保持物质性质方面的不可分。

想一想:

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学生活动1:

(1)阅读课本P22第一段,回答一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

(2)实验:

将少许高锰酸钾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3)实验:

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均匀后,观察现象。

(4)由以上实验总结得出分子有哪些性质?

2.分子的性质:

学生活动2:

揭示以下生活景象的原因:

(1)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2)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

(3)妈妈在厨房炒菜,你在卧室里就能闻到香味。

(4)蔗糖在热水中消失了。

学生活动3:

阅读课本P22的图片及文字,思考:

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水会变成水蒸气,体积明显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4:

阅读课本P23“活动天地”,思考:

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有什么不同?

二、研习展评

【任务1】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活动5:

阅读课本P24,完成下列问题:

1.水的三态变化是指:

..之间的变化。

2.水的三态变化的实质:

(1)水分子的导致了水的变化。

(2)水分子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间的间隔,水由变成了。

水分子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间的间隔,水由又变回。

3.微观分析水的三态变化是变化。

学生活动6:

阅读课本P30“活动天地”,并进行交流共享。

猜一猜:

水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是否想过今天喝下的一口水,一

个月后这些水分子跑到哪去了,一年后呢,是否有可能到了珠峰上去了?

学生活动7:

阅读课本P31页,认识

水的天然循环,讨论:

(1)为什么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2)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是怎样运动的?

(3)是什么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

【任务2】水的天然循环

1.水的天然循环过程

2.水的天然循环的理解

【课堂练习】

1.课本P29“挑战自我”1.2题

2.活学活用:

(1)夏天教室地面洒点水后为什么会感觉凉爽?

(2)发烧时用酒精擦身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

【拓展阅读】香水的妙用

分子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想不到的是,小小的分子还曾用在战争中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与日军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曾展开一场激烈的争夺战。

由于美军掌控着控制权,为避免伤亡,日军在夜间行军,但是岛上的地形异常复杂,加之夜里黑得出奇,因此行军中经常有人掉队。

为了不使士兵掉队,日军一中尉把给妻子买的一大瓶香水洒在自己和士兵身上,他在前面走路,士兵闻着香水前进。

结果,不但加快了行军速度,而且到达指定地点时竟无一人失踪。

这真是香水巧作手电筒,分子运动创奇迹啊!

【当堂检测】

1.洋葱被誉为“蔬菜皇后”。

切洋葱时可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体积很小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质量很小

2.打气筒能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B.分子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C.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化D.分子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3.在下列有关叙述后的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序号。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②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③微粒间有间隔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的微粒(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酒厂很远就可闻到酒香气味,说明。

【学习反思】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人工净化水的方法及步骤;2.能说出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常见方法;(重点)

3.能区别纯净物与混合物;(难点)4.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早知道”:

阅读课本P25—P28,想一想如何将黄泥水净化成我们可以饮用的水?

二、研习展评

【任务3】水的人工净化

学生活动1:

阅读课本P26【实验探究2-1】

演示实验:

向黄泥水中加明矾

1.沉降法(静置法):

加(),除去。

演示实验:

过滤黄泥水

学生活动2:

观察实验,归纳过滤时的操作有哪三点要领,具体是指什么?

2.过滤法:

(1)概念:

过滤是分离和的一种操作方法。

(2)仪器:

...

(3)操作:

想一想:

(1)某同学对浑浊的黄泥水经过一次过滤后仍然浑浊,试分析原因。

(2)过滤后得到的水是纯水吗?

若有异味应怎样除去?

3.吸附法:

用除去颜色.气味,活性炭起作用。

4.杀菌法:

用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5.蒸馏法(补充):

用于和的分离。

(1)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分离组分中各物质,发生变化。

(2)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3)蒸馏装置:

学生活动3:

阅读课本P28中的“自来水生产过程”,归纳出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取水自来水

【任务4】硬水与软水

学生活动4:

阅读课本P27“硬水与软水”,思考什么是硬水与软水?

1.硬水:

;软水:

补充实验:

区别硬水和软水

2.区别:

用进行鉴别,泡沫少,产生白色垢状物的水是;泡沫少,产生白色垢状物的水是。

3.硬水的危害

4.硬水的软化方法:

【任务5】物质的分离.提纯方法

1.过滤

2.蒸馏

3.蒸发

【任务6】纯净物与混合物

学生活动5:

阅读课本P27,思考什么是纯净物和混合物?

1.混合物:

如:

2.纯净物:

如:

【课堂练习】1.课本P28“在线测试”

2.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A.井水B.自来水C.蒸馏水D.矿泉水

3.两个瓶子里分别盛有蒸馏水.硬水,你用什么方法来鉴别?

【拓展阅读】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总量小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

若按人均水资占

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名之后。

缺水现状在我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全国约有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

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多个。

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

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

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

【当堂检测】

1.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为:

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送水。

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沉降B.过滤C.吸附D.消毒2.下列净水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A.过滤B.加明矾吸附C.加活性炭吸附D.加热煮沸

3.某化学科技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

请完成操作中的有关问题: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_______,使杂质_______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再进行过滤液体:

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

A.烧杯B.酒精灯C.铁架台(带铁圈)D.试管E.玻璃棒F.漏斗G.托盘天平H.蒸发皿②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_________层滤纸处。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

(4)最后进行蒸馏:

①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____________。

②所得蒸馏水是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水分子的变化

【学习目标】

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重点);2.知道水分解的微观解释(重.难点);

3.了解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重点);4.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5.认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一、导学自习:

“早知道”:

阅读课本P31——P34,水在加热条件下和在通电条件下有什么不同?

分别发生什么变化?

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

二、研习展评

问题引入:

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

如果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2-2】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

学生活动1:

观察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描述实验现象。

1.现象:

想一想:

如何检验两支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2.检验气体:

(1)正极:

用,现象:

(2)负极:

用,现象:

3.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4.实验结论:

(1)水由和两种元素组成。

(2)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不可分。

注意事项:

(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P32

 

5.分子与原子

想一想:

什么是分子?

什么是原子?

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

(1)分子:

,如:

(2)原子:

,如:

水的合成

【实验探究2-3】水的合成

学生活动2:

观察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描述实验现象。

现象:

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想一想:

为什么氢气称为最洁净的能源?

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学生活动3:

阅读课本P32.P33,回答什么是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并举例。

1.分解反应:

如:

2.化合反应:

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4:

阅读课本P34,回答什么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是指,主要包括物质的...熔点.沸

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是指,主要包括物质的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课堂练习】

1.课本P34“在线测试”

2.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A.氢气和氧气组成B.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从海水中晒得食盐B.用天然水制得蒸馏水

C.使用电解法制取氢气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产水

4.课本P35“挑战自我

【拓展阅读】氢能源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究如何能大量而廉价地生产氢。

利用太阳能来分解水是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在光的作用下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关键在于找到一种合适的催化剂。

如今世界上有50多个实验室在进行研究,至今尚未有重大突破,但它蕴藏着广阔的前景。

在众多新能源中,氢能将会成为21世纪最理想的能源。

这是因为在燃烧相同质量的煤.汽油和氢气的情况下,氢气产生的能量最多,而且它燃烧的产物是水,没有灰渣和废气,不会污染环境;而煤和石油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可分别产生温室效应和酸雨。

煤和石油的储量是有限的,而氢主要存于水中,燃烧后唯一的产物也是水,可源源不断地产生氢气,永远不会用完。

【当堂检测】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电源的正.负极,左边为___________,右边为___________,事先往水里加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左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右试管中产生的是________,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正极收集到气体10ml,则负极可以收集到气体ml。

(4)这一变化的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5)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点燃

加热

A.镁+氧气——→氧化镁B.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钠+氢氧化铜

通电

C.锌+稀盐酸——→氯化锌+氢气D.水——→氢气+氧气

【反思】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阐述原子.原子核的构成;(重.难点)

2.能说出质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重点)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能计算相对原子质量。

(重.难点)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早知道”:

阅读课本P36——P40,想象你心目中的原子是怎样的结构?

原子由什么构成?

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

二、研习展评

原子的结构

学生活动1:

阅读课文P36第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汤姆森发现原子中有更小的粒子,是_________。

多媒体演示实验: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

学生活动2:

从α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分析原因: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1)现象一:

(2)现象二:

(3)现象三:

α粒子散射实验结论:

原子是由和构成的,电子在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围绕着一个带电荷的很小的运动。

想一想:

(1)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呢?

(2)你认为原子整体显电性吗?

(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带电)

原子()中子()

(1个电子带电荷)

学生活动3:

看表格,能有哪些发现?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1

1

0

1

6

6

6

6

8

8

8

8

11

11

12

11

26

26

30

26

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说明:

(1)原子的质量集中在上;

(2)氢原子(可能)中子;

(3)不同类的原子的不同;(4)质子数不一定等于。

原子质量的计算

1.原子的质量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

9.288×10-26Kg一个碳原子的质量:

1.993×10-26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

2.657×10-26Kg一个氢原子的质量:

1.674×10-27Kg

想一想:

在实际运用中若使用原子的真实质量方便吗?

你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吗?

2.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活动4:

阅读课本P39

(1)定义:

国际上规定以一种碳原子(碳12)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其基准:

1.993×10-26×1/12=1.66×10-27

(2)计算:

①公式法:

②近似值法:

相对原子质量=+

(3)单位:

“1”

【课堂练习】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和构成的。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但电性,因此原子。

2.构成原子的微粒是()

A.电子和中子B.质子和中子C.质子和电子D.原子核和电子

3.课本P40“在线测试”

【拓展阅读】道尔顿的原子学说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把古代模糊的原子假说发展为科学的原子理论,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恩格斯曾誉称他为“近代化学之父”。

经过不断的实验探索,他于1803年提出原子论:

①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不可再分割的。

②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都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上则各不相同。

③不同元素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就形成化学中的化合现象。

尽管道尔顿的原子论的观点有多处不妥之处,但正是它使化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课后练习】

1.构成原子核的微粒中,不可缺少的是()

A.中子B.电子C.原子D.质子

2.下列微粒中,带正电荷的是()

①电子②质子③中子④原子⑤分子

A.①B.②C.②④D.②⑤

 

【反思】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了解常见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重点难点)

2.知道同一元素的原子.离子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难点)

一、导学自习:

“早知道”:

阅读课本P41——P43,结合元素周期表,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原子是如何变成离子的?

从原子到离子的变化中,什么改变?

什么不变?

二、研习展评

原子中的电子

1.核外电子的运动是运动的(形成电子层)。

想一想:

如何把核外电子排布形象地表示出来?

2.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氧原子为例)

(1)圆圈及里面的正数:

表示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

(2)弧线表示电子层;

(3)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学生活动1:

书写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见p47):

学生活动2:

观察前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找出什么规律?

3.不同种类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特征:

原子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稳定性

稀有气体原子

金属原子

非金属原子

说明:

(1)质子数决定种类(即元素种类);

(2)最外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

离子

1.定义:

带电的(或)叫离子。

学生活动3:

阅读课本P41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

2.分类:

(1)阳离子:

带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

(2)阴离子:

带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

3.离子符号的书写:

(1)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写出符号和电荷数;

(2)数字在前,符号在后,“1”省略不写。

如:

4.原子.离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离子:

阳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学生活动4:

讨论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在哪些方面?

5.原子.离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阳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阴离子:

质子数电子数

稳定性

金属原子电子;非金属原子电子

稳定结构

电性

不显电性

阳离子带电;阴离子带电

符号

如:

如:

相互转化

【课堂练习】

1.课本P43“挑战自我”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B.C.D.

【拓展阅读】化学元素之最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是氢;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硬度最大的金属是铬;密度最大的金属是锇;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课后练习】

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这些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

(5)带负电的粒子是;(6)不显电性的粒子是________;

(7)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8)参加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2.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

核外有个电子层,第二层上有个电子,

最外电子层上有个电子。

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电子,

属于元素。

3.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的是()

 

①②③④

A.①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

【反思】

第四节元素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概念,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2.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能书写简单的离子符号。

(重点)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会运用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判别单质和化合物。

(难点)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

5.认识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

一、导学自习:

“早知道”:

你知道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又怎样表示呢?

目前发现的元素有多少种?

元素周期表是怎样排列的?

请阅读课本P45——P49,元素和元素符号。

二、研习展评

引入:

大家都知道宏观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都是由微粒所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它与原子.分子.离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这节课我们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一)元素

活动1:

阅读教材P46,探究元素的概念

问题:

1.在O2.H2O.CO2.CO.MnO2这几种物质中都含有什么元素?

2.C-12原子中含几个质子和几个中子?

C-13原子中的“13”又表示什么意思?

这两种不同的碳原子内都含有相同的质子还是中子?

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吗?

思考:

1.什么是元素,元素讲个数吗,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又是什么?

2.元素在地壳和空气中的含量相同吗?

师生小结:

1.概念:

具有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

元素只论,不论。

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2.含量(由多到少排列)

①地壳:

....。

②空气:

.。

【练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二)元素符号:

活动2:

阅读教材P46,探究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含义

师生小结:

1.书写:

“一二”(P47,补充:

氦.氖.氩.氟.钡.锰.金.铅等)

2.含义:

①表示②表示这种元素的

3.表示:

(拉丁字母表示)

思考:

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表示什么意义?

【练习】说出下列符号的含义。

①H:

②2O:

活动3:

阅读教材P46,探究用元素符号如何表示离子(补充)。

【练习】(教师介绍原子团)

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

氢离子钙离子氢氧根离子

(三)元素周期表:

活动4:

探究完成P48的“活动天地2-5”。

讨论:

1.什么叫周期?

什么叫族?

一周期、一族的元素有什么特点?

1.元素可分为哪几类?

分类标准是什么?

(四)物质的分类

活动5:

阅读教材P46页,探究物质的简单分类。

物质

 

思考:

1.化合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区别?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吗?

3.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吗?

练习: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单质的有,属于化合物的有,属于氧化物的有。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氮气

【课堂练习】

1.下列元素符号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