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能力.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978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能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教师职业能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教师职业能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教师职业能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教师职业能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能力.docx

《教师职业能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能力.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职业能力.docx

教师职业能力

第一章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概述

第一节教师职业能力的含义及功用

一、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职业的定义是:

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需要发挥个人才能的,维持生活需要并具有社会意义的活动。

社会分工的程度越高,职业的类别也越复杂,由此产生了专门职业或者专业的概念。

《现代汉语辞典》关于专业的解释是“专门从事某种工作或职业”。

这说明虽然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需要专门的训练,但是的确存在着“需要大量训练和专业学习的行业”,也即专门职业,或者说是专业。

具有三方面的基本特征:

“不可或缺的社会功能;完善的专业理论和成熟的专业技能;高度的专业自主权和权威性的专业组织。

教师职业是否是专门职业?

如果按照上述三个标准度量,教师职业距离专业的标准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就教师职业需要专门的培训、具有较重要的社会功能来看,它应当是正在发展中的专业。

二、教师职业能力

教师作为专门的职业,对于从业者就应当有其独特的职业要求,包括职业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能够保证人们完成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一个人能力水平的高低能够影响其活动的效果。

技能是指由于练习而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

技能按照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活动技能。

如写字、体育活动和劳动过程中的操作技能是动作技能;阅读、作文、计算的技能是心智技能。

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并保证职业活动有效完成的心理条件。

职业技能是指经过实践和训练而获得的熟练地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行为方式。

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当是促进教师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条件。

首先,教师的职业能力指向于教育活动。

其次,教师的职业能力用于保证教育活动顺利完成。

最后,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影响教育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

关于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研究也包括教师的职业技能。

三、教师职业能力的功用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部分。

在品德、学识均已具备的条件下,教师的职业能力尤为重要。

(一)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

在教师的素质结构中,职业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对教师其他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发生积极的作用。

(二)保证教师教育活动的效果

教师的职业能力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效果。

(三)提升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教师职业作为专业的标准之一就是具有“专门的理论知识”和“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职业能力的获得和发展对于促进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巩固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构成

一、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的依据

(一)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完成这一任务,高等教育承担了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为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发展科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为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的新的社会功能。

(二)高等教育的特点

1.人才培养的高层性

2.专业设置的多样性

3.课程体系的复杂性

4.教学过程的研究性

(三)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是由高校教师的劳动性质、任务及劳动对象决定的。

既具有一般教师劳动的共性,又具有高校教师劳动的个性特点。

1.教学与科研的统一

2.个体的专业劳动

3.发育成熟的教育对象

4.科学知识资源的投入

5.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二、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

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应当从高校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出发,也应当考虑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还应当依据能力结构的理论。

依据心理学的理论,教师的能力结构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成。

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既具有一般教师的能力特点,同时也具有其特殊的能力倾向。

高校教师的一般能力主要是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教师的智慧能力在其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从事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础能力。

包括:

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

高校教师的职业能力也即特殊能力,构成如下:

教学能力:

认知教学能力;设计教学能力;调控教学能力;评价教学能力;运用教学媒体能力。

教育能力:

了解学生能力;与学生沟通能力;思想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科研能力:

科研意识;选取科研课题能力;选择科研方法能力;实施科研活动能力;发表科研成果能力。

信息技术能力:

获取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运用信息能力。

创新能力:

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教师教育创新能力;教师工作创新能力。

自我发展能力:

自我修养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自我心理调试能力;职业生涯自我设计能力。

教学能力、教育能力、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信息技术能力是高校教师的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发展能力。

复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题

职业专门职业职业能力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能力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职业与专门职业的区别?

2.如何认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3.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的区别是什么?

4.教师职业能力有何功能?

5.如何理解高校教师职业能力构成的依据?

6.如何理解高校教师职业能力结构?

 

第二章高校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有效活动的主观条件。

它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活动的本领,是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的驾驭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主要方面。

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以及运用教学媒介能力。

第一节教师教学认知能力

教师教学认知能力是指认识、理解与把握教学活动基本元素(诸如任务、内容、对象等)的能力,包括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的能力、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分析与处理教材的能力。

一、理解专业目标及课程能力

理解专业目标包括理解专业目标与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关系;理解专业目标的表述形式;理解专业目标的作用。

理解课程包括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广义的课程“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

”狭义的课程是指一门具体学科,如高等数学、大学语文、逻辑学等。

课程编制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科学地编排课程并使之形成某种结构。

包括确立课程目标和表述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包括:

实施课程和进行课程评价。

教师要实施课程也要参与课程编制,所以必须具备理解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编制的能力。

二、了解教学对象能力

了解教学对象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自然状况、身心发展水平多方面了解的能力。

了解教学对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前提。

了解教学对象的能力要求:

了解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克服主观心理倾向,有客观的认知态度;要有明确的目的;掌握和运用可行的方法。

三、分析、处理教材能力

分析、处理教材能力是指教师准确地分析教材,合理地剪裁教材的能力。

广义的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阅读资料、活动指导书、教学音像资料和教学图表等。

狭义的教材即指教科书。

教材是教师获得教学信息的基本依据,也是教师是学生教与学的基本依据。

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涉及教学流程的诸多方面,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教师应当具有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基本能力。

表现为:

1.能分析教材的总体结构。

2.能分析教材的知识点。

3.能合理地处理教材。

4.能关注学科动态。

第二节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突出教学重点、难点能力、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力、编写教案能力。

一、设计教学目标能力

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指课堂教学的具体目标,通常是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表现在:

遵循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了解教学目标的陈述方法;掌握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

二、突出重点、难点能力

在精通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使教材的知识点错落有致,轻重有别,条理清楚,主次分明。

重点,是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中心内容。

难点,是指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有困难的内容。

关键点,是指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本教材知识过程中那些起关键性作用的知识点。

三、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能力

1.正确理解和运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主张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学活动应当充分体现学生的地位和作用,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应注重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要求是:

(1)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应把知识传授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2)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应以学生独立地学习和研究为主要方式。

(3)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应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状态,学会学习为基本标准。

2.正确选择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某种教学观念主导下,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选择。

教学策略有很多种,但是如何正确选择则是教学能力的体现。

3.正确选择教学方法

狭义的教学方法,即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任务的要求而采取的各种具体措施和手段。

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表现为: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能够根据教师自身的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四、编写教案能力

教案也叫课时计划,是教师对一节课的安排和设计。

教师编写教案的能力表现:

能准确设计教学目标;能合理设计教学程序;能恰当处理教学内容;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能掌握教案的写作格式。

第三节教师教学调控能力

教师的教学调控能力是课程实施阶段的能力要求,包括反馈教学信息能力、调控教学进程能力和课堂管理能力。

一、反馈教学信息能力

(一)反馈教学信息能力的构成

1.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2.准确输出可靠信息

3.及时排除谬误信息

(二)反馈教学信息能力的培养

1.要善于观察,做出敏锐判断

2.要有较强的交流适应性

二、调控教学进程能力

(1)适时地调整教学内容。

(2)适当地变动教学程序。

(3)合理地调整教学手段。

三、课堂管理能力

教师课堂管理的能力是指能够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一)影响大学课堂管理的因素

影响大学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专家权威、人格魅力、有效的评价、角色权力等四个方面。

1.专家权威

具有课堂管理能力的教师都有专家权威,它是通过教师个人对业务的努力钻研获得的。

具有专家权威性的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崇敬,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

2.人格魅力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遵从、有序,有时也是因为教师具有人格魅力。

3.有效的评价

评价是教师对学生课堂行为表现肯定和否定的结论,它是强化学生行为的有效措施。

4.角色权力

教师职业拥有一定的角色权力。

学生会自发地遵从和接受教师的领导地位,尊敬教师,服从教师的要求。

(二)课堂管理能力的具体表现

1.恰当运用纪律

2.营造健康美好的课堂环境

3.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课堂柔性管理的表现,教师应当具备这一能力。

首先,教师应具有与学生的和谐沟通能力。

其次,建立友爱的同学关系能力。

4.教师善于自我管理

(三)课堂管理能力的培养

1.获得人际交往的知识

2.培养晓之以理的说服力

3.正确理解和扮演教师职业角色

第四节  教师教学评价能力

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指向于教与学两方面:

一是指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一是指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

一、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判断能力。

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体现:

(一)正确运用评价方法的能力

1.根据评价目的和评价方法的特点选用评价方法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是考查和考试。

考查属于定性的评价方法,通常适用于无法定量考核或无需定量考核的学习活动。

如观察、课堂测验、课堂提问、检查作业、写作论文、实践作业等等。

考试是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评定方法。

如口试、笔试、操作考试等。

正确运用评价方法的能力就是指教师能够从自身的教学要求出发,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以达到了解学生真实学习状况的目的。

具体表现为:

(1)了解学生对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采用日常考查的方法。

如:

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测验等。

(2)考核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采用操作考试的方法。

如实习、实践活动,实习总结和实验报告。

(3)全面系统地考核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采用笔试的考试的方法。

(4)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讨论、写作论文、开卷考试等方法。

(5)考核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用口试的方法。

2.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评价方法

运用考查方法的能力要求:

①对考查的方法有正确的认识。

②能够恰当运用考查方法。

考查分为平时考查和期末考查。

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写作论文、实践性作业等是考查的基本方法。

③能够探索考查方法的新形式。

运用考试方法的能力要求:

运用考试方法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命题工作中。

命题能力体现为:

(1)有效掌握命题的原则。

既:

覆盖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原则;试题独立性和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信度、效度、难易度、区分度相结合的原则。

(2)正确选用考试类型。

平时考试是对学生进行的诊断性评价;集中考试是对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总结性评价;目标参照考试是为了评判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常模参照性考试是为了了解班级中学生的相对学习水平;笔试适应理论知识的考核;口试适应于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操作考试适应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合理设计试题结构。

合理设计试题结构就是按照学生识记、理解、应用、综合等考核目标将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试题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业水平。

主观性试题也称作自由应答式试题,类型通常有论述题、论证题、演算题、简答题、应用题、作图题、概念题、辨析题、案例分析题等。

侧重于考核学生的能力水平。

客观性试题也称作固定应答式试题。

类型通常包括是非题、选择题、匹配题、填充题、改错题等。

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水平。

(4)掌握试题编制的技术和程序。

编制命题计划:

将课程内容和考核的目标以二维坐标图的方式进行排列。

一般横向表示每一章节的课程内容,纵向表示不同的考核目标。

同时设计题目的难易程度、权重、内容比例、题型、题目数量。

拟定考试题目:

依照命题计划确定题型、题目数量、难易程度。

安排题目顺序:

先易后难、先省时后费时、先客观后主观的顺序安排题目。

确定标准答案:

确定出标准答案和评分的标准,供评卷参考。

进行分数分配:

依照命题计划中的权重对每种题型进行分数分配,还要对每道题目作进一步的分值分配。

(二)客观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能力

1.合理运用记分方式

通常记分的方式有百分制、等级、评语三种方式。

考查适宜采用等级制,考试适宜采用百分制,书面作业类的考核适宜采用评语。

2.恰当运用评分标准

应根据试题的难易程度和权重系数确定评分标准。

评分做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既要遵循标准答案,又不拘泥于答案。

3.及时整理评价信息

(1)信息资料归档。

(2)绘制统计图表。

(3)计算必要的统计量。

4.全面分析学业质量

(1)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业质量。

(2)能够深入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

(三)有效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教师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是指教师在整理分析教学反馈信息基础上,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能力。

表现在:

调整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指导学习策略。

二、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

自我评价是高校教学评价应当提倡和重视的评价方式。

高校教师专业的独立性、自主性较强,教师的自我评价真实、客观,对改进教师的教学意义更大。

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是指教师能够依照一定的标准对自身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客观评判的能力。

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也是教师教学的自我反思能力。

表现在:

反思教学目标的能力;反思教学观念的能力;反思教学态度的能力;反思教学内容的能力;反思教学方法的能力;反思教学效果的能力。

第五节  教师运用教学媒介能力

一、教师运用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的运用媒介能力。

教学语言分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身体语言三种类型。

(一)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口头语言表达是教学中运用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分为独白语言表达和对话语言表达两种。

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表现为:

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表述简明,逻辑性强;抑扬顿挫,具有节奏;风趣生动,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启发思考。

(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板书能力。

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获得知识信息,利用视觉交流信息的渠道。

板书是教师的教学媒介之一。

板书在教学中的作用:

能够以简明的方式揭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能够突出教学中应当掌握的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讲授中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板书常用的类型包括:

板书、板演、板画三种。

教师的板书能力表现为:

(1)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通常板书表达形式有三种:

逻辑要点式、结构图型式、图表演示式。

(2)板书要正确规范、书写美观。

(3)板书既要系统完整,又要简明扼要。

(4)板书的书写和擦拭应适时有序。

(三)体态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的体态语言或者身体语言,是指借助人们的表情、体态、动作等身体条件传递信息的无声语言。

它是教师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深化和补充。

教师的体态语言有三种类型:

动态无声交流;静态无声交流;有声交流。

这三种形式在教学中经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

教师获得体态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

用眼达意,注意调控;表情丰富,沟通情感;姿势恰当,讲求风范;情绪饱满,健康心态。

二、教师运用教学技术手段能力

教学技术手段也是重要的教学传播媒介。

教学技术是指高校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各种物质媒体或物质条件。

分为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两类。

常规教学手段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直观教具,也包括粉笔,黑板,教鞭等教学辅助用具。

教学中常用的直观教具包括:

图表、黑板画、实物、标本、模型。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传递教学信息的各种教学工具。

包括幻灯机、电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等硬件设施,以及承载教学信息的幻灯片、电影片,录像带、录音带、软盘和光盘等软件工具。

现代化教学手段大部分是视听工具,它们比传统的技术手段提供的信息量更大、展示的形象更丰富、更生动,有效地补充了学生的直接知识经验。

培养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的能力要求:

运用常规教学手段的要求:

目的明确,选择使用;准备充分,使用适当;展示清楚,引导观察;演讲结合,提高认识;注意维修,动手制作。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要求:

应与常规教学手段结合使用;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方法;合理选择和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应与讲解、引导、思考结合起来;应当把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改革结合起来。

复习与思考题

一、概念题

教师教学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关键点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板书教师的体态语言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

二、思考题

1.教师教学认知能力包括哪些内容?

2.认知专业培养目标的能力要求是什么?

3.如何理解课程、课程编制、课程实施?

4.了解教学对象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5.分析、处理教材能力的要求是什么?

6.如何理解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7.如何理解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

8.影响课堂管理能力的要素是什么?

9.编写教案能力表现有哪些?

10.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能力要求是什么?

11.调控教学进程能力有哪些方面?

12.如何理解高校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

13.如何理解学生学业成绩评价能力?

14.如何理解正确运用评价方法的能力?

15.运用考查方法的能力有何表现?

16.命题的能力有何表现?

17.如何理解客观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能力?

18.如何理解有效调整教学策略的能力?

19.教师教学自我评价能力有何表现?

20.如何理解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21.板书有何作用?

板书的能力有哪些要求?

22.教师体态语言的类型有哪些?

教师体态语言的能力有哪些表现?

23.如何理解培养运用教学技术手段能力要求?

第三章高校教师的德育能力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高校教师的工作职责,教师德育能力则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

教师的德育能力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

主要包括:

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说服教育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第一节教师了解学生道德发展能力

教育学生首先应当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则常常以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特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基础。

所以教师了解学生道德发展能力主要体现在这两方面。

一、了解学生品德发展特点

首先要了解高校学生群体道德发展的一般特点。

(1)能按照社会道德规范来调节行为。

(2)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开始在道德动机中占主导地位。

(3)品德意识性显著增强。

(4)道德行为习惯渐趋稳定。

(5)品德结构日趋合理。

其次要了解高校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学生活动、与学生交谈、课堂教学、学生档案资料的搜集分析研究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特点。

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

首先表现为能够及时掌握高校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突出的特点:

1.自我地位意识增强2.务实意识确立3.参与社交活动的积极性增强4.人生观初步确立5.自我评价较为客观

其次表现为能够及时把握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

教师还应当随时注意掌握本校、本专业、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注意观察他们的思想倾向。

最后表现为能够有效运用了解学生思想实际的方法。

第二节教师与学生沟通能力

一、教师沟通能力的内涵及意义

教师沟通能力是指教师在人际交往中传达思想观念或交换情报信息,完成教育任务的能力。

沟通能力是从事教师职业必须具备的能力,它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与同事合作;有助于与外界交流。

教师的沟通能力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更为重要。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就是教师在对学生的德育实践中传递思想情感,交流信息,以期更好地完成德育任务的能力。

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种思想的交流、观念的碰撞、精神的对接,必须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

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沟通能力,以保证对学生的教育质量。

二、教师沟通能力的表现

1.有效掌握沟通的方式方法

沟通的方式:

开座谈会、个别谈话、深入生活、与学生坦诚相处都是有效沟通的方式。

沟通的方法:

学会关心。

热点突破。

2.了解和形成沟通的技巧

有明确沟通的目的;有确切的沟通内容;运用语言技巧;注重自身修养;有意识地缩小地位差;设计固定的沟通渠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

第三节教师说服教育能力

教师说服教育能力是指教师运用个人的努力和全部知识、经验和个人威望把握、引导和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因素,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进而培养其优良品德的能力。

教师说服教育能力的养成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学高身正——说服教育的前提

说服教育的说是手段,服是目的。

说服教育不仅仅是用语言传递信息,它还通过教师的行为去影响学生。

2.尊重信任——说服教育的原则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阶段,有很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种要求得到社会、集体和他人承认自己人格和能力的思想感情,是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说服教育中应充分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