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40010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6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指标.docx

《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标.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指标.docx

指标

儿童无创体检项目说明

很多家长认为,3岁以前的孩子是以保健为主,3岁以后的孩子是以教育为主,以为保健的问题不重要了。

然而事实上,3-6岁的幼儿期才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形成这一时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是否健全将关系到孩子的一生,身为家长我们必须关注这一时期孩子们的身心发展。

通过对孩子进行常规的身高、体重、视力、肺功能等生理指标以及心理学等的检查,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诊治,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因此对3-6岁的学龄前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格检查,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为本公司针对3-6岁儿童设计的无创身体发育体检项目,旨在帮助各位家长共同检测宝宝身体方面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早期发现并早期干预某些生理缺陷和疾病,将其对宝宝的影响降至最低。

一、一般检查

1.身高

1.12~6岁身高标准(cm)

1.1.1男童身高标准

7岁以下男童身高(长)标准值(cm)

年龄

月龄

-3SD

-2SD

-1SD

中位数

+1SD

+2SD

+3SD

出生

0

45.2

46.9

48.6

50.4

52.2

54.0

55.8

1

48.7

50.7

52.7

54.8

56.9

59.0

61.2

2

52.2

54.3

56.5

58.7

61.0

63.3

65.7

3

55.3

57.5

59.7

62.0

64.3

66.6

69.0

4

57.9

60.1

62.3

64.6

66.9

69.3

71.7

5

59.9

62.1

64.4

66.7

69.1

71.5

73.9

6

61.4

63.7

66.0

68.4

70.8

73.3

75.8

7

62.7

65.0

67.4

69.8

72.3

74.8

77.4

8

63.9

66.3

68.7

71.2

73.7

76.3

78.9

9

65.2

67.6

70.1

72.6

75.2

77.8

80.5

10

66.4

68.9

71.4

74.0

76.6

79.3

82.1

11

67.5

70.1

72.7

75.3

78.0

80.8

83.6

1岁

12

68.6

71.2

73.8

76.5

79.3

82.1

85.0

15

71.2

74.0

76.9

79.8

82.8

85.8

88.9

18

73.6

76.6

79.6

82.7

85.8

89.1

92.4

21

76.0

79.1

82.3

85.6

89.0

92.4

95.9

2岁

24

78.3

81.6

85.1

88.5

92.1

95.8

99.5

27

80.5

83.9

87.5

91.1

94.8

98.6

102.5

30

82.4

85.9

89.6

93.3

97.1

101.0

105.0

33

84.4

88.0

91.6

95.4

99.3

103.2

107.2

3岁

36

86.3

90.0

93.7

97.5

101.4

105.3

109.4

39

87.5

91.2

94.9

98.8

102.7

106.7

110.7

42

89.3

93.0

96.7

100.6

104.5

108.6

112.7

45

90.9

94.6

98.5

102.4

106.4

110.4

114.6

4岁

48

92.5

96.3

100.2

104.1

108.2

112.3

116.5

51

94.0

97.9

101.9

105.9

110.0

114.2

118.5

54

95.6

99.5

103.6

107.7

111.9

116.2

120.6

57

97.1

101.1

105.3

109.5

113.8

118.2

122.6

5岁

60

98.7

102.8

107.0

111.3

115.7

120.1

124.7

63

100.2

104.4

108.7

113.0

117.5

122.0

126.7

66

101.6

105.9

110.2

114.7

119.2

123.8

128.6

69

103.0

107.3

111.7

116.3

120.9

125.6

130.4

6岁

72

104.1

108.6

113.1

117.7

122.4

127.2

132.1

75

105.3

109.8

114.4

119.2

124.0

128.8

133.8

78

106.5

111.1

115.8

120.7

125.6

130.5

135.6

81

107.9

112.6

117.4

122.3

127.3

132.4

137.6

注:

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

1.1.2女童身高标准

7岁以下女童身高(长)标准值(cm)

年龄

月龄

-3SD

-2SD

-1SD

中位数

+1SD

+2SD

+3SD

出生

0

44.7

46.4

48.0

49.7

51.4

53.2

55.0

1

47.9

49.8

51.7

53.7

55.7

57.8

59.9

2

51.1

53.2

55.3

57.4

59.6

61.8

64.1

3

54.2

56.3

58.4

60.6

62.8

65.1

67.5

4

56.7

58.8

61.0

63.1

65.4

67.7

70.0

5

58.6

60.8

62.9

65.2

67.4

69.8

72.1

6

60.1

62.3

64.5

66.8

69.1

71.5

74.0

7

61.3

63.6

65.9

68.2

70.6

73.1

75.6

8

62.5

64.8

67.2

69.6

72.1

74.7

77.3

9

63.7

66.1

68.5

71.0

73.6

76.2

78.9

10

64.9

67.3

69.8

72.4

75.0

77.7

80.5

11

66.1

68.6

71.1

73.7

76.4

79.2

82.0

1岁

12

67.2

69.7

72.3

75.0

77.7

80.5

83.4

15

70.2

72.9

75.6

78.5

81.4

84.3

87.4

18

72.8

75.6

78.5

81.5

84.6

87.7

91.0

21

75.1

78.1

81.2

84.4

87.7

91.1

94.5

2岁

24

77.3

80.5

83.8

87.2

90.7

94.3

98.0

27

79.3

82.7

86.2

89.8

93.5

97.3

101.2

30

81.4

84.8

88.4

92.1

95.9

99.8

103.8

33

83.4

86.9

90.5

94.3

98.1

102.0

106.1

3岁

36

85.4

88.9

92.5

96.3

100.1

104.1

108.1

39

86.6

90.1

93.8

97.5

101.4

105.4

109.4

42

88.4

91.9

95.6

99.4

103.3

107.2

111.3

45

90.1

93.7

97.4

101.2

105.1

109.2

113.3

4岁

48

91.7

95.4

99.2

103.1

107.0

111.1

115.3

51

93.2

97.0

100.9

104.9

109.0

113.1

117.4

54

94.8

98.7

102.7

106.7

110.9

115.2

119.5

57

96.4

100.3

104.4

108.5

112.8

117.1

121.6

5岁

60

97.8

101.8

106.0

110.2

114.5

118.9

123.4

63

99.3

103.4

107.6

111.9

116.2

120.7

125.3

66

100.7

104.9

109.2

113.5

118.0

122.6

127.2

69

102.0

106.3

110.7

115.2

119.7

124.4

129.1

6岁

72

103.2

107.6

112.0

116.6

121.2

126.0

130.8

75

104.4

108.8

113.4

118.0

122.7

127.6

132.5

78

105.5

110.1

114.7

119.4

124.3

129.2

134.2

81

106.7

111.4

116.1

121.0

125.9

130.9

136.1

注:

表中3岁前为身长,3岁及3岁后为身高

  根据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国家卫生部妇社司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订了《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该标准已于2009年6月2日由卫生部正式公布。

男孩和女孩的发育情况不同,家长可参考以上表格数据,看看孩子的身高体重是否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数据并非绝对标准,只要孩子的身高体重值在正常范围内,身体无异常病症,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说明:

“中位数”,表示处于人群的平均水平;

如果在“-1sd~中位数~+1sd”即:

中位数上下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属于“正常范围”,代表了68%的儿童;

如果在“(-2sd~-1sd)或(+1sd~+2sd)”即:

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则定义为“偏矮(高)”,代表了27.4%的儿童;

如果在“(-3sd~-2sd)或(+2sd~+3sd)”即:

中位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内,则定义为“矮(高)”,代表了4.6%的儿童。

少儿童在三个标准差(<-3sd或>+3sd)之外(比例小于0.5%)。

婴幼儿身高标准的增长规律也可以用以下公式大致估算:

足月儿身长平均为50厘米,出生后第一年大约增长25厘米,所以一岁时大约是75厘米;以后每年大约平均增长5厘米,因此2—12岁以后小儿身长(厘米)=年龄×5+75(厘米)。

1.2测量意义

身高可反映孩子骨骼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状况。

身高过高或过低均为异常,这可能是由于孩子日常饮食或行为习惯所致,只要找出病因并加以纠正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也可能由于佝偻病、营养不良、软骨发育不全、呆小病、垂体侏儒症、巨人症、糖尿病等所致,这就需要结合其他体检指标共同判断,确诊后给予适当的治疗也可帮助孩子恢复正常。

通过体检可以发现孩子的身高是否处于正常值范围内,由于此年龄段骨骺线尚未闭合,因此采取正确的方法很容易帮助孩子后天改善身高。

1.3改善方法

首先要保证孩子摄入均衡的营养。

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等是人体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几大营养物质,如果孩子营养摄入不充分或不均衡,就会影响身高发育。

其次,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孩子睡眠时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这是保证骨骼发育和长高的重要激素,因此缺乏睡眠会导致体内生长素分泌不足,从而影响孩子的身高。

第三,要鼓励孩子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和骨骼发育,有利于孩子长高。

多进行跳绳、跳远、篮球、排球等跳跃训练对孩子的身高发育非常有好处。

但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减少举重、哑铃等负重项目。

第四要保证孩子体内有充足的钙,可进行适当的补钙,并多到户外晒太阳,促进钙质吸收。

最后要保证孩子的健康情绪,对他表达足够的关爱,有助于他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并避免孩子出现性早熟等都有助于孩子的身高发育。

当然,对于身高合理的评价应当结合体重等其他指标共同判断,后续内容将会提到。

2.坐高

2.1标准值

年龄

月龄

中位数

SD

中位数

SD

2岁

24

54.7

2.5

54

2.5

30

56.7

2.5

56

2.4

3岁

36

57.8

2.3

56.8

2.3

42

59.2

2.4

58.4

2.2

4岁

48

60.7

2.3

59.9

2.3

54

62.2

2.4

61.5

2.4

5岁

60

63.7

2.4

62.7

2.4

66

65.1

2.5

64.4

2.4

6岁

72

66.6

2.5

65.8

2.4

坐高又称顶臀长,指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反应头颅和脊柱的生长。

通常用坐高与身高之比(又称身高坐高指数)来作为评价身材匀称度的指标。

出生时坐高为身高的67.3%,以后下肢增长比躯干快,3岁时为58.7%,4岁时为57.4%,5岁时为56.6%,6岁时为55.6%。

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部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

2.2测量意义

坐高身高指数能反应孩子的身材匀称度,比例过大说明下半身生长缓慢,要注意是否与软骨发育不全或克汀病等全身性疾病有关;比例过小则要注意孩子是否有驼背、脊柱弯曲等异常。

针对病理性的比例过大或过小需要及时加以干预。

3.上肢长

3.1标准值

正常情况下,双上肢等长。

指距,或臂展,是指两上肢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也代表了两上肢的生长。

学龄前期儿童由于下肢发育先于上肢的生长发育规律,臂展通常略小于身高。

3.2测量意义

上肢长是指上肢自然下垂时从肩峰点至中指指尖点的直线距离,反应上肢骨发育状况。

可用来评价上肢生长发育是否正常且比较双侧是否对称,若双上肢不等长,需要注意进一步排除影响上肢骨发育的疾病。

可了解身体各部分,特别是长骨的增长程序、程度、趋势和规律测量身体各部分并找出其比例关系及发育规律,在身高预测上有一定意义,也可为体操、舞蹈、篮球等专业的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4.大臂围

4.1标准值

正常情况下左右双侧大臂围应相等。

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因此通常可以用测量左上臂围来筛查学龄前儿童的营养状况:

大于13.5cm为营养良好,12.4~13.5cm为营养中等,小于12.5为营养不良。

4.2测量意义

上臂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

学龄期儿童上臂围缓慢增长,如果营养不良,导致机体组织消耗,反映到上臂则表现为上臂围的减小。

且已有研究表明其与身高、体重等有显著相关性,因此和身高体重一样,上臂围可用来评价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营养状况。

此外通过两侧臂围大小比较,可评价孩子双侧手臂发育是否匀称。

4.3改善方法

重视各类营养素均衡摄入,保证孩子体内营养充足。

此外需加强相关锻炼适当做一些抬重物等有利于手臂骨骼肌肉发育的体育活动。

5.头围

5.1标准值

5.1.1男童头围标准(cm)

7岁以下男童头围标准值(cm)

年龄

月龄

-3SD

-2SD

-1SD

中位数

+1SD

+2SD

+3SD

出生

0

30.9

32.1

33.3

34.5

35.7

36.8

37.9

1

33.3

34.5

35.7

36.9

38.2

39.4

40.7

2

35.2

36.4

37.6

38.9

40.2

41.5

42.9

3

36.7

37.9

39.2

40.5

41.8

43.2

44.6

4

38.0

39.2

40.4

41.7

43.1

44.5

45.9

5

39.0

40.2

41.5

42.7

44.1

45.5

46.9

6

39.8

41.0

42.3

43.6

44.9

46.3

47.7

7

40.4

41.7

42.9

44.2

45.5

46.9

48.4

8

41.0

42.2

43.5

44.8

46.1

47.5

48.9

9

41.5

42.7

44.0

45.3

46.6

48.0

49.4

10

41.9

43.1

44.4

45.7

47.0

48.4

49.8

11

42.3

43.5

44.8

46.1

47.4

48.8

50.2

1岁

12

42.6

43.8

45.1

46.4

47.7

49.1

50.5

15

43.2

44.5

45.7

47.0

48.4

49.7

51.1

18

43.7

45.0

46.3

47.6

48.9

50.2

51.6

21

44.2

45.5

46.7

48.0

49.4

50.7

52.1

2岁

24

44.6

45.9

47.1

48.4

49.8

51.1

52.5

27

45.0

46.2

47.5

48.8

50.1

51.4

52.8

30

45.3

46.5

47.8

49.1

50.4

51.7

53.1

33

45.5

46.8

48.0

49.3

50.6

52.0

53.3

3岁

36

45.7

47.0

48.3

49.6

50.9

52.2

53.5

42

46.2

47.4

48.7

49.9

51.3

52.6

53.9

4岁

48

46.5

47.8

49.0

50.3

51.6

52.9

54.2

54

46.9

48.1

49.4

50.6

51.9

53.2

54.6

5岁

60

47.2

48.4

49.7

51.0

52.2

53.6

54.9

66

47.5

48.7

50.0

51.3

52.5

53.8

55.2

6岁

72

47.8

49.0

50.2

51.5

52.8

54.1

55.4

5.1.2女童头围标准(cm)

7岁以下女童头围标准值(cm)

年龄

月龄

-3SD

-2SD

-1SD

中位数

+1SD

+2SD

+3SD

出生

0

30.4

31.6

32.8

34.0

35.2

36.4

37.5

1

32.6

33.8

35.0

36.2

37.4

38.6

39.9

2

34.5

35.6

36.8

38.0

39.3

40.5

41.8

3

36.0

37.1

38.3

39.5

40.8

42.1

43.4

4

37.2

38.3

39.5

40.7

41.9

43.3

44.6

5

38.1

39.2

40.4

41.6

42.9

44.3

45.7

6

38.9

40.0

41.2

42.4

43.7

45.1

46.5

7

39.5

40.7

41.8

43.1

44.4

45.7

47.2

8

40.1

41.2

42.4

43.6

44.9

46.3

47.7

9

40.5

41.7

42.9

44.1

45.4

46.8

48.2

10

40.9

42.1

43.3

44.5

45.8

47.2

48.6

11

41.3

42.4

43.6

44.9

46.2

47.5

49.0

1岁

12

41.5

42.7

43.9

45.1

46.5

47.8

49.3

15

42.2

43.4

44.6

45.8

47.2

48.5

50.0

18

42.8

43.9

45.1

46.4

47.7

49.1

50.5

21

43.2

44.4

45.6

46.9

48.2

49.6

51.0

2岁

24

43.6

44.8

46.0

47.3

48.6

50.0

51.4

27

44.0

45.2

46.4

47.7

49.0

50.3

51.7

30

44.3

45.5

46.7

48.0

49.3

50.7

52.1

33

44.6

45.8

47.0

48.3

49.6

50.9

52.3

3岁

36

44.8

46.0

47.3

48.5

49.8

51.2

52.6

42

45.3

46.5

47.7

49.0

50.3

51.6

53.0

4岁

48

45.7

46.9

48.1

49.4

50.6

52.0

53.3

54

46.0

47.2

48.4

49.7

51.0

52.3

53.7

5岁

60

46.3

47.5

48.7

50.0

51.3

52.6

53.9

66

46.6

47.8

49.0

50.3

51.5

52.8

54.2

6岁

72

46.8

48.0

49.2

50.5

51.8

53.1

54.4

★说明:

“中位数”,表示处于人群的平均水平;

如果在“-1sd~中位数~+1sd”即:

中位数上下一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属于“正常范围”,代表了68%的儿童;

如果在“(-2sd~-1sd)或(+1sd~+2sd)”即:

中位数上下两个标准差范围之内,则定义为“偏小(大)”,代表了27.4%的儿童;

如果在“(-3sd~-2sd)或(+2sd~+3sd)”即:

中位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内,则定义为“小(大)”,代表了4.6%的儿童。

少儿童在三个标准差(<-3sd或>+3sd)之外(比例小于0.5%)。

5.2测量意义

从出生到2岁,头围增长速度很快,2岁后变慢。

家长可用软尺从孩子眉毛上方一点到后脑最凸出一点绕圈测量,其大小与孩子脑和颅骨的发育有关。

头围过大或过小都可能预示疾病。

如头围小于同年龄、同性别宝宝2个标准差,且抬头、坐立、行走、语言等各方面能力均跟不上同龄宝宝时,说明其脑发育可能迟缓,这时应到医院对宝宝进行发育评估和智力检测。

另外,头围需要定期测量,如果宝宝在正常生长期,头围增长突然变快,也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