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城一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0393277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东城一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东城一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东城一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东城一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东城一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东城一模.docx

《1东城一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东城一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东城一模.docx

1东城一模

1东城一模

2014年北京市东城区语文一模试卷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2)题。

儿时最快乐的日子,当然是过年。

早就扳起手指头,盘算着离“年”还有几天。

喝过腊八粥,吃过祭灶神的关东糖,度过掸灰洗尘的扫房日,“年”就在眼前了。

过年的时候,最忙碌的要算是父亲。

他写得一手好字,亲友邻居都央求他写春联。

写春联的红纸上杂有星星点点的金帛,在阳光下泛着金光。

父亲手持毛笔,在那一片红光金光中,写下一个个遒劲的黑字:

“江山千古秀,           。

”“春至花如锦,风来竹自吟。

”……

(1)划线词语中,含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扳起    B.掸灰洗尘    C.金帛    D.遒劲

(2)下列各句子填入文中横线处,对仗最为工整、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地一家春   B.河山万物新   C.烟雨时时新   D.万里尽春晖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多同音或近音的特点,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广泛用于谜语之中。

比如《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贾母说的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水果名。

贾政利用谐音一猜便知,可他故意乱猜,以博贾母喜欢。

文中“猴子身轻站树梢”这一谜语的谜底是(3分)

A.蟠桃     B.荔枝    C.苹果   D.甘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1)——(3)题。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惠洪《冷斋夜话》云:

“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

问曰:

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         ,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

又何其朴素!

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1分)

A.白俚(lǐ)   B.老妪(yù)  C.卑(bēi)俗    D.绮(yǐ)丽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竹枝词”是由古代的民歌演变而来的一种诗歌体裁。

B.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出自李绅的《悯农》。

C.《忆江南》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后被用作词牌。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3)下列诗句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B.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C.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D.好诗冲口谁能择,俗子疑人未遣闻。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9题。

①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

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

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

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

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

《书》曰:

“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

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

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

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⑤嗟乎!

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取材于欧阳修《朋党论》)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惟:

只有

B.所惜者名节                      惜:

爱惜

C.退四凶小人之朋                  退:

黜退

D.可以鉴矣                        鉴:

借鉴

5.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惟君子则有之  或投之黄河     

B.则同道而相益  则天下治矣

C.故为人君者    三千人为一大朋                    

D.而唐遂亡矣      舜亦不疑而皆用之

6.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其)所贪者,财货也。

                B.(故)天下亦大治。

C.(昭宗)曰:

“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  D.以(此)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7.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朋党现象自古就有,是随着社会发展自然而然产生的。

B.作者认为共同的物质利益或精神追求可以把人们联系在一起。

C.作者认为能够正确地对待不同的利益集团,是国家强盛的关键。

D.作者认为君主一定要认真对待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这个问题。

8.请简要分析在第③段中作者是怎样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4分)

9. 按照儒家的传统观念,“君子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团结别人但是不结党营私。

这不仅是朝政清明的标志,也成了衡量人际关系的尺度。

而欧阳修则认为应该对朋党加以区别对待。

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不少于150字。

(12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

池口①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②,身闲心苦一舂锄③。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注:

①池口:

地名,今安徽贵池。

黄庭坚在做官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时写下本诗。

②属玉:

水鸟名。

③舂锄:

水鸟名,即白鹭。

10.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首联描绘一座孤城在风雨中已经三日,市井之中的人家只能以菜蔬度日。

   B.“水远”二句写诗人放眼四顾看见的景象,暗示作者貌似平静内心却充满矛盾。

   C.颈联写渔翁从屋舍来水边收拾渔网,恰巧在此的诗人却因满怀心事无意观看。

   D.“俯仰”二句写出诗人心志:

既然世事变化无常,还不如到书中去寻找乐趣。

11. 在诗文中反用典故成语,将常见的典故成语翻出新意,古人称为“翻案法”。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说:

“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是如何运用“翻案法”的。

(4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太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取材于《墨子·耕柱第四十六》)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

(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曹刿论战》中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作者只用了“齐人三鼓”、“        ”和“        ”三句,就概括出鲁军从防御到反击再到追击齐军的全过程。

②屈原用《国殇》悼念和颂赞为国英勇献身的将士,其中描写了将士为国捐躯的悲壮:

“天时坠兮威灵怒,        。

出不入兮往不反,        。

③李密在《陈情表》中突出本朝治国以“孝”为纲:

“        ,凡在故老,        ,……”再写自己的情况尤为特殊。

希望借此打动晋武帝。

④韩愈通过鲜明的对比,批驳当时流俗耻于从师的错误风气: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⑤范仲淹在《苏幕遮》一词中描绘了清秋时节的景象:

“碧云天,        ,秋色连波,       。

”色调对比强烈,意境开阔,堪称写景大手笔。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大数据”是当今公众津津乐道的一个热词,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呢?

打个比方,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有2600万册,如果从数据来看的话,一个家庭一年产生的数据就相当于半个国家图书馆的数据总量。

一个时代的人没有办法用那个时代的工具来处理的数据就可以称为大数据。

推动大数据大量产生的核心动力,是人们渴望能将现实物理社会存在的东西记录下来,能够测量它,并且能够分析。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人们会利用云平台,通过先进技术从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有质量、有价值的数据,从而使大量的数据转化成知识。

现在的数据计算单位,已经从GB到达了TB、PB,甚至是EB了,绝大多数大数据是非结构性的,其种类十分复杂,现在的技术手段还没法对此进行处理。

数据产生和传送的频率非常快,从大量的低质量、低价值的数据中获取知识,犹如从大海中捞针,获取数据成本很高,但有待挖掘价值大。

大数据的发展也关乎广大公众的切实利益。

利用大数据可以有效地实现“智慧医疗”,为全面的个人健康管理进行服务;个人可以方便获取医院的就诊信息、检查数据、医疗影像以及个人健康的历史数据等等。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广大公众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加便利。

大数据给企业和商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比如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降低了不良贷款率,减少了交易成本;谷歌利用大数据预测季节性流感的爆发和传播;AT&T将用户在WiFi网络中的地理位置、网络浏览历史记录以及使用的应用等数据销售给广告客户。

大数据时代关注的是用户的特征,而不是具体的信息。

比如通过大数据,希望知道用户是一个处于20—30岁年龄段生育过子女并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而不是想知道她姓甚名谁,今年多大,有几个小孩。

大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主要是由一些大型的公司在做,它们有自己严格的规范和流程,以确保信息安全。

企业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对用户信息进行不可逆的处理。

一旦发生用户信息外泄,企业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国家相关的法律也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规定。

2013年工信部根据全国人大的决定,出台了关于互联网和电信网个人信息保护的条例以保护用户的隐私,这些都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具有一定的作用。

用户也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

一些信息泄露事件的出现,也与广大用户本身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足有一定关系。

所以,在大数据时代,迫切需要向用户开展加强自身信息保护意识的教育,也就是安全上网的知识普及和教育。

不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它,大数据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方面,我们要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适应大数据给我们带来的变革,享受它给每个人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取材于2014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14.根据文意,产生“大数据”的基本单位是(     )(3分)

A.社会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15.根据文意,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大数据并不是现代社会特有的产物,任何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大数据。

B.对所存储数据应进行控制与筛选,避免因数据过大造成的分析困难。

C.如果没有相关技术与有效的分析手段支持,所谓的大数据没有价值。

D.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从对大数据的应用中获得极大的切实收益。

E.因为大企业管理严格,所以它们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数据不会泄露。

16.根据文意,请分条概括大数据具有哪些特点。

(5分)

 

五、本大题共3道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暮雨乡愁

张清华

①一个人在外面呆得久了,方知古人在诗歌里所写的那些思乡的愁绪,并非尽是“强说”的装点之辞。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日暮时分,烟波江上的愁思不知不觉地就弥漫开来。

海德堡冬日的白昼格外短促,刚刚还是中午,一转眼就到了黄昏,薄暮乍起,惨淡的云如烟如雾地浮起来,涅卡河边的那些形体巨大的柳树在冷风中瑟缩着它们的枝条,几天前还挂满了深黄的枯叶,而今已如此寥落寒怆,还有那些枝条如乱箭般高插云霄的杨树,在冬日的天空下也显得格外苍凉凄楚。

这些特别带着东方色彩的草木,似乎特别能够勾起人思乡的情怀。

还有河边的那群大雁,它们散乱在草地上,整理着羽毛,在风中发着呱呱的悲鸣,看样子这个冬天它们是不准备离开这里了。

眼前的这一切明明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在那么多古典诗词里被反复吟咏描画过的意境,而今却原封不动地搬到了迢迢万里的西洋夷域,怎不让人生出人面桃花、物是人非的莫名心绪。

②人们总是把乡愁简单地理解为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其实这样的理解未免太褊狭具体了。

事实上乡愁是一种真正的绝望,一种生命里同来俱在的愁思。

愁不是空间的,而是时间的,它的方向是遥远的过去;乡愁不是恋物,而是自恋,它所牵挂的不是那片事实上常常显得很抽象的祖居之地,而是悲悼自己的生命与韶光。

古往今来那么多思乡的诗篇,细细想来,原来都是歌者在哀叹岁月的逝水对自己无情的抛掷。

海德格尔说,“故乡处于大地的中央”,看起来这是一个空间的理念,但细想这故乡仍不过是指人“长大的地方”,因为那里印下了稚儿的足迹,他的生命中最初和最美的部分抛洒在了那里。

生命的家宅,记忆的归宿,稚儿离开了那里,是因为童年那美好的时光已挥手远去,他已踏上被命运抛离的注定远游他乡的不归途!

这真真正正是永世的分离,便是“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情景,一旦你回来追寻,也早已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伤心之地。

③我便想象那位初唐的诗人,在登上幽州古台时的悲叹: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原曾觉得他的悲号未免有些夸张,但今想来,那命运对每个生为凡胎的肉身不过就是这样设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任凭你把酒问青天,悲呼浩叹,天道总不会屈就人道,肯给你些许丝毫的通融怜悯。

因了这个宿命,中国的诗人骚客们,自汉以后便都变成了唯美的感伤主义者,他们是文人,但同时又是诗哲,我想中国的文学中之所以有一个很特殊很强烈的乡愁的传统,恐与这种生命本体论的哲学,和他们悲剧论的人生观念不无关系。

④一个人在冷雨中独立前行。

便是把你想象成那行列中的来者,你终究也是你自己。

来者和去者,在那永恒的天道中相差多少?

想到此,剩下的便只是释然。

感伤主义并不见得就是只懂得颓伤,如果是导向对生命的深在和洞悉的认识的话,感伤当然也包含了真正的彻悟和坚强。

因为一切并未缘此而中辍,因了那永远的乡愁,他们去作那不断的远游。

因为真正的家乡是没有人能够返回去的,你看见了苍茫的来路,但循着那布满荆棘的路途回去时,看到的无非是一个愁字,就像鲁迅在他的小说里描绘的一样,你看到的是变了的一切,而别人看到的则是变了的你,月光下的故事已然变成了永久的追忆,童年时的伙伴促膝而坐也如不曾相识,这就是故乡———鲁迅小说中的诗。

没有人像他那样明白,即便是置身于故地和亲人中间,也仍有一种命定的深深的孤独。

更不要说在那脉脉温情之外,还布满着温柔的陷阱,在那缱绻的话语中间,也还响着令人心寒的弦外之音。

亲情和爱在那里相迎,仇恨和刻毒也定然已经久候。

⑤然而这也终究改不了那份执著又强烈的向往与追怀。

你知道,那些忧愤与不平,实际上早已经与那份情感的执拗断了关系,你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无可救药者,纵然那故地已是泥泞的陷阱和煎熬的火坑,你也跳定了。

⑥永世的来路,无悔的方向。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取材于作者同名散文,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身在异国他乡,又恰逢阴冷的冬季,所以对家乡的思念油然而生,比以往更为强烈。

B.黄昏、薄暮、烟云、寒柳、杨树、大雁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用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形象。

C.海德格尔对“故乡”的解释,表现了东西方对乡愁的不同认识,帮助作者从新的视角理解“乡愁”。

D.作者对“乡愁”有了新的理解,他借用鲁迅的小说《故乡》形象地阐释了这种独到见解。

E.本文紧扣“乡愁”的主题,大量引用或化用中国古典诗词名句,使文章的文化气息浓厚。

18.

(1)第③段画线句中“天道”和“人道”的含义各是什么?

(2分)

 

(2)第①段中作者引用了“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作用是什么?

(3分)

 

19. 文章结尾写到:

“……暮雨中思乡的旅人,她正离你越来越远,也离你越来越近。

”请简要分析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

(6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0. 许多古典诗词名句都会让人觉得真切如画,意趣无穷。

所以人们常用“诗中有画”评价那些优美的诗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就是这样的诗句。

请你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出这两句诗所描摹的景象与意境。

(10分)

21.一学校召开了高考动员会,会上各班提出了自己的口号,其中有:

“生活的悲剧性,不在于一个人输了,而在于他差一点赢了!

”“专注自我提升,不要左顾右盼,紧紧抓住每一分钟!

”“今天北大在梦里,明天梦在北大里!

”“学得稳稳当当,拼得激情万丈!

”“分数是硬道理,心态是硬保障,做题是硬功夫,气势是硬标尺!

”请就你感受最强烈的一条,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议论文。

(50分)

2014年3月高三年级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1.

(1)(2分)C   

(2)(3分)A

2.(3分)B

3.

(1)(1分)D    

(2)(3分)D    (3)(3分)B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4.(3分)A     5.(3分)B    6.(3分)D     7.(3分)A

8.(4分)

答案示例:

作者运用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自己的论点,还引用古代典籍的话证明自己的论点。

9. (12分)(略)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0. (3分)C

11. (4分)

答案示例:

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极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世事的感慨。

他由网而联想到鱼,于是反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汉书·董仲舒传》),这个成语本来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作者反用其意,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

黄庭坚此联从生活琐事中激发联想,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

12. (5分)

子墨子怒耕柱子。

耕柱子曰/我毋俞于人乎/子墨子曰/我将上大行/驾骥与羊/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子墨子曰/何故驱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子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责。

13. (8分)

①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②严杀尽兮弃原野          平原忽兮路超远

③夫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犹蒙矜育

④犹且从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⑤黄叶地                  波上寒烟翠

以上答案以课本所取版本为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4.(3分)D

15.(4分)B  E

16.(5分)

答案要点:

①数据庞大  ②种类复杂  ③产生及传送频率快  ④获取数据成本高

⑤待挖掘价值大

五、本大题共3道小题,15分。

17.(4分)A   C

18.

(1)(2分)“天道”指人一定会走向死亡的自然规律;“人道”指人对世界的留恋。

(2)(3分)作用:

①概括眼前所见的景象

②表现内心的乡愁

③异域的景象与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诗词形成独特的对比

19.(6分)

答案示例:

“旅人”既是指旅行在外的人,也象征着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

旅行在外的人旅途越行越远,其“对家的依恋或对故地的追忆”就会越来越强烈。

而每一个走在人生路上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距离自己曾经的美好生活越来越远,而且无法回头,但他会心怀释然,坚定地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直至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10分)略

23.(50分)略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听说关于朋党的言论,自古就有,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好了。

大概君子因志趣一致结为朋党,而小人则因利益相同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规律。

但是我以为小人并无朋党,只有君子才有。

这是什么原因呢?

小人所爱的,是利禄;小人所贪的,是钱财。

当他们利益相同的时候,暂时地互相勾结成为朋党,那是虚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争先恐后,或者利益已尽而交情淡漠之时,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是亲人也不会互相保护。

所以我说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也是虚假的。

君子就不是这样:

他们坚持的是道义,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节。

用这些来提高自身修养,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补益。

用这些来为国家做事,那么观点相同就能共同克服困难。

始终如一,这就是君子的朋党啊。

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党,进用君子的真朋党,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尧的时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结为一个朋党,君子八元、八恺等十六人结为一个朋党。

舜辅佐尧,斥退“四凶”的小人朋党,而进用“元、恺”的君子朋党,唐尧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

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时列位于朝廷。

他们互相称颂,互相谦让,一共二十二人结为一个朋党。

但是虞舜全都进用他们,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

《尚书》上说:

“商纣有亿万臣,是亿万条心;周有三千臣,却是一条心。

”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各存异心,可以说不成朋党了,于是纣王因此而亡国。

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朝却因此而兴盛。

后汉献帝的时候,把天下名士都关押起来,把他们视作“党人”。

等到黄巾贼来了,汉王朝大乱,然后才悔悟,解除了党锢释放了他们,可是已经无可挽救了。

唐朝的末期,逐渐生出朋党的议论,到了昭宗时,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杀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黄河,说什么“这些人自命为清流,应当把他们投到浊流中去”。

唐朝也就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异心不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商纣王;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谁也不及汉献帝;能杀害“清流”们的朋党的,谁也不及唐昭宗之时;但是都由此而使他们的国家招来混乱以至灭亡。

互相称颂、谦让而不相疑忌的,谁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进用他们。

但是后世并不讥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党所蒙骗,却赞美虞舜是聪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区别君子和小人。

周武王时,全国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结成一个朋党,自古以来作为朋党又多又大的,谁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兴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虽多却不感到满足。

作为国家统治者(作为皇帝的)可以把这些使国家兴盛衰亡的史事作为借鉴。

断句参考译文:

墨子对耕柱子发怒。

耕柱子说:

“我难道没有胜过别人吗?

”墨子问道:

“我将要上太行山去,可以用骏马驾车,可以用牛驾车,你将驱策哪一种呢?

”耕柱子说:

“我将驱策骏马。

”墨子又问:

“为什么驱策骏马呢?

”耕柱子回答道:

“骏马足以担当重任。

”墨子说:

“我也以为你能担当重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