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0125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docx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般有两种分类法。

?

一、按占有者身份分?

1.皇家园林?

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

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现存为着名皇家园林有:

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

2.私家园林?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

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

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

由于风格粗犷,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

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2.江南类型?

南方人口较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河湖、园石、常绿树较多,所以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

因上述条件,其特点为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幽深,但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因为其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北方、南方都好。

其明显的特点是具有热带风光,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

现存岭南类型园林,有着名的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禹的余荫山房等。

中国造园的构成要素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

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

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

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

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

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

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

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

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

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

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

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

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

(一)掩。

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

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

(二)隔。

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

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

(三)破。

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

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花木对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

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

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

所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

计成在《园冶》中说:

“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

”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

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四、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

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

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成古典园林风格。

?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

因此,除去使用功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

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术品。

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

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

“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致,又当种佳木怪箨,陈金石图书,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

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

特别是私家庭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

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

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

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

当然,所谓自由布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

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

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

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色。

?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

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

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

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

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

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五、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

“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

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

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

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

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

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

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

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

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类型

园林中建筑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可满足人们生活享受和观赏风景的愿望。

中国自然式园林,其建筑一方面要可行、可观、可居、可游,一方面起着点景、隔景的作用,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以小见大,又使园林显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

这是与西方园林建筑很不相同之处。

中国自然式园林中的建筑形式多样,有堂、厅、楼、阁、馆、轩、斋、榭、舫、亭、廊、桥、墙等。

厅:

是满足会客、宴请、观赏花木或欣赏小型表演的建筑,它在古代园林宅第中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

它不仅要求较大的空间,以便容纳众多的宾客,还要求门窗装饰考究,建筑总体造型典雅、端庄,厅前广植花木,叠石为山。

一般的厅都是前后开窗设门,但也有四面开门窗的四面厅。

堂:

是居住建筑中对正房的称呼,一般是一家之长的居住地,也可作为家庭举行庆典的场所。

堂多位于建筑群中的中轴线上,体型严整,装修瑰丽。

室内常用隔扇、落地罩、博古架进行空间分割。

楼:

是两重以上的屋,故有“重层曰楼”之说。

楼的位置在明代大多位于厅堂之后,在园林中一般用作卧室、书房或用来观赏风景。

由于楼高,也常常成为园中的一景,尤其在临水背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阁:

与楼近似,但较小巧。

平面为方形或多边形,多为两层的建筑,四面开窗。

一般用来藏书、观景,也用来供奉巨型佛像。

榭:

多借周围景色构成,一般都是在水边筑平台,平台周围有矮栏杆,屋顶通常用卷棚歇山式,檐角低平,显得十分简洁大方。

榭的功用以观赏为主,又可作休息的场所。

舫:

园林建筑中舫的概念,是从画舫那里来的。

舫不能移,只供人游赏、饮宴及观景、点景。

舫与船的构造相似,分头、中、尾三部分。

船头有眺台,作赏景之用;中间是下沉式,两侧有长窗,供休息和宴客之用;尾部有楼梯,分作两层,下实上虚。

廊:

是一种“虚”的建筑形式,由两排列柱顶着一个不太厚实的屋顶,其作用是把园内各单体建筑连在一起。

廊一边通透,利用列柱、横楣构成一个取景框架,形成一个过渡的空间,造型别致曲折、高低错落。

廊的类型可分为双面空间、单面空间、复廊和双层廊等等,从平面来看,又可分为直廊、曲廊和回廊。

亭:

体积小巧,造型别致,可建于园林的任何地方,其主要用途是供人休息、避雨。

亭子的结构简单,其柱间通透开辟,柱身下设半墙。

从亭的平面来看,可分为正多边形亭、长方形和近长方形亭、圆亭和近圆亭、组合式亭等等,从立体构形来说,又可分为单檐、重檐和三重檐等类型。

塔:

是重要的佛教建筑。

在园林中往往是构图中心和借景对象。

桥:

在园林中不仅供交通运输之用,还有点饰环境和借景障景的作用。

墙:

园林的围墙,用于围合及分隔空间,有外墙、内墙之分。

墙的造型丰富多彩,常见的有粉墙和云墙。

粉墙外饰白灰以砖瓦压顶。

云墙呈波浪形,以瓦压饰。

墙上常设漏窗,窗景多姿,墙头、墙壁也常有装饰。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中国早在步入春秋战国时代,就进入和亲协调的阶段,所以在造园构景中运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自然,以求得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理想境界,以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

构景手段很多,比如讲究造园目的、园林的起名、园林的立意、园林的布局、园林中的微观处理等。

在微观处理中,通常有以下几种造景手段,也可作为观赏手段。

?

一、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做山抑。

?

二、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

如当人们站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南岸的垂柳下观赏万寿山远景时,万寿山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

三、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

如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了明媚动人的景色。

?

四、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

五、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

?

六、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

七、借景?

大至皇家园林,小至私家园林,空间都是有限的。

在横向或纵向上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才可以小见大,最重要的办法便是借景。

所以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

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之分。

借远方的山,叫远借;借邻近的大树叫邻借;借空中的飞鸟,叫仰借;借池塘中的鱼,叫俯借;借四季的花或其他自然景象,叫应时而借。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美学思想

一、飞动之美?

中国古代工匠喜欢把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用到艺术上去。

这比起希腊来,就很不同。

希腊建筑上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

中国古代雕刻却用龙、虎、鸟、蛇这一类生动的动物形象,至于植物花纹,要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

?

在汉代,不但舞蹈、杂技等艺术十分发达,就是绘画、雕刻,也无一不呈现一种飞舞的状态。

图案画常常用云彩、雷纹和翻腾的龙构成,雕刻也常常是雄壮的动物,还要加上两个能飞的翅膀。

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在当时的前进的活力。

?

这种飞动之美,也成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文选》中有一些描写当时建筑的文章,描写当时城市宫殿建筑的华丽,看来似乎只是夸张,只是幻想。

其实不然。

我们现在从地下坟墓中发掘出来实物材料,那些颜色华美的古代建筑的点缀品,说明《文选》中的那些描写,是有现实根据的,离开现实并不是那么远的。

?

现在我们看《文选》中一篇王文考作的《鲁灵光殿赋》。

这篇赋告诉我们,这座宫殿内部的装饰,不但有碧绿的莲蓬和水草等装饰,尤其有许多飞动的动物形象:

有飞腾的龙,有愤怒的奔兽,有红颜色的鸟雀,有张着翅膀的凤凰,有转来转去的蛇,有伸着颈子的白鹿,有伏在那里的小兔子,有抓着椽在互相追逐的猿猴,还有一个黑颜色的熊,背着一个东西,蹲在那里,吐着舌头。

不但有动物,还有人:

一群胡人,带着愁苦的样子,眼神憔悴,面对面跪在屋架的某一个危险的地方。

上面则有神仙、玉女,“忽瞟眇以响象,若鬼神之仿佛。

”在作了这样的描写之后,作者总结道:

“图画天地,品类群生,杂物奇怪,山神海灵,写载其状,托之丹青,千变万化,事各胶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

”这简直可以说是谢赫六法的先声了。

?

不但建筑内部的装饰,就是整个建筑形象,也着重表现一种动态,中国建筑特有的“飞檐”,就是起这种作用。

根据《诗经》的记载,周宣王的建筑已经像一只野鸡伸翅在飞(《斯干》),可见中国的建筑很早就趋向于飞动之美了。

二、空间的美感之一?

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

老子就曾说: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室之用是由于室中之空间。

而“无”在老子又即是“道”,即是生命的节奏。

中国的园林是很发达的。

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旁边,就有三海,郊外还有圆明园、颐和园等等,这是皇帝的园林。

民间的老式房子,也总有天井、院子,这也可以算作一种小小的园林。

例如,郑板桥这样描写一个院落:

?

“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

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

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

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

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

”(《板桥题画竹石》)?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小天井,给了郑板桥这位画家多少丰富的感受!

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

?

宋代的郭熙论山水画,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

”(《林泉高致》)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

园林中也有建筑,要能够居人,使人获得休息,但它不只是为了居人,它还必须可游,可行,可望。

“望”最重要。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颐和园的长廊不但引导我们“游”,而且引导我们“望”),就是“住”,也同样要“望”。

窗子并不单为了透空气,也是为了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李渔所谓“尺幅窗,无心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

明代人有一小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窗子的美感作用。

?

一琴几上闲,?

数竹窗外碧。

?

帘户寂无人,?

春风自吹入。

?

这个小房间和外部是隔离的,但经过窗子又和外边联系起来了。

没有人出现,突出了这个小房间的空间美。

这首诗好比是一幅静物画,可以当作塞尚(Cyzanne)画的几个苹果的静物画来欣赏。

?

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

?

颐和园有个匾额,叫“山色湖光共一楼”。

这是说,这个楼把一个大空间的景致都吸收进来了。

左思《三都赋》:

“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

”苏轼诗: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就是这个意思。

颐和园还有个亭子叫“画中游”。

“画中游”,并不是说这亭子本身就是画,而是说,这亭子外面的大空间好像一幅大画,你进了这亭子,也就进入到这幅大画之中。

所以明人计成在《园冶》中说:

“轩楹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

这里表现着美感的民族特点。

古希腊人对于庙宇四围的自然风景似乎还没有发现。

他们多半把建筑本身孤立起来欣赏。

古代中国人就不同。

他们总要通过建筑物,通过门窗,接触外面的大自然界。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诗人从一个小房间通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也就是从一门一窗体会到无限的空间、时间。

像“山川俯绣户,日月近雕梁。

”(杜甫)“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

”(李白)都是小中见大,从小空间进到大空间,丰富了美的感受。

外国的教堂无论多么雄伟,也总是有局限的。

但我们看天坛的那个祭天的台,这个台面对着的不是屋顶,而是一片虚空的天穹,也就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庙宇。

这是和西方很不相同的。

三、空间的美感之二?

为了丰富对于空间的美感,在园林建筑中就要采用种种手法来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例如借景、分景、隔景等等。

其中,借景又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镜借等。

总之,为了丰富对景。

玉泉山的塔,好像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这是“借景”。

苏州留园的冠云楼可以远借虎丘山景,拙政园在靠墙处堆一假山,上建“两宜亭”,把隔墙的景色尽收眼底,突破围墙的局限,这也是“借景”。

颐和园的长廊,把一片风景隔成两个,一边是近于自然的广大湖山,一边是近于人工的楼台亭阁,游人可以两边眺望,丰富了美的印象,这是“分景”。

《红楼梦》小说里大观园运用园门、假山、墙垣等等,造成园中的曲折多变,境界层层深入,像音乐中不同的音符一样,使游人产生不同的情调,这也是“分景”。

颐和园中的谐趣园,自成院落,另辟一个空间,另是一种趣味。

这种大园林中的小园林,叫做“隔景”。

对着窗子挂一面大镜,把窗外大空间的景致照人镜中,成为一幅发光的“油画”。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人镜中”(王维诗句)。

“帆影都从窗隙过,溪光合向镜中看”(叶令仪诗句)。

这就是所谓“镜借”了。

“镜借”是凭镜借景,使景映镜中,化实为虚(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偏仄,乃悬一大镜,把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境内,扩大了境界)。

园中凿池映景,亦此意。

?

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了艺术意境。

中国园林艺术在这方面有特殊的表现,它是理解中华民族的美感特点的一项重要的领域。

概括说来,当如沈复所说的:

“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浮生六记》)。

这也是中国一般艺术的特征。

中国古代园林的艺术特色

一、造园艺术,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在造园艺术上包含两层内容。

一是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

山与水的关系以及假山中峰、涧、坡、洞各景象因素的组合,要符合自然界山水生成的客观规律。

二是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形象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

如假山峰峦是由许多小的石料拼叠合成,叠砌时要仿天然岩石的纹脉,尽量减少人工拼叠的痕迹。

水池常作自然曲折、高下起伏状。

花木布置应是疏密相间,形态天然。

乔灌木也错杂相间,追求天然野趣。

二、分隔空间,融于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其中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

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

为此,必须处理好形与神、景与情、意与境、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法等种种关系。

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比如漏窗的运用,使空间流通、视觉流畅,因而隔而不绝,在空间上起互相渗透的作用。

在漏窗内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竹树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蓝天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

?

三、园林建筑,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园林中,有山有水,有堂、廊、亭、榭、楼、台、阁、馆、斋、舫、墙等建筑。

人工的山,石纹、石洞、石阶、石峰等都显示自然的美色。

人工的水,岸边曲折自如,水中波纹层层递进,也都显示自然的风光。

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地下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

四、树木花卉,表现自然?

与西方系统园林不同,中国古代园林对树木花卉的处理与安设,讲究表现自然。

松柏高耸入云,柳枝婀娜垂岸,桃花数里盛开,乃至于树枝弯曲自如,花朵迎面扑香,其形与神,其意与境都十分重在表现自然。

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