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400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docx

社会医学期末考试题目总结

社会医学

1.社会医学:

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

2.医学模式:

在医学实践的和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

3.社会因素:

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键、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

4.社会阶层:

有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5.社会支持:

一个人从社会网络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6.生命质量:

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有关的生活状态的体验。

7.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通常包括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状态、主观判断与满意度,此外,针对具体疾病的量表还包括疾病症状等内容。

8.健康管理:

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体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

9.卫生服务需要:

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

P145

10.卫生服务需求:

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质量。

11.卫生服务利用:

需求者实际利用的卫生服务数量(即有效需求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p146

12.留守儿童:

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以下的儿童。

13.社会病:

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会性现象,这些社会现象与人群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

14.自杀:

个人在意识清楚的状况下,自愿的而不是被别人逼迫采取伤害、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15.利益相关者或集团:

某些人、团体或者机构,他们能够改变某个政策的目标,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抑或是当政策目标实现后,他们的利益会受到影响。

16.社会卫生状况;指人群的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诸社会因素状况。

17.减寿人年数:

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

18.慢性病:

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死率的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又称慢性非传染性流行病。

19.家庭:

个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介于个人和社会之间的一种社会组织,是构成社区的基本单位。

20.健康家庭;家庭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家庭的凝聚力,能够提供足够支持身心的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家庭。

21.家庭保健:

家庭成员利用家庭健康理论和保健信息源,在家庭健康教育、家庭药物治疗和家庭心理调适的方法使用下,保障家庭成员基本健康的系统过程。

1、社会医学的主要任务P2-3

1.倡导积极地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

2、医学模式的演变P16-19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

3、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P27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提高对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治疗效果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预防医学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预防效果

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员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

确立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4、健康和疾病的定义P29

5、社会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特征P31-33

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

2.恒常性和累积性

3.交互作用

6、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机制P33-34

1.感知觉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门户

2.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调节网络-社会因素作用的中介

3.中枢神经系统-社会因素作用的调节控制器

7、经济与健康的关系P35

经济发展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的提高,对健康有促进作用;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等,对健康带来负面效应;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有促进作用。

8、人口结构P47

指人口的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等结构,其中与健康较为密切的是年龄及性别结构

9、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P54

#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10、不良生活方式的特点

11、不良生活方式产生的原因

12、不良生活方式影响健康的途径

13、如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原则

(二)健康促进与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14、社会医学研究方法类型P71

#调查研究试验研究评价研究德尔菲法文献研究

15、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P73

1.选择课题与陈述假设

2.制定研究方案

3.收集资料

4.整理和分析资料

5.解释结果

16、制定研究方案P74

#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

17、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P76-77

#观察法深入访谈法专题小组讨论法选题小组讨论法

18、在社会调查研究中,调查问题的分类

#自填问卷访谈问卷

19、问题的设计P83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20、问题设计的常见错误P85

#双重装填含糊不清抽象的提问诱导性提问敏感性问题

21、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特征P90

#动态性

22、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的内容P91-93

#生理状态(活动受限、社会角色受限、体力适度)

心理状态(情绪反应、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状态

主观判断与满意度

23、生命质量评价的应用P102-106

1.人群健康状况2.疾病负担的评估3.卫生服务效果评价4.卫生服务方案的选择5.卫生资料配置与利用的决策6.健康影响因素与防治重点的选择

24、健康危险因素四大类型

1.环境危险因素2.心理、行为危险因素3.生物遗传危险因素4.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25、慢性病的自然史

26、健康危险评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P124-130

基本步骤:

1.危险因素的确定2.暴露程度评价3.剂量-反应评价4.危险特征评价

方法:

(1)计算方法

(2)选择和确定健康危险因素

27、健康危险因素评价个体健康的类型

#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疾病史

28、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P130

1.收集健康管理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

2.进行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

3.实施健康干预

4.干预效果评价

29、健康管理策略P132-135

1.生活方式管理

2.需求管理

3.疾病管理

4.灾难性疾病管理

5.残疾管理

6.综合人群健康管理

30、卫生服务研究的基本概念P138

#从卫生服务的供方和需方及第三方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31、卫生服务研究的具体目的P138

#为了科学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32、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P152-154

1、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2、社会经济因素3、文化教育4、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5、医疗保健制度6、气候地理条件7、行为心理8、婚姻与家庭

33、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卫生服务评价模式—综合评价P160

#不知道答案

34、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指标p146

疾病指标、死亡及其构成指标、残疾指标、营养与生长发育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以及由这些指标派生出来的复合指标,如生存质量指数、健康期望寿命、无残疾期望寿命、伤残调整寿命等。

目前常用疾病指标和死亡指标来反映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

35、人群健康状况指标单一型指标p165

仅测量健康某一个方面的指标。

其中,常用语衡量一个国家(人群)社会卫生状况的指标是婴儿死亡率和平均期望寿命。

36、政策问题界定的影响因素p171

1、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2、问题解决的可能性3、政策的倡导者4、自然灾害5、政治时机6、新的政治角色进入7、社会文化的影响8、重要人物的影响

37、利益相关者(集团)分析步骤p175

1、确定利益相关集团2、估计利益相关集团的利益3、评价利益相关集团动用资源的能力4、判断各个利益相关集团的立场

38、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有三个总体目标p180

1、提高平均期望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2、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改善健康的公平程度;3、卫生系统可持续发展,保证人民利用这一系统所提供的服务

39、初级卫生保健策略基本任务p181

1、促进健康:

加强自我保健,增强体质和心理健康;2预防:

在发病前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3、治疗:

在发病初期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继续发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4、康复:

病人症状和体征已经出现,防止并发症和残疾,防止病残,加强康复。

社会弱势群体的分类和概念影响妇女健康的社会因素影响儿童健康的社会因素

40、老年保健服务的形式p239

1、自我保健,是指人们主动行动起来,为个人、家庭、邻里、同事等所进行的有利于保健的活动;

2、家庭保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老年保健具有独特的和十分重要的作用。

3、社会服务,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家庭日趋核心化与小型化,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正在面临着挑战。

社区服务的兴起,为建立新型养老模式提供了基础。

41、改善流动人口健康和卫生服务的策略p245

1、将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纳入法制轨道,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2、根据流动人口的分布,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3、平等对待流动人口,变管理为服务。

4、扩大医疗保障覆盖率,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将流动人口纳入社会医学保障体系。

5、作为卫生服务提供者的医生应该注重病人的文化背景、传统观念及生活经历,了解流动人口与当地人口的差异,多与病人交流,耐心为他们解释病因、治疗方案。

6、加强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教育形式和内容应注意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

7、招聘流动人口的用工单位和负责人必须对聘用工的传染病预防负有法律责任,为聘用人员解决安全饮用水、饮食卫生、卫生厕所及传染病的查治等问题。

8、尽快建立和健全流动人口的管理及预防艾滋病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42、社会病特点p248

1、社会病必须具有公共性。

2、社会病的产生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在于社会。

3、社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4、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的综合努力,包括改变不合适的社会公共政策,建立健康的社会文化等。

5、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43、我国农村自杀率高的可能原因:

p251

1、农村的医疗保健水平较低;2、农村有毒化学物质广泛的可获得性;3、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4、农村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也可能与目前农村人口的自杀率较高有一定的联系。

5、农村精神卫生服务力量薄弱。

44、自杀预防的一般措施p252

1、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素质2、普及有关自杀的知识3、规范有关自杀事件的报道4、减少自杀的机会5、建立预防自杀的专门机构6、对医务工作者和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培训

45、吸毒的社会根源p257

1、毒品的可获得性2、同伴影响和团伙压力3、成长环境的影响4、社会文化对毒品的容忍程度

46、道路交通伤害的概念

47、影响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因素p264

1、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地理、地域等方面

2、生物因素:

年龄与性别;生理条件;生物周期;驾驶技术;

3、心理、行为因素:

个性心理特征;生活事件;不良行为的影响;

4社会经济;

48、传播性疾病的社会根源p269

1、性禁锢2、性放纵3、人口流动4、医疗条件

49、青少年妊娠的社会防治p273

1、提高全名族的文化教育水平2、要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3.、打破性禁锢,推动针对青少年的性知识教育4、加大对怀孕青少年的帮助力度

50、精神障碍产生的社会根源p276

1、社会文化因素与精神障碍的确定2、社会结构因素与精神障碍的分布3、社会动荡与精神障碍4、文化源性应激5、对精神病人得歧视

51、慢性病的一级预防概念和策略p287

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开展慢性病一级预防常采取双向策略,即把对整个人群的普遍预防和对高危人群的重点预防结合起来。

前者称为全人群策略,旨在降低整个人群暴露于危险因素的平均水平;后者称为高危策略,旨在消除高危个体的特殊暴露,突出高危人群的预防有利于提高慢性病一级预防的效率。

52、二级预防概念和策略p287

二级预防亦称发病前期的预防,在慢性病的自然史中属临床前期(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已达到阻止疾病向临床阶段发展,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并发症的目的。

二级预防的措施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即“三早”。

做好慢性病的二级预防,需要:

1、向群众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和有病早治的好处;2、提高医务人员对慢性病“三早”的业务水平;3、开发适宜慢性病筛查的检测技术。

53、三级预防的内容p288

慢性病三级预防一般有住院治疗(对症治疗)和社区家庭康复(康复治疗)两个阶段组成。

住院治疗的目的在于积极治疗慢性病、促进康复,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合并症,防止伤残,争取患者病而不残。

康复阶段是在病情控制后,转入社区,在家庭病床或经家庭护理后,促使患者躯体、功能、心理进一步康复,争取患者残而不废,或者带病延年。

54、筛查的原则p289

1、本地区危害较大的慢性病;

2、选择高危人群为重点进行筛选

3、所筛查的疾病在无症状期诊治课大大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

4、所筛查的疾病在无症状其治疗可有更好效果

5、尽可能采用廉价可得的无创伤检查方法。

此外筛查应符合快速、简便、经济、安全及真实可靠的标准。

55、社区全科服务中对慢性病病人服务的内容p298

支持或解释、告诫或建议、处方、转诊、实验室和医疗专用设备检查、观察或随访、预防

56、家庭周期问题的预防性指导p306

当家庭周期由一个阶段转入下一个阶段是,与家庭成员共同评价面临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必要的指导性或纠正性意见,称之为预防性指导。

其目的是:

1、预防家庭内的压力及冲突;2、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3、促进家庭功能的健康发展。

家庭各周期阶段的预防性指导事项分别包括:

单身年轻成人、新婚夫妇、第一个小孩诞生、有学龄儿童的家庭、青春期子女的家庭、子女离家的家庭、中年期的家庭、老化的家庭。

57、家庭健康评估的指征p312

出现下列状况,需要考虑开展家庭保健评估:

1、病人频繁地因非特异性的症状前来求诊;

2、过度利用医疗保健机构(资源利用过度)或每个家庭成员都经常就诊。

3、处理慢性病是遭遇难题

4、涟漪效应,不同的成员出现同样的严重疾病的症状或家中接连出现严重的疾病

5、情绪及行为方面的问题

6、配偶间的问题(婚姻及性问题)

7、“代罪羔羊”或“三角关系”

8、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

9、促进健康与预防疾病的活动

10、家庭发展阶段因预期问题而产生的焦虑

11、危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