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4001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

《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docx

临时围堰施工方案doc1

第一章临时围堰施工方案编制说明

1.1临时围堰施工方案编制内容

本工程为*******的造地项目,回填造地面积约107161m2。

吹填造地工程包括吹填造地、袋装砂围堤、海侧混合式围堤护岸、排水板等部分。

本工程海侧围堤堤顶边线所在位置基本在+2.0m左右的等深线,前沿水下边坡较陡(1:

3.0—1:

8.0左右不等),设计海侧围堤基础采用陆上打砂桩工艺进行地基处理,受围堤基础前沿水下边坡较陡及打砂桩施工受潮水影响原因,为保证安全施工和工程进度,依据相关检验标准与技术规范及本项目的特点制订本专项施工方案。

本方案力求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材料、设备,达到技术先进、切实可行、安全可靠。

本施工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工程内容;自然条件;主要工程量;施工部署;设备进场计划;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施工测量;施工总进度计划;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管理措施等内容。

1.2编制依据

(1)适用法律法规: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福建省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均对工程有约束力。

(2)适用标准、规范:

按国家、行业及福建省现行质量评定标准和施工技术验收规范、规程、标准执行。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土石方工程》SL631-2012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144-1-2010

《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技术规程》JTS147-2-2009

《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防洪标准》GB50201-94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S203-2001

《水运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S239-2005

 

第二章工程内容、施工区域自然条件

2.1工程内容

本工程建设临时吹填围堰与现有海塘形成封闭围区,作为海堤堤基清淤的淤泥处理区,形成淤泥处理区面积为35535平方米。

吹填标高6m。

临时吹填围堰总长552m,采用袋装砂结构,围堰顶标高6.5m。

本临时围堰工程的平面布置为顺堤结构型式,斜坡式编织土工布复式断面。

在构筑临时围堰前,先对临时围堰基础进行清淤处理,采用叠加式水力充填砂袋法构筑临时土工布围堰。

充填施工前先对编织袋的堤顶内边界及充填袋的铺设底边线定位,根据河床底标高来控制袋装砂数量,使用宽幅为200g/m2的聚酯短丝针刺非织造土工布和宽幅为150g/m2聚丙烯编织布。

淤泥处理区吹填完成后,采用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法进行地基处理,加固范围为吹填土,处理深度约为5m,排水板间距0.8m,正方形布置,预压时间不少于90填。

地基处理后表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达到40Kpa。

采用海砂回填,回填面积为107161m2,回填完工标高为5.1m。

2.2施工区域水文情况

2.2.1设计水位/潮位

50年一遇高水位:

4.82m

20年一遇高水位:

4.56m

50年一遇低水位:

-3.91m

高潮累计频率10%:

3.43m

低潮累计频率90%:

-2.97m

2.2.2设计波浪

表1K0+716~K1+054堤段设计波浪推算成果一览表

波向

设计水位

Hm

H1%

H5%

H13%

Tm

L

N

50年一遇高水位4.82

0.27

0.62

0.52

0.5

2.3

8.2

20年一遇高水位4.56

0.49

1.09

0.9

0.76

3.14

14.63

表2K1+054~K1+571堤段设计波浪推算成果一览表

海堤桩号

波向

设计水位

Hm

H1%

H5%

H13%

Tm

L

K1+054~K1+437

NNW

20年一遇高水位4.56

0.23

0.53

0.43

0.36

2.11

6.96

K1+437~K1+571

N

20年一遇高水位4.56

0.51

1.15

0.95

0.8

3.19

15.62

表3K1+571~K2+287设计波浪推算成果一览表

波向

设计水位

Hm

H1%

H5%

H13%

Tm

L

NE

50年一遇高水位4.82

0.98

2.12

1.77

1.51

4.56

28.6

2.3工程地质

据地勘成果揭示,本工程场地地层分布情况自上而下主要为①1素填土(Q4ml)、①2杂填土(Q4ml)、②1(淤泥(Q4ml)、③1粉质粘土(Q4al+pl)、③2中砂(Q4al+pl)、④1残积砂质粘性土(Qel)、⑤2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Y52)、⑤3碎状强风化花岗岩(Y52)、⑤4中风化花岗岩(Y52)。

2.4外部配套条件

2.4.1交通条件

目前,沿海大通道已经通车运行,可直接进入施工区,交通条件较为便利,同时施工区能够满足水上外运材料进场要求。

2.3.2供电条件

本工程位于粗芦岛西侧;施工现场用电采用发电机组供电。

2.3.3工程材料供应

本工程所需的主要工程材料为吹填砂、普通编织袋和土工布。

吹填砂从工程吹填砂区域进行取砂,能够满足临时围堰构筑作业面形成的需求。

普通编织袋和土工布有专业的厂家生产,市场上货量充足,很容易购买。

 

2.5项目目标

2.5.1工期目标

总工期:

18个月

开工日期:

2013年9月1日

竣工日期:

2015年2月1日

2.5.2质量目标

质量标准:

1、满足设计和合同的质量要求;

2、达到《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合格标准。

2.5.3安全目标:

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事前控制,坚决杜绝重大伤亡事故、重大火灾事故、重大机械和海上事故的发生。

在施工过程中实现人身死亡事故“零指标”,杜绝重大人身伤亡事故;杜绝人为责任的重大机械设备损坏事故;杜绝重大交通事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控制轻伤事故发生频率在5‰以内;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事故隐患整改率达100%;职工安全教育率达100%。

2.5.4文明施工目标:

严格履行《文明施工责任协议书》。

争创文明施工企业,建造精品工程。

2.5.5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环境资源、杜绝人为破坏、防止污染环境。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3.1总体部署原则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与难点,为确保工程工期和质量达到预定目标,我单位组织了一批有经验和管理能力的技术骨干力量组建了项目部临时围堰攻关小组,形成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扎实、技术过硬、勇于吃苦、敢打硬仗,质量意识高、能够创造精品工程的施工队伍。

(2)按“项目法”管理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对进场人员、船机设备、物资材料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对各施工队实行以施工预算为基础的工、料、机、管理费全额包干的管理方法,确保实现本工程工期、质量目标。

(3)根据工程特点,按照施工工艺,发挥我单位设备优势,抽调性能好的设备投入工程,确保所需设备及时到位。

(4)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安全观测和监测,及时分析数据,优化施工方案,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监理、设计反映,协助有关单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严防出现灾难性后果。

(5)为确保工期、质量达到业主要求,加强现场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进度保证体系,严把各道施工程序,用优良的工作质量来保证优良的工程质量。

(6)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对施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满足施工需要。

3.2施工总体安排

根据以往工程经验,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条件,本着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快速实用的原则,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在加大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投入的同时,确定总体施工原则为: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以构筑临时土工布围堰作为关键施工线路,砂桩基础区域回填砂至高程+3.0m为打砂桩施工提供必要条件;取砂区合理布置,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分区施工次序;临时围堰和临时回填砂分段同时施工,各工序流水作业,尽早满足砂桩施工条件。

临时土工布围堰包含基面清理,基面回填平整、加高培厚、护面等工序,各个工序流水作业,均衡施工,为砂桩施工尽早创造施工条件。

为确保工期和质量,达到业主要求,组织三班作业,施工队以充分利用海上有效工作时间为原则进行组织。

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网络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对施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调整计划,以满足施工需要。

(详见临时土工布围堰平面布置图与断面示意图)

图1临时土工布围堰平面布置图

图2临时土工布围堰断面示意图

 

3.3主要设备进场计划

主要设备进场计划见下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1

砂泵(泥浆泵)

12KW

15

台套

2

高压水枪

6KW

30

3

手提式缝纫机

GB-L70

6

4

交通船

24KW

1

5

反铲式挖掘机

220

4

6

装载机

50

5

7

砂船

500m3

5

第四章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4.1施工工艺流程图

总体施工工艺图(见图)如下:

图3施工工艺流程图

 

4.2土工布围堰施工工艺方法

4.2.1测量放样

充填施工前先对编织袋的堤顶内边界及充填袋的铺设底边线定位,根据河床底标高来控制回填砂数量,不同水深充填袋堆码层数各不相同,袋装砂充填高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4.2.2筑堤基底处理

对于编织袋将要铺设区域要进行基底检查,要将有腐蚀性的及易将充填袋刮破的杂物要清理干净。

4.2.3固定桩定位

在吹填区域,沿充填袋堤心两侧距袋体脚距离约5m处施打一排Ф4.8×3.5的钢管作为定位标志杆,每根钢管长6m,采用人工打大锤定桩,入土深度2米,纵向间距为10m约为1/3充填袋长度。

将充填袋头、中间、尾采用尼龙绳固定在钢管上。

4.2.4充填袋加工与铺设

4.2.4.1充填袋加工

冲填袋的加工采用幅宽2m、3m、4m编织袋,幅宽方向与防护堤轴线垂直,其拼接缝线为锦纶线,拼缝处折叠三层,缝宽5cm,缝三道(先缝一道,折叠后再缝两道)。

缝制后强度不低于原土工布强度的70%;长度统一按30m制作。

充填袋加工后,其充填后的尺寸满足设计要求,应根据实测泥面高程沿纵向分段计算各层冲填袋的宽度、高度及纵向长度。

在每层冲填袋顶面和底面缝制土工带,每根土工带长500mm,宽50mm,纵向间距3m。

袋体在运输过程中采用外包土工布保护,防止出现破损或老化现象,如出现破损情况,及时采取补袋措施。

4.2.4.2充填袋铺设

水下冲填袋铺设时,采用人工配合交通船将充填袋固定在钢管上,底部三层充填袋尽量采用低潮位铺袋。

水上冲填袋采用人工铺设。

上、下层充填袋将土工带拴结固定。

外坡按1:

2控制坡度,内侧按1:

1控制坡度,但若施工期间出现堤体不稳情况可适当调整,按构筑围堰厚度可分为不同的层数,各层编织袋组合见下图(图20充填袋铺设组合方式):

图4充填袋铺设组合方式

不同层数所需编织袋个数如下表:

层数

厚度(m)

累积编织袋个数

2m

3m

4m

1

0.5

1

0

0

2

1.0

1

1

0

3

1.5

1

1

1

4

2.0

2

2

1

5

2.5

3

2

2

6

3.0

3

3

3

7

3.5

4

5

3

8

4.0

5

6

4

充填袋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充填袋应沿防护堤轴线铺设,在横向为整体,上、下袋体应错缝长度不小于2.0m。

(2)充填后的两袋间不得贯通缝隙。

(3)铺设充填袋要控制坡角比为1:

1。

为防止出现贯通缝隙,后施工的充填袋在与前段接触面处,将充填袋多拖向前段侧约50cm,以便冲填时,与前段更好相接,如图5所示。

图5充填袋叠加方式

4.2.5吹填砂袋

阶梯式吹砂作业法:

第一段吹填完第一层后,吹填第二段第一层,回头再吹填第一段第二层,依次类推,循环前进施工(如图22砂袋吹填纵向顺序示意图)。

图6砂袋吹填纵向顺序示意图

每只充填袋的长度为30m,宽度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设置;充填口布置在袋体表面,充填口数量按10㎡左右布置1个,管口直径25cm,充填完成后,必须将袋口系紧。

充填工序按照充填、逬浆、二次充填、袋内砂体厚度满足设计要求的次序进行,袋体充填饱满度控制在80%,充填厚度控制在0.8m左右,保证充砂平整、填实,逐层加高;袋体按平行于防护堤轴线分层铺设,堆叠整齐,上下袋体错缝铺设,同层袋相互挤压。

袋体逐层加高,杜绝局部堤段一次性加高两层。

图6充填施工图

吹填砂袋应满足以下要求:

(1)在大规模施工前,应在滩地进行试充,以确定合适的施工参数,包括:

泥浆浓度、布袋尺寸、屏浆压力及时间、固结速度、沉降率等,再全面施工。

(2)土工编织袋为筒式,袋的尺寸视棱体断面不同高度上的宽度再加上退挡尺寸缝制,长度一般为30m,每只袋视容积不同设置充填管口,要求充填作用相当。

管口直径约12cm,长40cm。

袋的缝合处或接头均需缝三道(先缝一道,折叠后再缝二道),以保证缝合牢固。

(3)由人工将袋体摊铺就位,作好固定和管口联结,再进行充填。

吹填过程中应注意及时调整输送管的方向,以免袋体受力不均而导致变形移位。

(4)吹填时要注意控制屏浆压力,防止袋体破裂北,每层袋充填后厚度以0.4—0.5m为宜。

吹填时自下而上分层依次吹填,在下层袋体滤水固结之前,不应在其上部吹填另一只袋体。

袋体施工应按进度方向呈阶梯状推进。

(5)要求吹泥管袋排列整齐,无空隙。

上下分层错缝铺放,不得有通缝。

(6)充填袋的充满度应控制在80%以上,下层充填袋在固结度达到70%后,

可以进行上一层充填袋的施工。

(7)上、下层充填袋连接采用拴结固定,不允许用钢丝穿透袋布进行连接。

(8)充填袋加工后的尺度应符合要求,每个充填袋接缝不宜过多。

断面成

型后的外露部分最好不要有拼接缝。

(9)充填袋施工中不得长时间暴露日照,若超过15天,采用土工布进行覆

盖。

(10)施工周期较长,可能遭受潮水冲刷,面层防护及时跟进施工,要求滞

后不超过7天。

同时要求充填袋堤心暴露长度不超过50m。

(11)充填袋充填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a、应用高压水枪进行水力造浆,泥浆浓度宜为20%~45%。

b、充填应用泥浆泵进行,管路出口压力宜控制在0.2~0.3MPa。

(12)在施工中充填袋的袋体之间不得夹有淤泥。

4.2.6施工质量要求

(1)充填袋土工布技术要求

编织布150g∕㎡为聚丙稀编织土工布。

现场缝合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编织布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指标

单位面积质量

g∕㎡

≥150

纵向抗拉强度

kN/m

≥27.5

横向抗拉强度

kN/m

≥22

纵横向断裂伸长率

%

<25

CBR顶破强力

kN

≥2.2

梯形撕破强度

kN

≥0.25

等效孔径O95

mm

0.08~0.20

垂直渗透系数

cm∕s

>1×10-3

无纺布200g∕㎡为聚酯短丝针刺非织造土土工布,在工厂缝合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现场缝合搭接宽度不小于200mm,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指标值

单位质量

g∕㎡

≥200

断裂强力

kN/m

≥6.5

断裂延长率

%

25~100

CBR顶破强力

kN

≥0.9

垂直渗透系数

cm∕s

≥1×10-2

撕破强力

kN

≥0.16

(2)充填袋施工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和检验方法如下表

充填袋筑堤施工的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单元和数量

单元测点

检验方法

1

充填袋长度、宽度

±200

按冲填袋数量的10%抽检

2

用钢尺量

2

堤顶面高程

±100

每一断面(每10~20m一个断面)

1

用水准仪或GPS检查堤顶中部

3

堤顶轴线偏移

陆上500

1

用经纬仪或GPS测量

水下1500

1

4.2.7关键工序控制

1.测量放样必须准确,尤其要保证砂袋吹填的宽度和边坡的控制坡度,力求将误差降到最小限度。

2.边线控制:

使用GPS定位系统确定编织袋堤顶外边线及充填袋堤底坡脚边线。

4.3砂桩基础回填砂施工

4.3.1取砂区施工计划

本回填砂工序的取砂区设为就近的内陆吹填砂造地区域;取砂区应避开内陆吹填砂排水板区域。

4.3.2回填砂顺序

吹填砂顺序需结合临时土工布围堰工程进行,即土工布围堰完工后立即对后方的砂桩基础区域进行回填砂施工,回填设备可采用3方斗装载机从内陆吹填砂区域取砂运至砂桩区域回填,回填至高程+3.5m。

4.3.3回填砂质量要求

吹填所用砂料含泥量≤10%,整体尺度验收表如下:

项目

允许偏差或要求

检验数量

单元

测点

检验方法

1

回填平均

高程

+0.20m

且平均标高不低

于交工标高

图上测点间距10~15mm

1

用水准仪配合经纬仪、全站仪或RTK-DGPS测量,取平均值

2

回填高程

最大偏差

±0.3

图上测点间距10~15mm

1

第五章工程施工测量

5.1施工测量流程

工程技术人员提前进场后,组织测量人员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图纸及平面控制点和水准点校核布设测量基点,建立施工控制网。

测量工程师负责现场测量及内业计算工作,主管技术人员负责审核现场测量成果及内业计算结果,对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测确认的测量工作,按合同及规范要求将测量方法和详细说明等有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

首先校对仪器测具,熟悉图纸资料,踏勘地形,了解各标点的位置,然后复测、校核提供的测量基本控制点、基线和水准点等基本数据,根据现场情况在施工区内增设控制点,并据此建立起独立的平面控制网,绘制出放样控制图,提交测绘及计算成果,经监理单位检查审核后按图放样。

施工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控制点移交复核→测设控制网→控制网报验及复核→施工控制→施工复核

5.2施工基线、水准点布设

首先对业主提供的测量范围内有关施工基线和控制基点基本数据进行校核,在规定时限内将校核结果经书面形式报告监理工程师。

根据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最终正式的三角网点和水准网点资料,按照一级导线、四等高程测量标准引测施工基线及水准点。

全部测量数据和放样参数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确认准确无误后才可投入使用。

施工中加强对控制点的保护,以保证控制点不被破坏,并定期校核。

施工基线主要采用全站仪进行测设。

采用轴线网测量的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系统,以业主提供的最终正式的三角网点为基准点,基线点墩布置在地基稳定且不受交通影响的地方。

以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水准点为基准,将标高引至基线点墩上,经复核和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作为施工现场使用的基准高程。

5.3原始地形测量

(1)本工程采用南方GNSSSB82-TGPS对原始滩面进行地形复测。

(2)原始地形测量的时间安排:

为了保证原始滩面高程测量的及时性,要在工程施工前进行复测工作。

滩面高程测量时,由监理工程师旁站,测量成果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确认。

(3)GPS测量基站布设在项目部的楼顶上,每次架设好基站后,连接移动站在正式开始原始地形测量之前到已知控制点上进行校核,每天测量工作结束前必须到已知控制点再次进行校核工作,以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可靠。

(4)测量数据格式、测图比例均按照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要求进行。

5.4保证测量准确度和精度的措施

本工程的测量内容主要为平面测量和高程测量,拟采用以下措施保证测量准确度及精度:

1)严格遵守《工程测量规范》中的相关规定,并根据我公司的工程测量管理制度,由项目工程技术部组织放线测量。

2)平面测量:

采用GPSRTK测量技术进行施工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前需保证设备处于年检有效期内,重要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使用,数据处理完全通过计算机处理。

3)高程测量: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并经复核后,在施工现场范围内加密水准点,高程测量的水准点应闭合。

4)内业计算:

平面控制网测量后,水平角及距离应进行平差,并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等作为成果。

内业计算中,角度取值应精确到0.1",高程取值精确到1mm。

5)凡规定需由监理工程师复检的测量项目,测量放线后及时联系监理工程师进行复检。

6)做好测量仪器的常规检校和定期送检工作,保持仪器设备良好状态。

7)做好各项测量记录、测量计算单的整理、保管,以备竣工归档。

8)加强本标的平面控制网和水准网与相邻标的联测,确保顺利衔接。

9)复测认可的轴线控制桩及平面测量桩应设置牢固醒目的标志,在施工中不定期或定期进行复核校准。

5.5沉降观测

地基沉降标志杆及表面沉降点的设置

1)沉降观测桩由底板和金属测杆垂直焊接而成,底板采用的钢板,厚度8mm,地盘直径为60cm,测杆则采用φ110mm×5mm镀鋅铁管,壁厚4mm,长度按埋设点高程而定。

铁管长度L=H-H′+H沉+0.5

L-镀鋅铁管长度(m)

H-堆载标高(m)

H′-埋设点土面高程(m)

H沉-堆载区的地基沉降量(m)

测杆分成多节,每节1m,采用螺纹接头。

每节测杆上焊接2~3个弯钩,作为标尺的置放点,随着吹填土的不断升高,逐节向上延伸。

2)观测杆的埋设

施工前,将观测杆运输至施工现场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埋设,埋设完成后在桩顶进行编号,并标注其具体坐标位置,在观测桩周围或顶部设置明显标志,如插小红旗等,在吹填完成后在周围架设防护栏杆等保护措施。

观测桩埋设就位后,派专人进行保护,保证观测桩不跑位,不偏移,特别是在吹填区吹砂过程中,吹砂管的吹砂方向要避让观测桩,不得将管口直接对准观测桩,在移管过程中不得碰撞或毁坏观测桩,如碰撞等必须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和观测单位汇报,提出解决措施,并恢复观测桩。

3)沉降测量

吹填施工前,首先测量出测杆上各弯钩的高程,并根据弯钩与底板的距离推算底板初始高程。

每周观测两次,经过监理工程师批准,可根据施工进展调整观测时间和频率。

随着吹填的进行,向上延伸测杆时,量出上下各弯钩点的相对距离,作出观测记录。

观测过程中,当出现沉降过速、位移量偏大时,应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汇报,并应立即采取措施,减缓吹填速率或暂停施工。

观测一段时间后,即应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勾绘出累计沉降(累计位移)、吹填速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曲线,并对其进行分析,指导后期的吹填速度,保证地基的均匀沉降。

5.6测量人员组织

测量放样及施工监测、沉降观测控制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为此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由具有实际施工经验的工程师负责,对本工程各部位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并提供各阶段所需的测量资料。

测量人员配置如下:

测量工程师2人,技工4人。

5.7工程施工配备的测量仪器:

名称

型号

产地

精度

数量

全站仪

NTS-312R+

中国

2mm+2ppmm

1

测深仪

中海达HD370

中国

1

GPS

南方GNSSSPS82-T

中国

5mm+1ppmm

3

水准仪

HXZ-32

中国

1

第六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初定于2013年9月1日开工,240天完成海侧围堤及砂桩区域回填砂所有施工内容。

为确保本工程按期完工,我们将在施工期间采取如下措施:

(1)本工程严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和工作程序开展各项工作,对各工序的工作质量严格把关,杜绝任何一次因施工质量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