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3346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5.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docx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总体部署

 

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

(一)分区原则

易发区分区遵循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即相似性与差异性原则,即“区内相似,区际相异”,是区划的通用原则。

在区划中,将基本条件相似的单元划分为一个区,而将基本条件相异的单元划作不同的区。

(二)分区方法

地质灾害易发区划是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

本次区划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和评价,首先根据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的样本统计数据和地质灾害形成条件选取评价指标,采用基于GIS的综合评判法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野外调查的实际情况、结合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成果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得出区划结果。

1、评价模型

综合评判模型通过数据归一化处理后,将各种灾害数据网格化,之后按下式计算,最后将各因素进行图形叠加,形成评判成果图。

计算公式如下:

B=

式中:

B—崩滑流发育程度指数;

—评价指标归一化值;

—指标权重。

2、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模型特点,根据对野外调查实际资料的掌握和前述章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论述,综合评判模型指标选用地质灾害的点密度、地质灾害发育的坡度、坡高、坡型、岩土体类型等地质环境条件、地震、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做为评价指标。

已有地质灾害群体统计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数量和规模,在此次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时,采用本次实地调查的186处资料作为样本来计算单元内已有地质灾害的点密度。

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选取坡度、坡高、坡型、岩土结构等4项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诱发因素为地震、工程活动和降雨。

在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调查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中各个指标的权重(表4-1)。

表4-1XX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评价指标及权重

指标项

崩滑流等点密度

坡度指标

坡高指标

坡型指标

岩土类型

工程活动

降雨指标

地震指标

权重

0.51

0.11

0.08

0.05

0.06

0.10

0.07

0.02

3、评价指标量化

评价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

对于定量指标,如斜坡的坡度、坡高等,取其原始观测值,并作适当的数值变换即可;对于定性指标,如岩土结构、坡型等,需要建立一个评价指标的分级划分标准,根据各项指标对不同级别的相对贡献来取值。

4、计算单元的剖分

本次采用以幼年期沟谷斜坡作为评价单元,该评价单元是以分水线和河谷所限汇水区域,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基本地形地貌单元。

可根据水文学方法,基于DEM借助计算机自动实现斜坡单元的划分。

共划分2042个评价单元(图4-1)。

图4-1评价单元划分图

5、基于GIS的综合评判

在前述评价指标分析和数据归一化的基础上,首先,利用ArcGIS系统的空间叠加与统计功能,统计每一评价单元的所有指标值;然后,再利用ArcGIS平台提供的分析计算功能,将研究区各评价单元数据按照权重分配结果(表4-1)进行叠加计算(见图4-2)。

采用突变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找出突变点作为易发程度分区界线值,将区域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4个不同等级的区域,并给出各单元确定的易发程度等级标准。

在定量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资料,最终勾画出XX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图(附图2)。

图4-2量化评价结果图

(三)分区评价

按照以上原则和方法,将XX市区划分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4个等级,又细分为29个亚区(附表2)。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

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等,区内可划分出10个地质灾害高易发亚区,总面积354.46km2,占全市总面积的6.68%。

(1)汝箕沟矿区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灾害高易发区(A1)

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恶劣,地质灾害较密集发育,总面积23.77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6.71%。

位于汝箕沟矿区及周围的大片区域,地貌属中山-中高山,相对高差100-260m,地形坡度陡,介于35-75°之间。

为基岩石质山区,岩体为软硬相间的薄层-中厚层页岩、砂岩夹煤层岩组(J、P),地层由侏罗系、二叠系石千峰组、石河子组、山西组的灰绿、灰黑色砂质泥岩、砂岩、泥岩、页岩夹煤线或煤层构成。

该区地处Ⅷ度地震烈度区内,断裂活动影响强烈,由于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因此岩体破碎严重。

该区为煤矿区,地下采煤造成了大面积的地面塌陷,由塌陷引发了危岩体崩塌,地表固体松散物质丰富,废石、废渣、废矿等固体废弃物滥堆乱放现象较为普遍,有利于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由于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居民沿危岩体坡下以及沿沟不合理的居住等现象较多,因此,易受地质灾害威胁。

区内共有地质灾害及隐患点13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99%,其中地面塌陷1处、崩塌5处、泥石流7处,是XX市平罗县地质灾害及隐患最严重的区域。

(2)白芨沟矿区地面塌陷、泥石流、崩塌灾害高易发区(A2)

该区位于白芨沟矿区及周围的广大区域,包括大峰矿、榆树沟矿,面积30.27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8.54%。

区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恶劣,矿区所处的地质环境背景的岩土体为软硬相间的含煤系地层,抗风化能力弱,加上露天开采严重,废石、废渣、尾矿等废弃物滥堆乱放,使河道严重堵塞,其次就是矿区居民多,所排出的生活垃圾数量大,形成泥石流隐患,对矿区居民、运输、公路构成威胁。

最主要的是由于地下采煤采空,形成了大面积的地面塌陷,曾经发生过井下矿井突水、瓦斯爆炸事件,造成13人死亡,地表浅部煤层一直在自燃,矿区居民沿塌陷区边缘居住较多,严重威胁着约50户200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由地面塌陷引起危岩体崩塌,严重威胁公路安全运输及矿山公共设施。

区内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共计5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2.69%,其中地面塌陷1处、崩塌2处、泥石流2处。

(3)XX山东麓汝箕沟口北泥石流、崩塌灾害高易发区(A3)

包括归德沟、大风沟、小风沟流域,沿110国道以北的区域,面积65.64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18.52%。

易发区为XX山高中山地貌,及山前冲洪积扇地貌,地形相对高差100-400m。

出露地层三叠系、二叠系、第四系,岩层裸露,植被稀疏。

鬼头沟-大风沟-小风沟为XX山暴雨中心,流域内泥石流易发、频发。

区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现有4家石料场,其中2家石料场的掌子面存在崩塌隐患较为严重。

该区内共有大小沟谷十余条,其中大型沟谷有3条,归德沟、大风沟、小风沟沟谷长,汇水面积大,是高易发泥石流沟,历史以来多次暴发泥石流,造成的危害特别严重,威胁110国道、过路车辆及行人、村庄、煤机厂等。

区内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共计14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7.53%,其中崩塌2处、泥石流12处。

(4)XX山东麓汝箕沟口南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A4)

包括汝箕沟、大水沟、小水沟流域的崇岗村、崇富村、常青村、暖泉村、下庙村、110国道,面积86.85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24.5%。

易发区为XX山高中山和山前冲洪积扇两种截然不同的地貌单元,地形相对高差较大,80-350m之间,山地地形坡度35-55°,冲洪积扇坡度3-5°。

出露的地层为三叠系、二叠系、第四系,植被较稀疏、岩层裸露。

XX山山前大断裂从此而过,处于地震烈度Ⅷ度区内,岩层层理、节理、裂隙发育,因此,岩石较破碎,坡体上的风化、剥蚀的碎屑物较多,在暴雨下沿坡体汇入沟中,极易形成泥石流。

流域内大小沟谷十余条,其中大型沟谷有汝箕沟、大水沟、小水沟,这些沟谷流域面积大,在90-160km2之间,沟谷延伸长,约20-40km,处于自然暴雨中心,历史以来,多次暴发泥石流,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因此,该区域是泥石流高易发区。

受威胁的对象主要是110国道、沟谷下游的村庄(下庙、暖泉、常青)、农田、洗煤厂、鱼塘、输电线路、沟渠等。

区内共有地质灾害及隐患点11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5.91%,其中泥石流8处,崩塌隐患3处,是平罗县内地质灾害及隐患特别严重的区域。

(5)原石炭井一、二、三矿塌陷及崩塌灾害高易发区(A5)

位于原石炭井一、二、三矿采区,易发区面积约15.67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4.42%。

易发区属中低山地貌,出露石炭-二叠纪地层,为软硬相间的碎屑岩含煤岩组(C+P)。

矿区为一轴向近南北向的宽缓向斜构造,断层发育东西向、南北向和北西向三组。

规模较大的有:

呼鲁斯太逆断层、大灯沟正断层和石炭井正断层。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潜水位埋深不定,一般约10-50m。

由于原一、二、三矿均采用“走向长臂跨落式”开采方式,因此产生大面积的地面塌陷,属冒顶型地面塌陷类型。

三个矿区累计井田开采面积约7.47km2,塌陷区面积约.6.72km2。

塌陷坑一般坑深2-6m,最大塌陷坑深约9m。

原一、二、三矿塌陷区边缘现有居民100多户、约300多人以及矿属企业数家,房屋墙体均不同程度地出现裂缝。

在一矿采空区东侧,由矿属小煤窑造成的地面塌陷、地裂缝,极可能导致一矿运煤铁路路堑边坡失稳。

区内共有地质灾害及隐患点4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15%,其中地面塌陷3处,崩塌1处。

(6)石炭井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A6)

位于石炭井城区排水沟东侧,面积约7.23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2.04%。

为中低山地貌,相对高差20-100m。

区内出露石炭纪地层,岩层裸露,产状较平缓。

页岩风化强烈,成壤条件好,水土流失严重。

在石炭井城区东侧,约长3km的范围内有泥石流沟6条,自北向南分别为:

四百户北沟、四百户南沟、五幢楼沟、九幢房沟、工人新村沟和副食品加工厂沟。

易发区内的泥石流堆积扇发育规模中等,排泄区建筑物较多,人口密集,泥石流威胁居民100多户约300多人。

目前,易发区内有地质灾害点7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3.76%,皆为泥石流。

(7)王泉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A7)

包括整个大王泉沟、小王全沟和水沟流域,下游至西永固乡任家庄一带,易发区面积约41.51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11.71%。

易发区为高中山地貌,相对高差达200-500m。

出露长城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地层,岩层裸露,植被稀疏。

王全沟一带为XX山地区的暴雨中心,流域内泥石流易发、频发。

区内有煤、硅石、铁等矿产资源,人类活动较为强烈。

现有煤矿2家,硅石矿1家,铁矿1家。

王泉沟露天煤矿的崩塌、滑坡患较为严重。

大王泉沟、小王泉沟、水沟等泥石流沟在罗家园子一带冲出山口,通过滞洪区,在西永固乡的任家庄一带汇集,形成再生式泥石流,威胁着201省道和任家庄、王家庄一带的30多户居民和近千亩农田。

区内有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9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4.84%,其中潜在崩塌4处,潜在滑坡1处,泥石流4处。

(8)红果子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A8)

包括XX区红果子沟、树龙沟、扁沟、白虎洞沟、葫芦峪流域,面积约38.91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10.98%。

易发区内出露元古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岩层裸露,地形切割强烈,狭谷深邃,危岩体较多。

区内硅石、煤等矿产资源丰富。

红果子瀑布为XX市著名的景点。

红果子沟一带为XX山地区的暴雨中心,沿沟松散物贮量大,卡口急湾多,易暴发泥石流。

区内自然斜坡和人工采石斜坡、采煤斜坡的崩塌、滑坡隐患较为严重。

区内有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18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9.68%。

其中潜在滑坡1处,崩塌及潜在崩塌9处,泥石流及潜在泥石流8处。

(9)正义关沟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A9)

位于XX区正义关沟-葡萄泉子沟一带,易发区面积约32.92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9.29%。

区内为高中山地貌,地形切割强烈,相对高差300-600m。

出露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岩层裸露,植被稀疏,沿沟松散物贮量大,人工弃体多,泥石流易发且危害程度较重。

区内煤炭和硅石资源丰富,采矿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大部分为露采,人工边帮高陡,皆存在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隐患。

区内有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16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8.60%,其中滑坡1处,潜在崩塌10处,泥石流5处。

(10)原XX一矿、二矿塌陷灾害高易发区(A10)

紧邻XX市XX区城区,易发区面积约11.69km2,占高易发区总面积的3.3%。

区内为剥蚀准平原地貌,相对高差约10-50m。

区内出露石炭-二叠系地层,属软弱相间的碎屑岩含煤岩组(C+P),上覆上更新统洪积层(QP3),为砾质土、砂砾土,厚约0.5-3m。

区内总体上为一大型宽缓向斜构造,断裂不发育,仅有一条北北东向的隐伏正断层(F201)从塌陷区南侧通过。

区内潜水位埋深10m左右,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原XX一、二矿建矿以来,累计开采面积5.64km2,加上古小窑形成的塌陷坑,地表塌陷坑总数多达20个(较大的塌陷坑就有12个),累计塌陷区面积约6.97km2。

一般塌陷坑深约8-12m,最深约21.7m。

地面塌陷使原石钢公路废弃,运煤专线铁路路基下沉,每年铺垫铁路的费用就高达100多万元,地面塌陷累计毁房和造成危房已达千余间。

塌陷灾害不仅致使矿山地质环境不断恶化,而且直接威胁着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塌陷区紧邻市区,由于城市建设用地狭窄,工业布局调整和城市规划难度很大。

目前铁道东侧的塌陷坑均已进行治理恢复(平整土地、复绿、灌溉工程、矿山公园、道路),塌陷基本稳定;铁道以西为正在开采区,已形成多条地裂缝,地表变形迹象明显,塌陷区逐渐向这一区域扩展。

区内共有地质灾害点2处,都为地面塌陷,占灾害点总数的1.08%。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这一类区分布较为集中,集中分布于汝西公路沿线及XX区北部,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等,可划分出13个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总面积208.13km2,占全市总面积的3.92%。

(1)汝西公路北西段崩塌、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1)

易发区位于汝西公路北西段,面积16.17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7.77%。

汝西公路是通往矿区唯一的主要公路,为平罗县重要的生命线,它横穿XX山山体,该公路沿线地形陡峭、坡度较陡,微地貌多为陡坡、陡崖,支沟发育,地层由三叠系延长组灰黄色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粉砂岩组成,构造发育,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植被覆盖率低,公路沿线多为小型沟谷型泥石流,虽易发频发,但危害程度为一般级,多数淤埋公路。

汝西公路依山角而修建,公路沿线存在多处崩塌体隐患,岩体卸荷裂隙发育,坡体前缘临空,危岩高耸,过往车辆络绎不绝,在车辆震动下,坡体上部的危岩体极易发生崩塌,危害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如2004年8月16日发生在汝西公路41.7km处的危岩体崩塌,2人侥幸生存,堵塞公路,造成交通中断10余小时。

区内共发现地质灾害及隐患点13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99%,其中潜在崩塌5处,潜在泥石流8处。

(2)汝西公路南东段崩塌、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2)

位于汝西公路汝箕沟口—黄草滩一带,为中山地貌,地形相对高差较大,面积14.95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7.18%。

XX山山前断裂从区内经过,岩土体破碎,支沟发育,为沟谷型泥石流,沟谷呈“V”字型,卡口较发育,泥石流易发、频发。

在土坑子存在一危岩体,高30m,地形坡度约80°,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较大,直接威胁汝西公路及过往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共有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4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2.15%,其中泥石流及潜在泥石流2处,潜在崩塌2处。

(3)旱田湾崩塌、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3)

易发区位于大武口区北部,包括整个旱田湾沟流域。

面积约7.51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3.61%。

区内为高中山地貌,相对高差达200m以上。

岩体类型为三叠系软硬相间的碎屑岩岩组,风化强烈,沿沟松散物贮量大,植被稀疏,泥石流形成条件较好。

旱田湾公路两侧人工边坡上有少量的崩塌发育。

区内有地质灾害点3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1.61%,其中崩塌1处,泥石流及潜在泥石流2处。

(4)大武口乡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4)

位于大武口乡北侧平汝铁路沿线,面积约18.15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8.72%。

第四纪以来,XX山山体相对于银川断陷盆地,差异升降运动十分强烈,XX山东麓大断裂的断层陡坎地貌十分清晰。

由于该区地形坡降大,植被覆盖率低,碎屑物贮量大,因此冲沟大多属泥石流沟。

沟口泥石流堆扇发育且相互连接,构成洪积扇裙。

泥石流威胁着堆积扇前缘的平汝铁路(桥3座、涵4孔)、沿山公路和大武口乡的果园、农田等。

区内有地质灾害点12处,其中泥石流及潜在泥石流11处,崩塌1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6.45%。

(5)马莲滩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5)

位于XX山地区平汝铁路、平石公路大武口沟口-马莲滩道班一段,包括清水沟煤矿区,面积约32.7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15.71%。

该易发区地形相对高差大,地层产状平缓,断层、节理及裂隙发育,岩石风化强烈,松散物贮量大,植被稀疏,发育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灾害及灾害隐患较为严重。

清水沟一带煤系地层发育,私人矿企业有6家,均为露采。

人工开挖边坡,使斜坡失稳,导致2处滑坡产生。

平石公路黄圪哒至烂石台子一段、平汝铁路马莲滩站南侧,由于自然斜坡高陡,再加上修路开挖坡脚,使斜坡遭变形破坏,崩塌灾害较为严重。

区内铁路、公路沿线自然斜坡和人工斜坡的崩塌灾害隐患较为严重,共有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17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9.14%,其中滑坡2处,崩塌及潜在崩塌10处,泥石流及潜在泥石流5处。

(6)北岔沟-简泉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6)

位于北岔沟东侧至简泉农场北部,面积约28.7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13.79%。

该易发区为Ⅶ度地震烈度区,植被覆盖率低,自然斜坡岩体干燥,沿沟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多,水土流失严重。

易发区内人类采矿活动强烈,由于矿石、石粉沿沟乱堆滥放,又无防护设施,因此遇雨极易堵塞沟谷,大大增加了泥石流隐患。

区内泥石流沟流域面积小、堆积扇规模小,排泄区通畅,建筑物较少。

郑官沟等泥石流沟主要对简泉村、新材料厂、陶瓷厂构成威胁。

该区硅石矿和片石厂人工斜多为顺向坡和斜向坡,由于断裂构造发育,岩石多被次级断面和节理、层面等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块状,甚至碎裂状,滑坡、崩塌灾害及灾害隐患较为严重。

区内有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10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5.38%,其中崩塌及潜在崩塌6处,滑坡1处,泥石流3处。

(7)石炭井-煤梁子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7)

易发区南自煤梁子,北至原石炭井三矿以北。

面积约45.32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21.77%。

该区为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出露区,煤炭资源丰富。

区内地形相对高差约50-150m,沟谷纵坡降较缓,但煤系地层易风化,松散物贮量大,植被稀疏,沿沟易暴发再生泥石流。

另外,采煤业主将煤粉、废渣等倾倒于沟中,增加了泥石流隐患。

区内煤层厚,一般均在20m以上,为露天开采。

人工斜坡高陡,坡顶卸荷裂隙发育,崩塌和崩滑隐患较为严重。

区内有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9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4.84%,其中崩塌隐患点5处,潜在滑坡1处,泥石流及潜在泥石流3处。

(8)原石炭井四矿塌陷灾害中易发区(B8)

位于原石炭井四矿,面积2.01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0.97%。

为中低山地貌。

石炭井四矿于1975年建井投产以后,采煤形成地面塌陷,塌陷区面积约1.5km2。

四矿于1987年倒闭,1998年最终停采,所形成的地面塌陷虽已进入衰退期,但仍不稳定。

现今塌陷区内尚有私营煤矿开采,因此地面塌陷灾害隐患尚未消除。

区内有地面塌陷灾害1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0.54%。

(9)沙巴台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9)

易发区位于XX区沙巴台煤矿矿区,面积10.16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4.88%。

区内为低山丘陵地貌,出露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岩层裸露,植被稀疏。

沙巴台是XX区重要的煤矿区,均为井采,为柱房式开采方式,开采规模小,暂无地面塌陷的隐患。

但煤矿废弃物沿沟乱堆滥放,形成泥石流隐患。

区内有潜在泥石流3处,潜在崩塌1处,占全区地质灾害点总数的2.15%。

(10)柳条沟崩塌、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10)

易发区位于XX区柳条沟下游附近,面积约7.53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3.62%。

区内为中低山地貌,相对高差50-100m。

出露太古界花岗岩、片麻岩,岩石裸露,较破碎,植被稀少,人类采矿活动较为强烈。

区内有泥石流灾害点1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0.54%。

(11)落石滩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11)

位于XX区包兰铁路落石滩站一带,面积约2.99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1.44%。

属XX平原,地势平坦。

地表为上更新统洪积层(Qp3)砾质土、砂砾质土。

麻黄沟、柳条沟等泥石流沟流出山口的滞洪区,在落石滩一带汇集,由于地表植被稀少,堆积物松散,易引发再生泥石流。

泥石流威胁包兰铁路、110国道和待建的落石滩四合木自然保护区近千亩土地。

区内有泥石流地质灾害点1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0.54%。

(12)滨河区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12)

位于XX电厂西侧,面积约4.75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28%。

为剥蚀准平原低缓丘陵地貌,属洪积扇扇缘,相对高差5-20m。

区内有两条泥石流浅沟,威胁石钢公路(涵洞)和下游的XX电厂和荣盛化工集团公司。

区内有潜在泥石流2处,占地质灾害点总数的1.08%。

(13)红果子镇—西河桥泥石流灾害中易发区(B13)

易发区位于XX山东麓山前洪积平原边缘,沿201省道包括红果子镇和XX西河桥工业区,面积约17.19km2,占中易发区总面积的8.26%。

区内为山前洪积平原地貌,地势平缓,相对高差小。

红果子沟、白虎洞沟、扁沟等冲沟在红果子镇附近汇聚。

树龙沟、正义关沟的水流冲出山口,通过长约5-10km的滞洪区,到达西河桥。

区域内地质灾害主要为山前洪积扇扇缘部位的再生式稀性泥石流,对下游红果子镇、西河桥工业区的工厂、村庄、农田和交通、水利工程造成危害。

目前,区内有泥石流灾害及潜在泥石流3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1.61%。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C)

这一类分布面积较大,按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种类等,可划分出4个地质灾害低易发亚区,总面积1370.09km2,占全市总面积的25.8%。

(1)XX山东麓腹地泥石流灾害低易发区(C1)

这一类地区主要分布XX山腹地的大部分地区,面积1204.54km2,占低易发区总面积的87.92%。

为XX山中高山地貌,山大沟深、坡陡,地质构造较发育,岩体主要为三叠系延长组的砂岩,地震烈度为Ⅷ度,植被较发育,大部分为XX山自然保护区,为泥石流的形成区和流通区,存在泥石流隐患,但为无人居住区,有时偶尔有流动人员,危害程度较小。

山前零星有砂石厂分布,存在崩塌隐患,且不易发,共有潜在崩塌4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15%。

(2)XX山东麓洪积扇前缘灾害低易发区(C2)

位于XX山东麓洪积扇前缘,110国道以南-第二农场渠以北的部分区域,面积97.81km2,占低易发区总面积的7.14%。

地势平坦,起伏较小,相对高差小于10m,土体为砾质土、砂质土。

受泥石流危害较小,多为洪水威胁区。

(3)黄河西岸崩塌灾害低易发区(C3)

该区面积45.55km2,占低易发区总面积的3.32%。

多年来,在黄河侧向侵蚀作用下,塌岸毁田较严重,黄河西岸共计毁田约2000亩,塌岸宽一般在100-1000m之间。

近年来,通过对黄河河岸的治理,有些严重地段已作了丁坝、码头,塌岸灾害已得到了有效控制。

目前,黄河西岸塌岸最严重的地段为灵沙乡付贵村-通义村之间,长3km,宽100m,仅2004年9-10月毁耕地120亩、荒地500亩,现河岸离村庄仅60m左右,虽然水利部门修建了5个丁坝,但在汛期黄河水位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