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05635 上传时间:2023-02-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

《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docx

最新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习题答案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是指  (D)         

A.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

2.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A)

A.制造使用工具B.具有宗教信仰 C.具有思想意识D.具有语言文字

3.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B)

A.地理环境的优劣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C.社会风气的好坏D.人口增长的快慢

4.社会意识是(C)

A.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B.社会的教育活动过程C.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的普遍交往过程

5.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

A.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

C.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6.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采集者退散(D)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语言学、艺术

C.自然科学、道德、宗教D.法律思想、哲学、艺术

7.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能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是由于(A)

A.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B.它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具有历史继承性D.它具有相对独立性

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的关系问题

9.在劳动资料,最能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是(D)

A.运输设备B.动力系统C.传动装置D.生产工具

10.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C)

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B.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各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

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11.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B)

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

12.生产关系各项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

A.劳动的分工协作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

1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A)

A.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B.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C.社会化的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说明实行这种经济制度遵循了(D)

A.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B.生产力具有加速发展的原理

C.经济基础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原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15.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C)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16.上层建筑由两大部分构成,它们是(D)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B.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C.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17.国家政权属于(A)

A.社会的上层建筑B.社会的经济基础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剥削阶级意志的表现

18.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C)

A.只有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马克思提出来的B.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

C.两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化分法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这三大社会形态是(B)

A.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D.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20.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是(B)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

C.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无阶级社会D.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21.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B)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2.“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这句话说的是(D)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23.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

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B)

A.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

C.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D.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4.美国跨越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这说明(D)

A.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理论是错误的B.社会形态的更替没有规律可以遵循

C.它的发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D.它的发展是以世界范围内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为前提的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先进与落后之间的矛盾

C.封闭与开放之间的矛盾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2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C)

A.阶级斗争B.个人和群众的矛盾C.社会基本矛盾D.革命和改革

27.阶级首先是一个(B)

A.政治范畴B.经济范畴C.思想范畴D.法律范畴

28.划分阶级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D)

A.在国家政权中的不同地位B.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不同作用

C.取得劳动产品的不同方式D.对生产资料的不同关系

2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A.直接动力B.根本动力C.最终动力D.唯一动力

30.阶级产生的根本前提是(C)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

C.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31.社会革命是(D)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B.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政治斗争

C.社会各阶级之间的武装斗争D.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32.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33.从历史上看,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B)

A.唯一形式B.基本形式C.辅助形式D.必要形式

34.改革在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C)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B.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D.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统治的斗争

3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6.人的本质在于(B)

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社会属性C.人的思想品德D.人的文化素质

37.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A)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人的政治立场C.人的经济利益D.人的价值追求

38.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C)

A.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9.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D)

A.根本的政治路线B.根本的思想路线C.根本的组织路线D.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

40.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A)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特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C.特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D.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属于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BC)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国家政权

2.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有 (BCD)

A.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生理特点和心理变化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C.地理环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更替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3.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对地理环境的依赖关系的有(CD)

A.地理环境的优劣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地理环境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场所D.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产建设的自然资源

4.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BCD)

A.人口状况的优劣不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B.人口生产的社会形式受生产方式性质的制约

C.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人口生产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有(CD)

A.人口密度的大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人口增长的快慢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人口状况的优劣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D.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其表现有(ABCD)

A.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C.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D.它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7.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之间区别的有(CD)

A.前者错综复杂,后者简单清晰B.前者阶级性不明显,后者阶级性鲜明

C.前者不定型、不系统,后者已经系统化、理论化D.前者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后者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

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有一组是全部属于意识形态性的组,有一组是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性的,它们分别是(AD)

A.自然科学、语言学、逻辑学B.政治思想、逻辑学、哲学

C.法律思想、语言学、艺术D.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宗教

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的有(ACD)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有根本不同于社会存在的独立的历史

C.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

1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表现的有(BCD)

A.任何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直接反映B.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D.社会意识受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

11.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ABD)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C.社会关系因素D.渗透性因素

12.在现代化生产中,劳动资料包括十分复杂的内容。

下列各项属于劳动资料的内容的有(ABC)

A.能源动力系统B.自动控制系统C.信息传递系统D.地下各种矿藏

13.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含义的有(BCD)

A.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独立的直接的生产力B.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C.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14.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BD)

A.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D.产品的分配形式

15.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这是因为(ACD)

A.它决定整个生产关系的性质B.它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

C.它决定产品的分配形式D.它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16.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AB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与政治体制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

17.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正确方法有(ACD)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

C.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D.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8.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包括丰富的内容,可以把它们归结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CD)

A.政治思想和制度B.法律思想和制度C.政治上层建筑D.观念上层建筑

19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ABD)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上层建筑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

20.社会形态的基本划分法有两种,一种是经济社会形态划分法,另一种是技术社会形态划分法。

下列各组有一组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一组属子技术社会形态系列,它们分别是(AC)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传统社会、转型社会、近代社会

21.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

下列各项属于这三大社会形态的有(BCD)

A.传统的农业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C.物的依赖性社会 D.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22.马克思以宏观的经济运行形式为基础,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种社会形态,下列各项属于这三种社会形态的有(ABC)

A.自然经济社会B.商品经济社会C.产品经济社会D.古代农业社会

23.技术社会形态是以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产业结构为标准划分的社会形态。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的有(BCD)

A.现代社会B.农业社会C.工业社会D.信息社会

24.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BD)

A.人和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这是因为这两对矛盾(ABC)

A.制约和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参B.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C.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D.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一切矛盾

26.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的有(AC)

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B.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

C.社会分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D.投机商人通过不平等交换赚取钱财

27.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的有(BCD)

A.对社会各阶级作了经济上的分析B.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C.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人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28.下列各项属于阶级斗争的有(AC)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B.剥削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斗争

C.进步阶级和反动阶级之间的斗争D.封建社会农民和手工业者之间的斗争

29.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它们分别是(CD)

A.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实现社会形态的更替D.推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

30.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类型的有(ABD)

A.新兴地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

C.中国封建社会的改朝换代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

31.下列各项正确说明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有(BCD)

A.社会革命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深刻的根源

B.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C.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D.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32.下列各项属于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界定的有(ABD)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33.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对人的本质这一界定说明(ABCD)

A.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B.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C.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不是超阶级的,而是有阶级性的

D.人的本质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相应地发生变化的

34.下列各项正确说明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有(BCD)

A.社会是由一个个孤立的个人构成的B.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C.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D.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

35.历史唯心主义有两个根本缺陷,下列各项属于这两个根本缺陷的有(BD)

A.看不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B.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

C.看不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D.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6.下列各项属于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的有(ABCD)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D.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37.下列各项属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的表现的有(ABD)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各种活动都能推动社会进步D.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8.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有(ABCD)

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9.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ABD)

A一切依靠群众B一切为了群众C.一切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简答题: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

答: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作用

答: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3.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意义

答:

群众观点包括四个基本观点:

一是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三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四是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方法和领导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

1.汶川特大地震令人怵目惊心,其破坏力超过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唐山大地震,实在是一场罕见的人间灾难。

然而,自5月12日以来的抗震救灾实践却庄严地向世界昭示:

地震可以震坏道路、震毁家园,但震不垮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面对灾难,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心系群众,沉着应对,果断决策,发挥了凝聚全国人民共同战胜灾难的坚强领导核心的作用;广大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顾个人的安危,把灾民当亲人,将共产党员的责任、使命和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消防队员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他们的出色表现再次展示了中国军队首先是“人民之师、和平之师”的宗旨;广大医务工作者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最前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灾难面前中国民众所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凝聚力,他们不再分地区、阶层、职业和贫富,全国人民团结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中国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壮举,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巨大凝聚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愈挫愈奋的无畏形象,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1)、试结合当前的抗震救灾运动说明你对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及现实意义的理解。

(2)、怎样理解“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答: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主要表现在: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的作用。

(2)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富有生命力和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民族,五千年的磨难、五千年的磨砺,铸就了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伟大精神。

这极其宝贵的精神,包括爱国主义精神、不畏艰险精神、自强不息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植根于华夏大地的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

特别是在这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尽了五千年的沧桑,现在依然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我们是一个不畏惧一切困难,越是遭受苦难越是团结凝聚的民族,这是我们中华之魂,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精神支撑并推动着伟大的事业。

在当代,只有培育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并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

2.马克思认为: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7页)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

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实,能够引发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