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277752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doc

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

【摘要】: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而职业本身就有压力的存在。

适度的职业压力是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然而伴随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各种教育改革的蓬勃兴起以及教师专业化的不断推动,教师职业压力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日益凸现出来。

尤其是近几年来,教师职业压力越来越大,已经逐渐成为教师和各个教育群体面对的主要问题。

为此,要缓解和解决这一严峻问题,需要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三大方面来应对,使教师能更好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

教师职业压力;原因;对策

一、当前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

“教师职业压力是指教师个体因感受到工作环境中无法应付的情景或工作环境不能满足其需要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变化和生理反应,是教师因职务上所赋予的要求、期许和职责所感受的压力。

大量的研究已经发现,虽然适度的压力有益于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但过度的工作压力对教师的身心健康、工作热情、教育教学质量等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教师的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

关注和解决教师的压力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是刻不容缓。

教师的职业压力主要表现在工作繁重、地位悬殊和人际脆弱三大块。

但由于教师的性别、年龄、所处的教育阶段以及所处的地域都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差异,因而需区别看待。

(一)从性别来看,男教师的职业压力大于女教师

传统的性别角色认知使男女教师对经济收入的期望值产生差异,男教师要面临结婚买房、负担更重的家庭责任,如果不加节省,很容易出现收支持平,这样生存压力更大,并且受收入的制约,再继续教育也是很困难的事。

而女教师则是许多人青睐的适婚对象,往往可以找到条件更好的,再加上女教师更善于与同事、学生、家人等进行沟通,因而,男教师在家庭人际维度上的压力显著高于女教师。

(二)从年龄来看,年长教师的职业压力大于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精力充沛,对工作充满热情、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承受压力的能力,而且释放压力的方式有更多选择。

而新课程改革给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教师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再加上身体健康、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因此,教龄越长,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

(三)从所处的教育阶段来看,教师职业压力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格局

小学教师升学的压力相对较小,无论是教学任务、学生管理的难度,还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等,小学教师都低于初、高中教师。

初、高中阶段的教师面临最为现实的升学率,他们一边要抓升学率,一边还要抓素质教育,此阶段的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都十分高,希望教师能够帮助他们栽培其子女,考取重点学校;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容易出现叛逆、敏感,这对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又有了新要求。

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轻、待遇好、社会地位高、没有升学的压力,且学生的心智更成熟、自控能力更强,因而高校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初、高中教师更低。

(四)从所处的地域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职业压力相对比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的大

在工作条件、经济待遇、文化生活、教育资源、学生素质、家长支持等诸多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均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人迫于生存压力,外出务工,他们的孩子就成为了留守孩。

缺乏父母的关爱和良性引导与沟通,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与放任,致使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较差、学习动力不强、学习效果不理想。

虽然每个学期都会召开家长会,但远在他乡的家长往往不会耗费高昂的代价,于是这些问题几乎都落到教师的肩上,他们承担着两重角色——“家长式的教师”。

此外,新课程改革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而在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硬件和文化资源充足、家长普遍重视教育、教师的待遇和地位更高。

因此,相对来说,经济发达地区教师的职业压力更小。

二、职业压力对教师造成的危害

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有积极和消极两大影响,当压力超过中等强度时就会对人产生消极危害的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职业压力对教师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心理、行为和生理三个方面。

(一)心理方面的危害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自身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也有利于事业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学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

然而,目前一些研究表明教师正承受着巨大的职业压力,这些压力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

如莫名的焦虑、压抑、担忧、受挫感、无助感及缺乏安全感,并且经常感到不安,性格脆弱,丧失自信心,对工作不满意,感到疲惫等等。

“对于教师群体来说,由于教育职业的性质、教师工作的特点以及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经常会处在职业压力这一特殊状态下,而这将会引起教师产生程度不同的身心应激反应,包括紧张、焦虑、愤怒、抑郁等情绪反应;丧失自信、自我评价过低等认知反应。

还有一些教师会产生职业疲倦,“职业倦怠是一种源于职业压力的身心综合症状,其主要特点是对工作的退缩和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怒、焦虑和自尊心降低。

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对教育工作完全失去热情,甚至开始厌恶、恐惧教师职业,表现出明显的离职倾向,“调查中,高达36.5%的教师表示,如果有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他们将不会再做教师。

从而对教育教学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此,需加强对教师的心理调适和疏导,让教师以一颗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来感染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行为方面的危害

师者,为人师表也。

人们在校园待的时间长达十来年,甚至更长。

教师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其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以前教师的工作稳定、待遇不错、社会地位高,受到大家的尊敬,因而职业压力没那么大。

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教师的待遇与其他各行各业产生鲜明的对比、工作的繁重以及实行竞争机制使得教师面临着更大的职业压力。

职业压力的加大会导致教师消极行为增多,如行为冲动、易激动、情感失常、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吸烟喝酒、怠工旷工等等。

校园中时常发生的教师暴力行为就是过度的教师职业压力未能及时得到舒解而直接导致的。

教师带着沉重的压力和不满情绪走进课堂,会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容易发怒、体罚学生等行为,受伤害最深的恐怕就是学生了。

教师的过激行为是一种错误的宣泄方式,只能暂时缓解心中的压力,而留给学生的或许是一辈子的阴影,学生不再觉得老师是可敬可亲的心灵导师,而是暴跳、烦躁的恶魔,于是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骤降,学习成绩也跟着下滑,最终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此外,教师的消极行为常常会在教师之间相互强化,从而影响整个学校的士气。

(三)生理方面的危害

伴随职业压力的增大,不仅很容易引起教师各种心理疾病的出现,还会导致生理机能的危害。

教师职业压力常常会导致心脏病、身体疲劳以及其他各种疾病的产生。

“在1980年的报告中指出:

所有病人的70%是导因于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教师遭受压力时的反应主要有:

头痛、焦虑、疲惫、睡眠不良等。

如果长期得不到矫正、治疗和调养,教师的身体肯定吃不消,影响教学质量和家庭生活的维系。

三、当前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

考试压力、学生因素、自我发展、家庭人际、工作负荷和职业期望是加大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方面。

当前中小学教师既要贯彻新课程理念,又要保证升学率,加上班级人数过多、独生子女管理难,工作负荷较重。

因此,工作负荷、职业期望、考试压力和学生因素是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

“统计显示:

有6O.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较大,年龄集中于40岁50岁之问,压力来源于对新课稃改革的力不从心和教学;有25.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年龄集中于30岁与40岁之问,压力来源于工资待遇低、家庭负担过重。

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即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体因素。

社会的期望、教育的改革、学校的要求以及教师自身的期望值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产生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知识的增长与更新而不断改变。

在我国新时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了,而是需要扮演着多种角色。

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教师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集体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等。

当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时,要求教师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当教师是纪律的维护者时,就希望教师严明公正;当教师是家长的代理人时,则要求教师工作耐心细致,对学生关心体贴。

社会中人人对教师应做什么和怎样做都有自己的看法,这方方面面的角色期望直接冲击着教师自我价值观的实现,把教师职业过分的神化。

使教师居在高高的“神坛”之上,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被“侍奉”为完美的偶像。

社会对教师角色期望的过分,无限增大了教师的职业压力。

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使教师产生压力感,这类似于家长对学生如果有过高的要求和期望,会使学生由于产生过大压力而在学习上容易导致失败的道理一样。

从而出现因为社会出现多种问题而谴责教师的现象,并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减少社会对教师的物质资助和精神支持,这必将妨害教师正常心态的保持,从而产生压力。

(二)自我设定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的差异

传统观念中教师的形象是完美的,理想化的,这使教师成为文化中的人,教育中的人,期望中的人。

所以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不得不把“完美”当作自己为人处世的目标。

“为人师表”犹如“高堂明镜”时时对照自己,不但在工作上要求尽善尽美,而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

这种追求“完美”之心态容易忽略自身条件的限制,如个性、能力、机遇等。

一旦自我期望过高,目标不能实现,就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对自己自责,对他人怀有敌视、对立情绪。

自我设定的期望值过高与自身能力的不及就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担心公开课上得不成功;害怕学生在竞赛中发挥不出成绩;拿不准领导、同事对自己的看法等。

(三)不科学的教师评价与自身工作实绩的误差

教师工作若得到积极的评价,便会以饱满的情绪、更大的精力投入工作;若人为的偏差,使自己在评价中受到误解、不信任,则会产生心理负担,增加工作压力。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主要采取终结性评价方式,评价结果与奖励结合,有的还成为解聘不合格教师的依据。

这种评价方式大部分以考试成绩作为权衡的条件,显然忽视了教师在改变学生的兴趣、行为、品德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学生由于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学生在学习技能及学习成绩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教师往往忽略或不愿意接受这种差异。

各科老师最大的精力似乎都放在成绩差的学生身上,不管这个学生是否有能力学好课程,不管他对教学有什么样的感受,也不管他还有什么优点和特长,因为反正考试成绩是至关重要的,它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挂钩的。

近期来虽然许多学校,特别是小学,根据教育部减轻课业学生负担的指示,强调教育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而鼓舞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了教师工作中的压力,但这种评价方式的负面作用依然大量存在。

(四)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与教师教育理念的差距

在教育理念上,传统的教育理念突出强调社会本位。

教师本位和精英主义,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扎根于教师的脑海中,且在实践中已有了相当的经验。

新一轮课程改革则对旧有教育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扬弃。

从总体上要求,从整齐划一到注重个性与创新,从知识本位的灌输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从单一的课堂回归生活,从强调分科到重视综合,从选拔性评价到以评价促发展,从狭隘封闭到走向国际理解。

教育理念的180度大转弯,教师对此先是束手无策,接着便是心理的冲突和矛盾。

在教育模式上。

以往的教材教法的封闭性,使得教师只要对着大纲,照着教案讲,便可以把课讲好。

但是,新的课程改革,给予学生与教师更多的主动性,更强调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面对课程文本的开放性、复杂性,在备课的过程中,得花很多的心机自己寻找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但是对课堂的控制性和预见性仍然是他们头痛的问题。

而且,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很强,要求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充实和完善主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是繁重的工作任务之下的又一大繁重学习任务。

否则随着教师资格证的全面实施,教师队伍的储备量日益增加,在岗教师若不继续学习,努力工作,就可能被淘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